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遼東軍區、北方軍區一同成立的還有遼東布政使司、奴兒幹布政使司、蒙古布政使司和山北布政使司。
其中,遼東布政使司包含了大寧都司在關外的地區和遼東都司;奴兒幹布政使司是奴兒幹都司的地域;蒙古布政使司包括了河套地區和哈拉和林地區;山北布政使司則是內長城和外長城之間的區域,主要是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的地域。
在這新組建的四個布政使司中,各級官吏一律來自講武堂所轄的六大學院,即興農院、興戶院、興禮院、興軍院、興工院和律刑院。
這些年來六大學院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後備人才,如今正好用在新組建的四個布政司裏,使得那些人員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任用講武堂六大學院學員來擔任遼東布政使司等四個布政使司官吏的議案在朝廷沒有遇到阻力,遼東布政使司、奴兒幹布政使司和蒙古布政使司本就沒有地方府縣衙門,因此沒有涉及到朝廷各方的利益糾葛。
山北布政使司原有的地區內雖然設有地方府縣衙門,不過一年多來的戰亂使得當地的地方衙門受到了很大的破壞,不少官吏不是被殺就被投降韃靼和瓦剌,導致官吏缺額甚眾,使得李雲天的這項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最主要的原因,朝廷各方勢力都在爭奪北直隸地區那些空缺下來的官職,北直隸雖然遭遇兵禍的時間短但是卻受災卻最重,地方上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真正能留守的官員不到三成。
相對於戰事平凡的山北布政使司,朝廷各方官員自然更青睞繁華富庶的北直隸,從側麵減少了講武堂學員進入山北布政使司任職的阻力。
即便李雲天手裏有不少儲備人才可以調用,但是相對於山北布政使司、蒙古布政使司、遼東布政使司和奴兒幹布政使司廣袤的地域來還是捉襟見肘,勉強能使得當地的地方府縣衙門運作。
這種情形李雲天也無能為力,他已經從交趾調來了一批有著幾年從政經曆的官吏在四個布政使司坐鎮,這些官吏也是講武堂六大學院出身,是一期和二期的學員,在交趾磨礪了幾年後已經可以獨當一麵。
與此同時,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和大明水師的籌建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吐魯番等國在接到宣德帝的聖旨後紛紛知趣地退下,他們原本以為大明會滅了進犯的關西軍,誰也沒有想到宣德帝會放那些關西軍一馬,因此唯有撤退,否則將遭到陝甘明軍和關西軍的聯合進攻。
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主官一職,李雲天交給了驍武軍的新晉勳貴、三等奉天翊運推誠義武伯魯民恩,率領一萬驍武軍進駐敦煌城。
為了籌建大明水師,李雲天上奏宣德帝裁撤了沿海的海防衛所,將海防衛所的軍戶轉為了民戶,從海防衛所的士兵中抽調符合要求的軍士組建了水師三大艦隊,其餘士兵遣散為民。
按照由北到南的順序,水師三大艦隊分別是海龍艦隊,艦隊基地位於山東膠澳港;海鷹艦隊,艦隊基地位於浙江寧波港;海狼艦隊,艦隊基地位於交趾多海港。
在水師的三大艦隊中綜合實力最強的莫過於要給南洋諸國通商船隊護航的海狼艦隊,其次是防守東南沿海的海鷹艦隊,肩負著守護京畿重任的海龍艦隊反而實力最弱。
這是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有著攻打大明的能力,故而大明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微乎其微,海龍艦隊其實處於守勢。
而海鷹艦隊和海狼艦隊則不同,這兩支艦隊可謂處於攻勢,海鷹艦隊主要負責對付橫行於東南沿海的倭寇,清剿倭寇基地,海狼艦隊要打通大明到南洋和歐洲的航路,所肩負的任務最重。
除了這三大艦隊的主基地外,李雲天計劃以後逐漸在大明海岸線上的一些天然優良港口設立了分水師分基地,既是守衛大明的海防線,同時也是便於艦隊在防區內進行訓練和巡航。
雖然水師三大艦隊已經建立,不過在李雲天看來他隻是把海船和海防衛所的士兵召集起來而已,距離他心目中的水師標準相差甚遠,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操練。
由於是宣德帝禦命的組建大明水師的主官,李雲天當仁不讓地擔任了水師統領一職,兒水師也順理成章地被劃歸在了講武堂名下,至少在水師羽翼豐滿之前他不會輕易交出水師的大權,以免有人破壞了大明的海上霸業。
身為交趾和廣西的總督,交趾和廣西的事務李雲天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再加上都察院有些事情需要他這個右副都禦史來主持大局,因此李雲天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
六月份,在宣德帝的禦命下,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和南京國子監的監生齊聚京師,舉行大明曆史上第一次的“南北雍論戰”,在論戰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監生將獲得朝廷的獎賞,即便是科舉不中也可獲得在地方上任官的優待。
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古代教育體係中的最高學府,由於大明施行“雙京製”,故而在北京和南京都設有國子監,通常有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律學、書學和算學七大類別。
其中,設在北京的國子監稱為“北監”或者“北雍”,也就是京師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稱為“南監”或者“南雍”,被叫做南京國子監。
由於南京國子監曆史悠久,因此規模宏大,號稱“延袤十裏,燈火相輝”,校內建築除了射圃、倉庫、療養所和儲藏室外,光教室、藏、宿舍和食堂就有兩千餘間。
截止洪熙元年,南京國子監已經有學生逾萬人,而京師國子監的學生也有**千之眾。
國子監的管理設有五廳和六堂,五廳即繩衍廳、博士廳、典籍廳、典簿廳和掌饌廳,六堂即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誌堂和廣業堂。
國子監主要學習《四書》、《五經》,另外兼學《性理大全》和律令、書數等。
在明憲宗以前,八股文尚未興起,國子監有著濃鬱的文化氛圍,朝鮮、琉球、日本和暹羅等鄰國“向慕文教”,不斷派遣留學生來學習,盛況空前,
進入國子監讀書有四種途徑,即:舉監、貢監、蔭監和例監。
舉監:在京城會試中落選的舉人,經翰林院擇優送入國子監。
貢監:各州縣選拔的優秀生員,也就是秀才,進入國子監。
蔭監:勳戚或者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又或者得皇恩,進入國子監。
例監:捐納錢粟進入國子監,又稱“民生”。
由於例監是依靠錢財得以進入國子監,故而在國子監中最不受人重視,地位最低,通常都是富商豪賈之子,一是希望子弟能在國子監成材,考上科舉,二來也是希望他們拓展人脈,為將來的發展建立人際關係圈。
曆史上,直到明景泰元年才開始出現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的監生,又稱為俊秀。
例監監生踏入仕途後,所授官職隻能是州縣的佐貳以及州府的主事、司行等首領官,要是得到京職則隻能是光祿寺、上林苑等邊緣化衙門,被視為官場上的異途,也被那些舉監、貢監和蔭監的監生所輕蔑,恥於與其為伍。
在李雲天看來,“南北雍論戰”是一場大明學術上的盛會,代表了大明最高文化學府的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將會在京城上演一場龍爭虎鬥,有利於促進大明文化的發展和繁盛。
可李雲天萬萬想不到的是,南雍和北雍的監生竟然在比試中當著諸位評判的麵爆發了嚴重的衝突,以至於雙方用粗魯的語言互相問候對方家族中的女性,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雲天更不會想到,引發南雍和北雍衝突的竟然會是講武堂。
由於同在京城的緣故,講武堂對京師國子監產生了甚遠的影響,經曆了最初的鄙夷和嘲諷後,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在與講武堂學員的接觸中逐漸意識到了講武堂所授學科的實用性。
因此,越來越多的監生一改排斥的心理,私下裏前往講武堂聽課,講武堂的一些書籍也開始在國子監流傳開來,不少國子監的監生甚至放棄了文舉而考新式武舉,最後成功進入了講武堂六大學院。
起來,京師國子監之所以能這麽快就從排斥講武堂到接納,與原翰林學士李清正有著莫大的關係。
李清正當年在洪熙帝生病期間進諫,進而觸怒了洪熙帝,在李雲天的斡旋下李清正得以保全性命,被貶往交趾任職,結果還沒等他離開京城洪熙帝就突然駕崩,使得外界認為是他氣死了洪熙帝。
宣德帝繼位後,本想處死當眾冒犯洪熙帝的李清正,是李雲天為李清正求情,李清正才得以留在交趾。
李雲天平定交趾叛亂期間,李清正因功得以升任交趾布政使司左參政,協助李雲天處理交趾政務,進而欽佩李雲天的為人,兩人進而化敵為友。
交趾平定後,李清正被調迴京城擔任禮部左侍郎,不過他僅僅在禮部左侍郎上待了一個月就向宣德帝請辭,以身體無法承當禮部繁重的公務為由,向宣德帝請旨,想要調任國子監為國培養人才。
宣德帝見李清正心意已決,故而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以禮部左侍郎的加銜擔任京師國子監的祭酒。
李清正就任國子監的祭酒後在京師國子監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力排眾議在京師國子監引進了講武堂的新式學科,例如算學、物理和化學等等,結果出人意料地受到了監生們的歡迎。
對於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來,這樣一來他們無疑多了一條出路,如果文舉不中的話還能考武舉踏入仕途。
畢竟,會試每三年才有數百名進士,很顯然絕大多數的讀書人都無法金榜題名,而新式武舉的錄取的人員則要多得多,講武堂六大學院每屆可錄取兩三千人。
尤為重要的是,很多監生對講武堂的算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科非常感興趣,使得他們有了一條全新的人生方向。
事後,人們對李清正放棄堂堂的大明禮部左侍郎而去國子監擔任祭酒的原因眾紛紜,有人他是為了報答李雲天的人情,有人他是受了宣德帝的密旨,還有他是被講武堂的新式學科所打動……
其實李清正為何這樣做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給京師國子監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使得京師國子監的職能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逐漸成為了給大明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最高學府,在京師國子監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功莫大焉。
其中,遼東布政使司包含了大寧都司在關外的地區和遼東都司;奴兒幹布政使司是奴兒幹都司的地域;蒙古布政使司包括了河套地區和哈拉和林地區;山北布政使司則是內長城和外長城之間的區域,主要是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的地域。
在這新組建的四個布政使司中,各級官吏一律來自講武堂所轄的六大學院,即興農院、興戶院、興禮院、興軍院、興工院和律刑院。
這些年來六大學院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後備人才,如今正好用在新組建的四個布政司裏,使得那些人員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任用講武堂六大學院學員來擔任遼東布政使司等四個布政使司官吏的議案在朝廷沒有遇到阻力,遼東布政使司、奴兒幹布政使司和蒙古布政使司本就沒有地方府縣衙門,因此沒有涉及到朝廷各方的利益糾葛。
山北布政使司原有的地區內雖然設有地方府縣衙門,不過一年多來的戰亂使得當地的地方衙門受到了很大的破壞,不少官吏不是被殺就被投降韃靼和瓦剌,導致官吏缺額甚眾,使得李雲天的這項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最主要的原因,朝廷各方勢力都在爭奪北直隸地區那些空缺下來的官職,北直隸雖然遭遇兵禍的時間短但是卻受災卻最重,地方上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真正能留守的官員不到三成。
相對於戰事平凡的山北布政使司,朝廷各方官員自然更青睞繁華富庶的北直隸,從側麵減少了講武堂學員進入山北布政使司任職的阻力。
即便李雲天手裏有不少儲備人才可以調用,但是相對於山北布政使司、蒙古布政使司、遼東布政使司和奴兒幹布政使司廣袤的地域來還是捉襟見肘,勉強能使得當地的地方府縣衙門運作。
這種情形李雲天也無能為力,他已經從交趾調來了一批有著幾年從政經曆的官吏在四個布政使司坐鎮,這些官吏也是講武堂六大學院出身,是一期和二期的學員,在交趾磨礪了幾年後已經可以獨當一麵。
與此同時,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和大明水師的籌建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吐魯番等國在接到宣德帝的聖旨後紛紛知趣地退下,他們原本以為大明會滅了進犯的關西軍,誰也沒有想到宣德帝會放那些關西軍一馬,因此唯有撤退,否則將遭到陝甘明軍和關西軍的聯合進攻。
驍武軍關西青龍大營主官一職,李雲天交給了驍武軍的新晉勳貴、三等奉天翊運推誠義武伯魯民恩,率領一萬驍武軍進駐敦煌城。
為了籌建大明水師,李雲天上奏宣德帝裁撤了沿海的海防衛所,將海防衛所的軍戶轉為了民戶,從海防衛所的士兵中抽調符合要求的軍士組建了水師三大艦隊,其餘士兵遣散為民。
按照由北到南的順序,水師三大艦隊分別是海龍艦隊,艦隊基地位於山東膠澳港;海鷹艦隊,艦隊基地位於浙江寧波港;海狼艦隊,艦隊基地位於交趾多海港。
在水師的三大艦隊中綜合實力最強的莫過於要給南洋諸國通商船隊護航的海狼艦隊,其次是防守東南沿海的海鷹艦隊,肩負著守護京畿重任的海龍艦隊反而實力最弱。
這是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有著攻打大明的能力,故而大明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微乎其微,海龍艦隊其實處於守勢。
而海鷹艦隊和海狼艦隊則不同,這兩支艦隊可謂處於攻勢,海鷹艦隊主要負責對付橫行於東南沿海的倭寇,清剿倭寇基地,海狼艦隊要打通大明到南洋和歐洲的航路,所肩負的任務最重。
除了這三大艦隊的主基地外,李雲天計劃以後逐漸在大明海岸線上的一些天然優良港口設立了分水師分基地,既是守衛大明的海防線,同時也是便於艦隊在防區內進行訓練和巡航。
雖然水師三大艦隊已經建立,不過在李雲天看來他隻是把海船和海防衛所的士兵召集起來而已,距離他心目中的水師標準相差甚遠,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操練。
由於是宣德帝禦命的組建大明水師的主官,李雲天當仁不讓地擔任了水師統領一職,兒水師也順理成章地被劃歸在了講武堂名下,至少在水師羽翼豐滿之前他不會輕易交出水師的大權,以免有人破壞了大明的海上霸業。
身為交趾和廣西的總督,交趾和廣西的事務李雲天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再加上都察院有些事情需要他這個右副都禦史來主持大局,因此李雲天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
六月份,在宣德帝的禦命下,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和南京國子監的監生齊聚京師,舉行大明曆史上第一次的“南北雍論戰”,在論戰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監生將獲得朝廷的獎賞,即便是科舉不中也可獲得在地方上任官的優待。
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古代教育體係中的最高學府,由於大明施行“雙京製”,故而在北京和南京都設有國子監,通常有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律學、書學和算學七大類別。
其中,設在北京的國子監稱為“北監”或者“北雍”,也就是京師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稱為“南監”或者“南雍”,被叫做南京國子監。
由於南京國子監曆史悠久,因此規模宏大,號稱“延袤十裏,燈火相輝”,校內建築除了射圃、倉庫、療養所和儲藏室外,光教室、藏、宿舍和食堂就有兩千餘間。
截止洪熙元年,南京國子監已經有學生逾萬人,而京師國子監的學生也有**千之眾。
國子監的管理設有五廳和六堂,五廳即繩衍廳、博士廳、典籍廳、典簿廳和掌饌廳,六堂即率性堂、修道堂、誠心堂、正義堂、崇誌堂和廣業堂。
國子監主要學習《四書》、《五經》,另外兼學《性理大全》和律令、書數等。
在明憲宗以前,八股文尚未興起,國子監有著濃鬱的文化氛圍,朝鮮、琉球、日本和暹羅等鄰國“向慕文教”,不斷派遣留學生來學習,盛況空前,
進入國子監讀書有四種途徑,即:舉監、貢監、蔭監和例監。
舉監:在京城會試中落選的舉人,經翰林院擇優送入國子監。
貢監:各州縣選拔的優秀生員,也就是秀才,進入國子監。
蔭監:勳戚或者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又或者得皇恩,進入國子監。
例監:捐納錢粟進入國子監,又稱“民生”。
由於例監是依靠錢財得以進入國子監,故而在國子監中最不受人重視,地位最低,通常都是富商豪賈之子,一是希望子弟能在國子監成材,考上科舉,二來也是希望他們拓展人脈,為將來的發展建立人際關係圈。
曆史上,直到明景泰元年才開始出現以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的監生,又稱為俊秀。
例監監生踏入仕途後,所授官職隻能是州縣的佐貳以及州府的主事、司行等首領官,要是得到京職則隻能是光祿寺、上林苑等邊緣化衙門,被視為官場上的異途,也被那些舉監、貢監和蔭監的監生所輕蔑,恥於與其為伍。
在李雲天看來,“南北雍論戰”是一場大明學術上的盛會,代表了大明最高文化學府的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將會在京城上演一場龍爭虎鬥,有利於促進大明文化的發展和繁盛。
可李雲天萬萬想不到的是,南雍和北雍的監生竟然在比試中當著諸位評判的麵爆發了嚴重的衝突,以至於雙方用粗魯的語言互相問候對方家族中的女性,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李雲天更不會想到,引發南雍和北雍衝突的竟然會是講武堂。
由於同在京城的緣故,講武堂對京師國子監產生了甚遠的影響,經曆了最初的鄙夷和嘲諷後,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在與講武堂學員的接觸中逐漸意識到了講武堂所授學科的實用性。
因此,越來越多的監生一改排斥的心理,私下裏前往講武堂聽課,講武堂的一些書籍也開始在國子監流傳開來,不少國子監的監生甚至放棄了文舉而考新式武舉,最後成功進入了講武堂六大學院。
起來,京師國子監之所以能這麽快就從排斥講武堂到接納,與原翰林學士李清正有著莫大的關係。
李清正當年在洪熙帝生病期間進諫,進而觸怒了洪熙帝,在李雲天的斡旋下李清正得以保全性命,被貶往交趾任職,結果還沒等他離開京城洪熙帝就突然駕崩,使得外界認為是他氣死了洪熙帝。
宣德帝繼位後,本想處死當眾冒犯洪熙帝的李清正,是李雲天為李清正求情,李清正才得以留在交趾。
李雲天平定交趾叛亂期間,李清正因功得以升任交趾布政使司左參政,協助李雲天處理交趾政務,進而欽佩李雲天的為人,兩人進而化敵為友。
交趾平定後,李清正被調迴京城擔任禮部左侍郎,不過他僅僅在禮部左侍郎上待了一個月就向宣德帝請辭,以身體無法承當禮部繁重的公務為由,向宣德帝請旨,想要調任國子監為國培養人才。
宣德帝見李清正心意已決,故而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以禮部左侍郎的加銜擔任京師國子監的祭酒。
李清正就任國子監的祭酒後在京師國子監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力排眾議在京師國子監引進了講武堂的新式學科,例如算學、物理和化學等等,結果出人意料地受到了監生們的歡迎。
對於京師國子監的監生們來,這樣一來他們無疑多了一條出路,如果文舉不中的話還能考武舉踏入仕途。
畢竟,會試每三年才有數百名進士,很顯然絕大多數的讀書人都無法金榜題名,而新式武舉的錄取的人員則要多得多,講武堂六大學院每屆可錄取兩三千人。
尤為重要的是,很多監生對講武堂的算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科非常感興趣,使得他們有了一條全新的人生方向。
事後,人們對李清正放棄堂堂的大明禮部左侍郎而去國子監擔任祭酒的原因眾紛紜,有人他是為了報答李雲天的人情,有人他是受了宣德帝的密旨,還有他是被講武堂的新式學科所打動……
其實李清正為何這樣做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給京師國子監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使得京師國子監的職能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逐漸成為了給大明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最高學府,在京師國子監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謂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