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新順元年的除夕(完)
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鬧革命 作者:倦鳥落舊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續王三又交代了一點軍事方向的規劃,後續大部分是關於軍工這一塊的,但軍工王三並不打算交給軍隊自己運營,而是轉給了自己麾下。
分為兩個派係:國營將作監、國營兵仗局。
由各軍根據需求提出方向,將作監、兵仗局下屬的各家單位去出方案,競標,洽談,最後在兵部的矚目之下,完成契約,並生產交付。
這樣一來,兩個不同的國營軍工係統,也能產生一定的競爭。
交代了軍工,王三繼續道:“接下來就是講武堂的改建,為了契合現在發展的需要,孤決定開啟軍校係統。
講武堂任然保留,校長仍然是我,負責進一步的篩選和指導。
而軍校,由將來退役的老將們擔任山長、祭酒、訓導等。
當然,現在你們都要隨戰,校長暫時孤來掛名,你們每次在講武堂內進修的同時,也要勻出時間進入軍校教習學子。
軍校的學子,都是全國各地搜羅來的孤兒,七八就開始訓練,等將來局麵穩定了,再調整軍校的升學模式。
當然,軍校不止教習兵法、操演、要有軍工研發、堪輿等等內容,畢竟現在的戰爭、執政、商貿的趨勢,就是細化分工,強化合作。
需要人才的地方太多了,但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全然兼顧。
現階段我們沒有時間培養複合人才,那就先分化,再複合,用量取勝。”
王三說完,上下也沒幾個人反對,不管是軍校還是學校,王三的態度都是用量取勝,真正踐行科舉製度推行以來的分科取士。
畢竟王三寫的五年計劃中,就有學部課綱的計劃,分出七科:文學、數學、武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
要命的呢!
王三看下邊沒有反對,點了點頭:“軍事方向規劃就到這裏,軍事上就是這樣,接下來說一下行政方向。
第一,行政。
六部不夠用,改為:吏、戶、禮、兵、刑、工、農、商、學、醫、稅十一部。
六部之上,設立內閣,改為一任大學士任職五年,五年之後可連任一屆,不合格就更換,退閣之後,如未退休致仕,可發地方巡撫或留置京中任內閣顧問,不設品軼,隻為諮詢。
內閣輔臣數量不限,但必須保證三個以上且為單數,方便輪值和票擬。
第一屆內閣人選,春耕之後孤再發出來。
品軼為某殿大學士從一品、某閣大學士正二品,文武皆可入閣。”
第一條出來,場內嘩然,但王三抬起手壓了壓,將所有想要出來說話的人給壓下來:“內閣配置一旦確定,除了皇帝任免,否則穩定過完一屆之後才能彈劾。
私德什麽的,別亂喊,朝廷要的是辦事的人,隻要不是出現十惡不赦的大罪,就沒必要胡亂換人。
同時,內閣輔臣一旦入閣,不兼諸部職能,內閣與諸部、大理寺、軍區等之間如果需要協調,必須一同麵見皇帝。
當然,武將雖然可以入閣,但軍區調動,隻需要經過皇帝身邊的樞密院調免就成,武將值閣,隻是協調戶部支給的軍費開銷,以及兵備道兵源配給,外加退役軍士們的複員生活對接等事宜。”
重磅炸彈一丟,文臣這邊,尤其是前明時代加入的人,包括洪承疇、劉應遇他們,也都深吸一口氣。
該怎麽說呢?限製年限很危險?還是內閣輔臣更進一步變成皇帝的秘書處很危險?
洪承疇抿著唇想了一陣,歎息道:製度沒問題。
隻能說新順王很聰明,一人一屆五年,最多可以任兩屆,兩屆之後要麽外放,要麽留置作為顧問。
也就是說,內閣的作用,其實更多還是協調、票擬,王三抓的重心,是樞密院,是軍校,是講武堂。
“嗯,大體就是這樣,哦對了,武將這邊有講武堂,文官這邊也得有官員進修的地方,就叫崇文閣。”王三提了一嘴,“往後官吏進修,就進崇文閣,孤也親自教導。”
“謝陛下恩典。”不少人都躬身,這確實是恩典,能進崇文閣,就跟進講武堂一樣,得見天顏,對於之後的升遷,大有裨益。
“好,那麽第二,工業:國營軍工為主,鼓勵私營手工作坊,尤其是棉紡、羊毛紡這些產業,但礦業、鹽業等類,依然是按照國產專營的工作做。老規矩,分為計劃內,計劃外,解決了計劃內的,計劃外的創收,大部分就能用在本地財政的支配,比如道路基建、學校、水利等內容。
第三,農業:以國營農場為主,各村集體土地,鼓勵村內家庭聯產和縣域合作聯產。
不管如何,土地的分配必須巡查監督到位,嚴格控製各戶下的土地數量,按照現階段地方送上來的土地持有者數量,我這裏做個成分分化。
事關農業,所有人都必須打起十萬分精神來辦我接下來的交代的事情!”
文臣們連忙一凜,神情認真,洗耳恭聽,王三這才繼續道:“孤決定每戶根據土地持有數量,將各戶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佃農、赤貧這六類。
地主戶為水田、旱田百畝土地以上的戶,不管戶下人口有多少,隻要達百畝,就是地主戶。
願意配合我新順國的重新分配土地的地主,隻要沒有犯下命案的,準贖買、分拆戶頭,但戶主一家,直係三代必須跨省遷往別的城市農場,勞改一年。
一年後可以選擇落戶城市,成為城內居民,同時按照贖買土地五年內耕地價格的八成折兌成標額債券,並鼓勵他們勞改之後開辦工坊。也可以選擇遷往邊區落戶,繼續經營農業,如果選擇這個,土地就不折兌債券,改為折兌現錢。
如果反抗不願的接受土地分配的,一律打倒,清算,該殺的殺,該滅的滅,勞改全部按照起算五年。
至於其他,富農戶土地要壓到八十畝以下,中農戶要壓到五十畝以下,貧農戶要壓到二十畝以下。超過必須贖買,不接受按地主論,嚴打!
因此農業上的任務是,五年內,將陝西、寧夏、隴右三省的佃農戶、貧農戶消滅掉,將地主戶和富農、中農、貧農手中勻出來的土地,優先分給佃農和赤貧。
當然,為了限製後續的土地過分集中在一兩戶手中。
孤的想法是,設計二十畝以內的承包租一階、二十畝開始,每多十畝租金就上漲一成,到了五十畝開始,從一成變成五成。
也就是說21到30畝為1.1倍、31到40畝1.2倍、41到50畝1.3倍、51到60畝1.8倍、61到70畝2.3倍、71到80畝2.8倍。
當然,水田、旱田、草田等各種分化,各地視情況來調整。暫時上,保證大部分人可以分到土地,先能不餓死再來談後續。
當然,鼓勵家庭聯產,和幾個村之間的合作社建立。
可以采用股份製激勵,根據現行的工坊正在推廣的內容,拓展到民間,這麽錨定怎麽分紅,讓吏員到地方好好摸索,試點,然後因地製宜,進行推廣。
你們覺得如何?”
文臣這邊也思考了起來,但仔細想想,眼前的這位爺禁止文武大臣下地方兼並土地,同時將他們的家產全部挪到債券上邊,目的自然是為了讓文武百官的收稅方式,從竭澤而漁似的土地兼並轉到長期收租上。
雖然不能豪富,不過卻實在的給他們未來一代人奠定了發展紅利。
相當於提前拉他們上車,讓他們靠近前排的位置。
離前排進,機會也就更多,他們也能更快轉型,更快知道政策,這樣也能保證傳承。
同時,隻要土地兼並不發生,生產力迭進,能保證上上下下大量人口基本生活,但凡有一口吃的,不餓死人,老百姓也就不會造反了。
文臣們比武將們多點思量,雖然不知道前景如何,但至少現在新順國已經在做的,看看成效吧。
過了一會兒,賀天岸走上來,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疑惑:“啟稟大王,既然計數是按照戶來計,那麽就難免會大地主分戶留中,他們若是繼續作威作福,那到時候豈不是前功盡棄?”
分為兩個派係:國營將作監、國營兵仗局。
由各軍根據需求提出方向,將作監、兵仗局下屬的各家單位去出方案,競標,洽談,最後在兵部的矚目之下,完成契約,並生產交付。
這樣一來,兩個不同的國營軍工係統,也能產生一定的競爭。
交代了軍工,王三繼續道:“接下來就是講武堂的改建,為了契合現在發展的需要,孤決定開啟軍校係統。
講武堂任然保留,校長仍然是我,負責進一步的篩選和指導。
而軍校,由將來退役的老將們擔任山長、祭酒、訓導等。
當然,現在你們都要隨戰,校長暫時孤來掛名,你們每次在講武堂內進修的同時,也要勻出時間進入軍校教習學子。
軍校的學子,都是全國各地搜羅來的孤兒,七八就開始訓練,等將來局麵穩定了,再調整軍校的升學模式。
當然,軍校不止教習兵法、操演、要有軍工研發、堪輿等等內容,畢竟現在的戰爭、執政、商貿的趨勢,就是細化分工,強化合作。
需要人才的地方太多了,但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全然兼顧。
現階段我們沒有時間培養複合人才,那就先分化,再複合,用量取勝。”
王三說完,上下也沒幾個人反對,不管是軍校還是學校,王三的態度都是用量取勝,真正踐行科舉製度推行以來的分科取士。
畢竟王三寫的五年計劃中,就有學部課綱的計劃,分出七科:文學、數學、武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
要命的呢!
王三看下邊沒有反對,點了點頭:“軍事方向規劃就到這裏,軍事上就是這樣,接下來說一下行政方向。
第一,行政。
六部不夠用,改為:吏、戶、禮、兵、刑、工、農、商、學、醫、稅十一部。
六部之上,設立內閣,改為一任大學士任職五年,五年之後可連任一屆,不合格就更換,退閣之後,如未退休致仕,可發地方巡撫或留置京中任內閣顧問,不設品軼,隻為諮詢。
內閣輔臣數量不限,但必須保證三個以上且為單數,方便輪值和票擬。
第一屆內閣人選,春耕之後孤再發出來。
品軼為某殿大學士從一品、某閣大學士正二品,文武皆可入閣。”
第一條出來,場內嘩然,但王三抬起手壓了壓,將所有想要出來說話的人給壓下來:“內閣配置一旦確定,除了皇帝任免,否則穩定過完一屆之後才能彈劾。
私德什麽的,別亂喊,朝廷要的是辦事的人,隻要不是出現十惡不赦的大罪,就沒必要胡亂換人。
同時,內閣輔臣一旦入閣,不兼諸部職能,內閣與諸部、大理寺、軍區等之間如果需要協調,必須一同麵見皇帝。
當然,武將雖然可以入閣,但軍區調動,隻需要經過皇帝身邊的樞密院調免就成,武將值閣,隻是協調戶部支給的軍費開銷,以及兵備道兵源配給,外加退役軍士們的複員生活對接等事宜。”
重磅炸彈一丟,文臣這邊,尤其是前明時代加入的人,包括洪承疇、劉應遇他們,也都深吸一口氣。
該怎麽說呢?限製年限很危險?還是內閣輔臣更進一步變成皇帝的秘書處很危險?
洪承疇抿著唇想了一陣,歎息道:製度沒問題。
隻能說新順王很聰明,一人一屆五年,最多可以任兩屆,兩屆之後要麽外放,要麽留置作為顧問。
也就是說,內閣的作用,其實更多還是協調、票擬,王三抓的重心,是樞密院,是軍校,是講武堂。
“嗯,大體就是這樣,哦對了,武將這邊有講武堂,文官這邊也得有官員進修的地方,就叫崇文閣。”王三提了一嘴,“往後官吏進修,就進崇文閣,孤也親自教導。”
“謝陛下恩典。”不少人都躬身,這確實是恩典,能進崇文閣,就跟進講武堂一樣,得見天顏,對於之後的升遷,大有裨益。
“好,那麽第二,工業:國營軍工為主,鼓勵私營手工作坊,尤其是棉紡、羊毛紡這些產業,但礦業、鹽業等類,依然是按照國產專營的工作做。老規矩,分為計劃內,計劃外,解決了計劃內的,計劃外的創收,大部分就能用在本地財政的支配,比如道路基建、學校、水利等內容。
第三,農業:以國營農場為主,各村集體土地,鼓勵村內家庭聯產和縣域合作聯產。
不管如何,土地的分配必須巡查監督到位,嚴格控製各戶下的土地數量,按照現階段地方送上來的土地持有者數量,我這裏做個成分分化。
事關農業,所有人都必須打起十萬分精神來辦我接下來的交代的事情!”
文臣們連忙一凜,神情認真,洗耳恭聽,王三這才繼續道:“孤決定每戶根據土地持有數量,將各戶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佃農、赤貧這六類。
地主戶為水田、旱田百畝土地以上的戶,不管戶下人口有多少,隻要達百畝,就是地主戶。
願意配合我新順國的重新分配土地的地主,隻要沒有犯下命案的,準贖買、分拆戶頭,但戶主一家,直係三代必須跨省遷往別的城市農場,勞改一年。
一年後可以選擇落戶城市,成為城內居民,同時按照贖買土地五年內耕地價格的八成折兌成標額債券,並鼓勵他們勞改之後開辦工坊。也可以選擇遷往邊區落戶,繼續經營農業,如果選擇這個,土地就不折兌債券,改為折兌現錢。
如果反抗不願的接受土地分配的,一律打倒,清算,該殺的殺,該滅的滅,勞改全部按照起算五年。
至於其他,富農戶土地要壓到八十畝以下,中農戶要壓到五十畝以下,貧農戶要壓到二十畝以下。超過必須贖買,不接受按地主論,嚴打!
因此農業上的任務是,五年內,將陝西、寧夏、隴右三省的佃農戶、貧農戶消滅掉,將地主戶和富農、中農、貧農手中勻出來的土地,優先分給佃農和赤貧。
當然,為了限製後續的土地過分集中在一兩戶手中。
孤的想法是,設計二十畝以內的承包租一階、二十畝開始,每多十畝租金就上漲一成,到了五十畝開始,從一成變成五成。
也就是說21到30畝為1.1倍、31到40畝1.2倍、41到50畝1.3倍、51到60畝1.8倍、61到70畝2.3倍、71到80畝2.8倍。
當然,水田、旱田、草田等各種分化,各地視情況來調整。暫時上,保證大部分人可以分到土地,先能不餓死再來談後續。
當然,鼓勵家庭聯產,和幾個村之間的合作社建立。
可以采用股份製激勵,根據現行的工坊正在推廣的內容,拓展到民間,這麽錨定怎麽分紅,讓吏員到地方好好摸索,試點,然後因地製宜,進行推廣。
你們覺得如何?”
文臣這邊也思考了起來,但仔細想想,眼前的這位爺禁止文武大臣下地方兼並土地,同時將他們的家產全部挪到債券上邊,目的自然是為了讓文武百官的收稅方式,從竭澤而漁似的土地兼並轉到長期收租上。
雖然不能豪富,不過卻實在的給他們未來一代人奠定了發展紅利。
相當於提前拉他們上車,讓他們靠近前排的位置。
離前排進,機會也就更多,他們也能更快轉型,更快知道政策,這樣也能保證傳承。
同時,隻要土地兼並不發生,生產力迭進,能保證上上下下大量人口基本生活,但凡有一口吃的,不餓死人,老百姓也就不會造反了。
文臣們比武將們多點思量,雖然不知道前景如何,但至少現在新順國已經在做的,看看成效吧。
過了一會兒,賀天岸走上來,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疑惑:“啟稟大王,既然計數是按照戶來計,那麽就難免會大地主分戶留中,他們若是繼續作威作福,那到時候豈不是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