…


    蔡翛八月九日跟趙佶匯報說李存迴來了,消息其實是錯的,至少是不精準的。


    因為李存真正到達杭州港的時間,是八月二十九日,比蔡翛上報的時間整整晚了二十天。


    事實上,蔡翛打探到的消息,是先一步將李存繳獲的李朝和占城的寶物送迴來的東海水軍的將士們帶迴來的。


    當然,蔡翛打探到的消息的內容還是準確的,因為東海水軍北上的時候,中南半島的局勢已經定下來了,李存之所以沒有在那時候迴來,隻是在善後而已。


    李存這次南下以後,不論是李存,還是李存手下的文武大臣,全都意識到了李存不建元改製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甚至都有些尷尬了。


    比如,大理國和高棉王朝向李存稱藩納表,就很麻煩,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寫這降表,最後他們隻能不倫不類的寫了個「大存國」。


    一年前,李存不願意登基稱帝,是因為那時李存的地盤還不穩定,又和趙宋王朝剛剛議和,答應趙宋王朝自己不建元改製、不稱帝、甚至連個王爵都不要。


    而且,那時李存也擔心一旦自己建元改製了,趙宋王朝沒準就跟自己死磕到底,不去管遼、金、西夏,給胡虜可乘之機。


    另外,李存當時隻是剛剛打贏了趙宋王朝,不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全都是亂糟糟的,讓李存不敢輕舉妄動。


    說穿了,一年前,李存哪哪都沒有準備好,所以才先穩一波。


    現如今,李存徹底平定了南方的外患,又平定了地盤內的內亂,軍隊整編完畢,攤丁入畝、鼓勵海上貿易等政策已經開始實施,打海盜、滅李朝、滅占城又讓李存得到了大量的收入。


    除此之外,李存境內的民眾,經過這一年的休養生息,家家滿囤滿穀,安定了下來。


    與之帶來的就是,李存深受治內民眾的愛戴。


    而趙宋方麵,現在已經暴露出來了其孱弱的本質,又將手指插入到了聯金滅遼收複燕雲十六州那個磨眼當中。


    李存建元改製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


    這時候,李存再說,我要「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真就有些太過矯情了。


    畢竟,僅截止到目前為止,李存就已經擁有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流求路、安南路、定南路九個路的疆土,硬實力在這擺著呢。


    用一個更直觀點的說法來說吧。


    被李存奪了江南六路的趙宋王朝,現在也不過才有十八個路的疆土;西夏王朝最多才兩三個路的疆土;一頓操作猛如虎的金國,現在疆土也不比李存大多少。


    更直觀的是,之前隻占了李存一路之地的李朝和占城都建元改製了。


    還有向李存稱藩納表的大理國和吳哥王朝,向李存朝拜示好的女王國、蒲甘、墮羅缽底、爪哇國、三佛齊國、暹羅國等國,哪個疆土比李存的大?哪個軍事實力比李存的強?哪個政治、經濟、文化比李存的深厚?


    這種情況下,李存不建元改製,不登基稱帝,真是太說不過去了。


    至於跟趙宋王朝的和約?


    撕了便是。


    和約這種東西,不就是用來撕的嗎?


    再者說,你以為,如果趙宋王朝順利收複了燕雲十六州,又訓練出來了一支實力強大的水軍和研製出來了先進的火藥武器,趙宋王朝不會撕了跟李存簽的和約南下來打李存?


    別天真了。


    君不見,檀淵之盟,趙宋王朝不是說撕毀就撕毀嗎?


    所以啊,國與國之間,隻有永恆的利益,其它的,全都是假的。


    不過——


    目前阻礙李存建元改製登基稱帝的,隻有一個問題——一個很小的問題。


    那就是,李存沒有登基稱帝的地方。


    總不能讓李存像方臘一樣,隨便找個地方,就建元改製登基稱帝吧?


    就是趙跑跑,好歹也是在趙宋王朝的南京登基的,有宮殿有完整的儀式。


    李存雖然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但也不想讓自己的登基大典太過寒酸了。


    再說,李存這次南下滅了李朝和占城以後,其後宮人數膨脹了一倍都不止。


    這種情況下,李存原來在杭州的那個住處是怎麽都不可能夠住了。


    ——李存已經下令,讓禮部出麵,跟那一片的幾家商量一下,讓他們將房子先租給自己,暫住。


    不過,這隻是權宜之計,李存一個都快要登基當皇帝的人了,總不能一直租房子住吧?


    而且將來肯定會有中南半島諸國的使臣前來李存這裏朝見的,要是他們看見李存住得這麽寒酸,有失國體,肯定會被那些小國給輕視的。


    李存的大臣們也不想李存的登基大典搞得太過寒酸,那樣除了會讓李存這個皇帝顯得不名正言順以外,他們這些李存的大臣,也會顯得不名正言順。


    事實上,李存的大臣們,比李存更懂國體、國威這些事。


    所以,李存的大臣們紛紛給李存上奏章,請求李存擇一國都,興建宮殿,然後建元改製,登基稱帝。


    而說起定都一事,李存的大臣們其實早就開始打嘴仗了。


    有的大臣上奏章建議李存以杭州為國都,還指出吳越國就是以杭州為國都的。


    有的大臣則上奏章指出,杭州的地理位置決定,在杭州建都隻能是偏安一隅,不可能問鼎天下,建議李存在江寧府定都,說江寧府乃是六朝古都,而且還指出了在江寧府建都的一些優勢:


    像江寧府有長江天險,安全。


    像江寧府是產糧基地,不會缺糧。


    像江寧府水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像江寧府可以坐望中原,既可以以江寧府為基點奪取中原地區,將來打下中原地區以後,又可以以江寧府遙控中原地區。


    不過也有很多人反對在江寧府建都。


    這些人指出,哪有國家將自己的國都建在前線上的,萬一敵人打過來,不一下子就亡國了嗎?他們還指出,如今李存的地盤全都在南方,當然要選擇靠近中間同樣交通便利的杭州作為都城。


    而支持在江寧府建都的人,則立即反駁迴去說,自古以來,江寧府若失守,杭州必不可守,所以在江寧府建都和在杭州建都安全程度都是一樣的,至於杭州的那點交通優勢,江寧府全都有,最多不過是稍遠一點罷了,而江寧府卻可以坐望中原,這是杭州怎麽都比不了的。


    當然,也有一些「另辟蹊徑」的,比如讓李存去福州定都,而且同樣給出了好幾條理由:


    比如,福建是李存的第二個故鄉,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比如,福建三麵環山東靠大海,比江寧府和杭州都安全。


    比如,福建比杭州還是李存地盤的中心。


    等等……


    首先,建議讓李存去福州定都的家夥,直接就被李存給拉入了黑名單。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簡直不長腦子,福建可是最不適合當國都的地方之一,虧得他還能想出來這麽多條,更可氣的是,這個蠢貨竟然拿項羽的話往李存身上套,簡直是蠢到家了。


    至於杭州和江寧府怎麽選?


    簡單。


    李存可不想當趙構,所以,李存都沒有猶豫,就大筆一揮,改江寧府為應天府,在原來的


    金陵城的基礎上建立都城和皇宮,至於國號什麽的,讓禮部先議著。


    李存的這個命令一下,可謂是極為振奮人心,尤其是那些文官,簡直就跟打了雞血差不多,再也不是以前李存搶他們女兒、拿著刀逼著他們為李存效力以及逼著他們交出土地借據時一幅恨死了李存的樣子了,現在,他們是一個比一個積極,一個比一個賣力,有人甚至捶足頓胸,後悔沒有把握住那個好機會把自己的女兒給李存送去,更後悔之前一直勸李存接受趙宋王朝招安,或是處處跟李存作對什麽的。


    誰也不傻,哪能看不出來,李存真的大勢已成?


    尤其是當這些人得知,趙宋王朝被已經快滅亡了的遼國給打敗了以後。


    這時,誰還能想不到,李存有可能不隻是一個南朝的皇帝這麽簡單,興許李存真能成為真正的天下之主。


    以前李存搶他們女兒?


    那是他們的榮幸好不好。


    以前李存拿刀逼他們給自己治理地盤?


    那是他們的機會好不好。


    以前李存逼著他們把田地、借據什麽的交出來?


    不如此,能有他們這個即將成立的國家的長治久安嗎?再說,現在他們是新貴了,還用愁以後沒有榮華富貴?


    總而言之,隨著李存要建元改製登基稱帝,以前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以前李存所有讓李存手下文官咬牙切齒敢怒不敢言的行為,都成了李存英明睿智成大事不拘小節的表現。


    不信你來看,現在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將他們的女兒送給李存、想給李存治理地盤、想給李存進獻東西。


    可那也得李存願意才行。


    今時不同往日了。


    李存馬上就要登基稱帝成為皇帝了,而且李存還是一個擁有九路疆土、威震中南半島諸國、擁有大理國和吳哥王朝兩個藩屬國、關鍵是有望成為天下之主的大國皇帝。


    現在再想上李存這輛快車飛黃騰達,可沒有那麽容易嘍。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想問,建一座皇宮怕不是得十幾年二十幾年時間。


    君不見老朱的南京皇宮,始建於至正二十六年,於洪武二十六年才完工,曆經二十六年;朱棣的北京皇宮,永樂四年開始建設,永樂十八年才建成,耗時十四年。


    李存這裏,就算是按照用時較少的朱棣的那個模版,在時間上再給李存打個五折,那不也得七年時間?


    難道說,李存準備七年以後再登基稱帝?


    會這麽想的人,肯定是沒轉過這個彎來。


    李存難道不會挑幾座重要的宮殿先建,同時再建一些夠他們這一家人暫住的寢殿,然後就登基,之後邊住、邊建唄,最多也就是注意一下別甲醛超標和噪音太大什麽的就行了,難道就非得九千九百九十九間皇宮全部都建成了,再登基、再使用?


    簡而言之,李存下令定都金陵城以後,江寧府,不,應該說應天府,就開始大興土木。


    另外,為了省事、節省點開支和有點異域風情什麽的,李朝的皇宮、占城的皇宮以及占城的神廟全都被主持皇宮建造的禮部和工部的官員給拆了,將能用得上的東西全都送迴應天府。


    當然了,這也是政治需要。


    安南路和定南路這兩個地方以後哪裏會再需要皇宮和神廟這種隻有最高統治者才需要的東西,就算是要給李存留個行宮,也不需要這麽大的規模。


    拆。


    不能留著滋生別人的野心。


    這些東西一船一船又一船的運往江寧府,江對岸的宋軍就是想看不見都不可能。


    尤其是那跟小山一般的寶船從入海口駛來,除非所有宋軍將士都是


    瞎子,才會看不見。


    所以,很快趙佶君臣就得知了李存準備在江寧府建皇宮,甚至得知了李存準備建元改製登基稱帝。


    得知這些,趙宋王朝的大臣中,有大罵李存背信棄義的,有揚言要派兵討伐李存的,還有說要派人來譴責李存的。


    無一例外,說出這些話的人,全都是沒長腦子的人。


    真正長腦子的人,現在哪裏還能顧得上這些,他們現在隻有害怕和為大宋王朝的命運擔憂不已。


    將國都設在前線?!


    李賊瘋了?


    可一個瘋子怎麽可能隻用了兩年時間就發展壯大到這種地步?


    所以李賊肯定沒瘋。


    那李賊怎麽會作出將國都設在前線這麽瘋狂的事?


    北上攻打我大宋王朝!


    李賊肯定是要北上攻打我大宋王朝!


    否則,根本就解釋不了李賊把國都設立在前線上!


    要知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李賊把國都設立在江寧府,有可能讓江對岸再有宋軍嗎?江對岸有宋軍,李賊有可能睡得著覺嗎?


    所以,李賊下一步肯定要派兵北上,至少要先將淮南地區收複,然後將防線推到淮河邊上,不如此,江寧府就絕不是一個合格且安全的國都。


    還有,我大宋王朝已經有了一個應天府,李賊怎麽還給自己的國都起名應天府?


    難道說,李賊這麽霸道的人真能允許有兩個應天府的存在?


    而如果李賊不能容忍兩個應天府同時存在,或者說,李賊根本就沒想過要讓兩個應天府同時存在。


    那豈不就是說,淮河一線也不是李賊的最終目標,李賊的最終目標是宋南京商丘,甚至是宋南京商丘後麵的宋東京汴梁,更有甚者,李賊想要來滅掉我大宋王朝?!


    李存定都江寧府一事,被趙宋王朝的大聰明們給無限解讀。


    解讀到了最後,趙佶君臣瑟瑟發抖?


    聯金滅遼收複燕雲十六州?


    現在,趙佶君臣哪還有這個心情?


    趙佶君臣現在每日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哪天突然就聽到李賊手上那些滅了李朝和占城的軍隊打過長江的消息。


    當然,怕肯定是沒有用的。


    所以,在害怕的同時,趙佶君臣每天都在商量該怎麽應對李賊那已經不加掩飾的野心。


    為了能得到一個救國良策,趙佶頒布尋策詔:


    我國家創業守成,紹二百年之祚運;宅中圖大,奠三萬裏之幅員。肆及眇躬,嗣膺神器。永念纘承之重,懼劇春冰;載惟臨禦之艱,憂深朽索。矧今邊陲未靖,又出惡賊李存欲偽立都城於江寧府,朕心淒淒,乞得救國良策……


    簡而言之,趙佶的意思就是,咱們大宋王朝現在攤上大事了,李賊挾大勝之威而歸,又要在江寧府建都,北邊國境又不安穩,遼人走投無路,隨時都有可能大舉南下,咱們大宋王朝二百年的基業危險了,如果沒有救國良策,咱們大宋王朝三萬裏的地盤不知道還能剩多少,你們快幫朕想想辦法啊……


    還別說,趙佶連臉都不要了以後,還真有人給趙佶獻上了一個不是良策的良策……


    ……


    ……


    求月票!


    另外求個國號。


    用「元」,走蒙古的路讓蒙古無路可走行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