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徐州改製的工作也是有條不紊的推行著。


    最先實行軍改的便是原本的徐州生產建設軍團。


    十二萬的徐州生產建設軍團就在已經開墾出來的徐州那些拋荒多年的田地上,轉為了徐州軍府的府兵。


    一時間,生產建設軍團的士兵們,對於袁譚的忠誠度,再次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台階!


    原因很簡單!


    他們這些爹娘生下卻天地不管的流民,居然在袁譚的治下,獲得了新的田地!


    按照府兵製的政策!


    所有府兵,每個人都能夠被分配到二十畝軍田!


    雖然這些軍田的賦稅比高達四民公六,雖然這些軍田眼下都是拋荒多年,剛剛才開墾出來。


    但當他們從軍府的將官們手中,接過地契,按上手印的那一刻!


    一個個,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麵!


    而袁譚的係統,更是從分田行動開始的那一刻,就開始滴滴滴滴的響個不停!


    震驚點+1,震驚點+1……


    哪怕三五個人加在一起的情緒波動,才能夠生產出一點的震驚點!


    就在這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裏,都給袁譚增長了將近八萬有餘的震驚點數!


    “這真是……難以想象的一幕。”


    徐州城北,到彭城、琅琊兩郡交界。


    原本拋荒的兩萬餘頃土地,連同周邊,合起來足足四萬頃的地界上。


    此刻十二萬生產建設軍團的士兵們,每個人臉上,都不再是之前那種飽受苦難之後的木楞、呆板的麵容。


    而是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希冀的目光!


    和徐庶曾經在將作院中所看到的那些眼神,一模一樣!


    “有恆產者有恆心。”


    袁譚微笑著看著那些正在田間地頭,捧著那屬於他們的泥土流淚的士兵們,淡淡的說道。


    比起那八萬有餘的震驚點數。


    袁譚更看重的是,府兵製在這個年代是否可行。


    而眼前這一幕則告訴了袁譚,府兵製,絕對可以推行下去!


    並且有著極其廣大的推行基礎!


    那就是如今遍布大漢朝各個州郡的流民們!


    正如袁譚眼前那十二萬府兵,可以說是來曆複雜。


    中原各個州郡的難民都有,但隨著軍府治下,軍田分配的開展。


    這些士兵們哪怕半個月前,對自己的認知還是兗州人、青州人、河北人、荊州人、宜州人……


    但這一刻,以及今後的漫長歲月裏!


    他們對自己的認知隻有一個,那就是徐州人!


    一旦徐州遇到外敵入侵,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拿起刀槍,跟隨在袁譚的旗幟後麵,進行征戰!


    “按照之前定下的製度,這些軍田,前三年的稅收定為六公四民,待到三年之後,則劃分為六公四民,六年之後,轉為和民戶相當,均為二公八民。”


    之所以前三年定為六公四民,是因為這些田地拋荒多年,產量有限。


    哪怕有堆肥法,也隻是堪堪和那些拋荒一年的田地追平。


    一年產量也就是畝產兩石上下而已。


    每個軍戶分到二十畝地,產糧四十畝,留下十六石米,足以養家。


    畢竟,府兵製革新之後,這些府兵們每個月還有一石俸米的耕戰俸!


    沒錯。


    袁譚作為後來人,對於府兵製的很多弊端看得分明。


    府兵製崩壞之後的那些弊端,現在來解決太過長遠,但一些非常淺顯的弊端。


    譬如府兵又要耕田,又要作戰,還要繳納賦稅。


    若是沒有額外的收入,一年的收成也不過堪堪足夠自己養家糊口而已。


    這還是建立在這些軍戶沒有家小要養的前提下。


    但可以想見,原本這些流民天地不收,沒有恆產,自然沒有媒婆登門。


    可現在,每個軍戶手上可都有整整二十畝軍田!


    前來說親的媒婆自然是踏破了門檻。


    要不了幾年,估計這些府兵們都能夠娶妻生子,到時候二十畝軍田也就堪堪夠他們養活一家老小而已。


    所以袁譚特地設置了三年後賦稅下調,六年後賦稅等同於民戶的安置。


    除此之外,對於府兵居住的區域,袁譚還特意劃分了一部分區域,專門負責建設軍械坊等等配套的設施。


    這些設施眼下由將作院負責,等到新一代的府兵長大之後。


    他們的長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軍田,而那些次子還有小兒子等等,則可以進入軍械坊等等地方去做事。


    不至於出現二十畝軍田養活十幾二十口人的情況。


    當然,天長地久之下,父生子子生孫,隻靠這兩萬多頃田畝,單純養活十二萬府兵和他們的家小不成問題。


    但不可能養活得下十二萬戶能夠與國同休的家族。


    不過到那時候,袁譚估計自己已經想出別的方法,比如說織布機之類,都是可以極大提升民間生產力的存在。


    到時候,多出來的男丁分家,進入軍械坊,而女丁則進入織布廠。


    如此一來,至少一兩百年內不會出現什麽大亂子。


    至於更久遠的以後?


    袁譚表示,自己都打下了這麽豐厚的基業,做了這麽多安排,要是到那時候自己的後人還沒有想辦法就進入工業化。


    那隻能說天意如此,他也管不到。


    ……


    這邊針對府兵的軍田分配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對於徐州正兵的改製也在穩步展開。


    按照袁譚的命令,整改之後的徐州軍,將保持在二十萬兵力左右。


    其中,十二萬是負責耕戰的府兵,剩下的八萬,則是常備軍,也就是所謂的戰兵。


    府兵的管製要明了的多。


    徐州軍府為最高。


    其下設立三大折衝府,每個折衝府負責四萬府兵。


    折衝府下再劃分出四個鎮府,各自管轄一萬府兵。


    至於鎮府之下,就不再劃分出詳細的隊長、伍長這些軍製。


    而是被袁譚直接照搬了明朝衛所製的稱唿。


    府兵並非單獨的個體,隨著時間推移,擁有軍田,又不用時刻準備上戰場的他們將會是亂世中難得的好人家,早晚都會結親生子。


    所以要將他們看做軍戶才行。


    鎮府之下,便設立了十個千戶,百名百戶。


    一個百戶所就是一個小型的村落,不僅有軍械坊這樣專門為日後府兵們生出來的次子們準備的出路。


    日後袁譚還準備再設立織布廠之類。


    等到技術再成熟一些,就可以直接將百戶所取消,全部集中到千戶所去,若是再發達下去,進入近代化的話。


    那就將這些基層架構統統劃去,隻保留一個鎮府的基層架構就可以了。


    一想到這些,袁譚臉上就不由自主的多了幾分笑容。


    看得徐庶和鄧艾一陣擔憂,君候莫不是,中了什麽癔症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袁家逆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薔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薔薇並收藏三國之袁家逆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