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兵。


    這個兵種在古代諸侯征戰,乃至到了現在戰爭中,依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軍隊組成。


    輔兵的工作很雜,修橋鋪路,運輸糧草,填平壕溝,拿來當炮灰,等等等等等。


    總之,輔兵這東西,可以少,但一場大戰中絕對不能沒有。


    畢竟,正兵都是拿來戰陣爭雄的精銳。


    舉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一隻正軍奔行百裏,來到了休息處,此刻正兵的體力已經快要見底。


    哪裏還有精力去安營紮寨?


    這個時候,就輪到輔兵粉墨登場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先鋒未至,輔兵安營。


    說的就是此理。


    在長途行軍中,輔兵這種存在要承擔相當多的繁重工作。


    所以,那些古代史書上看似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大戰。


    其實真正上了戰場交鋒的兵力,幾萬的大戰,可能交鋒的也就一兩萬人。


    幾十萬的大戰,可能交鋒的正規軍加在一起,也就十幾萬人。


    剩下的那些兵力數字,都是輔兵們湊出來的。


    五萬的正兵,至少要配上十萬的輔兵,才能夠承擔的起大軍行進時所需要處理的各種工作。


    不過袁譚並不準備將這十萬泰山軍都培養為輔兵。


    他的輔兵和他處不同,待遇優厚不說,還能夠保證每日操練,五萬輔兵配備五萬正兵已然足夠。


    他隻是從輔兵的各項工作中,找到了一絲靈感而已。


    漢末的百姓常常揭竿而起,其實一半是因為土地兼並太甚,另一半原因,卻是因為百姓們所承擔的賦稅和勞役太過沉重。


    賦稅收取了他們大半的口糧。


    而繁重的勞役,又將他們寶貴的體力,都消耗在了無謂的勞作之中。


    用現代的一句話來說,漢末的世家們看待百姓,那是真正的不當人子。


    恨不得指著百姓的頭說一句,為什麽你不能既不吃飯又能夠種田,還能夠把老子分配給你的活做的又快又好,你是不是不努力?


    到了這個地步,百姓們想要活命,便隻有造反一條路可以走了。


    但其實吧,很多勞役工作,靠著那些臨時征發起來的百姓們去做,也並沒有說做的多好。


    反而搞得是怨聲載道。


    所以早在鄴城的時候,袁譚就曾經想過,或許可以借鑒一下現代經驗。


    搞出一個專門的生產建設軍團出來。


    這個軍團人數不需要太多,把控在十萬人即可,每個軍團的轄區為一個州。


    這個生產建設軍團的職能,一方麵,是為了在亂世結束後,幫助各個州郡快速恢複生產。


    包括且不限於開墾荒地,疏浚河道,重新建設水渠等等的生產建設工程。


    而相應的,開墾出來的荒地中,將按照對應的田畝數,賞賜給這些軍團的士兵。


    以徐州為例。


    在得知泰山賊的消息之後,袁譚便盯上了這隻可以說是為他這個構想量身打造的泰山軍。


    “十萬泰山軍,經過整編之後,進行專業的訓練,專門負責疏浚河道,開墾荒地,平整土地,以及相應的城市建設。”


    袁譚伸出手指,在臧霸麵前晃了晃,點出三根手指。


    “作為養軍之用,泰山軍將改名為徐州生產建設軍團,其養軍之糧,就從所開墾出來的荒地中收取。”


    袁譚的計劃很簡單。


    徐州生產建設軍團開墾出來的荒地,並不由他們直接耕種。


    而是交給流民們耕種,流民耕種,前三年,上繳的稅賦,其中抽取三成,作為養軍之用。


    換言之,徐州生產建設軍團開墾的荒地越多,他們能夠拿到的養軍糧就越多,士兵們收入也就越高。


    但這種收入肯定不能長久,別的不說,當這些荒地開墾出來以後,開始幾年出產或許並不多。


    但隨著地力逐漸被開發出來,年產量肯定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徐州生產建設軍團的收入超過徐州正軍都不例外。


    這自然就有違了袁譚成立徐州生產建設軍團的初衷。


    倒不是他不想見到徐州生產建設軍團好。


    而是他不想搞垮了世家,又憑空在各個州郡搞出來一個更加畸形的怪物出來。


    別的不說,十萬大軍,每年占據幾萬頃甚至十幾萬頃田畝三成的賦稅。


    袁譚在世的時候或許還能夠壓製,一旦袁譚離去,那些生產建設軍團的軍頭,先天就是軍閥的雛形!


    他們甚至比漢末割據的諸侯們更加可怕。


    畢竟,漢末的諸侯們起家,所有的士兵還要自己去費心招募,招募來的士兵戰鬥力還都不足。


    需要一場場戰鬥磨煉才能夠真正成軍。


    但這些軍頭們可是一上來便擁有常年訓練的軍隊在手。


    換言之,這個問題不解決,袁譚不用想都知道,即便他能夠將漢末三國亂世給提前終結。


    說不得,到最後還會將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局麵給提前搬到漢末來上演一次。


    所以,袁譚又在這個初步規劃上加了一條規定。


    三成賦稅養軍的待遇隻持續三年,三年之後,這些開墾出來的荒地,每年繳納的賦稅隻分出一分來養軍。


    至於生產建設軍團剩下的軍餉從哪裏來,這就要從它的名字上找。


    在袁譚看來,眼下大漢各個州郡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相當不足的。


    生產建設軍團,就先從墾荒這一塊練手,當墾荒工作逐一完成之後,就可以嚐試進行大規模、大範圍的基礎建設。


    不管是運河,還是別的什麽跨時代的建築。


    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支撐。


    而生產建設軍團,恰好可以滿足袁譚的這個需求。


    而一旦各個州郡的基礎建設,比如馳道、運河等等建設完成。


    漢朝末年,中央對地方控製力極弱,隻能仰仗於地方豪族的窘迫情況,也將隨之而不複存在。


    “而臧霸將軍,還有孫觀、吳敦二位將軍,將作為我徐州生產建設軍團的第一任主將、副將。”


    袁譚看著臧霸,緩緩說道:


    “至於剩下的流民,則在下山之後,由諸葛郎中進行登記,安排人手,重新建立戶籍,就在徐州生產建設軍團開墾出來的荒地上進行耕作,如此安排,不知道幾位將軍,可曾放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袁家逆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薔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薔薇並收藏三國之袁家逆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