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所得,不止一個淮東製置使。


    其一,神武軍的員額,擴充一倍,步軍九千六百,馬軍二千四百。


    其二,雖然神武副軍的改編,實際上早已完成了,但台麵上,這項工作,一直沒有收尾,因此,一直是照原忠義諸軍的員額支領錢糧,這裏頭,有超過三萬員額的“空餉”。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朝廷不曉得是不曉得實情呢?還是另有什麽考量?反正,一直沒提這茬。


    當然,朝廷或許真的不曉得實情,之前賈涉“精兵”,號稱“歲省三分之一”,朝廷已經挺高興的了,對於忠義諸軍以及由忠義諸軍改編而來的神武府副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歲省三分之一”。


    朝廷不提,吳浩自然更不會主動拒巨款於千裏之外,一直悶聲發大財。


    這個不正常的情況,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為吳浩的“神武基金”源源不絕的注入資金。


    其三,淮陰水軍正式並入神武軍建製,即是說,神武水軍正式成立,鈐轄為廖登。


    (關於淮陰水軍和廖登,詳見第一零三章《神武水軍》)


    廖登的委劄剛剛下來,喻口船廠即傳來消息:所有改造、新造戰船,都已完成。


    驗貨之後,廖登向吳浩報告:皆可用也。


    好了,我可以進軍海州了。


    為達致襲擊的突然性,不給裴淵、宋德珍、孫武王等遁入海島的機會,在餘玠的建議下,吳浩做如下的部署:


    兵發於邳州而非楚州——前者是由西往東進軍,後者是由南往北進軍;發兵之前,一直做出將由邳州北上滕州、沂州的姿態。


    如此一來,既成功的將裴、宋、孫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西邊,沒留意東邊海上的情況,不曉得神武水軍已悄悄北上;同時,也成功的叫他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吳浩暫時不會來找他們的麻煩,也就未作足夠的戰鬥準備。


    待神武軍渡過了沐水,兵鋒已逼近海州東南十餘裏的朐山,裴、宋、孫才收到消息,頓時大吃一驚,手忙腳亂。


    是和是戰,莫衷一是。


    最後,還是孫武王的“和”占了上風,於是,派使者請降。


    這一迴,吳大帥沒說“哪兒來的滾哪兒去”,同意了投降的請求。


    使者大喜,再問,大帥給俺們裴、宋、孫三將軍個什麽位子呀?


    位子?“顧得全身可矣!”


    這是王郎派杜威向劉秀請降,劉秀扔給杜威的一句話:你主子還想做萬戶侯?我給他留條命就不錯啦!


    吳浩一直覺得這句話很酷,現在,終於有機會扔出來了。


    使者迴報,裴淵跳腳大罵,於是,不能不戰了。


    但沒有任何懸念,朐山一戰,一班前漣水忠義軍半個時辰都沒撐下來,便潰不成軍了。


    海州一定是守不住的,裴、宋、孫趕緊打疊細軟,準備渡過海灣,暫時退往東海島,島上多少屯了點糧食,應該還能撐一段時間,待實在撐不住了,再向北走,反正有船。


    至於寶貴的鹽場,隻好扔給宋人了。


    海州即後世的連雲港,但要說明的是,此時代的海州地理,同二十一世紀的連雲港,大有不同。十三世紀之時,基本上,長深高速以東部分,同大陸完全分隔開來,為一大島,島上設東海縣,島以縣名,曰東海島。


    東海島北,另有小島,即後世的連島。


    (二十一世紀,東海島同大陸連成一氣,海灣是不存在的。)


    到了海邊,裴、宋、孫瞠目結舌:海灣之中,到處烈火熊熊,他們的船,有一隻算一隻,都成了火炬。


    數十火炬之間,另有船隻穿行,細辨旗幟,神武水軍也。


    海是下不了了,本來隻能往北走的,但前漣水忠義們又雙叒叕發生了分裂——裴淵、宋德珍往北走,孫武王往南走。


    往北走,十分正常;往南走,幾個意思?


    自投羅網嗎?


    非但吳浩,就連餘玠,也沒想到孫武王來這一手。


    朐山縣城也好、海州城也好,距離海邊,都還有一小段距離,而神武軍又未想到敵人的首腦竟會向南逸出,封鎖線尚未及於海邊,孫武王一行不過十幾個人,都是普通漁民、鹽民的打扮,沿海岸線向南疾走,沒多久,就把神武軍甩在身後了。


    待發覺了,趕緊一邊上報,一邊派兵去追。


    收到報告,吳浩盯著輿圖,“前邊沐水攔著——他走不掉!”


    餘玠卻搖頭,“追不上了——正因為有條沐水!”


    吳浩一怔,“就算追兵趕到之前,他已渡過了沐水,可是,再往前走,就是黃淮,就是楚州了呀?他能往哪裏逃?”


    “他不會再往前走了——他會右轉。”


    吳浩再一怔。


    但他反應很快,“你是說——他會溯沐水西上,入——碩濩湖?”


    “對!”


    碩濩湖又名碩項湖,亦名大湖、太湖(可不是南邊那個太湖啊)。碩,大也;項,頸也。意思是湖的形狀象一個碩大無比的頸項。濩,則為“鑊”之借字,碩濩湖,意思是湖的形狀如巨型的鍋。巨頸也罷,巨鍋也罷,都是以其形狀得名。


    碩濩湖南北長,東西窄,中間部分最窄,最準確的描摹應該是——像個大腰子。


    沐水由西而東,注入碩濩湖,再破碩濩湖而出,向東入海,河、湖、海之間,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地理。


    要強調兩點:


    其一,碩濩湖不但是海州境內的第一大湖,也是山東境內的第一大湖——麵積比梁山泊還要大。


    其二,杜充掘開黃河之後,黃河反複奪淮,經過近五百多年泥沙沉積,至清朝康熙十七年,碩濩湖終於漸淤成陸,滄海桑田,到二十一世紀,碩濩湖僅僅是個曆史地理名詞了。


    不過,目下是十三世紀,碩濩湖還是煙波浩淼。


    吳浩曉得麻煩來了:前漣水忠義,長期在海州一帶活動,對於碩濩湖,應該是很熟悉的,說不定也有經營,孫武王入碩濩湖,難以搜捕,若給他成了氣候,進剿,就更加麻煩了。


    君不見《水滸傳》乎?


    希望追兵能追的上他罷!


    但他失望了:果如餘玠所料,沐水岸備有船,孫武王一落河,即溯沐水西上,河汊縱橫,派出的追兵不善舟楫,很快便失去了孫武王的蹤跡。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收個皇帝做小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玉獅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玉獅子並收藏收個皇帝做小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