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上午,京城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皆穿著白色喪服趕去了紫禁城乾清門,在乾清門前按照官階排好隊列厚由內廷的宦官領進紫禁城前往乾清宮瞻仰宣德帝的遺容,送其最後一程。


    一路上,長長的官員隊列鴉雀無聲,沉悶的腳步聲聽起來令人更加壓抑,沿途行色匆匆的宮女、內侍和奉命值守的親軍全都戴著重孝,整個紫禁城沉浸在了肅穆壓抑的氛圍中。


    由於古人講究壽終正寢,因此無論皇帝死在了哪裏,都要把靈柩,也就是梓宮運往寢宮停屍三天,對明代的皇帝來寢宮就是乾清宮。


    按照流程,宣德帝的靈柩在乾清宮停屍三天後將運往景山的壽皇殿,在此之前要接受滿朝文武的瞻仰,值得一提的是隻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這個資格。


    皇帝去世後改稱大行皇帝,其喪葬儀式有著一套完善的禮製異常隆重,主要包括殮、大殮、停靈、移陵、出殯、入葬。


    殮:皇帝去世當天舉行,為大行皇帝穿衣戴帽,同時皇子、皇孫要穿孝,並剪去一綹頭發表示哀悼,宮中的女眷要摘掉一切飾物。


    大殮:在殮之後第二天舉行,將大行皇帝安於梓宮,也就是皇帝的靈柩,文武百官要來瞻仰皇帝的遺容。


    停靈:大殮之後將皇帝梓宮停放在乾清宮正殿供百官吊唁,同時頒布遺召舉國致哀,二十七天內禁止娛樂。


    移靈:在乾清宮停放一段時間,通常是三天後將皇帝的梓宮移至景山的壽皇殿或者觀德殿,準備出殯事宜。


    出殯:將皇帝的梓宮藏入陵墓。


    古代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之,不過而明代皇帝和皇後的葬禮均未按此實行,僅皇後有梓宮發引“例不出百日”的記載,皇帝隻擇吉而葬時間長短沒有定製。


    例如明太祖死後七天即葬孝陵,而明光宗泰昌帝死後竟停禮拜儀式,也就是古稱的“虞禮”。


    虞禮共有九次,一至七次在路途上舉行,八虞在京城之外舉行,皆由護喪官員主持行禮,九虞禮在皇宮的“幾筵殿”舉行,嗣皇帝衰服躬親行禮。


    九虞禮行過後神主附享太廟,至此喪禮才告結束。


    大行皇帝通常停靈二十七天,天子相應也守靈二十七天,這與民間不同,民間丁憂守喪是二十七個月,不過天子以日代月故而是二十七天。


    必須要指出的是,古代父母去世要丁憂三年的法隻是一個概數,並不準備,實際上是丁憂二十七個月。


    即:父母去世一周年,也就是十二個月後,在第十三月舉行祥之祭,去世兩周年,也就是二十四個月後,在第二十五月舉行大祥之祭,然後中間間隔一個月,在第二十七月舉行禫祭,也就是除服之祭,守製結束。


    這也是民間通常所“守製三年”,由於它發生在三年內故而久而久之以“三年”來概稱,其實是二十七個月。


    按照定製,皇帝駕崩當天鹵簿和大駕等物件齊備,大殮後皇族子弟各自迴家齋戒,京城大衙門的官員到本衙門宿舍中集體住宿齋戒不許迴家,至於散閑官員則齊集於午門齋戒住宿。


    齋戒期滿以後王以下文武官員不準作樂,禁止喪服嫁娶活動,京中百姓在二十七天停靈期內要摘冠纓、服素縞,一個月內不準嫁娶,一百天內不準作樂,四十九天內不準屠宰,二十七天不準搞祈禱和報祭,以免與皇帝的喪事相衝撞。


    而且,喪禮結束前各部文件的票擬用藍筆,文件也一律用藍色油墨印刷,京城自大喪之日始,各寺、觀鳴鍾三萬次。


    值得一提的是,大行皇帝大喪時並不輟朝,儲君依舊會處理一些政務但要天天去大行皇帝的梓宮守孝,各部院也照常辦公。


    唐太宗駕崩後,遺詔中曾:“屬纊之後,七日便殯。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製,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閑務,任之有司。”


    這句話的意思是唐太宗駕崩後停靈七日就可出殯,由於宗廟社稷需要治理,國不可一日無主,因此依照周朝、漢朝時的慣例皇太子可在其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必須親自處理,尋常的事務,才由各部門負責。


    不過,通常來,朝局穩定的時候新帝都會守孝滿二十七日,等大行皇帝的靈柩出殯後才會登基。


    除非朝局不穩新帝才會在大行皇帝的喪期內登基,以安天下,例如大明有幾位皇帝沒有後嗣,駕崩後的新帝都是在喪期內登得基。。


    如今宣德帝駕崩,太子是守禮等宣德帝出殯後再登基,還是在喪期內就一承大統還未決定,一切都要等到宣德帝移靈後才能定奪。


    乾清宮。


    宣德帝的靈柩靜靜地停在乾清宮的正殿,天子的靈柩自然與普通人不同,用的是從西南運來的金絲楠木打造而成,做工異常精致。


    靈柩並沒有蓋上棺蓋,一身帝服的宣德帝神色平靜地躺在靈柩裏,猶如睡著了一般。


    得以進入乾清宮正殿的是朝廷的文武重臣,其他的官員隻有留在院子裏的份兒,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在禮部官員的主持下向靈柩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現場的官員無不嚎啕大哭,如喪考妣。


    哭靈是臣子的本分,也是大明三綱五常的根本,如果哪位臣子此時還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那麽就等著倒大黴,屆時絕對會被人以大不敬之罪彈劾,輕則丟官罷職,重則丟了性命。


    就在眾臣們叩拜靈柩的時候,紫禁城北麵的景山開始燃燒大量的冥器冥錢,使得北城上空黑煙繚繞,看上去倒也尤為壯觀。


    “皇上,你怎麽不等著臣弟,臣弟緊趕慢趕還是來晚了一步!”就在文武百官在乾清宮哭靈時,一個一身縞素的中年男子大哭著走進了乾清宮的宮門,邊走邊捶胸頓足地喊道,模樣甚是悲傷。


    “越王!”中年男子的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院子裏眾臣的注意,當看清其麵容後無不感到震驚,紛紛麵露驚愕的神色,誰也想不到他會出現在這裏。


    這位神色哀傷的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前不久被宣德帝趕出京城的越王,宣德帝的親兄弟,張太後的嫡次子。


    “怪事,越王不是去了封地,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難道是太後將其召來的?”


    “這時間上不對呀,皇上剛剛駕崩越王就趕來了,再怎麽也趕不及呀。”


    “越王是不是私自進京的?”


    “越王這麽快就來了,難道沒有離開京城?”


    ……


    越王的突然出現使得院子裏掀起了一陣騷動,現場的官員們私下裏聲議論著,按照定製大行皇帝駕崩後各地藩王沒有詔令不得私自進京,否則將以謀反輪出。


    在院子裏眾位大臣神情詫異地注視下,越王痛哭著進入了乾清宮正殿,大殿裏的那些文武大員紛紛驚訝地望著他,對越王的突然出現感到頗為震驚。


    “皇上呀,你曾經給臣弟過一起給母後過六十大壽,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怎麽這麽匆忙就走了,不給臣弟見最後一麵的機會,時候你可最疼臣弟了……”


    越王快步來到靈柩前,撲通一聲跪在了靈柩前鋪著的一張蒲團上,放聲痛哭起來,邊哭邊追憶起以前與宣德帝在一起時的滴滴。


    “什麽,越王來了?”慈寧宮,張太後正在安撫後宮裏的妃嬪,得知越王出現在乾清宮時吃了一驚,在她看來越王現在早已經離開北直隸才對。


    坐在張太後下手處的孫皇後聞言臉色頓時大變,雖然她久居後宮但是很清楚越王這個時候迴來意味著太子將多出一位皇位的競爭者。


    與年僅八歲的太子相比,越王不僅成熟穩重,更重要的是他是張太後的嫡子,地位尊貴,有著與太子爭位的資格。


    “皇後,帶上太子跟哀家過去瞧瞧。”張太後的眉關微微皺了皺後起身向外走去,她不能任由越王在乾清宮待著,否則將會使得外界浮想聯翩,同時也是穩定現場的局勢。


    孫皇後聞言向張太後一躬身,拉上一旁的太子緊緊跟在了張太後的身後,心中七上八下,她這個時候終於明白宣德帝為何要給她那兩道奇怪的聖旨,原來宣德帝早就料到越王會迴來,進而對太子登基產生威脅。


    “太後、皇後駕到!”當張太後和孫皇後一行人來到乾清宮時,乾清宮院子裏的大臣們正扯著嗓子哭靈,聽見宮門口內侍的通傳後紛紛把視線投了過去,暗自等待著事態的發展。


    “太後!”張太後進入乾清宮大殿後,跪在靈柩前痛哭著的越王連忙跪行著來到她的麵前,聲淚俱下地道,“皇上大行太後可要保重身體,皇上至孝一定不希望太後為此傷神。”


    張太後望著跪在麵前的越王,眼眶不由得濕潤了起來,她生下了三名皇子,如今萬萬沒想到作為兄長的宣德帝竟然死在了最前麵,這使得她再度感到一陣哀傷。


    越王一邊跪在那裏哭一邊暗中觀察著張太後的臉色,見張太後麵露黯然的神色,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看來張太後不是來對他興師問罪的,後麵的事情就好辦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