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朱由校說完了步兵的的擴軍之外,就該擴充其他的軍隊了。


    因為剛才那些軍隊都是朱由校手裏的刀,朱由校現在還需要一套堅硬的鎧甲。


    別的不說,就說現在的京營是完全不頂用了,有三分之一犯罪的京營士兵,已經被朱由校下令宰掉了。


    剩下一部分沒有犯錯的京營士兵,也都被淘汰了,相當一部分的老弱病殘,總共還剩下兩萬一千多人,就看朱由校要怎麽安置了。


    朱由校手下的勇士營提督太監王體乾,絕聲衛統領楊啟聰都有些期待地看著朱由校。


    果然,朱由校也沒讓他們失望,隻看到朱由校繼續說道:“勇士營擴充至三萬人,負責京城的防禦,提督太監仍然為王體乾。”


    “絕聲衛擴軍為三萬人,負責駐紮在新豐縣,防守新豐縣的兵工廠,指揮使人員為楊啟聰。”


    在場的文武將領聽到朱由校是要說的話,都有點感慨。


    朱由校這一個可真是有點大手筆呀,一下子就把原本有的三萬近衛軍,直接擴充到十九萬人,這還不算原本的輔助人員,如果算上輔助人員的話,那人數直衝二十萬了。


    也不知到朱由校步子邁行那麽大,會不會扯到了蛋。


    朱由校自然是不怕這種事情的,因為就目前來看的話,他沒有任何的能在軍事上對他造成極大威脅的敵人。


    蒙古各部自己都照顧好不好,想要侵犯大明,那肯定是沒有可能的。


    而那一些建州女真在喜峰口外被他們擊敗,的確是傷到了元氣,如果不是朱由校,現在也沒有那個閑心將他們犂庭掃滅的話,恐怕建州女真就要迎來滅頂之災了。


    他們隻能夠迴到遼東舔舐自己的傷口,而朱由校也收到了很多消息,就是那些原來投靠了建奴的蒙古部落,很多也開始反水了。


    畢竟在女真人的數量,還不如原來的三分之一,要是那些蒙古部落不趕緊反叛,那才是奇怪了。


    現在的建州女真,顯然出現了自顧不暇的情況,隻能夠一邊防守著,一邊伺機反攻了。


    若他們想要進攻大明,起碼五年之內,都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五年時間啊!


    朱由校怎麽可能給他們五年的直接恢複自己的傷口,恐怕隻要一兩年過去,他手下的這十九軍萬軍隊就要練好了。


    到時候,他就要學一學成化帝了。


    成化三年,明憲宗朱見深下令進剿建州女真,下達的命令是:“搗其巢穴,絕其種類”。任命大將趙輔率軍五萬,兵分三路進剿建州女真。同時,朱見深又命令當時的藩屬國朝鮮派出軍隊,全力配合明軍進剿。


    經過一個月的圍剿,明軍斬首六百三十餘人,俘虜二百四十餘人,李滿柱和他的兒子被朝鮮軍隊斬殺。另外一個首領董山(建州右衛首領,努爾哈赤的五世祖)也被明軍設計抓獲,在押送途中董山試圖逃脫被殺。


    明軍主將趙輔在其《平夷賦》中描述道:“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火滅,猶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豬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內,虜境以之蕭條。”經過一個月的剿殺,建州女真被殺者千餘人,明軍奪迴奴隸(即阿哈)一千多人,破寨四五百座,牛、馬、家畜等積蓄也都蕩然無存。


    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史稱“成化犂庭”,沉重打擊了建州女真,此次戰役為明王朝的統治贏得了片刻的安寧。此後,直至努爾哈赤的崛起,近百年時間,遼東女真族各部再不敢挑釁明朝廷。


    這一邊的朱由校還在構思著他的“天啟犂庭”,如果這個事情能夠成功的話。那麽別的不說,他朱由校也要隨著“天啟犂”明耀千古了。


    隻是旁邊孫元化卻在擔心另外一個事情。


    “陛下,十八萬軍隊絕對不少,這裏麵還要購置大量的武器鎧甲,還得鑄造更多的火槍火炮。”


    誰知道朱由校擺了擺手,他自然明白孫元化擔心的是什麽。


    沒錯,朱由校本來就有擴軍的打算,但他現的銀兩確實有點捉襟見肘。


    十八萬人的武器還有鎧甲,朱由校的壓力也不少。


    另外朱由校對於近衛軍目前的火槍火炮的威力,其實也不滿意。


    不過萬幸的是,自從迴來之後,我們朱由校又給孫元化拿過去了火槍和火炮的技術改進方案。


    首先他給這孫元化的火炮改線方案,第一個就是內外自緊技術。


    所謂的內外自緊技術,就是打造兩個炮筒,然後大一點的炮筒的內徑,稍微小於另外一個炮管的外徑。


    然後將大的一根炮管加熱,直接利用的熱脹冷縮原理,直接將那一個內徑稍小的炮管,直接打進大的炮管裏麵,這要是其中一個辦法。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朱由校拿出來的合金改進技術,他從前世的知識裏麵,獲得了一些這個時代能夠使用的方法加入了一些這個時代能夠尋找得到的合金,這樣製造出來的炮管重量,會比原來直接清掉三分之一。


    別看這個重量隻是少了三分之一,那可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就更不要說這樣搞出來的火炮,能夠承受的膛壓更大。


    原本天啟皇帝金槍不倒炮根本無法實施的硝化棉作為推進藥的方案,終於可以實施了。


    同時朱由校要給火槍的改進技術,便是傳說中的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在前一世中,首先公布轉爐煉鋼法是英國發明家貝塞麥,直接導致他尋找新煉鋼法的契機是軍備和戰爭的需要。


    當時是1854年底,在阿薩斯諾靶場試射貝塞麥研製的新型炮彈時,軍官們擔心:用生鐵鑄造的舊炮發射這種新型炮彈,它是否承受得了炮彈的爆炸力。


    貝塞麥迴憶錄中寫道:“這是導致他考慮去尋找新煉鋼方法的“一個火花”。


    隨後貝塞麥設計了一個爐子,高約1.22米,係固定式的垂直容器,下部有6個風口,可加入熔融生鐵約350公斤。


    當朱由校把這種辦法拿出來的時候,試驗的工匠對此表示極大的懷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角的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角的二師兄並收藏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