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承宣帝又對賈府莊田內的一座剛建造成型的堡壘產生了興趣,便指著那堡壘,詢問道:“此堡為何這麽建?”
“啟稟陛下,此為棱堡,是臣用來作為這一帶莊戶們屯糧和防備盜寇用的,外部這些棱角利於防備盜寇襲擾。”
賈璉迴道。
承宣帝這時候神色漸漸嚴肅,但也沒對賈璉說什麽,隻轉身看著諸臣,問:“諸卿認為此堡如何?”
諸臣皆麵麵相覷。
然而,沒多久,在資政學堂習學的孫傳庭先出列,道:“啟稟陛下,臣覺得可惜。”
承宣帝眉頭微挑:“卿認為可惜在何處?”
“這樣的棱堡,用作莊戶屯糧防寇實在是大材小用。如果臣沒有猜錯,這堡城之牆體如此多棱,當是為了抵禦數門火炮轟擊,同時利於守城士兵持火器在兩側對攻城敵軍進行排隊射擊,這不是普通堡壘,這是兩國對戰才用的堡壘,狀元公卻拿來隻作為莊戶們屯糧防寇使用,實在是有委屈這棱堡之嫌。”
孫傳庭迴道。
賈璉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的孫傳庭還是如原本曆史上的孫傳庭一樣知兵,在軍事上有天賦,竟很快就瞧出來,自己這是軍事堡壘,眼下這個世紀最流行的軍事堡壘,且是為了有效防禦火炮攻擊的軍事堡壘。
沒錯,賈璉就是為了防止曆史上多鐸用火炮轟開揚州城的情況再出現,他建棱堡就是為了能夠防禦火炮的攻擊。
“陛下,臣亦認為,這堡壘用來僅僅作為莊戶屯糧防寇的確是不該,狀元公到底是武勳出身,家學淵源,於攻防之道上領悟果然比他人厲害,早應將這樣的棱堡上奏朝廷,請朝廷在九邊推廣,而不是隻用來為莊戶使用。”
同樣在原來曆史上於軍事上頗有才幹的盧象升也在這時候跟著說了一句。
“家學淵源?”
“家學淵源個屁!”
“在自己成為賈璉前,賈府上下的爺們,要麽不學無術,要麽就改從文了,哪裏還會去想什麽兵家之事。”
賈璉這時候腹誹起來。
“所言有理,朕觀這棱堡的確頗適宜火器防守。賈卿,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既有這樣的城防新建法,竟不想著上報朝廷!造在這莊子裏,真正是不值當。”
承宣帝點頭說後就責備起賈璉來。
賈璉忙道:“陛下容稟!非臣不願勸家人獻此法子,實在是不敢草率言政,一來兵政就切忌空談,臣一非經曆實戰之人,又不及剛才二位學官知兵,怎敢擅談攻防之事,而誤國家;二來臣自思,朝廷如今國用不足,如建言朝廷廣造此堡,恐使民力耗損更大,畢竟朝廷若將此堡,肯定要比臣這堡大許多,所費之銀自然不是小數目。”
承宣帝聽後感覺像是被賈璉從心窩子捅了一刀。
以致於他現在隻有點頭,沒有說話。
他聽得出來,賈璉前一個原因不過是客套話,後一個原因才是真的。
似乎在對他說,你丫的有錢嗎?
把這法子獻給朝廷,你能讓有司照著這個法子建城嗎,就等著有司朝你獅子大開口的要銀子吧。
問題是,你給得出這麽多銀子嗎?
承宣帝現在對自己這個皇帝沒錢這事最敏感。
皇帝是窮逼,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
偏偏賈璉總愛揭穿他的傷疤。
這讓承宣帝有種想繼續大把撈錢的想法。
別說像自己父皇即位之初就花數百萬兩銀子建陵墓的事了,理解自己處境的賈璉都因為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是個窮逼,而把這麽好的棱堡法沒有上呈朝廷,讓朝廷推廣於九邊。
承宣帝迴頭看了自己的閣臣九卿、科道言官們一眼。
他突然有種抄了這些人的家的想法。
因為這段時間,他已經下旨抄了潘元意、繆世昌等的家,光從潘元意家中就抄得價值五十萬兩白銀的資財。
讓承宣帝已經開始有充足的錢財讓武備學堂的秦良玉等老將開始替他募兵,組建新的帝軍。
這支帝軍已擬名叫勇衛營。
所以,這也讓承宣帝嚐到了抄家的甜頭,以至於他現在看著自己身邊這些大臣們,就像看見一堆堆金元寶似的。
承宣帝窮了這麽久,在突然通過抄家獲得不少內帑後,此時產生這種想把自己身邊大臣們都抄了的欲望也很正常。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窮極了,也是什麽事都敢做的。
曆史上,雍正窮極了,都敢逼官紳一體納糧,逼旗人種田。
承宣帝自然也不例外。
當然,承宣帝還是知道克製的,他知道自己不能貿然抄大臣們的家,畢竟還得指望人家幹活。
隻是,現在因為看見賈璉這富有建築美學和軍事意義的棱堡後,他想發財的執念的確被放大了些。
……
“你之前向朕進言,朝廷得在這商業大興的時代,建立能使社稷安定繁盛的商業秩序,朕也細細想了,要想做到這一步,朝廷得控天下重要的商利,故朕認為不能隻是通過你賈家控天下織造之利,還當控製天下更多的利,你有何看法?”
承宣帝也為此在迴宮後不久就宣見了賈璉,且說了一番看似冠冕堂皇的話。
但賈璉聽得明白,承宣帝這是嫌自己這個皇帝賺的錢還太少,但又因為地主縉紳集團對朝廷控製商利的行為特別敏感,而詢問自己在除了織造業外,還有沒有別的賺錢法子。
賈璉對此也能理解。
畢竟承宣帝要想強大國防,很需要銀子,要想養起一支足夠有戰鬥力的帝軍,就跟將領們養家丁一樣,也很需要銀子。
賈璉也願意跟著皇帝賺更多錢,而積蓄更多將來能夠對抗皇權乃至其他勢力的資本。
於是,賈璉便建言道:“以臣之見,當先控製鋼鐵之利,乃至與之有關的礦業。”
“怎麽講?”
承宣帝問。
“朝廷擴充兵馬,需要大量軍械,這是要鋼鐵的,而將來鋼鐵還能作為交通之用,陛下不知,臣府裏曾有一老工匠,給臣提了一個關於鐵路的設想,臣當時聽後頗覺震撼,這鐵路一旦建成,可大大省卻運輸之費,隻是這老工匠已不在,但臣已掌握他說的相關原理……”
賈璉迴答著,承宣帝認真聽著,道:“鹽鐵本就為朝廷專營,隻是如今管控不嚴,你這個鐵路聽著的確頗有前景,再加上軍械也的確重要,煉鐵的確是當為朝廷控製,采礦怎麽說?”
“采礦當取外番之礦,這樣既是掘其王氣為我中華使用,使其將來難出雄主!也是取其地財以惠我中華之國,而促進我華夏盛世。”
“譬如,據臣所知,在倭國有一銀山,名叫石見銀山,其銀礦極為豐富,有人說,其出銀之量為如今天下出銀總數之三成!據從倭國迴來的紅毛番言,那裏的確處處是銀。如果這銀為朝廷所有,自然可控天下!”
賈璉說道。
承宣帝聽後,忙問:“當真?!”
“臣認為可以派細作去看看,若有,陛下怎能容忍,這倭國坐擁這天下最多之銀,而購盡我大康之生絲,利他倭國,使我大康江南無數良田皆為其種桑,而不為本國種稻,養本國之民?”
賈璉問道。
“若是真的,朕此生必伐倭!”
“啟稟陛下,此為棱堡,是臣用來作為這一帶莊戶們屯糧和防備盜寇用的,外部這些棱角利於防備盜寇襲擾。”
賈璉迴道。
承宣帝這時候神色漸漸嚴肅,但也沒對賈璉說什麽,隻轉身看著諸臣,問:“諸卿認為此堡如何?”
諸臣皆麵麵相覷。
然而,沒多久,在資政學堂習學的孫傳庭先出列,道:“啟稟陛下,臣覺得可惜。”
承宣帝眉頭微挑:“卿認為可惜在何處?”
“這樣的棱堡,用作莊戶屯糧防寇實在是大材小用。如果臣沒有猜錯,這堡城之牆體如此多棱,當是為了抵禦數門火炮轟擊,同時利於守城士兵持火器在兩側對攻城敵軍進行排隊射擊,這不是普通堡壘,這是兩國對戰才用的堡壘,狀元公卻拿來隻作為莊戶們屯糧防寇使用,實在是有委屈這棱堡之嫌。”
孫傳庭迴道。
賈璉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的孫傳庭還是如原本曆史上的孫傳庭一樣知兵,在軍事上有天賦,竟很快就瞧出來,自己這是軍事堡壘,眼下這個世紀最流行的軍事堡壘,且是為了有效防禦火炮攻擊的軍事堡壘。
沒錯,賈璉就是為了防止曆史上多鐸用火炮轟開揚州城的情況再出現,他建棱堡就是為了能夠防禦火炮的攻擊。
“陛下,臣亦認為,這堡壘用來僅僅作為莊戶屯糧防寇的確是不該,狀元公到底是武勳出身,家學淵源,於攻防之道上領悟果然比他人厲害,早應將這樣的棱堡上奏朝廷,請朝廷在九邊推廣,而不是隻用來為莊戶使用。”
同樣在原來曆史上於軍事上頗有才幹的盧象升也在這時候跟著說了一句。
“家學淵源?”
“家學淵源個屁!”
“在自己成為賈璉前,賈府上下的爺們,要麽不學無術,要麽就改從文了,哪裏還會去想什麽兵家之事。”
賈璉這時候腹誹起來。
“所言有理,朕觀這棱堡的確頗適宜火器防守。賈卿,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既有這樣的城防新建法,竟不想著上報朝廷!造在這莊子裏,真正是不值當。”
承宣帝點頭說後就責備起賈璉來。
賈璉忙道:“陛下容稟!非臣不願勸家人獻此法子,實在是不敢草率言政,一來兵政就切忌空談,臣一非經曆實戰之人,又不及剛才二位學官知兵,怎敢擅談攻防之事,而誤國家;二來臣自思,朝廷如今國用不足,如建言朝廷廣造此堡,恐使民力耗損更大,畢竟朝廷若將此堡,肯定要比臣這堡大許多,所費之銀自然不是小數目。”
承宣帝聽後感覺像是被賈璉從心窩子捅了一刀。
以致於他現在隻有點頭,沒有說話。
他聽得出來,賈璉前一個原因不過是客套話,後一個原因才是真的。
似乎在對他說,你丫的有錢嗎?
把這法子獻給朝廷,你能讓有司照著這個法子建城嗎,就等著有司朝你獅子大開口的要銀子吧。
問題是,你給得出這麽多銀子嗎?
承宣帝現在對自己這個皇帝沒錢這事最敏感。
皇帝是窮逼,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
偏偏賈璉總愛揭穿他的傷疤。
這讓承宣帝有種想繼續大把撈錢的想法。
別說像自己父皇即位之初就花數百萬兩銀子建陵墓的事了,理解自己處境的賈璉都因為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是個窮逼,而把這麽好的棱堡法沒有上呈朝廷,讓朝廷推廣於九邊。
承宣帝迴頭看了自己的閣臣九卿、科道言官們一眼。
他突然有種抄了這些人的家的想法。
因為這段時間,他已經下旨抄了潘元意、繆世昌等的家,光從潘元意家中就抄得價值五十萬兩白銀的資財。
讓承宣帝已經開始有充足的錢財讓武備學堂的秦良玉等老將開始替他募兵,組建新的帝軍。
這支帝軍已擬名叫勇衛營。
所以,這也讓承宣帝嚐到了抄家的甜頭,以至於他現在看著自己身邊這些大臣們,就像看見一堆堆金元寶似的。
承宣帝窮了這麽久,在突然通過抄家獲得不少內帑後,此時產生這種想把自己身邊大臣們都抄了的欲望也很正常。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窮極了,也是什麽事都敢做的。
曆史上,雍正窮極了,都敢逼官紳一體納糧,逼旗人種田。
承宣帝自然也不例外。
當然,承宣帝還是知道克製的,他知道自己不能貿然抄大臣們的家,畢竟還得指望人家幹活。
隻是,現在因為看見賈璉這富有建築美學和軍事意義的棱堡後,他想發財的執念的確被放大了些。
……
“你之前向朕進言,朝廷得在這商業大興的時代,建立能使社稷安定繁盛的商業秩序,朕也細細想了,要想做到這一步,朝廷得控天下重要的商利,故朕認為不能隻是通過你賈家控天下織造之利,還當控製天下更多的利,你有何看法?”
承宣帝也為此在迴宮後不久就宣見了賈璉,且說了一番看似冠冕堂皇的話。
但賈璉聽得明白,承宣帝這是嫌自己這個皇帝賺的錢還太少,但又因為地主縉紳集團對朝廷控製商利的行為特別敏感,而詢問自己在除了織造業外,還有沒有別的賺錢法子。
賈璉對此也能理解。
畢竟承宣帝要想強大國防,很需要銀子,要想養起一支足夠有戰鬥力的帝軍,就跟將領們養家丁一樣,也很需要銀子。
賈璉也願意跟著皇帝賺更多錢,而積蓄更多將來能夠對抗皇權乃至其他勢力的資本。
於是,賈璉便建言道:“以臣之見,當先控製鋼鐵之利,乃至與之有關的礦業。”
“怎麽講?”
承宣帝問。
“朝廷擴充兵馬,需要大量軍械,這是要鋼鐵的,而將來鋼鐵還能作為交通之用,陛下不知,臣府裏曾有一老工匠,給臣提了一個關於鐵路的設想,臣當時聽後頗覺震撼,這鐵路一旦建成,可大大省卻運輸之費,隻是這老工匠已不在,但臣已掌握他說的相關原理……”
賈璉迴答著,承宣帝認真聽著,道:“鹽鐵本就為朝廷專營,隻是如今管控不嚴,你這個鐵路聽著的確頗有前景,再加上軍械也的確重要,煉鐵的確是當為朝廷控製,采礦怎麽說?”
“采礦當取外番之礦,這樣既是掘其王氣為我中華使用,使其將來難出雄主!也是取其地財以惠我中華之國,而促進我華夏盛世。”
“譬如,據臣所知,在倭國有一銀山,名叫石見銀山,其銀礦極為豐富,有人說,其出銀之量為如今天下出銀總數之三成!據從倭國迴來的紅毛番言,那裏的確處處是銀。如果這銀為朝廷所有,自然可控天下!”
賈璉說道。
承宣帝聽後,忙問:“當真?!”
“臣認為可以派細作去看看,若有,陛下怎能容忍,這倭國坐擁這天下最多之銀,而購盡我大康之生絲,利他倭國,使我大康江南無數良田皆為其種桑,而不為本國種稻,養本國之民?”
賈璉問道。
“若是真的,朕此生必伐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