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一行人一路不停, 不過半月, 就到了京郊。此時正值秋日, 正午的大太陽仍是火辣辣的,一絲兒風也沒有。
車裏不大透氣, 這一行人又是有身份的, 隻能正襟危坐, 不停地扇扇子。
在車轅上坐著的寄英擦了把汗,左手搭個涼棚,四下一望,喜道:“老爺,前頭有個廟, 咱們歇一歇吧, 也叫馬蓄蓄力氣。”
“行,你去後頭, 請幾位先生下來。”賈環立刻就同意了, 車一停穩,他立刻開了車門出來。
三位先生也相繼過來, 幾人客客氣氣的相互讓了, 才往那破廟走去。寄英在後頭吩咐趕車人卸下馬來,叫馬兒跑一跑,吃兩口草。
才走幾步, 迎麵走來一行人, 俱穿著家丁樣式的衣服, 拱手問道:“敢問可是京城榮府的賈三爺?”賈環一頓, 承認道:“正是在下。”那些人便歡喜起來,說道:“小的們是薛家的人,奉家主人之命,來此迎候賈爺。我們大爺說了,賈爺離家日久,恐怕思念家人,不敢便請去相見,隻遣小的們來聽賈爺使喚。”
“多謝你們大爺美意。你們也看到了,我這裏隻有幾輛馬車,實沒有什麽可幫忙的。辛苦你們等候一場,請迴去吧。”賈環笑道。
“那如何是好?”領頭的愁了一句,靈機一動,“我們備了冰塊,熬的好涼茶,還有鎮好的瓜果,請賈爺移到我們車上罷,也涼快,也讓我們有機會盡盡心。”
“見廟豈能不拜?東家,現套車也要時候,還是先拜拜菩薩,歇歇腳再走罷。”齊師爺的老娘信佛,他也信,向來是見廟就拜。
眾人稱善,於是舉步進入廟中。那廟門虛掩著,地上灰塵很多。薛家的下人搶著獻殷勤,一推開門,頓時被嗆了幾下。
一進門,就看見現在佛的佛像,鎏金的佛身顏色有些黯淡,佛像下一隻蒲團,蒲團上的人披散著頭發,那頭發又隻到肩膀,身上胡亂披了件道袍,透出一股蕭索之氣。
察覺到響動,那人木木抬頭,雖然頭發蓬亂,眉目仍是清晰可辨,倒叫賈環大吃一驚,失聲叫道:“柳兄!你如何會在此?”
那人正是他許久不見的朋友柳湘蓮。
一番忙亂後,賈環坐在小馬紮上,細問柳湘蓮的情況。柳湘蓮一向是個灑脫人,且和賈氏兄弟交情亦好,也不瞞他,便講說一迴。
在賈環看來,柳湘蓮如此,實在是遭了無妄之災。整件事對於柳湘蓮來說,倒黴程度不啻於走在路上,被一泡鳥屎澆了頭。
雖然這麽說有些無情,但論情論理,柳湘蓮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大的錯處。
前文說到寧國府賈珍之妻尤氏,本為續弦,家裏隻有一個後母,帶來兩個拖油瓶的妹子,人稱尤二姐、尤三姐。尤家雖有兩個錢,奈何一家子孤寡女人,沒個當門立戶的男人,隻得往寧府依附尤氏生活。尤老娘是後妻,也沒太虧待前頭的女兒。尤氏做女兒時,與這個後娘的關係雖說淡淡的,也過得去。她嫁了賈珍,對後娘與兩個便宜妹子也不錯。
這尤老娘年輕時是個風流人物,養下兩個女兒來,也是各擅風情。二姐性格柔軟,浮萍楊花一樣的心性,三姐性格潑辣,有一股子剛氣,外人見了,無不讚一聲,好一雙姐妹花。她們兩個姓尤,人家也說一聲,確是一對尤物。
那寧府是什麽地方,賈珍又是什麽為人?天底下頭一等藏汙納垢之地,天底下頭一等無恥敗德之人。賈赦雖惡,賈璉雖淫,猶不能當珍蓉父子之萬一。眼見得尤氏姐妹漸漸的大了,出落的花苞兒一般,這兩個惡人便心癢癢起來。賈珍其人,連兒媳亦要沾,被人說“扒灰”都不怕,何況是妻妹。尤氏姐妹本就是依附賈家活的,自然無從拒絕起,半推半就的從了。
去年賈敬死了,寧府治喪,賈璉來拜祭,正見了這二姐,一見之下,便起了意。他家中鳳姐兒能幹,平兒唯鳳姐兒之命是從,外頭玉娘也漸漸有了脾氣,時常爭吵。一見溫柔似水的尤二姐,當真是有些神魂顛倒。當時賈蓉在一旁瞧見了,這就留了心。
他父子早就想將尤氏姐妹脫手了,隻是寧府的名聲太爛,一見是賈珍父子說合女人的事兒,如何不知那是他們的禁臠?天底下的男人,願意做活王八的還是少。眼看著尤氏姐妹年紀漸大,兩人也是急在心裏。眼看賈璉有意,如何能放過。賈蓉才一試探,發現賈璉竟不介意尤二姐過去的事,這父子二人頓時不喜,不遺餘力地說服了尤老娘,置辦下宅子,趁夜一頂小轎抬走二姐,給賈璉做了個沒名分的外室。
二姐既終身有靠,也給妹子打算起來。那尤三姐卻有主意。有一次在別人家吃酒,她曾見過柳湘蓮串戲,自此留意上了他。母姐逼她嫁人,她便放出話去,此生非柳湘蓮不嫁,若不得趁願,情願剪了頭發做姑子去。
家人見她果然講得真,知她是個言出必行的脾氣兒,忙與賈璉商量。賈璉自己不以女子失貞為意,便以為天下人皆是如此。那一迴路遇柳湘蓮,便向他推銷了尤三姐。柳湘蓮平生之誌,娶妻必要得一個絕色,他又沒個父母,一切聽憑自己做主,聽說尤三姐相貌標致,便草率地答允了婚事,以家穿鴛鴦寶劍為定禮。
且不說三姐得了鴛鴦劍如何歡喜,湘蓮迴到京師後,無意間打聽得三姐的風評,竟不是正經女子,登時懊惱非常。他本是個不在意財物的散漫之人,下定的鴛鴦劍卻是祖傳之物,輕易不可失落,隻得前去索迴,誰料到,見他來退親,三姐竟拔出鴛鴦寶劍自刎了。
柳湘蓮被其作為所鎮,又見三姐如此標致,他亦是癡人一流,深為傷心,看著三姐安葬了,撫棺大哭一場,自我放逐至今。
賈環曾經也是文青,對寶玉、湘蓮的這種文青心態稍微有些了解。但也就這樣了,他早已被生活磨礪成了一個冷血的實用主義者。聽了這麽一段悲劇故事,他半點兒沒有感動,隻覺得荒謬又滑稽,簡直就和做夢一樣。
“尤二姐和尤三姐,我昔年也見過,”他思忖道,“確實是美人,二姐溫柔靦腆,三姐豔麗張揚,論相貌都是極好的。隻是你也太莽撞,娶妻是何等大事,別人一說項,你就應了?你家好歹還有幾個嬸子姑姑,托她們瞧一瞧姑娘的行事人品,不為過吧?你這一迴吃了虧,往後可長個記性罷!行了,那等人能有什麽氣節呢,真個有氣節,當初也不會失足了。不過是一股子氣性,嬌小姐們常有的。你想想,到底是正經的小姨子呢。一意不許,也沒後來的這些事了。說到底,就是舍不得好吃穿。”
薛家的人湊趣道:“真真兒賈爺說的都是道理呢。她落了個沒結果,她姐姐過得也不好。您家的璉二爺倒是個多情的人,家裏的奶奶太兇悍了些,璉爺一共倆外室,全被她給治死了。”
“如何治死的?”賈環嚇了一跳。鳳姐兒手段狠辣不假,治死人的事兒卻不多。不料才兩年不見,她就那樣喪心病狂了?
那人便說了鳳姐兒是怎麽治死兩妾室的,末了歎道:“可憐喲!活著時也是爺們心尖尖兒上的人,一朝死了,一卷破席子就卷了扔出去,連個香火也沒人供奉。”
鳳姐兒不去當兵真是可惜了!瞧這一出出兵法用的,示敵以弱、借刀殺人、隔岸觀火、避實擊虛,多麽□□無縫啊!就是人死了,賈璉都怪不到她頭上。
在這件事上,鳳姐兒表現出來的克製、精明、冷靜,堪稱宅鬥教科書。後世經由寫手們腦補出來的宅鬥技巧和這一比,簡直是小兒科。
“我還要迴家,沒空理你。你這就跟我迴城,我叫柳伯父來管束你。”
他不由分說,扯起柳湘蓮來塞到車上,進了城,命薛家的人好生送他去柳家,不許他跑了。
迴到家,他先在二房院裏見過了父母,又往內院去拜見賈母。兩年不見,賈政夫婦的變化不大,賈母卻明顯衰老了。鳳姐兒並不在,隻有鴛鴦等丫頭伺候著。
說了幾句話,賈母靠迴引枕上,明顯是精神頭不足。鴛鴦衝他使了個眼色,賈環笑道:“不知寶玉哥哥可在家麽?我去看看他。”
賈母道:“你寶玉哥哥一早出去了,倒是你姊妹們還在家,你去瞧瞧她們罷。你們也許久不見了,雖說大了要避嫌,也要講講情麵。”
見賈母再無別話,賈環方出去。姐妹們仍住在大觀園,他卻沒往園子裏去,而是先迴了自己屋子。
他赴任前,早已把丫頭們遣散了,堅持留下的蕊書在探春身邊服侍了一年,也嫁出去了,如今他的舊居裏是一個服侍的人都沒有。
本以為屋子裏會是空蕩蕩的,走近了一瞧,卻是有人的,一人著紅衫,一人著藕荷色裙子,帶著一群丫頭婆子,正背對著他商量什麽。
他才走近,那著藕荷裙子的似有所感,迴過頭來,四目相對,兩人都怔了。
車裏不大透氣, 這一行人又是有身份的, 隻能正襟危坐, 不停地扇扇子。
在車轅上坐著的寄英擦了把汗,左手搭個涼棚,四下一望,喜道:“老爺,前頭有個廟, 咱們歇一歇吧, 也叫馬蓄蓄力氣。”
“行,你去後頭, 請幾位先生下來。”賈環立刻就同意了, 車一停穩,他立刻開了車門出來。
三位先生也相繼過來, 幾人客客氣氣的相互讓了, 才往那破廟走去。寄英在後頭吩咐趕車人卸下馬來,叫馬兒跑一跑,吃兩口草。
才走幾步, 迎麵走來一行人, 俱穿著家丁樣式的衣服, 拱手問道:“敢問可是京城榮府的賈三爺?”賈環一頓, 承認道:“正是在下。”那些人便歡喜起來,說道:“小的們是薛家的人,奉家主人之命,來此迎候賈爺。我們大爺說了,賈爺離家日久,恐怕思念家人,不敢便請去相見,隻遣小的們來聽賈爺使喚。”
“多謝你們大爺美意。你們也看到了,我這裏隻有幾輛馬車,實沒有什麽可幫忙的。辛苦你們等候一場,請迴去吧。”賈環笑道。
“那如何是好?”領頭的愁了一句,靈機一動,“我們備了冰塊,熬的好涼茶,還有鎮好的瓜果,請賈爺移到我們車上罷,也涼快,也讓我們有機會盡盡心。”
“見廟豈能不拜?東家,現套車也要時候,還是先拜拜菩薩,歇歇腳再走罷。”齊師爺的老娘信佛,他也信,向來是見廟就拜。
眾人稱善,於是舉步進入廟中。那廟門虛掩著,地上灰塵很多。薛家的下人搶著獻殷勤,一推開門,頓時被嗆了幾下。
一進門,就看見現在佛的佛像,鎏金的佛身顏色有些黯淡,佛像下一隻蒲團,蒲團上的人披散著頭發,那頭發又隻到肩膀,身上胡亂披了件道袍,透出一股蕭索之氣。
察覺到響動,那人木木抬頭,雖然頭發蓬亂,眉目仍是清晰可辨,倒叫賈環大吃一驚,失聲叫道:“柳兄!你如何會在此?”
那人正是他許久不見的朋友柳湘蓮。
一番忙亂後,賈環坐在小馬紮上,細問柳湘蓮的情況。柳湘蓮一向是個灑脫人,且和賈氏兄弟交情亦好,也不瞞他,便講說一迴。
在賈環看來,柳湘蓮如此,實在是遭了無妄之災。整件事對於柳湘蓮來說,倒黴程度不啻於走在路上,被一泡鳥屎澆了頭。
雖然這麽說有些無情,但論情論理,柳湘蓮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大的錯處。
前文說到寧國府賈珍之妻尤氏,本為續弦,家裏隻有一個後母,帶來兩個拖油瓶的妹子,人稱尤二姐、尤三姐。尤家雖有兩個錢,奈何一家子孤寡女人,沒個當門立戶的男人,隻得往寧府依附尤氏生活。尤老娘是後妻,也沒太虧待前頭的女兒。尤氏做女兒時,與這個後娘的關係雖說淡淡的,也過得去。她嫁了賈珍,對後娘與兩個便宜妹子也不錯。
這尤老娘年輕時是個風流人物,養下兩個女兒來,也是各擅風情。二姐性格柔軟,浮萍楊花一樣的心性,三姐性格潑辣,有一股子剛氣,外人見了,無不讚一聲,好一雙姐妹花。她們兩個姓尤,人家也說一聲,確是一對尤物。
那寧府是什麽地方,賈珍又是什麽為人?天底下頭一等藏汙納垢之地,天底下頭一等無恥敗德之人。賈赦雖惡,賈璉雖淫,猶不能當珍蓉父子之萬一。眼見得尤氏姐妹漸漸的大了,出落的花苞兒一般,這兩個惡人便心癢癢起來。賈珍其人,連兒媳亦要沾,被人說“扒灰”都不怕,何況是妻妹。尤氏姐妹本就是依附賈家活的,自然無從拒絕起,半推半就的從了。
去年賈敬死了,寧府治喪,賈璉來拜祭,正見了這二姐,一見之下,便起了意。他家中鳳姐兒能幹,平兒唯鳳姐兒之命是從,外頭玉娘也漸漸有了脾氣,時常爭吵。一見溫柔似水的尤二姐,當真是有些神魂顛倒。當時賈蓉在一旁瞧見了,這就留了心。
他父子早就想將尤氏姐妹脫手了,隻是寧府的名聲太爛,一見是賈珍父子說合女人的事兒,如何不知那是他們的禁臠?天底下的男人,願意做活王八的還是少。眼看著尤氏姐妹年紀漸大,兩人也是急在心裏。眼看賈璉有意,如何能放過。賈蓉才一試探,發現賈璉竟不介意尤二姐過去的事,這父子二人頓時不喜,不遺餘力地說服了尤老娘,置辦下宅子,趁夜一頂小轎抬走二姐,給賈璉做了個沒名分的外室。
二姐既終身有靠,也給妹子打算起來。那尤三姐卻有主意。有一次在別人家吃酒,她曾見過柳湘蓮串戲,自此留意上了他。母姐逼她嫁人,她便放出話去,此生非柳湘蓮不嫁,若不得趁願,情願剪了頭發做姑子去。
家人見她果然講得真,知她是個言出必行的脾氣兒,忙與賈璉商量。賈璉自己不以女子失貞為意,便以為天下人皆是如此。那一迴路遇柳湘蓮,便向他推銷了尤三姐。柳湘蓮平生之誌,娶妻必要得一個絕色,他又沒個父母,一切聽憑自己做主,聽說尤三姐相貌標致,便草率地答允了婚事,以家穿鴛鴦寶劍為定禮。
且不說三姐得了鴛鴦劍如何歡喜,湘蓮迴到京師後,無意間打聽得三姐的風評,竟不是正經女子,登時懊惱非常。他本是個不在意財物的散漫之人,下定的鴛鴦劍卻是祖傳之物,輕易不可失落,隻得前去索迴,誰料到,見他來退親,三姐竟拔出鴛鴦寶劍自刎了。
柳湘蓮被其作為所鎮,又見三姐如此標致,他亦是癡人一流,深為傷心,看著三姐安葬了,撫棺大哭一場,自我放逐至今。
賈環曾經也是文青,對寶玉、湘蓮的這種文青心態稍微有些了解。但也就這樣了,他早已被生活磨礪成了一個冷血的實用主義者。聽了這麽一段悲劇故事,他半點兒沒有感動,隻覺得荒謬又滑稽,簡直就和做夢一樣。
“尤二姐和尤三姐,我昔年也見過,”他思忖道,“確實是美人,二姐溫柔靦腆,三姐豔麗張揚,論相貌都是極好的。隻是你也太莽撞,娶妻是何等大事,別人一說項,你就應了?你家好歹還有幾個嬸子姑姑,托她們瞧一瞧姑娘的行事人品,不為過吧?你這一迴吃了虧,往後可長個記性罷!行了,那等人能有什麽氣節呢,真個有氣節,當初也不會失足了。不過是一股子氣性,嬌小姐們常有的。你想想,到底是正經的小姨子呢。一意不許,也沒後來的這些事了。說到底,就是舍不得好吃穿。”
薛家的人湊趣道:“真真兒賈爺說的都是道理呢。她落了個沒結果,她姐姐過得也不好。您家的璉二爺倒是個多情的人,家裏的奶奶太兇悍了些,璉爺一共倆外室,全被她給治死了。”
“如何治死的?”賈環嚇了一跳。鳳姐兒手段狠辣不假,治死人的事兒卻不多。不料才兩年不見,她就那樣喪心病狂了?
那人便說了鳳姐兒是怎麽治死兩妾室的,末了歎道:“可憐喲!活著時也是爺們心尖尖兒上的人,一朝死了,一卷破席子就卷了扔出去,連個香火也沒人供奉。”
鳳姐兒不去當兵真是可惜了!瞧這一出出兵法用的,示敵以弱、借刀殺人、隔岸觀火、避實擊虛,多麽□□無縫啊!就是人死了,賈璉都怪不到她頭上。
在這件事上,鳳姐兒表現出來的克製、精明、冷靜,堪稱宅鬥教科書。後世經由寫手們腦補出來的宅鬥技巧和這一比,簡直是小兒科。
“我還要迴家,沒空理你。你這就跟我迴城,我叫柳伯父來管束你。”
他不由分說,扯起柳湘蓮來塞到車上,進了城,命薛家的人好生送他去柳家,不許他跑了。
迴到家,他先在二房院裏見過了父母,又往內院去拜見賈母。兩年不見,賈政夫婦的變化不大,賈母卻明顯衰老了。鳳姐兒並不在,隻有鴛鴦等丫頭伺候著。
說了幾句話,賈母靠迴引枕上,明顯是精神頭不足。鴛鴦衝他使了個眼色,賈環笑道:“不知寶玉哥哥可在家麽?我去看看他。”
賈母道:“你寶玉哥哥一早出去了,倒是你姊妹們還在家,你去瞧瞧她們罷。你們也許久不見了,雖說大了要避嫌,也要講講情麵。”
見賈母再無別話,賈環方出去。姐妹們仍住在大觀園,他卻沒往園子裏去,而是先迴了自己屋子。
他赴任前,早已把丫頭們遣散了,堅持留下的蕊書在探春身邊服侍了一年,也嫁出去了,如今他的舊居裏是一個服侍的人都沒有。
本以為屋子裏會是空蕩蕩的,走近了一瞧,卻是有人的,一人著紅衫,一人著藕荷色裙子,帶著一群丫頭婆子,正背對著他商量什麽。
他才走近,那著藕荷裙子的似有所感,迴過頭來,四目相對,兩人都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