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雲天進入宣化城的當天下午,一直緊閉著的宣化城城門打開了。.
在城外災民愕然地注視下,宣化衛的士兵們將一輛輛裝滿了糧袋的馬車趕出了城,在災民聚集的地方設立了數十個粥棚,正式拉開了宣化城賑濟災民的序幕。
當災民們排著隊領取食物的時候,放賑的士兵告訴他們是宣德帝下詔打開宣化城內原本儲存軍糧的糧倉賑濟他們,可謂皇恩浩蕩,使得災民們紛紛高唿“皇上萬歲”。
與此同時,宣化府知府衙門在城內和城外都貼出了告示,告示上定南將軍已經下令,將在災民和宣化城的百姓中征召管理災民的人員,像衙門裏的官員一樣享有俸祿,並且等平定交趾叛亂後舉薦政務優異者為官。
除了“征召令”外,告示上還有“開荒歸田令”和“以工代賑令”,給那些無所事事的災民們都找到了活幹。
尤其是“開荒歸田令”,在災民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使得災民們紛紛沸騰了起來,誰也不會想到定南將軍竟然會下達這樣一條法令,隻要在宣化府開墾十畝荒地那麽等平定叛軍後就能在戶籍所在地得到五畝荒地。
田地在古代社會是最為重要的資產,尤其是像交趾這樣落後的地區,百姓們更是將田地視為命根子,如今隻要開荒就能得到田地,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很顯然,李雲天此舉不單單是要安置這些災民,同時也是為了收買人心,以及促進交趾的農業發展。
此次交趾的叛亂聲勢浩大,不少交趾當地的大氏族和土司都涉及到了裏麵,李雲天準備拿他們開刀,將他們的土地分給交趾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的百姓。
如此一來,那些大氏族和土司就失去了支撐他們家業的根基,同時朝廷也會獲得那些得到土地百姓的擁戴,可謂一舉數得。
開荒歸田令和以工代賑令雖是兩個法令,但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簡單來的話,那就是以工代賑令是開荒歸田令的前提:
隻有派人從事以工代賑任務的家庭,才能得到在宣化府開荒的權力,按照每個家庭成年男丁的數量分配一塊開荒區域。
李雲天已經讓人緊急從太平府調用農具,並且下令太平府和宣化府的鐵匠連夜打造鋤頭和鐵鍬,盡可能多的給災民提供用來幹活的農具。
年後,在揚州城競得了交趾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的那些商賈會把李雲天需要的物資運來,裏麵包括大批的農具和種子,正好可以趕上春耕,使得明軍控製的地域盡快恢複農業生產。
李雲天相信,等到那個時候他一定能與叛軍達成停戰協議,使得交趾的百姓從兩年多的戰火中脫身而出,恢複一些元氣。
除了開倉賑濟災民外,李雲天還給李清正出了一口氣,教訓了宣化城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為了穩定宣化城的民心,他下令官府將宣化倉的糧食以平價賣給城裏的百姓。
這使得宣化府居高不下的糧價一夜之間就跌落了下來,宣化城那些高價收購糧食企圖屯糧賺取暴利的糧商為此受到了重創。
宣化城的居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蜂擁到官方的售糧買糧,在經曆了兩天的瘋狂搶購後,居民們發現官府售糧依舊堆積了大量的糧食,購糧的**頓時消退,使得宣化城度過了恐慌性購糧的風潮。
麵對眼前這種糟糕的局勢,宣化城的糧商很快就做出了兩個不同的選擇,一些糧商迅速將糧價調到與官府的標價一樣,趁著居民需求量巨大的時機清理手中的存糧。
另外的糧商則死咬著糧價不放,他們認為交趾的戰爭還要持續很長時間,而宣化倉的糧食是交趾唯一的戰備儲糧。
因此,他們推斷李雲天不可能全部用來滿足宣化城居民的糧食需求,畢竟交趾其他的州府也缺糧,所以宣化城的糧價很快就會再度漲起來。
可惜的是,這些倒黴的糧商並不知道李雲天已經從太平城調糧,滿足宣化城百姓的糧食需求一兒問題也沒有,而且明年三月份之前那些獲得交趾糧食專營權的商賈會把李雲天預定的第一批糧食運來。
隻要過了夏天,交趾的糧食壓力將得到有力的緩解。
交趾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植水稻,可以一年兩熟,明年夏天是收獲早稻的時間,這批糧食將解決交趾百姓的吃飯問題。
經此一事,那些賭交趾會繼續缺糧的糧商損失慘重,很顯然當宣化府的糧食需求達到飽和後,他們的糧食唯有降價,否則難以有吸引力。
一連五天,李雲天都在忙碌中度過,他不僅要處理那些災民的事宜,給災民劃分開荒的地區以及確定以工代賑的工程,而且還要製定征召管理災民事宜人員的規章製度、從宣化府士卒和土兵中征募驍武軍士兵等等,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隨著李雲天坐鎮宣化城,整個宣化府的局勢迅速穩定了下來,被叛軍攪得惶惶不安的百姓終於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叛軍打過來。
就在第六天,趙衛德派去三江府打探消息的人急匆匆地趕迴,帶來了一個李雲天不願意聽見的消息,他所擔心的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王通已經率軍撤離交州城,在三江府境內接到李雲天的軍令後就地駐紮。
原來,與黎利結盟後的第三天,王通離開了交州城,將交州城拱手讓給了黎利,使得黎利兵不血刃地就得到了這座交趾最堅固的城池。
王通撤離的時候兵分兩路,一路由交州守備中官山壽與榮昌伯陳智等人去新安府,從新安府的雲屯碼頭登船經水路迴廣西欽州,另外一路由其親自率領,與交趾鎮守中官馬騏等人經宣化府到廣西太平府。
據趙衛德派去的人迴報,王通所帶領的北歸官吏軍民超過了十五萬,整個交州城一半以上的百姓跟隨他返迴內陸,途中接連受到零散叛軍和當地土人的襲擾,不少人為之喪命,眾多女子被擄走。
黎利派出叛軍尾隨在北歸軍民後麵,大搖大擺地進入沿途的城鎮,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些城鎮占領。
如今,不僅整個交州府已經全歸了叛軍,而且三江府南部地區的一些城鎮也有叛軍進駐。
王通一行人到達三江府後,三江城內的形勢頓時一片混亂,人心惶惶,那些從內陸遷來的居民和一些土官親屬慌忙收拾行裝,準備跟隨王通北歸。
一些當地居民趁機對那些內陸居民敲詐勒索,使得那些內陸居民不由得忍氣吞聲,有些內陸居民的妻女還受到了地皮惡霸的強暴。
李雲天立在交趾地圖前,皺著眉頭望著交州府東麵的北江府,北江府西北麵的諒江府數月前已經被叛軍,北江府如今處於交州府叛軍和諒江府叛軍的夾擊下,形勢危矣。
隨著交州府的丟失,明軍不僅失去了交趾最重要的地區,而且在軍事上處於了被動,交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將成為叛軍威懾明軍的一個堅固的前沿堡壘,進可攻,退可守。
李雲天在心裏估算了一下,明軍掌握在手中的州府有鎮蠻府、建昌府、新安府、北江府、諒山府、宣化府、太原府和歸化直隸州、嘉興直隸州,共七府兩直隸州,麵積已經不足交趾的三分之一。
不過,由於交趾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故而明軍所控製區域的人口數約占交趾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二。
尤其令李雲天感到惋惜的是,本來是與叛軍對峙前沿堡壘的交州城竟然就這麽被王通輕而易舉地給拋棄了,著實是可惡。
可現在事情已經發生,即使將王通千刀萬剮也晚了,李雲天所做的事情就是收拾交趾的這個爛攤子,穩定住明軍在交趾的陣腳。
唯一令李雲天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宣化城的那些災民中收攏了不少柳升戰敗後的潰兵,已經被召集起來進行整訓。
柳升戰敗後,大量士兵被叛軍所殺,剩下的人四處逃散,散落在交趾東北部的諒山府、太原府、宣化府和交趾北部的歸化直隸州。
由於沒有朝廷撤兵的命令,那些潰兵不敢離開交趾,而當地的州府也沒有能力來安置他們,故而他們就隻能與災民為伍。
李雲天在災民中設立了十幾個報道,專門用來收攏混雜在人群中的潰兵,作為潰兵最大的聚集地,五六天下來到報道登記的潰兵已經超過了萬人。
能從叛軍刀口下死裏逃生的士兵自然都是精壯悍勇之輩,那些身體羸弱的人早就死在了戰亂中,雖然那些潰兵看起來憔悴消瘦,身體虛弱,但在李雲天相信隻要調養上一段時間就能使他們生龍活虎。
故而,在李雲天的安排下,驍武軍專門抽調出了一百多人專門對那些潰兵進行整編,飲食標準比照驍武軍,他們以後將成為李雲天手頭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不僅宣化府,諒山府、太原府和歸化直隸州的軍政主官都已經收到了李雲天的命令,讓他們收攏散落在他們那裏的潰兵,好生照顧,然後送到宣化城來。
實話,李雲天沒想到會收攏如此多的潰兵,在朝廷接到王通通報中,柳升大軍傷亡慘重,幾近全軍覆沒。
如此看來王通誇大了明軍所遭受的損失,或者他根本就不清楚柳升大軍的傷亡狀況,又或者他是刻意而為,使得外界認為叛軍勢大,為他避戰、怯戰尋找借口。
不管王通為何這樣做,對李雲天來則是一個好消息,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兵力,而這些死裏逃生的潰兵無疑是絕佳的兵員。!^!
複製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
在城外災民愕然地注視下,宣化衛的士兵們將一輛輛裝滿了糧袋的馬車趕出了城,在災民聚集的地方設立了數十個粥棚,正式拉開了宣化城賑濟災民的序幕。
當災民們排著隊領取食物的時候,放賑的士兵告訴他們是宣德帝下詔打開宣化城內原本儲存軍糧的糧倉賑濟他們,可謂皇恩浩蕩,使得災民們紛紛高唿“皇上萬歲”。
與此同時,宣化府知府衙門在城內和城外都貼出了告示,告示上定南將軍已經下令,將在災民和宣化城的百姓中征召管理災民的人員,像衙門裏的官員一樣享有俸祿,並且等平定交趾叛亂後舉薦政務優異者為官。
除了“征召令”外,告示上還有“開荒歸田令”和“以工代賑令”,給那些無所事事的災民們都找到了活幹。
尤其是“開荒歸田令”,在災民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使得災民們紛紛沸騰了起來,誰也不會想到定南將軍竟然會下達這樣一條法令,隻要在宣化府開墾十畝荒地那麽等平定叛軍後就能在戶籍所在地得到五畝荒地。
田地在古代社會是最為重要的資產,尤其是像交趾這樣落後的地區,百姓們更是將田地視為命根子,如今隻要開荒就能得到田地,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很顯然,李雲天此舉不單單是要安置這些災民,同時也是為了收買人心,以及促進交趾的農業發展。
此次交趾的叛亂聲勢浩大,不少交趾當地的大氏族和土司都涉及到了裏麵,李雲天準備拿他們開刀,將他們的土地分給交趾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的百姓。
如此一來,那些大氏族和土司就失去了支撐他們家業的根基,同時朝廷也會獲得那些得到土地百姓的擁戴,可謂一舉數得。
開荒歸田令和以工代賑令雖是兩個法令,但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簡單來的話,那就是以工代賑令是開荒歸田令的前提:
隻有派人從事以工代賑任務的家庭,才能得到在宣化府開荒的權力,按照每個家庭成年男丁的數量分配一塊開荒區域。
李雲天已經讓人緊急從太平府調用農具,並且下令太平府和宣化府的鐵匠連夜打造鋤頭和鐵鍬,盡可能多的給災民提供用來幹活的農具。
年後,在揚州城競得了交趾商業專營權和采礦權的那些商賈會把李雲天需要的物資運來,裏麵包括大批的農具和種子,正好可以趕上春耕,使得明軍控製的地域盡快恢複農業生產。
李雲天相信,等到那個時候他一定能與叛軍達成停戰協議,使得交趾的百姓從兩年多的戰火中脫身而出,恢複一些元氣。
除了開倉賑濟災民外,李雲天還給李清正出了一口氣,教訓了宣化城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為了穩定宣化城的民心,他下令官府將宣化倉的糧食以平價賣給城裏的百姓。
這使得宣化府居高不下的糧價一夜之間就跌落了下來,宣化城那些高價收購糧食企圖屯糧賺取暴利的糧商為此受到了重創。
宣化城的居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蜂擁到官方的售糧買糧,在經曆了兩天的瘋狂搶購後,居民們發現官府售糧依舊堆積了大量的糧食,購糧的**頓時消退,使得宣化城度過了恐慌性購糧的風潮。
麵對眼前這種糟糕的局勢,宣化城的糧商很快就做出了兩個不同的選擇,一些糧商迅速將糧價調到與官府的標價一樣,趁著居民需求量巨大的時機清理手中的存糧。
另外的糧商則死咬著糧價不放,他們認為交趾的戰爭還要持續很長時間,而宣化倉的糧食是交趾唯一的戰備儲糧。
因此,他們推斷李雲天不可能全部用來滿足宣化城居民的糧食需求,畢竟交趾其他的州府也缺糧,所以宣化城的糧價很快就會再度漲起來。
可惜的是,這些倒黴的糧商並不知道李雲天已經從太平城調糧,滿足宣化城百姓的糧食需求一兒問題也沒有,而且明年三月份之前那些獲得交趾糧食專營權的商賈會把李雲天預定的第一批糧食運來。
隻要過了夏天,交趾的糧食壓力將得到有力的緩解。
交趾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植水稻,可以一年兩熟,明年夏天是收獲早稻的時間,這批糧食將解決交趾百姓的吃飯問題。
經此一事,那些賭交趾會繼續缺糧的糧商損失慘重,很顯然當宣化府的糧食需求達到飽和後,他們的糧食唯有降價,否則難以有吸引力。
一連五天,李雲天都在忙碌中度過,他不僅要處理那些災民的事宜,給災民劃分開荒的地區以及確定以工代賑的工程,而且還要製定征召管理災民事宜人員的規章製度、從宣化府士卒和土兵中征募驍武軍士兵等等,可謂忙得不亦樂乎。
隨著李雲天坐鎮宣化城,整個宣化府的局勢迅速穩定了下來,被叛軍攪得惶惶不安的百姓終於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叛軍打過來。
就在第六天,趙衛德派去三江府打探消息的人急匆匆地趕迴,帶來了一個李雲天不願意聽見的消息,他所擔心的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王通已經率軍撤離交州城,在三江府境內接到李雲天的軍令後就地駐紮。
原來,與黎利結盟後的第三天,王通離開了交州城,將交州城拱手讓給了黎利,使得黎利兵不血刃地就得到了這座交趾最堅固的城池。
王通撤離的時候兵分兩路,一路由交州守備中官山壽與榮昌伯陳智等人去新安府,從新安府的雲屯碼頭登船經水路迴廣西欽州,另外一路由其親自率領,與交趾鎮守中官馬騏等人經宣化府到廣西太平府。
據趙衛德派去的人迴報,王通所帶領的北歸官吏軍民超過了十五萬,整個交州城一半以上的百姓跟隨他返迴內陸,途中接連受到零散叛軍和當地土人的襲擾,不少人為之喪命,眾多女子被擄走。
黎利派出叛軍尾隨在北歸軍民後麵,大搖大擺地進入沿途的城鎮,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些城鎮占領。
如今,不僅整個交州府已經全歸了叛軍,而且三江府南部地區的一些城鎮也有叛軍進駐。
王通一行人到達三江府後,三江城內的形勢頓時一片混亂,人心惶惶,那些從內陸遷來的居民和一些土官親屬慌忙收拾行裝,準備跟隨王通北歸。
一些當地居民趁機對那些內陸居民敲詐勒索,使得那些內陸居民不由得忍氣吞聲,有些內陸居民的妻女還受到了地皮惡霸的強暴。
李雲天立在交趾地圖前,皺著眉頭望著交州府東麵的北江府,北江府西北麵的諒江府數月前已經被叛軍,北江府如今處於交州府叛軍和諒江府叛軍的夾擊下,形勢危矣。
隨著交州府的丟失,明軍不僅失去了交趾最重要的地區,而且在軍事上處於了被動,交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將成為叛軍威懾明軍的一個堅固的前沿堡壘,進可攻,退可守。
李雲天在心裏估算了一下,明軍掌握在手中的州府有鎮蠻府、建昌府、新安府、北江府、諒山府、宣化府、太原府和歸化直隸州、嘉興直隸州,共七府兩直隸州,麵積已經不足交趾的三分之一。
不過,由於交趾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故而明軍所控製區域的人口數約占交趾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二。
尤其令李雲天感到惋惜的是,本來是與叛軍對峙前沿堡壘的交州城竟然就這麽被王通輕而易舉地給拋棄了,著實是可惡。
可現在事情已經發生,即使將王通千刀萬剮也晚了,李雲天所做的事情就是收拾交趾的這個爛攤子,穩定住明軍在交趾的陣腳。
唯一令李雲天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宣化城的那些災民中收攏了不少柳升戰敗後的潰兵,已經被召集起來進行整訓。
柳升戰敗後,大量士兵被叛軍所殺,剩下的人四處逃散,散落在交趾東北部的諒山府、太原府、宣化府和交趾北部的歸化直隸州。
由於沒有朝廷撤兵的命令,那些潰兵不敢離開交趾,而當地的州府也沒有能力來安置他們,故而他們就隻能與災民為伍。
李雲天在災民中設立了十幾個報道,專門用來收攏混雜在人群中的潰兵,作為潰兵最大的聚集地,五六天下來到報道登記的潰兵已經超過了萬人。
能從叛軍刀口下死裏逃生的士兵自然都是精壯悍勇之輩,那些身體羸弱的人早就死在了戰亂中,雖然那些潰兵看起來憔悴消瘦,身體虛弱,但在李雲天相信隻要調養上一段時間就能使他們生龍活虎。
故而,在李雲天的安排下,驍武軍專門抽調出了一百多人專門對那些潰兵進行整編,飲食標準比照驍武軍,他們以後將成為李雲天手頭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不僅宣化府,諒山府、太原府和歸化直隸州的軍政主官都已經收到了李雲天的命令,讓他們收攏散落在他們那裏的潰兵,好生照顧,然後送到宣化城來。
實話,李雲天沒想到會收攏如此多的潰兵,在朝廷接到王通通報中,柳升大軍傷亡慘重,幾近全軍覆沒。
如此看來王通誇大了明軍所遭受的損失,或者他根本就不清楚柳升大軍的傷亡狀況,又或者他是刻意而為,使得外界認為叛軍勢大,為他避戰、怯戰尋找借口。
不管王通為何這樣做,對李雲天來則是一個好消息,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兵力,而這些死裏逃生的潰兵無疑是絕佳的兵員。!^!
複製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