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本王知道你們都有著一腔熱血,想要報效國家,為國效力,為君分憂,為民造福,但生性太過魯莽,無法辨清是非黑白。 ”
望了一眼黑壓壓跪在麵前的一眾監生,李雲天的語氣再度緩和了下來,沉聲說道,“本王想起了一個故事,現在準備講給你們聽聽。”
“一輛馬車失去了控製從山坡上衝下來,兩條岔路擺在了車夫的麵前,一條岔路上有五個人,另外一條岔路上有一個人,車夫必須選擇一條路。”
說著,李雲天低頭望向了跪在麵前的李貴,“如果是你,你會選哪條?”
“選有一個人的那條路。”李貴有些不明白李雲天的話,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道,在他看來當然救五個人的性命自然要大過一個人的。
“那好,本王再問你,同樣也是一輛衝下山坡的失控馬車,前方的路上有五個人,車夫的身旁坐著一個人。”
李雲天聞言點了點頭,隨後不動聲色地再度提出了一個假設,有條不紊地問道,“如果車夫將身邊的人推下車就能阻止馬車撞向前方路上的五個人,但下車的人必死,你會怎樣做?”
“這……”李貴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裏,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抉擇,他可不願意把人推下車。
“你們誰能告訴我,你們會怎樣做?”見李貴一時間語塞,李雲天抬頭問向了現場的監生,想聽聽他們的答案。
監生們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他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士子豈能動手去殺人?因此可做不出來把人推下馬車的事情。
“王爺,如果非要有一個人下車才能阻止這起車禍的話,那麽學生願意自己跳下馬車。”良久,一個聲音忽然從監生中響起。
“剛才誰說的?”李雲天聞言微微一怔,隨後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不動聲色地高聲喝問道。
“迴王爺,是學生。”這時,一名監生從人群中伸出了手。
李雲天抬頭望去,隻見那名監生身形有些消瘦,想要站起身但由於跪得太久了踉蹌了幾下沒能站起來。
“雖然你的迴答是一個答案,但是卻跳出了本王這個問題的範疇。”李雲天見狀向那名監生向下壓了壓手示意他不用起身,隨後向跪在那裏的監生宏聲說道,“單從結果上來看的話都是死一人救五人,但經過卻有雲泥之別。”
“本王希望諸位能仔細琢磨一下本王所說的這個故事,本王知道大家都想救李祭酒出詔獄,但在本王看來跪諫實屬下下之策。”
說著,李雲天臉上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皇上對李祭酒的事情十分關注,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大家還是請迴吧,莫要驚擾了皇上的聖駕,也讓諸位大人能迴家歇息。”
“有勞王爺。”李貴聞言沉吟了一下後向李雲天磕了一個頭,然後轉身招唿跪在那裏的監生,“皇上一定會給祭酒大人一個公道的,大家先迴去吧,免得驚擾了聖駕。”
當李雲天一開口,李貴就知道今天晚上他們在這裏待不住了,很顯然李雲天反對監生們在大明門外跪諫。
既然李貴說不過李雲天,那麽唯有按照李雲天說的去做,尤為重要的是他和那些監生相信李雲天不會讓李清正受了委屈。
因此,聽了李貴的招唿後,跪在那裏的監生紛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用手捶打著已經發麻的雙腿,他們從早上一直跪到現在腿部幾乎已經失去了知覺。
李雲天見狀揮了一下手,周圍的親軍連忙上前去攙扶那些監生,把他們送迴到京師國子監。
與此同時,李雲天讓國子監的廚房開了灶火給監生們做飯,這些監生一天一夜滴水未進早已經饑腸轆轆了。
不僅如此廚房還燒了薑湯給監生們取暖,醫官也送來了治療風寒的藥讓監生們喝下,免得他們感染了風寒。
就在監生們返迴國子監的時候,李雲天把楊溥和胡瀅兩人請去了講武堂,為了解決李清正的事情他需要得到楊溥和胡瀅的支持。
“忠王,你要在錦衣衛北鎮撫司督審李祭酒?”講武堂的會客廳裏,楊溥和胡瀅一臉驚訝地望著李雲天,沒想到李雲天竟然會介入李清正的案子。
“解鈴還須係鈴人,京城的這場亂局是由李祭酒而已,因此還是要從李祭酒這裏結束。”
李雲天聞言點了點頭,不動聲色地說道,“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國子監彝倫堂前的那些古樹由元代的理學家、國子祭酒許衡所種,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李祭酒終究是砍了那些數的樹枝,如今被人抓住了把柄理應把事情查個清楚明白,隻有這樣才能還他一個公道。”
“李祭酒之所以會動那些古樹,是因為棄其陰翳妨諸生班列,故而稍命伐其旁枝,可王振卻誣陷李祭酒私伐官木為家用,實在是可惡。”
胡瀅聞言不由得重重拍了一下桌麵,一臉怒容地向李雲天說道,“李祭酒高風亮節,是朝中百官的典範,其名聲如何能讓那個閹狗給壞了!”
“王爺,你有所不知,王振竟然讓李祭酒戴枷頂著烈日跪在國子監門前示眾三天,可憐李祭酒要承受這樣的羞辱,整個國子監的監生們哭聲一片,驚動了京城朝野。”
楊溥也跟著搖了搖頭,語氣中對王振頗為不滿,“當時有一名監生想要代李祭酒送行,結果被王振手下的爪牙差一點打死。”
“兩位大人稍安勿躁,皇上既然讓本王督辦此案,肯定會還李祭酒一個公道。”李雲天也聽說了當時的事情,聞言開口安慰楊溥和胡瀅道。
王振為了震懾朝廷的文官集團,在查證李清正讓人看了彝倫堂門前古樹樹枝後,立刻讓錦衣衛的人將其戴枷示眾三天,結果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國子監的監生們為此出離憤怒。
不過,王振低估了李清正在朝堂上的地位,最終促使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之間的聯合,一起對抗內廷,使得他感到無比鬱悶。
在李雲天看來,當李清正被戴枷示眾三天後王振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向文官集團以及勳貴集團示威的目的,隻不過王振有些貪心想乘勝追擊把李清正給拿下,故而四處搜羅李清正的罪證,以致於遭到了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猛烈反擊,陷入了一個進退維穀的尷尬境地。
為了避免事態朝著不可掌控的方向發展,王振現在心裏非常期盼李雲天能把京城的事態給平息下來,他現在還沒有能力對抗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硬拚的話倒黴的肯定是他。
“那就有勞王爺了。”
楊溥和胡瀅本不想就這麽輕易放過王振,但李雲天既然已經介入了李清正的案子,那麽兩人知道這場攪動了整個京城的風波到了落幕的時候,故而對視了一眼後向李雲天微微一躬身。
李雲天見狀頓時鬆了一口氣,楊溥和胡瀅代表了內閣和六部的文官,隻要兩人點頭了那麽文官集團就不會與內廷再鬥下去。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詔獄去看李清正。
與李雲天先前所想的一樣,雖然身陷牢獄但李清正的精神顯得很好,他進入牢房的時候李清正坐在鋪滿了幹稻草的床上翻閱著手裏的一本古籍,神色專注好像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他現在在另人聞風喪膽的詔獄裏。
“王爺,下官就知道你會從朝鮮國迴來。”見到出現在眼前的李雲天後,李清正並沒有顯得有多意外,微笑著起身相迎。
“本王也不想迴來,可是有什麽辦法呢!”李雲天聞言不由得苦笑了一聲,隨後伸手在鼻前扇了扇說道,“這裏的味道真難聞,你還住的慣嗎?”
“王爺,下官已經來詔獄數次,早已經熟悉裏這裏麵的一切。”李清正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身為朝廷清流領袖李清正可沒少得罪過皇帝,當年還以為在洪熙帝病重時上了一道慷慨激揚的諫言“氣”死了洪熙帝,因此差一點死在了詔獄裏,故而他對詔獄並不感到陌生。
“李祭酒,你可知道這些天來國子監的監生們伏闕上書想要讓皇上放了你?”李雲天可沒李清正的那番灑脫,以手掩口問道。
“那些傻孩子,他們這樣做豈不是在逼宮!”李清正聞言怔了一下,隨後苦笑著搖了搖頭,他自然清楚伏闕上書的危險,看來那些監生被人給利用了。
“他們本來想在大明門外通宵跪諫,不過被本王給阻止了,本王覺得你的案子並不複雜,隻要對症下藥就會真相大白。”
李雲天從李清正的神情上知道他也不希望監生們去跪求正統帝,於是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此案將由本王陪審因此你大可放心,本王不會讓錦衣衛的那些人刁難你,屆時你隻要據實講來即可,本官會給你們一個公道。”
p
</br>
望了一眼黑壓壓跪在麵前的一眾監生,李雲天的語氣再度緩和了下來,沉聲說道,“本王想起了一個故事,現在準備講給你們聽聽。”
“一輛馬車失去了控製從山坡上衝下來,兩條岔路擺在了車夫的麵前,一條岔路上有五個人,另外一條岔路上有一個人,車夫必須選擇一條路。”
說著,李雲天低頭望向了跪在麵前的李貴,“如果是你,你會選哪條?”
“選有一個人的那條路。”李貴有些不明白李雲天的話,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道,在他看來當然救五個人的性命自然要大過一個人的。
“那好,本王再問你,同樣也是一輛衝下山坡的失控馬車,前方的路上有五個人,車夫的身旁坐著一個人。”
李雲天聞言點了點頭,隨後不動聲色地再度提出了一個假設,有條不紊地問道,“如果車夫將身邊的人推下車就能阻止馬車撞向前方路上的五個人,但下車的人必死,你會怎樣做?”
“這……”李貴聞言頓時怔在了那裏,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抉擇,他可不願意把人推下車。
“你們誰能告訴我,你們會怎樣做?”見李貴一時間語塞,李雲天抬頭問向了現場的監生,想聽聽他們的答案。
監生們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他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士子豈能動手去殺人?因此可做不出來把人推下馬車的事情。
“王爺,如果非要有一個人下車才能阻止這起車禍的話,那麽學生願意自己跳下馬車。”良久,一個聲音忽然從監生中響起。
“剛才誰說的?”李雲天聞言微微一怔,隨後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不動聲色地高聲喝問道。
“迴王爺,是學生。”這時,一名監生從人群中伸出了手。
李雲天抬頭望去,隻見那名監生身形有些消瘦,想要站起身但由於跪得太久了踉蹌了幾下沒能站起來。
“雖然你的迴答是一個答案,但是卻跳出了本王這個問題的範疇。”李雲天見狀向那名監生向下壓了壓手示意他不用起身,隨後向跪在那裏的監生宏聲說道,“單從結果上來看的話都是死一人救五人,但經過卻有雲泥之別。”
“本王希望諸位能仔細琢磨一下本王所說的這個故事,本王知道大家都想救李祭酒出詔獄,但在本王看來跪諫實屬下下之策。”
說著,李雲天臉上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皇上對李祭酒的事情十分關注,一定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大家還是請迴吧,莫要驚擾了皇上的聖駕,也讓諸位大人能迴家歇息。”
“有勞王爺。”李貴聞言沉吟了一下後向李雲天磕了一個頭,然後轉身招唿跪在那裏的監生,“皇上一定會給祭酒大人一個公道的,大家先迴去吧,免得驚擾了聖駕。”
當李雲天一開口,李貴就知道今天晚上他們在這裏待不住了,很顯然李雲天反對監生們在大明門外跪諫。
既然李貴說不過李雲天,那麽唯有按照李雲天說的去做,尤為重要的是他和那些監生相信李雲天不會讓李清正受了委屈。
因此,聽了李貴的招唿後,跪在那裏的監生紛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用手捶打著已經發麻的雙腿,他們從早上一直跪到現在腿部幾乎已經失去了知覺。
李雲天見狀揮了一下手,周圍的親軍連忙上前去攙扶那些監生,把他們送迴到京師國子監。
與此同時,李雲天讓國子監的廚房開了灶火給監生們做飯,這些監生一天一夜滴水未進早已經饑腸轆轆了。
不僅如此廚房還燒了薑湯給監生們取暖,醫官也送來了治療風寒的藥讓監生們喝下,免得他們感染了風寒。
就在監生們返迴國子監的時候,李雲天把楊溥和胡瀅兩人請去了講武堂,為了解決李清正的事情他需要得到楊溥和胡瀅的支持。
“忠王,你要在錦衣衛北鎮撫司督審李祭酒?”講武堂的會客廳裏,楊溥和胡瀅一臉驚訝地望著李雲天,沒想到李雲天竟然會介入李清正的案子。
“解鈴還須係鈴人,京城的這場亂局是由李祭酒而已,因此還是要從李祭酒這裏結束。”
李雲天聞言點了點頭,不動聲色地說道,“如果本王沒有記錯的話,國子監彝倫堂前的那些古樹由元代的理學家、國子祭酒許衡所種,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李祭酒終究是砍了那些數的樹枝,如今被人抓住了把柄理應把事情查個清楚明白,隻有這樣才能還他一個公道。”
“李祭酒之所以會動那些古樹,是因為棄其陰翳妨諸生班列,故而稍命伐其旁枝,可王振卻誣陷李祭酒私伐官木為家用,實在是可惡。”
胡瀅聞言不由得重重拍了一下桌麵,一臉怒容地向李雲天說道,“李祭酒高風亮節,是朝中百官的典範,其名聲如何能讓那個閹狗給壞了!”
“王爺,你有所不知,王振竟然讓李祭酒戴枷頂著烈日跪在國子監門前示眾三天,可憐李祭酒要承受這樣的羞辱,整個國子監的監生們哭聲一片,驚動了京城朝野。”
楊溥也跟著搖了搖頭,語氣中對王振頗為不滿,“當時有一名監生想要代李祭酒送行,結果被王振手下的爪牙差一點打死。”
“兩位大人稍安勿躁,皇上既然讓本王督辦此案,肯定會還李祭酒一個公道。”李雲天也聽說了當時的事情,聞言開口安慰楊溥和胡瀅道。
王振為了震懾朝廷的文官集團,在查證李清正讓人看了彝倫堂門前古樹樹枝後,立刻讓錦衣衛的人將其戴枷示眾三天,結果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國子監的監生們為此出離憤怒。
不過,王振低估了李清正在朝堂上的地位,最終促使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之間的聯合,一起對抗內廷,使得他感到無比鬱悶。
在李雲天看來,當李清正被戴枷示眾三天後王振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向文官集團以及勳貴集團示威的目的,隻不過王振有些貪心想乘勝追擊把李清正給拿下,故而四處搜羅李清正的罪證,以致於遭到了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的猛烈反擊,陷入了一個進退維穀的尷尬境地。
為了避免事態朝著不可掌控的方向發展,王振現在心裏非常期盼李雲天能把京城的事態給平息下來,他現在還沒有能力對抗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硬拚的話倒黴的肯定是他。
“那就有勞王爺了。”
楊溥和胡瀅本不想就這麽輕易放過王振,但李雲天既然已經介入了李清正的案子,那麽兩人知道這場攪動了整個京城的風波到了落幕的時候,故而對視了一眼後向李雲天微微一躬身。
李雲天見狀頓時鬆了一口氣,楊溥和胡瀅代表了內閣和六部的文官,隻要兩人點頭了那麽文官集團就不會與內廷再鬥下去。
第二天一早,李雲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錦衣衛北鎮撫司的詔獄去看李清正。
與李雲天先前所想的一樣,雖然身陷牢獄但李清正的精神顯得很好,他進入牢房的時候李清正坐在鋪滿了幹稻草的床上翻閱著手裏的一本古籍,神色專注好像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他現在在另人聞風喪膽的詔獄裏。
“王爺,下官就知道你會從朝鮮國迴來。”見到出現在眼前的李雲天後,李清正並沒有顯得有多意外,微笑著起身相迎。
“本王也不想迴來,可是有什麽辦法呢!”李雲天聞言不由得苦笑了一聲,隨後伸手在鼻前扇了扇說道,“這裏的味道真難聞,你還住的慣嗎?”
“王爺,下官已經來詔獄數次,早已經熟悉裏這裏麵的一切。”李清正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身為朝廷清流領袖李清正可沒少得罪過皇帝,當年還以為在洪熙帝病重時上了一道慷慨激揚的諫言“氣”死了洪熙帝,因此差一點死在了詔獄裏,故而他對詔獄並不感到陌生。
“李祭酒,你可知道這些天來國子監的監生們伏闕上書想要讓皇上放了你?”李雲天可沒李清正的那番灑脫,以手掩口問道。
“那些傻孩子,他們這樣做豈不是在逼宮!”李清正聞言怔了一下,隨後苦笑著搖了搖頭,他自然清楚伏闕上書的危險,看來那些監生被人給利用了。
“他們本來想在大明門外通宵跪諫,不過被本王給阻止了,本王覺得你的案子並不複雜,隻要對症下藥就會真相大白。”
李雲天從李清正的神情上知道他也不希望監生們去跪求正統帝,於是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此案將由本王陪審因此你大可放心,本王不會讓錦衣衛的那些人刁難你,屆時你隻要據實講來即可,本官會給你們一個公道。”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