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的大朝上,正統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讓宋大山宣讀了林聰的這道上疏,然後將都察院右都禦史陳智喊到殿前嗬斥了一通,下令刑部徹查金英是否涉及到李慶一案,令文武百官倍感詫異。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當然了,朝堂上最為吃驚的莫過於那些禦史們,誰也沒有想到林聰竟然會向都察院發難,使得陳智當眾被正統帝斥責,都察院的顏麵何在?
李雲天並沒有參加這次朝會,如果朝中沒有要務的話正統帝是不會讓李雲天前來商上朝,這是正統帝對李雲天的恩寵以免其把時間白白浪費在枯燥乏味的大朝上。
畢竟李雲天時常進宮伴駕,私下裏已經幫正統帝解決了不少朝堂上的麻煩,因此除非遇到了朝堂上的大事,否則他沒必要來太和殿。
再者說了,這次大朝正統帝要宣讀林聰的上疏,李雲天身為都察院的左都禦史肯定不適合出現在現場,雖然林聰沒有在彈劾的上疏中提到李雲天,但李雲天的麵子上肯定掛不住。
刑部的官員領命後立刻對李慶一案進行徹查,想要找出李慶為惡是否與金英有關,由於李慶已死無法從其身上找出線索,故而刑部隻能從當時金家的家奴入手去查。
金英早有準備,故而刑部經過一番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李慶在外胡作非為與金英無關,全係李慶個人私欲膨脹所導致。
而且,根據刑部的徹查,金家家奴平日裏並無仗勢欺人和違法亂紀之事。
正統帝並不想動金英,金英固然沒能約束好家人但其對皇家忠心耿耿,正統帝身為天子自然會不拘小節,不會在意金英的這點兒小瑕疵,否則也不可能把林聰的彈劾拿給李雲天,委婉地通知金英做好迎接朝廷調查的準備。
雖然金英沒事了,但林聰的這次彈劾卻不會這麽輕易算了,就在刑部得出金英與李慶一案無關後,都察院數名監察禦史上疏彈劾刑科給事中林聰“畏權避勢,縱惡長奸”,身為刑科給事中未能盡職稽查刑部事宜,導致各地冤獄無法得以平反,民怨甚巨。
對於這幾名監察禦史的彈劾,林聰辯無可辯,稽查刑部是刑科給事中的職責,雖然他隻是刑科的一名給事中而已,但由於那幾名監察禦史列舉的刑部案子確實是冤獄,後來還是在都察院的介入查明了案情,所以他根本就無從辯解,更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
六科的掌印長官稱為“都給事中”,與監察禦史一樣都為正七品的官,下有從七品的“左右給事中”,以及若幹名從七品的給事中,除了獲得皇帝恩旨進入六科的人外,其餘人皆進士出身。
雖然六科人數不多但權力確實非常大,例如:
“封駁”,即輔助皇帝處理奏章;
“科抄”、“科參”,即是稽察六部事務;
“注銷”:注銷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注銷。
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都是朝廷重要的言官,合稱科道,可謂天子身邊的近臣,大明未來的封疆大吏以及京城各部院衙門堂官的候選人。
由於六科和都察院都有督察百官的職責,故而雙方有時候會產生利益上的衝突,一旦出事了自然也免不了相互推諉。
在言官三大陣營中,都察院禦史的人數最多,六科給事中的人數次之,翰林院的翰林人數最少。
雖然翰林的人數最少,但在言官中的地位卻是最高的,是士大夫階層最頂級人士的存在。
像李雲天這樣擔任監察禦史的同時又兼任翰林院翰林的人在大明曆史上可謂絕無僅有,是由當時複雜的曆史情形造成的。
麵對禦史們的進攻,刑科的給事中們無法保持鎮定了,雖然禦史們彈劾的是林聰,但所針對的卻是刑科。
故而,刑科的給事中們對此進行反駁,認為刑部之所以會出現冤案是都察院巡按禦史辦事不力造成的,刑科人手有限豈能麵麵俱到。
這一下,都察院的禦史們不幹了,認為刑科這是在推脫職責,既然食君之祿就要擔君之憂。
原本,六科與都察院之間就會因為朝廷的事務因為意見相左而產生摩擦,見刑科的人受到了禦史們的圍攻,剩下五科的給事中自然要出麵相助,畢竟六科同氣連枝,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因此,六科的給事中們與都察院的禦史在大殿上引經據典進行了辯論,指責對方應該對刑部的冤獄負責。
麵對六科與都察院之間的這場衝突,刑部的官員最為鬱悶,無緣無故地就受到了牽連成為了六科與都察院打擊對方的武器。
由於刑部得罪不起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禦史,否則以後肯定會有小鞋穿,故而刑部的官員也就在大殿上裝聾作啞,對眼前的這一幕視而不見。
正統帝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沒想到六科和都察院之間竟然掀起了如此大的衝突,竟然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開交,令他是頭昏腦脹,隨後終止了這次朝會,讓六科和都察院的主官對各自的屬下進行約束。
六科與都察院這麽一鬧起來,最開心的莫過於內廷的宦官了,在文官集團中宦官們最忌憚的就是言官,由於言官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有著督察和諫言的權力,而且有些家夥不識時務,又臭又硬,故而一旦被其糾纏上會很麻煩。
如今,六科與都察院因為林聰的上疏而纏鬥在了一起,這樣就顧不上內廷的宦官了。
除了宦官外,勳貴們也在看著眼前的這出好戲,誰能想到文官集團內部忽然之間就鬥了起來,而且還是六科與都察院兩大要害部門,實在是出乎了外界的意料。
其實對於文官集團來說,六科與都察院的局麵搞得如此之僵,無論內閣還是六部都感到頭疼。
雖然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禦史分數文官集團各個派係,但作為一個整體六科與都察院也有著共同的利益,當共同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自然要奮起反擊了,否則以後就別想在六科和都察院裏混下去。
作為這次六科和都察院之爭的“始作俑者”,林聰在朝堂上一舉成名,使得滿朝文武都知道他的存在:一名新晉的給事中竟然把原內務總管金英以及都察院右都禦史陳智給得罪了,而且還捅了都察院的馬蜂窩,這在以前可從未發生過。
講武堂。
“王爺,這是林聰的背景和履曆。”李雲天正埋頭在案桌前處理著手頭公務的時候,林馨走了進來,把一份文件放在了他的麵前。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李雲天聞言放下手裏的公務,拿起那份文件看了起來,最後微笑著向林馨說道。
林聰,字季聰,號見庵,福建寧德七都人,永樂十三年生,父林觀擅詩文,其幼承庭訓,刻苦攻讀。
正統三年林聰中舉人,次年中進士,可謂少年得誌。
正統八年,林聰任刑科給事中,正式踏進了仕途
上任初,林聰即針對寧德縣寶豐銀礦勞動條件惡劣、課銀額重等情況上《請免寧德縣除辦銀課外別項差辦狀》,但未被朝廷采納。
隨後,林聰就彈劾金英和陳智等人,順帶著連李雲天也給得罪了,進而在朝堂上一鳴驚人。
“王爺,林聰任職伊始有‘誓心以右直諫臣自任’、‘欲上以裨補遺闕,下以糾舉妄邪’以及“盡心報國者”的豪言,並立下誓言‘毋沽直,毋銜名,毋挾所私,期於安社稷利國家’。”
林馨聞言沉吟了一下,神情嚴肅地開口向李雲天說道,“此人如果不是嫉惡如仇之輩,那麽想必就是大奸大惡之徒,不知他此次上疏是出於本意還是受人指使。”
“本王見過林聰,此人意氣風發,心高氣傲,十有**是受到了別人的蠱惑,否則不會此時提出李慶的案子。”
李雲天知道林馨的擔憂,懷疑林聰暗中投靠了朝堂上的某方勢力,於是不以為意地笑著搖了搖頭。
作為同樣少年得誌的進士,李雲天完全可以理解林聰此時的心境,正是天不怕地不怕之時,憋了一股勁想要大幹一番事業,因此不屑投靠朝廷的勢力,但由於年輕氣盛難免被人給利用了。
林馨聞言若有所思地微微頷首,認為李雲天說的有理,林聰二十四歲就中了進士正是心氣兒高昂的時候,一心想要展現心中的宏圖大誌,故而不屑與朝堂上的朋黨為伍。
“王爺,誰會是暗中蠱惑林聰之人呢?”隨後,林馨不由得狐疑地開口問道,無論對方是誰,既然拿李雲天坐鎮的都察院開刀那麽在林馨看來就是敵人。
“早晚會有浮出水麵的一天。”李雲天像林馨笑了笑,他現在也沒有太多有用的情報,說實話如果林聰不彈劾金英和陳智等人的話他根本就不會留意到林聰,不過如果對方想要繼續利用林聰的話那麽遲早會暴露。
說話間,院外的地上落下了許多小雪花,李雲天抬步走到門外,立在台階前望著從天空墜落的雪花,心中不由得暗自感慨,不知不覺間又快到了春節,一年的時間就這麽過去了,真的是時光荏苒。
“林副官,你跟我有多少年了?”感慨中,李雲天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問向了跟在身後的林馨。
“稟王爺,已經八年了。”林馨不知李雲天此言何意,想也不想地答道。
“唉,這些年本王東奔西走,你跟在身邊盡心輔佐,是本王耽誤了你的姻緣。”李雲天聞言歎了一口氣,望著林馨說道,“以前本王公務繁忙身邊離不開你,現在四海升平,朝局穩定,也該考慮你的終身大事了。”
“王妃已經給你物色了一門親事,你現在就去找王妃,她會把事情安排好的,如果不滿意這門親事的話王妃會給你另外找別的人家。”林馨聞言怔了一下,剛要開口說話被李雲天揮手阻止,“這是本王的命令,去執行吧。”
“屬下告退。”林馨見李雲天心意已決,不由得咬了咬嘴唇,向李雲天一躬身後神色落寞地離開。
雖然林馨知道她終將會從李雲天的身邊離開,心裏也有所準備,可是這一天來得太過突然使得她一時間難以接受,但又不得不執行李雲天的命令,畢竟李雲天是堂堂的王爺。
望著林馨孤寂失落的背影,李雲天無奈地搖了搖頭,嘴角閃過一絲苦笑。
雖然林馨是他身邊的得力助手,但考慮到林馨已經是大齡女子他必須要為其終身幸福考慮,作為女人林馨應該嫁人結婚生子,而不是就這麽孤身一人。
至於林馨離開後的替代者李雲天已經選好了,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而且在雷婷身邊調教多日,足以接任林馨的職責。
p
當然了,朝堂上最為吃驚的莫過於那些禦史們,誰也沒有想到林聰竟然會向都察院發難,使得陳智當眾被正統帝斥責,都察院的顏麵何在?
李雲天並沒有參加這次朝會,如果朝中沒有要務的話正統帝是不會讓李雲天前來商上朝,這是正統帝對李雲天的恩寵以免其把時間白白浪費在枯燥乏味的大朝上。
畢竟李雲天時常進宮伴駕,私下裏已經幫正統帝解決了不少朝堂上的麻煩,因此除非遇到了朝堂上的大事,否則他沒必要來太和殿。
再者說了,這次大朝正統帝要宣讀林聰的上疏,李雲天身為都察院的左都禦史肯定不適合出現在現場,雖然林聰沒有在彈劾的上疏中提到李雲天,但李雲天的麵子上肯定掛不住。
刑部的官員領命後立刻對李慶一案進行徹查,想要找出李慶為惡是否與金英有關,由於李慶已死無法從其身上找出線索,故而刑部隻能從當時金家的家奴入手去查。
金英早有準備,故而刑部經過一番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李慶在外胡作非為與金英無關,全係李慶個人私欲膨脹所導致。
而且,根據刑部的徹查,金家家奴平日裏並無仗勢欺人和違法亂紀之事。
正統帝並不想動金英,金英固然沒能約束好家人但其對皇家忠心耿耿,正統帝身為天子自然會不拘小節,不會在意金英的這點兒小瑕疵,否則也不可能把林聰的彈劾拿給李雲天,委婉地通知金英做好迎接朝廷調查的準備。
雖然金英沒事了,但林聰的這次彈劾卻不會這麽輕易算了,就在刑部得出金英與李慶一案無關後,都察院數名監察禦史上疏彈劾刑科給事中林聰“畏權避勢,縱惡長奸”,身為刑科給事中未能盡職稽查刑部事宜,導致各地冤獄無法得以平反,民怨甚巨。
對於這幾名監察禦史的彈劾,林聰辯無可辯,稽查刑部是刑科給事中的職責,雖然他隻是刑科的一名給事中而已,但由於那幾名監察禦史列舉的刑部案子確實是冤獄,後來還是在都察院的介入查明了案情,所以他根本就無從辯解,更不能把責任推給別人。
六科的掌印長官稱為“都給事中”,與監察禦史一樣都為正七品的官,下有從七品的“左右給事中”,以及若幹名從七品的給事中,除了獲得皇帝恩旨進入六科的人外,其餘人皆進士出身。
雖然六科人數不多但權力確實非常大,例如:
“封駁”,即輔助皇帝處理奏章;
“科抄”、“科參”,即是稽察六部事務;
“注銷”:注銷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注銷。
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都是朝廷重要的言官,合稱科道,可謂天子身邊的近臣,大明未來的封疆大吏以及京城各部院衙門堂官的候選人。
由於六科和都察院都有督察百官的職責,故而雙方有時候會產生利益上的衝突,一旦出事了自然也免不了相互推諉。
在言官三大陣營中,都察院禦史的人數最多,六科給事中的人數次之,翰林院的翰林人數最少。
雖然翰林的人數最少,但在言官中的地位卻是最高的,是士大夫階層最頂級人士的存在。
像李雲天這樣擔任監察禦史的同時又兼任翰林院翰林的人在大明曆史上可謂絕無僅有,是由當時複雜的曆史情形造成的。
麵對禦史們的進攻,刑科的給事中們無法保持鎮定了,雖然禦史們彈劾的是林聰,但所針對的卻是刑科。
故而,刑科的給事中們對此進行反駁,認為刑部之所以會出現冤案是都察院巡按禦史辦事不力造成的,刑科人手有限豈能麵麵俱到。
這一下,都察院的禦史們不幹了,認為刑科這是在推脫職責,既然食君之祿就要擔君之憂。
原本,六科與都察院之間就會因為朝廷的事務因為意見相左而產生摩擦,見刑科的人受到了禦史們的圍攻,剩下五科的給事中自然要出麵相助,畢竟六科同氣連枝,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因此,六科的給事中們與都察院的禦史在大殿上引經據典進行了辯論,指責對方應該對刑部的冤獄負責。
麵對六科與都察院之間的這場衝突,刑部的官員最為鬱悶,無緣無故地就受到了牽連成為了六科與都察院打擊對方的武器。
由於刑部得罪不起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禦史,否則以後肯定會有小鞋穿,故而刑部的官員也就在大殿上裝聾作啞,對眼前的這一幕視而不見。
正統帝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沒想到六科和都察院之間竟然掀起了如此大的衝突,竟然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開交,令他是頭昏腦脹,隨後終止了這次朝會,讓六科和都察院的主官對各自的屬下進行約束。
六科與都察院這麽一鬧起來,最開心的莫過於內廷的宦官了,在文官集團中宦官們最忌憚的就是言官,由於言官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有著督察和諫言的權力,而且有些家夥不識時務,又臭又硬,故而一旦被其糾纏上會很麻煩。
如今,六科與都察院因為林聰的上疏而纏鬥在了一起,這樣就顧不上內廷的宦官了。
除了宦官外,勳貴們也在看著眼前的這出好戲,誰能想到文官集團內部忽然之間就鬥了起來,而且還是六科與都察院兩大要害部門,實在是出乎了外界的意料。
其實對於文官集團來說,六科與都察院的局麵搞得如此之僵,無論內閣還是六部都感到頭疼。
雖然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禦史分數文官集團各個派係,但作為一個整體六科與都察院也有著共同的利益,當共同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自然要奮起反擊了,否則以後就別想在六科和都察院裏混下去。
作為這次六科和都察院之爭的“始作俑者”,林聰在朝堂上一舉成名,使得滿朝文武都知道他的存在:一名新晉的給事中竟然把原內務總管金英以及都察院右都禦史陳智給得罪了,而且還捅了都察院的馬蜂窩,這在以前可從未發生過。
講武堂。
“王爺,這是林聰的背景和履曆。”李雲天正埋頭在案桌前處理著手頭公務的時候,林馨走了進來,把一份文件放在了他的麵前。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李雲天聞言放下手裏的公務,拿起那份文件看了起來,最後微笑著向林馨說道。
林聰,字季聰,號見庵,福建寧德七都人,永樂十三年生,父林觀擅詩文,其幼承庭訓,刻苦攻讀。
正統三年林聰中舉人,次年中進士,可謂少年得誌。
正統八年,林聰任刑科給事中,正式踏進了仕途
上任初,林聰即針對寧德縣寶豐銀礦勞動條件惡劣、課銀額重等情況上《請免寧德縣除辦銀課外別項差辦狀》,但未被朝廷采納。
隨後,林聰就彈劾金英和陳智等人,順帶著連李雲天也給得罪了,進而在朝堂上一鳴驚人。
“王爺,林聰任職伊始有‘誓心以右直諫臣自任’、‘欲上以裨補遺闕,下以糾舉妄邪’以及“盡心報國者”的豪言,並立下誓言‘毋沽直,毋銜名,毋挾所私,期於安社稷利國家’。”
林馨聞言沉吟了一下,神情嚴肅地開口向李雲天說道,“此人如果不是嫉惡如仇之輩,那麽想必就是大奸大惡之徒,不知他此次上疏是出於本意還是受人指使。”
“本王見過林聰,此人意氣風發,心高氣傲,十有**是受到了別人的蠱惑,否則不會此時提出李慶的案子。”
李雲天知道林馨的擔憂,懷疑林聰暗中投靠了朝堂上的某方勢力,於是不以為意地笑著搖了搖頭。
作為同樣少年得誌的進士,李雲天完全可以理解林聰此時的心境,正是天不怕地不怕之時,憋了一股勁想要大幹一番事業,因此不屑投靠朝廷的勢力,但由於年輕氣盛難免被人給利用了。
林馨聞言若有所思地微微頷首,認為李雲天說的有理,林聰二十四歲就中了進士正是心氣兒高昂的時候,一心想要展現心中的宏圖大誌,故而不屑與朝堂上的朋黨為伍。
“王爺,誰會是暗中蠱惑林聰之人呢?”隨後,林馨不由得狐疑地開口問道,無論對方是誰,既然拿李雲天坐鎮的都察院開刀那麽在林馨看來就是敵人。
“早晚會有浮出水麵的一天。”李雲天像林馨笑了笑,他現在也沒有太多有用的情報,說實話如果林聰不彈劾金英和陳智等人的話他根本就不會留意到林聰,不過如果對方想要繼續利用林聰的話那麽遲早會暴露。
說話間,院外的地上落下了許多小雪花,李雲天抬步走到門外,立在台階前望著從天空墜落的雪花,心中不由得暗自感慨,不知不覺間又快到了春節,一年的時間就這麽過去了,真的是時光荏苒。
“林副官,你跟我有多少年了?”感慨中,李雲天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問向了跟在身後的林馨。
“稟王爺,已經八年了。”林馨不知李雲天此言何意,想也不想地答道。
“唉,這些年本王東奔西走,你跟在身邊盡心輔佐,是本王耽誤了你的姻緣。”李雲天聞言歎了一口氣,望著林馨說道,“以前本王公務繁忙身邊離不開你,現在四海升平,朝局穩定,也該考慮你的終身大事了。”
“王妃已經給你物色了一門親事,你現在就去找王妃,她會把事情安排好的,如果不滿意這門親事的話王妃會給你另外找別的人家。”林馨聞言怔了一下,剛要開口說話被李雲天揮手阻止,“這是本王的命令,去執行吧。”
“屬下告退。”林馨見李雲天心意已決,不由得咬了咬嘴唇,向李雲天一躬身後神色落寞地離開。
雖然林馨知道她終將會從李雲天的身邊離開,心裏也有所準備,可是這一天來得太過突然使得她一時間難以接受,但又不得不執行李雲天的命令,畢竟李雲天是堂堂的王爺。
望著林馨孤寂失落的背影,李雲天無奈地搖了搖頭,嘴角閃過一絲苦笑。
雖然林馨是他身邊的得力助手,但考慮到林馨已經是大齡女子他必須要為其終身幸福考慮,作為女人林馨應該嫁人結婚生子,而不是就這麽孤身一人。
至於林馨離開後的替代者李雲天已經選好了,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而且在雷婷身邊調教多日,足以接任林馨的職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