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瑞雪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興二年十二月,冬!
一場大雪趁夜襲來,待到天亮,整個皇宮已經被大雪覆蓋,一眼望去,盡是白茫茫一片。
瑞雪兆豐年,今年的雪來的格外的早,朝會之上,群臣都說這是好兆頭。
朱雄英走出奉天殿,隻見幾名身穿棉衣的太監正在清掃積雪。
一陣寒風吹過,卷起地上的雪花,瞬間刮在了朱雄英身上的大氅之上,落在臉上轉瞬即化。
宮裏的孩子們齊聚乾清宮前,在雪地裏肆意玩耍,處處充斥著歡聲笑語。
宮裏一片祥和,卻不知宮外的一京十三省是什麽樣子。
朱雄英彎下身子,隨手抓起一把雪握在手中,感受著冰雪慢慢吸收手心的熱量,從而融化成冰水。
曾經,他很喜歡坐在溫暖的大殿,身邊放著暖爐,喝茶茶水,吃著瓜果,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當真別有一番風味。
可現在,再看這白茫茫的雪景,心中再也沒有往日的愜意,取而代之的是憂心忡忡,擔驚受怕,全是百姓忍饑受凍的場景。
“李進!”
“臣在!”
朱雄英踩在雪地中,問道:“各地可有災情上報朝廷?”
“迴陛下,暫時還沒有!”
李進拱手道:“如今大明朝百姓安居,四海升平,自陛下登基以來多次減免賦稅,加之推行新政,即便有災,也要比往年好過不少!”
朱雄英聽後卻是歎息一聲,憂慮道:“可朕總覺得做的還不夠多!”
李進繼續說道:“陛下,凡事當遵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方為上策,若是操之過急,反倒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朱雄英停了下來,迴頭問道:“你指的是新政?”
“是!”
李進拱手低頭,很坦然的迴答,他看得出來,皇帝很急,或許急於證明自己,亦或許真的想做些事情。
曆朝曆代的皇帝,登基之初,哪個不是意氣風發,大展宏圖,成就千古聖君之名,然多數都是事與願違,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也就沒了這些心思。
要麽沉迷美色,要麽醉心於愛好,終其一生,碌碌無為,反倒為王朝留下隱患。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自劉公走後,也就你能給朕說幾句實話了!”
“哎……朕還年輕,朕等的起,可天下的百姓卻等不了啊!”
“朕身為天下人的君父,自然要為朕的子民謀福!”
“哎……朕的吃穿用度都是百姓給的,與其說朕是天下人的君父,還不如說天下百姓才是朕的恩養父母……”
“哎……罷了,罷了,說這些沒意思!”
朱雄英擺擺手,隨後又交代道:“各地民生你要盯著些,特別是北方幾省,朕聽說齊魯,中原一帶最近幾年不是旱災就是洪災,加上蝗災,糧食減產,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還有,一旦發現地方官員為了政績,不顧百姓死活,隱瞞災情不報者,直接殺!”
“臣遵命!”
在朱雄英還是皇太孫的時候,臣子們就發現這是個不省心的儲君,擔心將來他繼位以後必定要大動幹戈,不顧民生疾苦,肆意發動戰爭。
但情況恰恰相反,新君登基後,立馬開始休養生息,推行新政,大力發展民生,農業,改革洪武一朝留下的弊端。
在軍事上,加強邊防軍備,恢複外邦朝貢,息兵止戈。
在沒有變動軍戶製的前提下實行募兵製,組建神機營,三千營,大力打造海軍。
重視火器的發展,一手組建科技院,又構建軍校,培養軍官。
雖然文官嘴上說這個改革違背禮法,那個衙門不合規矩,但捫心自問,說句良心話的講,這位少年天子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心裏裝著天下的百姓。
樸不了小步走來,說道:“陛下,臣子們已經到武英殿了!”
朱雄英微微頷首,立馬朝著武英殿走去。
大殿,火盆內的寸銀長炭早已燒的通紅,外麵天寒地凍,大殿內卻很溫暖。
“陛下到!”
朱雄英大步走了進去,所有人全部站了起來,拱手行禮。
“臣等見過陛下!”
“都坐吧!”
朱雄英端坐在主位之上,六部尚書,都察院禦史,六科,五寺的官員則坐在下麵。
當然還有內閣,也就是朱高熾一個光杆司令。
大明各主官齊聚武英殿,那必然是決策性的小朝會。
“今個朕把諸位愛卿聚到一起,有三個事要商討!”
朱雄英沉聲道:“關於新政,朕想說的是,北方士紳一體納糧,已經全部落下帷幕,基本算是推行成功了,而南方攤丁入畝的新稅,各地也全部收了上來,唯獨江南還沒有動靜……”
朱雄英停頓一下,掃視一圈,沒有一個臣子和他對視,全都神情沉重的聽著,唯獨朱高熾在端著茶水喝。
“江南真是塊硬骨頭,即便是你們口中的酷吏詹徽,加上咱大明朝的殺神藍玉,以及朕的親弟弟前去坐鎮,至今都沒有完全啃下去!”
朱雄英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麵的浮沫,悄悄用眼神再次掃視一周,沒有人再敢跳出來反對了。
要是整個大明有一半的新稅沒有收上來,那就證明新政不得人心,朝廷加上各地的官員也有反對的理由。
可如今,就剩一個江南之地在苦苦掙紮,這就證明,江南士紳那是鐵了心要和朝廷做對,誰再敢反對,那就是南北榜案的黨羽……
該殺啊!
“詹徽告訴朕了,他說,到了明年年底就能讓新政在江南遍地開花,到了這一步,朕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相信他!”
“所以,朕想在永興四年初,南北對換,將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新政徹徹底底在整個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綻放!”
“眾卿以為如何啊?”
朱雄英把手臂搭在桌子上,手指點在桌麵上啪啪作響,同時也敲的臣子內心有些毛躁。
敲這幾下是為了提醒你們,想清楚了再說。
“陛下聖明!”
李進第一個站出來附和,他一個穿藍袍的小官混在一群紅袍老爺之間很是紮眼。
“咳咳!”
朱雄英對著朱高熾咳了兩聲,示意他可以說話了。
大胖站起來說道:“陛下當保重龍體啊!”
“嗬嗬……”
你給我裝傻是吧,朱雄英冷笑兩聲,隨口道:“那就再議議朱高煦之前在齊魯……”
“陛下聖明!”
大胖搶著說道:“新政乃是為萬民謀福之仁政,早已深入天下人之心,陛下千古聖君,理當如此!”
新政推到這種程度,再反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更何況還牽扯南北榜案。
不怕死是一迴事,冤死又是另外一迴事了。
一場大雪趁夜襲來,待到天亮,整個皇宮已經被大雪覆蓋,一眼望去,盡是白茫茫一片。
瑞雪兆豐年,今年的雪來的格外的早,朝會之上,群臣都說這是好兆頭。
朱雄英走出奉天殿,隻見幾名身穿棉衣的太監正在清掃積雪。
一陣寒風吹過,卷起地上的雪花,瞬間刮在了朱雄英身上的大氅之上,落在臉上轉瞬即化。
宮裏的孩子們齊聚乾清宮前,在雪地裏肆意玩耍,處處充斥著歡聲笑語。
宮裏一片祥和,卻不知宮外的一京十三省是什麽樣子。
朱雄英彎下身子,隨手抓起一把雪握在手中,感受著冰雪慢慢吸收手心的熱量,從而融化成冰水。
曾經,他很喜歡坐在溫暖的大殿,身邊放著暖爐,喝茶茶水,吃著瓜果,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當真別有一番風味。
可現在,再看這白茫茫的雪景,心中再也沒有往日的愜意,取而代之的是憂心忡忡,擔驚受怕,全是百姓忍饑受凍的場景。
“李進!”
“臣在!”
朱雄英踩在雪地中,問道:“各地可有災情上報朝廷?”
“迴陛下,暫時還沒有!”
李進拱手道:“如今大明朝百姓安居,四海升平,自陛下登基以來多次減免賦稅,加之推行新政,即便有災,也要比往年好過不少!”
朱雄英聽後卻是歎息一聲,憂慮道:“可朕總覺得做的還不夠多!”
李進繼續說道:“陛下,凡事當遵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方為上策,若是操之過急,反倒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朱雄英停了下來,迴頭問道:“你指的是新政?”
“是!”
李進拱手低頭,很坦然的迴答,他看得出來,皇帝很急,或許急於證明自己,亦或許真的想做些事情。
曆朝曆代的皇帝,登基之初,哪個不是意氣風發,大展宏圖,成就千古聖君之名,然多數都是事與願違,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也就沒了這些心思。
要麽沉迷美色,要麽醉心於愛好,終其一生,碌碌無為,反倒為王朝留下隱患。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自劉公走後,也就你能給朕說幾句實話了!”
“哎……朕還年輕,朕等的起,可天下的百姓卻等不了啊!”
“朕身為天下人的君父,自然要為朕的子民謀福!”
“哎……朕的吃穿用度都是百姓給的,與其說朕是天下人的君父,還不如說天下百姓才是朕的恩養父母……”
“哎……罷了,罷了,說這些沒意思!”
朱雄英擺擺手,隨後又交代道:“各地民生你要盯著些,特別是北方幾省,朕聽說齊魯,中原一帶最近幾年不是旱災就是洪災,加上蝗災,糧食減產,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還有,一旦發現地方官員為了政績,不顧百姓死活,隱瞞災情不報者,直接殺!”
“臣遵命!”
在朱雄英還是皇太孫的時候,臣子們就發現這是個不省心的儲君,擔心將來他繼位以後必定要大動幹戈,不顧民生疾苦,肆意發動戰爭。
但情況恰恰相反,新君登基後,立馬開始休養生息,推行新政,大力發展民生,農業,改革洪武一朝留下的弊端。
在軍事上,加強邊防軍備,恢複外邦朝貢,息兵止戈。
在沒有變動軍戶製的前提下實行募兵製,組建神機營,三千營,大力打造海軍。
重視火器的發展,一手組建科技院,又構建軍校,培養軍官。
雖然文官嘴上說這個改革違背禮法,那個衙門不合規矩,但捫心自問,說句良心話的講,這位少年天子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心裏裝著天下的百姓。
樸不了小步走來,說道:“陛下,臣子們已經到武英殿了!”
朱雄英微微頷首,立馬朝著武英殿走去。
大殿,火盆內的寸銀長炭早已燒的通紅,外麵天寒地凍,大殿內卻很溫暖。
“陛下到!”
朱雄英大步走了進去,所有人全部站了起來,拱手行禮。
“臣等見過陛下!”
“都坐吧!”
朱雄英端坐在主位之上,六部尚書,都察院禦史,六科,五寺的官員則坐在下麵。
當然還有內閣,也就是朱高熾一個光杆司令。
大明各主官齊聚武英殿,那必然是決策性的小朝會。
“今個朕把諸位愛卿聚到一起,有三個事要商討!”
朱雄英沉聲道:“關於新政,朕想說的是,北方士紳一體納糧,已經全部落下帷幕,基本算是推行成功了,而南方攤丁入畝的新稅,各地也全部收了上來,唯獨江南還沒有動靜……”
朱雄英停頓一下,掃視一圈,沒有一個臣子和他對視,全都神情沉重的聽著,唯獨朱高熾在端著茶水喝。
“江南真是塊硬骨頭,即便是你們口中的酷吏詹徽,加上咱大明朝的殺神藍玉,以及朕的親弟弟前去坐鎮,至今都沒有完全啃下去!”
朱雄英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麵的浮沫,悄悄用眼神再次掃視一周,沒有人再敢跳出來反對了。
要是整個大明有一半的新稅沒有收上來,那就證明新政不得人心,朝廷加上各地的官員也有反對的理由。
可如今,就剩一個江南之地在苦苦掙紮,這就證明,江南士紳那是鐵了心要和朝廷做對,誰再敢反對,那就是南北榜案的黨羽……
該殺啊!
“詹徽告訴朕了,他說,到了明年年底就能讓新政在江南遍地開花,到了這一步,朕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相信他!”
“所以,朕想在永興四年初,南北對換,將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新政徹徹底底在整個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綻放!”
“眾卿以為如何啊?”
朱雄英把手臂搭在桌子上,手指點在桌麵上啪啪作響,同時也敲的臣子內心有些毛躁。
敲這幾下是為了提醒你們,想清楚了再說。
“陛下聖明!”
李進第一個站出來附和,他一個穿藍袍的小官混在一群紅袍老爺之間很是紮眼。
“咳咳!”
朱雄英對著朱高熾咳了兩聲,示意他可以說話了。
大胖站起來說道:“陛下當保重龍體啊!”
“嗬嗬……”
你給我裝傻是吧,朱雄英冷笑兩聲,隨口道:“那就再議議朱高煦之前在齊魯……”
“陛下聖明!”
大胖搶著說道:“新政乃是為萬民謀福之仁政,早已深入天下人之心,陛下千古聖君,理當如此!”
新政推到這種程度,再反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更何況還牽扯南北榜案。
不怕死是一迴事,冤死又是另外一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