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軍戶弊端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孫 作者:借箭十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查軍的事讓朱雄英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一支強大的軍隊隻有戰鬥力是不夠的,雖然打起仗來不含糊,也有為國捐軀的勇氣,但畢竟都是不識字的大老粗。
就拿藍玉來說吧,指揮打仗,排兵布陣那是猶如衛霍附體,簡直去戰神一般。
但每次奏於朝廷的戰報都是錯字百出,甚至語句不通,還有犯忌諱的字眼,有時候還說髒話。
老爺子每次看到藍玉親自寫的捷報都是既生氣又想笑,不跟他計較罷了。
藍玉十二歲就跟著姐夫常遇春混跡江湖,幹起了無本的買賣,後來投身軍旅,為了大明南征北戰,能認識字,寫出幾個字就不錯了。
像藍玉這種情況的將軍在大明軍中比比皆是,至少占據七成之多,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景隆,徐允恭那樣,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大部分將領都是文盲。
像藍玉那些驕兵悍將,他們都是戰爭狂熱分子,喜歡打仗,喜歡殺人,就喜歡戰場上那種殺戮的氛圍,喜歡血腥的味道。
他們敢打喊殺,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
他們打仗既不是什麽忠君愛國,也不是江山社稷,就是單純的想殺人,趁機撈錢,然後升官封爵,僅此而已。
可話又說迴來,誰又不是為了這些啊!
加官晉爵,封妻蔭子,光耀門楣,成為徐達,常遇春那樣的大明長城。
雖說不能用文官的那一套標準武將,可這樣下去也是肯定不行的。
軍紀嚴明,說著簡單,可要做起來就難了。
明初的衛所製度有利有弊,按照洪武朝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
閑時為農,屯田練兵,戰時為兵,參加戰爭,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這也是洪武朝最正確的養兵製度。
如果施行募兵製,朝廷那些賦稅壓根就養不了多少兵馬。
可衛所製度隨著曆史的發展,在此時已經體現出弊端了。
搶占百姓土地的,軍田私占的,克扣士兵口糧的,地少的衛所做起了私鹽買賣。
長此下去,逃跑的士兵會越來越少,軍隊大大縮水,吃空餉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隨著衛所製度的發展,軍田兼並也會很嚴重,因為軍戶不納稅,不服徭役,這個大漏洞讓很多人鑽了空子,逐漸形成軍田私有化。
衛所的指揮使,千戶百戶撈的人盆滿缽滿,下麵的士兵卻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養活家屬了。
不可否認,大明開國之時的那些將領都是英雄,但三十年過去了,幾乎凋零了八九成了。
他們的官職都是由自己的子孫所替代,其子孫養尊處優,恃強淩弱之輩肯定是會有的,於是朝廷漸漸的就有了貪婪腐敗的人,這些人與地方上的豪強相互勾結,再次將軍戶們的耕地豪取強奪。
隨著這種軍田兼並情況的加劇,普通的軍戶們沒有了田地可以耕種,這些軍官們已經無法維持生計,於是就漸漸的淪為了那些高門大戶的奴仆,雖然有著軍籍,但是實際上已經和“奴隸”沒有什麽太大區別。
到了永樂朝,衛所製度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朱棣這才建立了三大營,到了宣德朝,衛所製度不堪重負,全麵崩潰。
土木之變後,文官掌權,重文輕武的風氣盛行,軍戶徹底淪為最下層。
所謂製度的弊端在現在已經開始冒頭了。
朱雄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早就提前開始組建五大營,如今隻有神機營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三千營剛開始組建,其他的還是沒影的事。
現在所有戰事,還是要依靠各地衛所兵馬。
軍戶世襲製度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很多年輕一代的將領雖然繼承了父輩,祖輩的官職,甚至爵位,但他們並沒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和天賦。
戶籍製度已經完全成型,不是說改就改的,而且即便改成募兵製,朝廷也養不起這麽多兵馬,如今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興辦軍校,把這些二代,三代的將領集中在一起,進行係統化的培訓和學習。
也就是朱雄英很早之前謀劃過的事情,開辦皇家軍事學院,讓那些老將在軍校擔任要職,進行培訓和授課。
這個院長朱雄英決定親自擔任,但也隻是掛個名罷了,他這個皇帝是不可能呆在軍校處理事務的,最多偶爾去視察一下。
軍校製度和科舉一樣,要進行考核,學績優異者會被重點培養,提拔重用,將來在軍中擔任要職,同時也會被冠以天子門生的名號。
就是這個真院長的人選有些難定。
如果湯和還活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沐英也不錯,可惜都不在了。
剩下那些老將,馮勝也合適,但他私心太重,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無法長時間管理軍校。
傅友德,郭英,耿炳文都不錯,但他更適合在軍中挑大梁,對內的戰爭少不了他們。
老將之中最閑的隻有藍玉那麽幾個人了!
朱雄英之所以將藍玉冷在一邊有很多原因。
首先現在朝廷正在發展民生,北方各異族都很老實,暫時沒有仗打,新政他又幫不上什麽忙。
即便有人蠱惑百姓造反,也不會用藍玉去平叛,他殺戮太重了,這樣的狠人要拿來對付外族。
其次,養著藍玉用來震懾藩王,別管你有沒有什麽小想法,都趁早打消,你們隻要敢動一下,藍玉立馬就是平叛大將軍。
最後,藍玉年紀也不小了,快六十歲的人了,雖說還能打,但朱雄英卻不忍心再讓自己這位舅姥爺去戰場上冒險,打了一輩子仗了,也該歇歇了,算是對他的照顧吧。
但藍玉也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多次給皇帝上奏,想迴軍中帶兵,哪怕去練兵,總之就想找點活幹,朱雄英都沒有同意,隻是讓他安穩在家呆著。
現在也該讓他發揮餘熱了!
眼看到了飯點,朱雄英立馬吩咐道:“傳涼國公藍玉進宮,朕在東長房等他!”
東長房內,朱雄英已經到了,並準備了四菜一湯,兩葷兩素,一鍋麵餅。
“臣藍玉……”
“好了舅爺,不用客氣,過來吃飯吧!”
藍玉卻堅持行全禮,拱手道:“君臣之禮不可免,臣藍玉見過陛下!”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舅爺,今個是家宴,別太拘束!”
“是!”
藍玉坐了下來,有些小心翼翼的樣子,生生死死,大起大落,他早就活明白了,沒有當今陛下,他這條命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對朱雄英除了忠心還是忠心。
朱雄英將一塊餅子遞了過去,說道:“朕還是那句話,這是家宴,不必拘束!”
“謝陛下,臣明白!”
藍玉長舒一口氣,心中雖然疑惑,但什麽都沒問,隻是埋頭吃飯。
“舅爺!”
“啊……臣在!”
朱雄英吃著飯,隨口問道:“查軍的事你聽說了嗎?”
聽到此話,藍玉嚇的筷子都掉了,立馬跪了下來,說道:“陛下,臣以前是幹了不少荒唐事,但臣自從迴鄉種地至今可是什麽事都沒幹,更沒吃過軍中一點好處,這件事臣拿腦袋擔保,請陛下明察!”
就拿藍玉來說吧,指揮打仗,排兵布陣那是猶如衛霍附體,簡直去戰神一般。
但每次奏於朝廷的戰報都是錯字百出,甚至語句不通,還有犯忌諱的字眼,有時候還說髒話。
老爺子每次看到藍玉親自寫的捷報都是既生氣又想笑,不跟他計較罷了。
藍玉十二歲就跟著姐夫常遇春混跡江湖,幹起了無本的買賣,後來投身軍旅,為了大明南征北戰,能認識字,寫出幾個字就不錯了。
像藍玉這種情況的將軍在大明軍中比比皆是,至少占據七成之多,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景隆,徐允恭那樣,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大部分將領都是文盲。
像藍玉那些驕兵悍將,他們都是戰爭狂熱分子,喜歡打仗,喜歡殺人,就喜歡戰場上那種殺戮的氛圍,喜歡血腥的味道。
他們敢打喊殺,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
他們打仗既不是什麽忠君愛國,也不是江山社稷,就是單純的想殺人,趁機撈錢,然後升官封爵,僅此而已。
可話又說迴來,誰又不是為了這些啊!
加官晉爵,封妻蔭子,光耀門楣,成為徐達,常遇春那樣的大明長城。
雖說不能用文官的那一套標準武將,可這樣下去也是肯定不行的。
軍紀嚴明,說著簡單,可要做起來就難了。
明初的衛所製度有利有弊,按照洪武朝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
閑時為農,屯田練兵,戰時為兵,參加戰爭,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這也是洪武朝最正確的養兵製度。
如果施行募兵製,朝廷那些賦稅壓根就養不了多少兵馬。
可衛所製度隨著曆史的發展,在此時已經體現出弊端了。
搶占百姓土地的,軍田私占的,克扣士兵口糧的,地少的衛所做起了私鹽買賣。
長此下去,逃跑的士兵會越來越少,軍隊大大縮水,吃空餉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隨著衛所製度的發展,軍田兼並也會很嚴重,因為軍戶不納稅,不服徭役,這個大漏洞讓很多人鑽了空子,逐漸形成軍田私有化。
衛所的指揮使,千戶百戶撈的人盆滿缽滿,下麵的士兵卻連飯都吃不起,更別說養活家屬了。
不可否認,大明開國之時的那些將領都是英雄,但三十年過去了,幾乎凋零了八九成了。
他們的官職都是由自己的子孫所替代,其子孫養尊處優,恃強淩弱之輩肯定是會有的,於是朝廷漸漸的就有了貪婪腐敗的人,這些人與地方上的豪強相互勾結,再次將軍戶們的耕地豪取強奪。
隨著這種軍田兼並情況的加劇,普通的軍戶們沒有了田地可以耕種,這些軍官們已經無法維持生計,於是就漸漸的淪為了那些高門大戶的奴仆,雖然有著軍籍,但是實際上已經和“奴隸”沒有什麽太大區別。
到了永樂朝,衛所製度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朱棣這才建立了三大營,到了宣德朝,衛所製度不堪重負,全麵崩潰。
土木之變後,文官掌權,重文輕武的風氣盛行,軍戶徹底淪為最下層。
所謂製度的弊端在現在已經開始冒頭了。
朱雄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早就提前開始組建五大營,如今隻有神機營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三千營剛開始組建,其他的還是沒影的事。
現在所有戰事,還是要依靠各地衛所兵馬。
軍戶世襲製度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很多年輕一代的將領雖然繼承了父輩,祖輩的官職,甚至爵位,但他們並沒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和天賦。
戶籍製度已經完全成型,不是說改就改的,而且即便改成募兵製,朝廷也養不起這麽多兵馬,如今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興辦軍校,把這些二代,三代的將領集中在一起,進行係統化的培訓和學習。
也就是朱雄英很早之前謀劃過的事情,開辦皇家軍事學院,讓那些老將在軍校擔任要職,進行培訓和授課。
這個院長朱雄英決定親自擔任,但也隻是掛個名罷了,他這個皇帝是不可能呆在軍校處理事務的,最多偶爾去視察一下。
軍校製度和科舉一樣,要進行考核,學績優異者會被重點培養,提拔重用,將來在軍中擔任要職,同時也會被冠以天子門生的名號。
就是這個真院長的人選有些難定。
如果湯和還活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沐英也不錯,可惜都不在了。
剩下那些老將,馮勝也合適,但他私心太重,而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無法長時間管理軍校。
傅友德,郭英,耿炳文都不錯,但他更適合在軍中挑大梁,對內的戰爭少不了他們。
老將之中最閑的隻有藍玉那麽幾個人了!
朱雄英之所以將藍玉冷在一邊有很多原因。
首先現在朝廷正在發展民生,北方各異族都很老實,暫時沒有仗打,新政他又幫不上什麽忙。
即便有人蠱惑百姓造反,也不會用藍玉去平叛,他殺戮太重了,這樣的狠人要拿來對付外族。
其次,養著藍玉用來震懾藩王,別管你有沒有什麽小想法,都趁早打消,你們隻要敢動一下,藍玉立馬就是平叛大將軍。
最後,藍玉年紀也不小了,快六十歲的人了,雖說還能打,但朱雄英卻不忍心再讓自己這位舅姥爺去戰場上冒險,打了一輩子仗了,也該歇歇了,算是對他的照顧吧。
但藍玉也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多次給皇帝上奏,想迴軍中帶兵,哪怕去練兵,總之就想找點活幹,朱雄英都沒有同意,隻是讓他安穩在家呆著。
現在也該讓他發揮餘熱了!
眼看到了飯點,朱雄英立馬吩咐道:“傳涼國公藍玉進宮,朕在東長房等他!”
東長房內,朱雄英已經到了,並準備了四菜一湯,兩葷兩素,一鍋麵餅。
“臣藍玉……”
“好了舅爺,不用客氣,過來吃飯吧!”
藍玉卻堅持行全禮,拱手道:“君臣之禮不可免,臣藍玉見過陛下!”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舅爺,今個是家宴,別太拘束!”
“是!”
藍玉坐了下來,有些小心翼翼的樣子,生生死死,大起大落,他早就活明白了,沒有當今陛下,他這條命早就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對朱雄英除了忠心還是忠心。
朱雄英將一塊餅子遞了過去,說道:“朕還是那句話,這是家宴,不必拘束!”
“謝陛下,臣明白!”
藍玉長舒一口氣,心中雖然疑惑,但什麽都沒問,隻是埋頭吃飯。
“舅爺!”
“啊……臣在!”
朱雄英吃著飯,隨口問道:“查軍的事你聽說了嗎?”
聽到此話,藍玉嚇的筷子都掉了,立馬跪了下來,說道:“陛下,臣以前是幹了不少荒唐事,但臣自從迴鄉種地至今可是什麽事都沒幹,更沒吃過軍中一點好處,這件事臣拿腦袋擔保,請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