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宣德帝想讓講武堂管轄改組後的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希望李雲天能給大明操練出一批像驍武軍那樣的勇武之士。
不過出乎宣德帝的意料,李雲天婉拒了這個手握重兵的機會,提出由軍閣對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進行直轄,並逐步取消橫在軍閣與地方部隊之間的各大都督府,以強化軍閣對地方部隊的執掌。
雖然各大都督府會被取消,但這並不是意味著京城的勳貴就無事可做,按照李雲天的規劃,各大都督府的勳貴們將前往各都司去任職,增強各都司的職能。
換一句話來,各大都督府的權力被軍閣和各地都司瓜分了,這樣一來既能加強軍閣對兵權的掌控,同時也提高了地方部隊的辦事效率,很多事情可以再各地都司內得到解決。
由於改組後的各地都司將實行與講武堂一樣的義務兵製和專業兵製相結合的軍事體製,為了防止出現坐擁私兵的現象,各大都司的勳貴和高級將領會進行輪轉任職。
確切的是,勳貴們會在各大都司之間調動,而高級將領則在各都司內的部隊間調動。
在宣德帝看來,李雲天的提議堪稱完美,既成功破除了大明軍隊各級武官把手下的士兵當成私兵的頑疾,同時也安撫了京城的那些勳貴在各地都司中給予了他們相應的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改組後的各大都司將和驍武軍一樣實行新的軍銜,其中將官的晉升權力在宣德帝的手中,隻有得到宣德帝的諭令後才能晉升為將官,校級和尉級軍官的任命被下放給了地方部隊的各級武官,按照相關條例晉升軍官,最大程度地確保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當李雲天在北直隸處理關西七衛的事情時,宣德帝找了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萬全都司和大寧都司所屬的都督府的勳貴們,故意把口風給透露了出去,想要看看勳貴們和外界的反應,京城裏這才有了周雨婷所聽到的傳言。
至於李雲天為何婉拒執掌改組後的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是因為他有著自知之明,知道高處不勝寒:
手握重兵固然令人羨慕,但同時也意味著成為眾矢之的,也會使得宣德帝對他心生猜忌和防範,故而他可不想招惹這麽個麻煩,所以把到手的兵權推了出去。
在李雲天看來,宣德帝更需要大明勳貴之間能夠相互製衡,任何一方獨大都會給皇權的統治帶來威脅,他必須未雨綢繆處理好此事否則以後必將別人有可乘之機,進而陷入被動。
或許,這就是李雲天能夠獲得宣德帝青睞和信賴的最根本原因,沒有哪位皇帝希望看見手下的臣子握有能夠挑戰君權的權力,而李雲天則很好地處理了這一使得宣德帝對他一直信賴有加。
按照常理,自從去年跟隨宣德帝親征後李雲天就一直在外奔波,為了擊敗韃靼和瓦剌可謂嘔心瀝血,如今戰事結束他應該放個大假好好休整。
不過他手頭的事務太多,而且很多事務需要他親自處理,因此休假對李雲天來就成為了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除了紛繁複雜的公務要處理外,李雲天還要忙著與京城的權貴走動,雖然平常都是周雨婷和朱玉馨在經營家裏與京城各文武重臣家眷之間的關係,不過兩人畢竟不是鎮國公府的一家之主,李雲天的作用無可替代。
再者了,李雲天晉封為國公後去拜訪京城的那些權貴也是一種謙遜的表現,沒有官職爵位的晉升就眼高手低,目中無人。
時間一晃,半年的時間在李雲天忙碌的生活中匆匆而過,使得李雲天有些感慨時光飛逝。
宣德九年五月,周征率領著追擊脫歡的部隊凱旋,他一直率軍將脫歡追到了漠北深處,然後帶著大量被俘獲的瓦剌百姓南遷到哈拉和林與河套地區。
宣德帝對周征等將士進行了封賞,周征被晉升為太傅,位列三公,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驍武軍一係的將領是最大的贏家,多人再度獲得了進封。
在周征手下的部隊中,主力是李雲天留在宣德帝身旁的驍武軍大同青龍大營的軍士,大同青龍大營的軍士不僅冒死護送宣德帝和朝廷重臣迴京,而且還在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與蒙古軍隊的交戰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可謂勞苦功高。
其中,驍勇侯王簡被進封為四等奉天翊衛推誠驍國公,武平伯梁少傑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武平侯,平武伯秦昆被進封為四等奉天翊衛推誠平武侯,大同青龍大營主官王彬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尚武伯,魯民恩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義武伯。
至此,驍武軍中跟隨李雲天平定交趾的將領在經曆了與北元的這場跌宕起伏的大戰後悉數得以進爵,正式成為了大明勳貴中的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
除了驍武軍的將領外,還有一個跟李雲天關係密切的明軍將領得以進爵,他就是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副使李滿山。
飲馬河一戰失利後,李滿山以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副使的名義統領了宣德帝身邊那些被打散的明軍,與王簡等驍武軍相配合,殊死搏殺後護住宣德帝平安迴到大同城,立下了赫赫戰功。
故而,李滿山被宣德帝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忠武伯,並晉升為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
別看北鎮撫司名義上是錦衣衛的下轄的一個衙門,隨著北鎮撫司作用的日趨重要,到了宣德年間錦衣衛指揮使已經無法再指揮動北鎮撫司,因為北鎮撫司逐漸成為了宣德帝直轄的部門,隻剩下南鎮撫司依舊歸錦衣衛指揮使管轄。
換句話來,錦衣衛中真正厲害的人是擁有稽查、逮捕大權的北鎮撫司,也就是人們敬畏如虎、四處抓人的“錦衣衛緹騎”。
除了北鎮撫司的人外,包括南鎮撫司在內,錦衣衛的其他人員主要是負責宣德帝的安全事宜和儀仗,並沒有稽查和逮捕的權限。
這意味著,北鎮撫司鎮撫使雖是錦衣衛指揮使的下屬,但是錦衣衛指揮使卻不能拿他當下級官員來看待。
由於北鎮撫司惡名在外,再加上錦衣衛人員的服飾都一樣,以及北鎮撫司以外的錦衣衛的人平日裏狐假虎威,故而外界通常認為錦衣衛都有著稽查和逮捕的大權。
曆史上,協助東廠抓人的就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並不是整個錦衣衛都有權將人抓進詔獄。
宣德帝以一名伯爵來擔任北鎮撫司鎮撫使,可謂開創了大明的一個先例,如此一來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司的級別就與錦衣衛指揮使的級別相當,都由大明勳貴來擔任。
李滿山能夠進爵並得以執掌錦衣衛北鎮撫司,雖有他英勇奮戰的因素,但如果沒有李雲天的支持根本無法走到這一步。
因此李雲天在這次與北元的交戰中可謂大獲全勝,是獲益最豐厚的人。
然而,唯一令李雲天感到可惜的是,文勇伯古辰在北直隸戰事結束後下落不明,雖然官府在北直隸各鄉鎮進行仔細的搜查,但是依然沒有他的音訊,畢竟他不是蒙古人,要是混在百姓中很容易就逃脫。
李雲天可以肯定,古辰一定是趁亂溜之大吉,以古辰的能力想要離開北直隸並不難,這使得他感到有些失望,古辰和那個神秘的阿仇是兩個棘手的人物,如果不能將兩人抓住的話恐怕後患無窮,以後指不定還會整出什麽麻煩來。
不過李雲天現在沒有精力來琢磨古辰和阿仇跑去了那裏,手邊繁重的公務已經使得他忙得團團轉,哪裏還有心思去考慮古辰和阿仇。
在李雲天的主持下,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大寧都司、萬全都司、蒙古都司以及奴兒幹都司已經完成了改組方案。
按照李雲天的規劃遼東都司、大寧都司和奴兒幹都司將合並成為遼東軍區,山西行都司、蒙古都司和萬全都司合並成為北方軍區,兩大軍區內的軍戶將悉數轉為民戶,並裁減部隊的規模。
其中,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的兵力各為十萬,遼東軍區的治所在遼陽城,北方軍區的治所在大同城,其各級武官皆從與北元交戰立功者中選拔,中低級武官分批到講武堂在兩大軍區中設立的軍校中進行輪訓,高級武官則到京城的講武堂中參加培訓。
實際上,自從年初開始,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的高級武官就已經進入講武堂進行培訓,時間為一年。
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中,驍武軍遼東朱雀大營和驍武軍大同青龍大營的兵力都定為了五萬,是兩大軍區兵力的一半。
在李雲天看來兵力貴精而不貴多,再加上義務兵製其實就是藏兵於民,他認為兩大軍區各有十五萬的兵力足以應對未來發生的戰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牛操練的五萬朝鮮兵並沒有算進遼東軍區和驍武軍遼東朱雀大營,而是作為一支獨立的編製留在了遼東,分別駐紮在了鳳凰城和開原城。
如果仔細留意的話就會發現,李雲天將這五萬朝鮮兵擺成了兩個拳頭放在了朝鮮王國的邊境外,用意深遠,對一直想要謀取鴨綠江流域領土的朝鮮王形成了無形的震懾。
朝鮮王曾經想要迴那五萬朝鮮兵,毫無疑問這五萬朝鮮兵在經曆了遼東和北直隸的戰事後已經脫胎換骨,比朝鮮國東北六鎮和西北四郡的兵力還要強悍。
李雲天當然不會讓朝鮮王白白得到五萬訓練有素的士兵,而且這五萬兵力是在講武堂的名下,與朝鮮王國沒有任何關係,故而一口就拒絕了朝鮮王。
尤為令朝鮮王感到鬱悶的是,自從大明在與韃靼、瓦剌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後,遼東都司和女兒幹都司的女真人就在猛哥帖木兒的率領下匯聚在一起,擺出了一副奪迴被朝鮮王國侵占的鐵嶺衛和建州衛等地區的架勢。
這使得朝鮮王深感不安,當明軍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後,女真三大部紛紛歸附大明,這使得猛哥帖木兒得以聚集三大部的力量來對付朝鮮王國。
朝鮮王對目前的現狀是無可奈何,畢竟鐵嶺衛和建州衛等地是朝鮮王國從女真諸部和遼東都司手中奪過來的,並不被大明承認,因此大明肯定不會阻止女真三部的軍事行動。
迫不得已,朝鮮王唯有在國內整軍備戰,這使得羸弱的朝鮮王國經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出乎宣德帝的意料,李雲天婉拒了這個手握重兵的機會,提出由軍閣對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進行直轄,並逐步取消橫在軍閣與地方部隊之間的各大都督府,以強化軍閣對地方部隊的執掌。
雖然各大都督府會被取消,但這並不是意味著京城的勳貴就無事可做,按照李雲天的規劃,各大都督府的勳貴們將前往各都司去任職,增強各都司的職能。
換一句話來,各大都督府的權力被軍閣和各地都司瓜分了,這樣一來既能加強軍閣對兵權的掌控,同時也提高了地方部隊的辦事效率,很多事情可以再各地都司內得到解決。
由於改組後的各地都司將實行與講武堂一樣的義務兵製和專業兵製相結合的軍事體製,為了防止出現坐擁私兵的現象,各大都司的勳貴和高級將領會進行輪轉任職。
確切的是,勳貴們會在各大都司之間調動,而高級將領則在各都司內的部隊間調動。
在宣德帝看來,李雲天的提議堪稱完美,既成功破除了大明軍隊各級武官把手下的士兵當成私兵的頑疾,同時也安撫了京城的那些勳貴在各地都司中給予了他們相應的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改組後的各大都司將和驍武軍一樣實行新的軍銜,其中將官的晉升權力在宣德帝的手中,隻有得到宣德帝的諭令後才能晉升為將官,校級和尉級軍官的任命被下放給了地方部隊的各級武官,按照相關條例晉升軍官,最大程度地確保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當李雲天在北直隸處理關西七衛的事情時,宣德帝找了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萬全都司和大寧都司所屬的都督府的勳貴們,故意把口風給透露了出去,想要看看勳貴們和外界的反應,京城裏這才有了周雨婷所聽到的傳言。
至於李雲天為何婉拒執掌改組後的遼東都司和山西行都司,是因為他有著自知之明,知道高處不勝寒:
手握重兵固然令人羨慕,但同時也意味著成為眾矢之的,也會使得宣德帝對他心生猜忌和防範,故而他可不想招惹這麽個麻煩,所以把到手的兵權推了出去。
在李雲天看來,宣德帝更需要大明勳貴之間能夠相互製衡,任何一方獨大都會給皇權的統治帶來威脅,他必須未雨綢繆處理好此事否則以後必將別人有可乘之機,進而陷入被動。
或許,這就是李雲天能夠獲得宣德帝青睞和信賴的最根本原因,沒有哪位皇帝希望看見手下的臣子握有能夠挑戰君權的權力,而李雲天則很好地處理了這一使得宣德帝對他一直信賴有加。
按照常理,自從去年跟隨宣德帝親征後李雲天就一直在外奔波,為了擊敗韃靼和瓦剌可謂嘔心瀝血,如今戰事結束他應該放個大假好好休整。
不過他手頭的事務太多,而且很多事務需要他親自處理,因此休假對李雲天來就成為了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除了紛繁複雜的公務要處理外,李雲天還要忙著與京城的權貴走動,雖然平常都是周雨婷和朱玉馨在經營家裏與京城各文武重臣家眷之間的關係,不過兩人畢竟不是鎮國公府的一家之主,李雲天的作用無可替代。
再者了,李雲天晉封為國公後去拜訪京城的那些權貴也是一種謙遜的表現,沒有官職爵位的晉升就眼高手低,目中無人。
時間一晃,半年的時間在李雲天忙碌的生活中匆匆而過,使得李雲天有些感慨時光飛逝。
宣德九年五月,周征率領著追擊脫歡的部隊凱旋,他一直率軍將脫歡追到了漠北深處,然後帶著大量被俘獲的瓦剌百姓南遷到哈拉和林與河套地區。
宣德帝對周征等將士進行了封賞,周征被晉升為太傅,位列三公,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驍武軍一係的將領是最大的贏家,多人再度獲得了進封。
在周征手下的部隊中,主力是李雲天留在宣德帝身旁的驍武軍大同青龍大營的軍士,大同青龍大營的軍士不僅冒死護送宣德帝和朝廷重臣迴京,而且還在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與蒙古軍隊的交戰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可謂勞苦功高。
其中,驍勇侯王簡被進封為四等奉天翊衛推誠驍國公,武平伯梁少傑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武平侯,平武伯秦昆被進封為四等奉天翊衛推誠平武侯,大同青龍大營主官王彬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尚武伯,魯民恩被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義武伯。
至此,驍武軍中跟隨李雲天平定交趾的將領在經曆了與北元的這場跌宕起伏的大戰後悉數得以進爵,正式成為了大明勳貴中的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
除了驍武軍的將領外,還有一個跟李雲天關係密切的明軍將領得以進爵,他就是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副使李滿山。
飲馬河一戰失利後,李滿山以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副使的名義統領了宣德帝身邊那些被打散的明軍,與王簡等驍武軍相配合,殊死搏殺後護住宣德帝平安迴到大同城,立下了赫赫戰功。
故而,李滿山被宣德帝進封為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忠武伯,並晉升為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
別看北鎮撫司名義上是錦衣衛的下轄的一個衙門,隨著北鎮撫司作用的日趨重要,到了宣德年間錦衣衛指揮使已經無法再指揮動北鎮撫司,因為北鎮撫司逐漸成為了宣德帝直轄的部門,隻剩下南鎮撫司依舊歸錦衣衛指揮使管轄。
換句話來,錦衣衛中真正厲害的人是擁有稽查、逮捕大權的北鎮撫司,也就是人們敬畏如虎、四處抓人的“錦衣衛緹騎”。
除了北鎮撫司的人外,包括南鎮撫司在內,錦衣衛的其他人員主要是負責宣德帝的安全事宜和儀仗,並沒有稽查和逮捕的權限。
這意味著,北鎮撫司鎮撫使雖是錦衣衛指揮使的下屬,但是錦衣衛指揮使卻不能拿他當下級官員來看待。
由於北鎮撫司惡名在外,再加上錦衣衛人員的服飾都一樣,以及北鎮撫司以外的錦衣衛的人平日裏狐假虎威,故而外界通常認為錦衣衛都有著稽查和逮捕的大權。
曆史上,協助東廠抓人的就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人,並不是整個錦衣衛都有權將人抓進詔獄。
宣德帝以一名伯爵來擔任北鎮撫司鎮撫使,可謂開創了大明的一個先例,如此一來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司的級別就與錦衣衛指揮使的級別相當,都由大明勳貴來擔任。
李滿山能夠進爵並得以執掌錦衣衛北鎮撫司,雖有他英勇奮戰的因素,但如果沒有李雲天的支持根本無法走到這一步。
因此李雲天在這次與北元的交戰中可謂大獲全勝,是獲益最豐厚的人。
然而,唯一令李雲天感到可惜的是,文勇伯古辰在北直隸戰事結束後下落不明,雖然官府在北直隸各鄉鎮進行仔細的搜查,但是依然沒有他的音訊,畢竟他不是蒙古人,要是混在百姓中很容易就逃脫。
李雲天可以肯定,古辰一定是趁亂溜之大吉,以古辰的能力想要離開北直隸並不難,這使得他感到有些失望,古辰和那個神秘的阿仇是兩個棘手的人物,如果不能將兩人抓住的話恐怕後患無窮,以後指不定還會整出什麽麻煩來。
不過李雲天現在沒有精力來琢磨古辰和阿仇跑去了那裏,手邊繁重的公務已經使得他忙得團團轉,哪裏還有心思去考慮古辰和阿仇。
在李雲天的主持下,遼東都司、山西行都司、大寧都司、萬全都司、蒙古都司以及奴兒幹都司已經完成了改組方案。
按照李雲天的規劃遼東都司、大寧都司和奴兒幹都司將合並成為遼東軍區,山西行都司、蒙古都司和萬全都司合並成為北方軍區,兩大軍區內的軍戶將悉數轉為民戶,並裁減部隊的規模。
其中,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的兵力各為十萬,遼東軍區的治所在遼陽城,北方軍區的治所在大同城,其各級武官皆從與北元交戰立功者中選拔,中低級武官分批到講武堂在兩大軍區中設立的軍校中進行輪訓,高級武官則到京城的講武堂中參加培訓。
實際上,自從年初開始,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的高級武官就已經進入講武堂進行培訓,時間為一年。
遼東軍區和北方軍區中,驍武軍遼東朱雀大營和驍武軍大同青龍大營的兵力都定為了五萬,是兩大軍區兵力的一半。
在李雲天看來兵力貴精而不貴多,再加上義務兵製其實就是藏兵於民,他認為兩大軍區各有十五萬的兵力足以應對未來發生的戰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牛操練的五萬朝鮮兵並沒有算進遼東軍區和驍武軍遼東朱雀大營,而是作為一支獨立的編製留在了遼東,分別駐紮在了鳳凰城和開原城。
如果仔細留意的話就會發現,李雲天將這五萬朝鮮兵擺成了兩個拳頭放在了朝鮮王國的邊境外,用意深遠,對一直想要謀取鴨綠江流域領土的朝鮮王形成了無形的震懾。
朝鮮王曾經想要迴那五萬朝鮮兵,毫無疑問這五萬朝鮮兵在經曆了遼東和北直隸的戰事後已經脫胎換骨,比朝鮮國東北六鎮和西北四郡的兵力還要強悍。
李雲天當然不會讓朝鮮王白白得到五萬訓練有素的士兵,而且這五萬兵力是在講武堂的名下,與朝鮮王國沒有任何關係,故而一口就拒絕了朝鮮王。
尤為令朝鮮王感到鬱悶的是,自從大明在與韃靼、瓦剌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後,遼東都司和女兒幹都司的女真人就在猛哥帖木兒的率領下匯聚在一起,擺出了一副奪迴被朝鮮王國侵占的鐵嶺衛和建州衛等地區的架勢。
這使得朝鮮王深感不安,當明軍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後,女真三大部紛紛歸附大明,這使得猛哥帖木兒得以聚集三大部的力量來對付朝鮮王國。
朝鮮王對目前的現狀是無可奈何,畢竟鐵嶺衛和建州衛等地是朝鮮王國從女真諸部和遼東都司手中奪過來的,並不被大明承認,因此大明肯定不會阻止女真三部的軍事行動。
迫不得已,朝鮮王唯有在國內整軍備戰,這使得羸弱的朝鮮王國經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