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雄英思索很久的想法,大胖的治國理政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他宗室的身份,對朱文玨來說又是一層保障。


    最重要的是,朱文玨這孩子生性好動,性子野,一般的老師礙於他太子的身份不敢太過嚴厲,這就導致學業鬆弛,荒廢歲月。


    從他出生之時,朱高熾幾乎就在宮裏,也算是看著這位太子大侄子長大的,小時候更是經常帶他玩,給他買零嘴,所以小太子在這位叔叔麵前不太敢多造次。


    不過,這事就怕大胖不會同意!


    他現在是能吃一碗飯,絕不幹兩份活,凡事能不幹就不幹,能偷懶就偷懶,能迴家絕不進宮。


    這事看來得好好合計合計,要怎麽說服大胖心甘情願的答應下來,需要開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文玨!”


    “兒臣在!”


    “去給你高熾叔端杯酒吧!”


    朱雄英將酒壺放在他麵前,交代道:“記住了,是以叔侄的身份,和太子無關!”


    “兒臣明白!”


    朱文玨走向人群中,樸不了端著酒壺酒杯跟在身後。


    大胖喝的正高興,卻聽到有人說著,太子殿下來了!


    “高熾叔!”


    大胖立馬轉身,連忙拱手道:“殿下!”


    朱文玨端起酒杯,說道:“高熾叔,您兢兢業業輔佐父皇處理政務,辛苦了,侄兒親自給您端杯酒!”


    端酒可不是敬酒,端酒是晚輩親自把酒送到長輩手中,是對長輩的一種敬意。


    “殿下,臣萬不敢受啊!”


    朱高熾是個十分規矩的人,太子儲君端酒,他確實有些惶恐。


    朱文玨卻說道:“高熾叔,這裏沒有君臣,隻有叔侄!”


    朱高熾受寵若驚,話都說到這兒份上了,也沒有推脫的道理。


    “臣謝殿下!”


    接過後一飲而盡。


    這可羨慕壞了其他大臣,太子親自端酒,這是天大的榮幸啊。


    看著坐在高處正在吃柑橘的朱雄英,大胖眯著眼睛,心想,狗皇帝無利不起早,讓太子無緣無故的給我敬酒,不會有什麽貓膩吧。


    不遠處的北榜的韓克忠看到太子端酒也是羨慕不已。


    一道人影走來,如沐春風的南榜榜眼尹昌隆來到北榜進士這邊,主動說道:“韓兄,恭喜你啊,一甲狀元,了不起啊!”


    “尹兄客氣了!”


    韓克忠立馬起身迴禮,謙虛道:“承蒙聖恩,在下實在慚愧!”


    一個是北榜狀元,一個是南榜榜眼,二人都被封為翰林侍讀,正六品官職。


    按理說一甲的進士剛進翰林院都是七品翰林編修起步,但這次南北雙榜的一甲六人全被破格提拔為侍讀。


    當然,沒有平白無故的好事,朱雄英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以後你我就同殿為臣了,能與韓兄共事,實在是人生美景,還請韓兄日後能不吝賜教!”


    尹昌隆始終把姿態擺的很低,他是真心想和韓克忠交朋友。


    “繆讚了,尹兄才能勝我數倍,當是在下向尹兄請教!”


    韓克忠也十分低調。


    尹昌隆大笑兩聲,說道:“你我一見如故,如今又同殿為臣,就別客套了!”


    二人相談甚歡,同案而食,幾杯酒下肚,尹昌隆主動問道:“如今你我都成了官吏,不知韓兄誌在何處?”


    言外之意,你想當個什麽官,去哪個衙門,翰林院隻是起點,並不是終點。


    “如果可以,我想去地方為百姓踏踏實實做些事情,哪怕當一輩子的縣令也心甘情願!”


    韓克忠神情嚴肅,十分認真的說著,這也是他的誌向。


    他不喜歡朝廷勾心鬥角的環境,也不想與太多人有牽扯,這也是他不願意成為王鈍門生的最大原因。


    “狀元之才卻委身縣令之位,實在太過屈才!”


    尹昌隆說道:“韓兄,你成為縣令,不過能讓一縣百姓過上好日子,若是成為知府,布政使,乃至朝廷六部,甚至入閣,福澤的卻是天下人,大丈夫當誌存高遠啊!”


    韓克忠聽後卻是苦笑一聲,說道:“在下能力不足,能當個縣令已是勉強,人要有自知之明,不瞞尹兄,我就不是當布政使的那塊料,更不用說入朝為官!”


    韓克忠說的都是心裏話,他雖然中了狀元,封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讀,但卻不想留在京城,就盼著在翰林院過渡兩年,然後下放到地方,最好是個窮地方當主官。


    “韓兄實在太謙虛了!”


    尹昌隆正色道:“如今新朝初立,聖上全力推行新政,這正是你我有誌之士大展抱負之際啊!”


    “韓兄,新政是當之無愧的開萬世太平之道,富國強民之仁政,當今聖上雄才大略,堪比文帝之聖主賢君,而你我都是身懷大才,滿腹報國之人,這是上天交給我們輔佐聖君的使命啊!”


    尹昌隆的話在韓克忠心中瞬間掀起一陣驚濤駭浪,大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你當個縣令,能解多少百姓之苦,可你要幫皇帝好好推行新政,那受益的就是整個天下的百姓啊。


    更何況,現在皇帝不缺翰林侍讀,更不缺縣令,缺的是敢為天下先的新政大才啊。


    “韓兄,你我何不投身於新政大業之中,為萬千百姓謀福,為萬世開太平!”


    尹昌隆已經敏銳的洞察到,新政大業是大勢所趨,也是曆史洪流的必然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開始,就不會停下,任何阻礙都抵不過萬千民心。


    大明可以沒有士紳,更不缺官員,但不能沒有數以萬計的百姓。


    一場土地改革的新政推下去,當今皇帝早已深得民心,新政大業,永不可擋。


    毫不誇張的說,朱雄英現在的皇位比老爺子當年還要更穩。


    而韓克忠已經心動了,他盯著看了看眼前的美景,又仰望夜空,心中突然想到了遠在老家的父母,村裏的鄉親。


    村裏的鄉親說,自從朝廷推行了新政,比以往要少交很多稅,家裏也有了餘糧,如果繼續下去,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韓克忠心中五味雜陳,又想起了臨行前家中老父親的教誨。


    克忠,如果你考中進士做了官,一定要做一位對百姓好些的好官,當今聖上是個好皇帝,對我們老百姓好,你去幫皇帝做些事情吧。


    “尹兄!”


    此時的韓克忠已經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嚴肅道:“願與君同行!”


    二人酒杯相碰,尹昌隆鄭重道:“新政大業,萬年不朽!”


    韓克忠同樣鄭重道:“粉身碎骨,無怨無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借箭十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借箭十萬並收藏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