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衙署的議事,對於袁譚來說,最大的收獲莫過於徐庶的那一番言論。


    除此之外,剩下的軍中諸將所提出的一些方案和設計,也都極大的完善了袁譚原本的府兵體製構想。


    原本在袁譚看來,兵部改製,至多也就是改換一下當下的徐州各軍,重新確立一下相應的規章製度。


    但李典和樂進卻提出,自從漢末戰亂以來,軍中的階級越來越不分明。


    譬如說漢中張魯那邊,現在軍中根本就沒有軍候曲將之類的官位,統統都是按照五鬥米教中的教徒等級名來進行設定。


    和其他諸侯的軍隊格格不入就不說了。


    張魯還算好的。


    最怕的是什麽,就以河北為例。


    雍涼一帶,軍中是按照隊、列、方來劃定等級,一隊為伍長,一列十隊就是曲將,而一方百隊才是軍候。


    這意味著雍涼軍中,一位軍候就可以執掌五千人規模的大軍。


    而河北鄴城一帶,袁紹直接掌握的河北正規軍,則是按照一隊為伍,五隊為曲,五曲為部的分配。


    換句話說,同樣的軍候,同樣的曲將。


    官職雖然一樣,但到了雍涼,其手中的權力憑空就會膨脹數倍不止。


    如果放在平時或許還好,但要是放到戰時,雍涼的軍隊和鄴城的軍隊協同作戰。


    戰陣之上瞬息萬變,哪怕是這些細節上的差異,極有可能都會導致軍中主帥的判斷失誤,乃至於影響到一場大戰的勝負。


    徐州軍眼下的情況,倒是和河北的情況差不多。


    畢竟徐州雖然隻有一州之地,但架不住麾下的軍隊來源太雜。


    既有於禁、李典、樂進三人的降兵,又有徐州最早投效的那一批降軍。


    除此之外,還有從泰山上招募下來的泰山軍等等。


    這些軍隊,其中有一部分已經被徐州軍整編吸收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被分流到了彭城、琅琊、東海、蓬萊等郡作為城防軍駐守。


    這些城防軍的軍餉不用袁譚去頭疼,所以之前袁譚也沒有太在意。


    但現在聽到李典和樂進再次提起,卻也是跟著嚴肅起來。


    這些城防軍中的官製也好,基層的架構也罷,卻都沒有跟著徐州軍一起改換。


    現在不管沒關係,但如果要改行府兵製的話,就必須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軍製出來。


    府兵製的設立,大概可以理解為立框架。


    以袁譚準備設立的徐州軍府為例。


    徐州軍府最高,就在徐州州城內建設衙署,袁譚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徐州軍府第一人,以齊候的身份擔任徐州戰區最高指揮官。


    而在軍府之下,還要設立折衝府。


    折衝府所起到的作用,就類似於之前各個郡城的城防軍。


    隻是比起分流到各個郡城的城防軍,折衝府隻需要在各個要衝設立即可。


    同樣以徐州為例,袁譚準備在定陶、泰山、蓬萊三地設立折衝府。


    這三個地點恰好鎖住了徐州三大最關鍵的咽喉要道。


    毫不客氣的說,不管是東邊的曹操,還是南邊的孫策,乃至於河北便宜老爹那裏。


    想要對徐州出手,都繞不開這三地的折衝府。


    “改軍製,就按照十進製來進行整改吧。”


    袁譚將手中的筆暫且放下,看了眼下方桌案上的鄧艾和徐庶。


    兵部衙署的議事已經告一段落,除了鄧艾和徐庶被袁譚留下繼續為自己參讚軍機,其他人都暫時迴去。


    和軍中將士們傳達徐州改製,開府建牙的消息。


    袁譚這邊放下筆,另一邊,鄧艾和徐庶,卻是將袁譚交給他們的活計,已經幹的七七八八了,直接將初稿送到了袁譚麵前。


    兵製要改,軍中的將官的頭銜自然也要跟著變化。


    早年的大漢,各種校尉號將軍號都是相當值錢,哪怕是雜號校尉、雜號將軍,那都是一等一的金貴。


    但隨著漢靈帝賣官鬻爵,大搞私相授受的那一套。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放在董卓焚燒洛陽城之前,去上一趟洛陽城,在西園校尉那裏轉上一圈。


    隨便找上一個士兵,或許頭上不一定頂著一個校尉號。


    但你隨便拉過來一個伍長,他的頭上準保頂著一個雜號校尉。


    要是他家世再顯赫點,捐出來一個雜號將軍,都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校尉號和將軍號的泛濫,也使得大漢軍隊的將領們越來越缺乏榮譽感。


    這事兒其實也挺好理解的。


    譬如漢武年間,大將衝陣,亮出旗號,“我乃長水校尉某某某!”


    敵陣一聽,我靠,長水校尉,牛逼,像他這麽牛逼的主,整個長安城就那麽三五個。


    現在呢?


    別說亮出長水校尉號了,大將衝陣喊一嗓子,“討虜將軍徐晃徐公明在此!”


    對麵一聽,哦,討虜將軍,什麽玩意啊?我軍營中就有一百二十七個討虜將軍,還有八十九個破虜將軍,論品級比你的討虜將軍還要高些。


    要不你們先打一架,誰牛逼誰才是真·討虜將軍?


    玩鬧呢這是。


    當然了,這話是有點誇張,但漢末軍製和官製的混亂,也確實沒有比這強到哪裏去。


    所以袁譚讓鄧艾和徐庶做的,就是將漢末那些亂七八糟的榮譽性質的校尉號和將軍號,給精簡再精簡。


    不要搞到最後,又鬧出來五百人為一曲,結果五百人裏就擠了四十多個都尉十幾個校尉的笑話。


    這份工作倒是不難,主要問題還是在於校尉號和將軍號的數量的設計上。


    徐庶和鄧艾送上來的草稿上,隻列出了十二個將軍號,二十四個校尉號。


    按照袁譚的想法,未來能夠領將軍號的,不管是四鎮還是四方將,都是要開府建牙的存在。


    換句話說,在別處,或許四鎮要比四方低上一級。


    但在袁譚這邊,四鎮也好、四方也好,除開獨一無二的大將軍外。


    下麵的十二個將軍號,都是平級的存在。


    ……


    轉眼半個月過去,這半個月裏,整個徐州兵部可以說就沒有閑下來過。


    人人都是忙的跟個陀螺似的,就連一直被丟在後勤負責和蔣奇一起盯著將作院的車胄。


    都是被拎出來,負責和徐州最早那一批降兵們講解軍製改立之後的各種規章製度。


    不過,雖然忙碌了些。


    但兵部上下。


    上到高覽蔣奇這樣的河北嫡係。


    下到車胄於禁這樣的曹魏降人。


    臉上卻都是不自覺的帶著幾分喜色。


    原因很簡單。


    君候對兵部進行改製,這種重視,隻意味著一點。


    那就是徐州在不遠的未來,必將迎來了一場新的大戰。


    而對於他們這些軍中將領來說,功名利祿,隻有在大戰之中,才有可能到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袁家逆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薔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薔薇並收藏三國之袁家逆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