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富庶不是江南士族造就的,而是江南最底層的百姓和其他各地的百姓造就的。”
“沒有江南本地百姓生產的生絲,這些士族靠什麽發財?”
“沒有湖廣這些地方的百姓所產的糧運去,他們敢把大量稻田變成桑田?
“沒有邊軍對外虜的嚴防死守,阻止西北的流寇南竄,他們能守住繁華?”
“因而,臣認為,陛下不必擔憂江南織坊利益大損後,會對朝廷和民眾造成多大影響,無非是由江南士族控製百姓變成由朝廷控製百姓而已,錢糧和百姓控製在他們手上,隻會用來維係奢靡的生活,但若控製在朝廷手上,隻要陛下乃聖主明君,就能用來開疆辟土、澤被天下乃至後世、成就非凡盛世。”
四月。
臨敬殿。
皇帝寢宮。
賈璉在受皇帝召見,被問起受賈家新織坊出現的影響而導致江南各地織坊利益大損的問題後,就奉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承宣帝聽後不停點首,但也好奇地問賈璉:“你這些是從何處學來的?”
接著,承宣帝說畢就看向北靜王:“為何朕昔日的那些儒官沒有教朕這些?”
北靜王訕笑:“臣的師傅也沒教授過這些,或許是賈家家學。”
承宣帝不禁感慨道:“所以治國還得多聽循吏之言,儒臣隻利於教化人心。”
接著,承宣帝就又問賈璉:“你的土豆試種的如何?”
“已經在收獲,目前看來,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迴道。
“多少?”
承宣帝不敢相信賈璉的話,再問了一遍。
北靜王也驚住了,看向賈璉。
“迴陛下,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迴道。
“你沒誆朕?”
承宣帝問道。
賈璉道:“陛下可親自去臣的莊田看,如果臣犯了欺君之罪,陛下治罪就是。”
“能有你說的三成,不,兩成,朕就不算你欺君。”
承宣帝說後就下旨去榮府莊田巡視農事,且吩咐道:“讓閣臣九卿、科道言官隨扈,還有資政學堂的學員們也去,將來說不定需要他們去地方上推廣此物。”
當日午間,春光明媚,處處花香蝶飛,承宣帝和一大幫朝臣來到了榮府莊田。
賈璉選了幾名老成的莊戶在皇帝與閣臣九卿、科道言官與資政學堂學員們以及許多內宦禁衛的注視下,開始收獲一處還沒收獲的土豆地裏的土豆。
“一石!”
“三石!”
“五石!”
……
“十石!”
莊戶們每挖出一筐土豆,負責稱量土豆的戶部官吏就在一旁稱量著,且報著數。
而隨著報的次數漸漸到五石、十石之後,承宣帝和在場許多大臣就越來越難以保持鎮定。
要知道如今大康,即便風調雨順,好的田,畝產水稻也不會超過兩石。
這一下子土豆畝產就達水稻畝產的這麽多倍,不知道要多養活多少百姓。
“二十三石八鬥。”
在戶部的官吏稱量完,報出最終數字後,整個現場安靜地落針可聞。
“臣恭喜陛下,這真正是祥瑞之兆!”
韓鑛先拱手說了一句。
“臣等恭喜陛下!”
其他大臣皆跟著說了一句。
“賈卿做的此事,於國於民皆極為有利,乃是大功一件,迴朝後,閣臣九卿當廷議一下,如何敘其功績!”
承宣帝看著賈璉笑說道。
“臣等遵旨!”
方從哲等隨即便迴了一句。
賈璉也謝了恩。
他培育土豆這種高產農作物,也不是為了獲得朝廷的恩賞,而是為減少一分天下大亂的可能性。
因為要想避免天下大亂,就得讓天下人人有飯吃,至少得讓大康本國的漢人有飯吃,而不會因為饑餓問題走上造反之路。
棉布、綢緞產量再高,依舊不是糧食,解決不了糧食危機,甚至會因為大量稻田變成桑田而加重糧食危機。
所以賈璉必須得在這個時候讓一種高產的新型農作物出現。
不然,他新發明的紡織技術不但不能讓更多人活著,隻怕會讓更多人死亡。
一直站在資政學堂學員隊裏的盧象升這時候更咽起來,捏著拳頭,神色凝重。
承宣帝注意到了這一幕,問著盧象升:“你更咽什麽?”
盧象升毅然走上前,行大禮,紅著眼道:“迴陛下,臣看見如此高產作物,就想起了臣在大名府任府尹時,所見到的大量流民因饑餓易子而食最後還是餓死於道的慘狀,若賈狀元這土豆早些出現,何至於如此多生民成了餓殍,乃至泯滅人倫。”
承宣帝聽後沉默了下來。
突然,承宣帝就又問賈璉:“除了朝廷接下來議的賞賜,你還想讓朕封賞你什麽?”
賈璉思索片刻後,道:“臣想請陛下賜地!”
“賜地?”
承宣帝愕然。
方從哲等大臣也很意外,也很不解,你們四王八公這些權貴讓曆代皇帝賜的莊田夠多了,怎麽還要莊田,如此,朝廷國帑怎麽辦?
承宣帝倒是沒有拒絕,想了想後,就答應道:“好,除讓閣臣九卿們接下來廷議出的封賞外,朕就再賜你莊田!”
“陛下且慢,臣不是要陛下賜莊田,臣是請陛下賜遼東荒地於臣,臣聞遼東金州、複州一帶,漢人還不夠多,以致於軍需糧草依舊多賴內地供應,使朝廷軍餉花費居高不下,臣想在那裏的荒地推廣土豆,遷移更多流民過去,替朝廷養活更多漢人,也算是作為朝廷勳貴應為社稷做的貢獻,當置業於邊陲,而非偷安於後庭。”
賈璉稟道。
他還有一個目的沒說,就是將來可以把得罪自己的人也往那裏流放。
在賈璉看來,關外後金勢力做大,未嚐不與遼地漢人還不足有關,何況,若能往遼東遷去更多漢人,也利於將來向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擴張漢人區域。
承宣帝聽後笑了:“朕倒是錯會你的意了,還以為你是要關內好莊田,沒想到你卻要關外遼東的荒地,而目的竟是為了社稷長安,不惜將你賈家產業布於邊陲,你這是要逼得你賈氏子孫將來想讓朝廷一直不讓邊疆寸土於敵嗎?”
“聖明無過陛下。”
賈璉迴了一句。
承宣帝想到許多權貴官僚多是去南方置產,也就感慨道:“若諸王公皆如賈府這般,何愁國家不強!”
接著,承宣帝就道:“遼東各處,就由卿任選一處荒地,一縣之內,不拘大小,算朕禦賜之永久莊田!”
“沒有江南本地百姓生產的生絲,這些士族靠什麽發財?”
“沒有湖廣這些地方的百姓所產的糧運去,他們敢把大量稻田變成桑田?
“沒有邊軍對外虜的嚴防死守,阻止西北的流寇南竄,他們能守住繁華?”
“因而,臣認為,陛下不必擔憂江南織坊利益大損後,會對朝廷和民眾造成多大影響,無非是由江南士族控製百姓變成由朝廷控製百姓而已,錢糧和百姓控製在他們手上,隻會用來維係奢靡的生活,但若控製在朝廷手上,隻要陛下乃聖主明君,就能用來開疆辟土、澤被天下乃至後世、成就非凡盛世。”
四月。
臨敬殿。
皇帝寢宮。
賈璉在受皇帝召見,被問起受賈家新織坊出現的影響而導致江南各地織坊利益大損的問題後,就奉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承宣帝聽後不停點首,但也好奇地問賈璉:“你這些是從何處學來的?”
接著,承宣帝說畢就看向北靜王:“為何朕昔日的那些儒官沒有教朕這些?”
北靜王訕笑:“臣的師傅也沒教授過這些,或許是賈家家學。”
承宣帝不禁感慨道:“所以治國還得多聽循吏之言,儒臣隻利於教化人心。”
接著,承宣帝就又問賈璉:“你的土豆試種的如何?”
“已經在收獲,目前看來,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迴道。
“多少?”
承宣帝不敢相信賈璉的話,再問了一遍。
北靜王也驚住了,看向賈璉。
“迴陛下,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迴道。
“你沒誆朕?”
承宣帝問道。
賈璉道:“陛下可親自去臣的莊田看,如果臣犯了欺君之罪,陛下治罪就是。”
“能有你說的三成,不,兩成,朕就不算你欺君。”
承宣帝說後就下旨去榮府莊田巡視農事,且吩咐道:“讓閣臣九卿、科道言官隨扈,還有資政學堂的學員們也去,將來說不定需要他們去地方上推廣此物。”
當日午間,春光明媚,處處花香蝶飛,承宣帝和一大幫朝臣來到了榮府莊田。
賈璉選了幾名老成的莊戶在皇帝與閣臣九卿、科道言官與資政學堂學員們以及許多內宦禁衛的注視下,開始收獲一處還沒收獲的土豆地裏的土豆。
“一石!”
“三石!”
“五石!”
……
“十石!”
莊戶們每挖出一筐土豆,負責稱量土豆的戶部官吏就在一旁稱量著,且報著數。
而隨著報的次數漸漸到五石、十石之後,承宣帝和在場許多大臣就越來越難以保持鎮定。
要知道如今大康,即便風調雨順,好的田,畝產水稻也不會超過兩石。
這一下子土豆畝產就達水稻畝產的這麽多倍,不知道要多養活多少百姓。
“二十三石八鬥。”
在戶部的官吏稱量完,報出最終數字後,整個現場安靜地落針可聞。
“臣恭喜陛下,這真正是祥瑞之兆!”
韓鑛先拱手說了一句。
“臣等恭喜陛下!”
其他大臣皆跟著說了一句。
“賈卿做的此事,於國於民皆極為有利,乃是大功一件,迴朝後,閣臣九卿當廷議一下,如何敘其功績!”
承宣帝看著賈璉笑說道。
“臣等遵旨!”
方從哲等隨即便迴了一句。
賈璉也謝了恩。
他培育土豆這種高產農作物,也不是為了獲得朝廷的恩賞,而是為減少一分天下大亂的可能性。
因為要想避免天下大亂,就得讓天下人人有飯吃,至少得讓大康本國的漢人有飯吃,而不會因為饑餓問題走上造反之路。
棉布、綢緞產量再高,依舊不是糧食,解決不了糧食危機,甚至會因為大量稻田變成桑田而加重糧食危機。
所以賈璉必須得在這個時候讓一種高產的新型農作物出現。
不然,他新發明的紡織技術不但不能讓更多人活著,隻怕會讓更多人死亡。
一直站在資政學堂學員隊裏的盧象升這時候更咽起來,捏著拳頭,神色凝重。
承宣帝注意到了這一幕,問著盧象升:“你更咽什麽?”
盧象升毅然走上前,行大禮,紅著眼道:“迴陛下,臣看見如此高產作物,就想起了臣在大名府任府尹時,所見到的大量流民因饑餓易子而食最後還是餓死於道的慘狀,若賈狀元這土豆早些出現,何至於如此多生民成了餓殍,乃至泯滅人倫。”
承宣帝聽後沉默了下來。
突然,承宣帝就又問賈璉:“除了朝廷接下來議的賞賜,你還想讓朕封賞你什麽?”
賈璉思索片刻後,道:“臣想請陛下賜地!”
“賜地?”
承宣帝愕然。
方從哲等大臣也很意外,也很不解,你們四王八公這些權貴讓曆代皇帝賜的莊田夠多了,怎麽還要莊田,如此,朝廷國帑怎麽辦?
承宣帝倒是沒有拒絕,想了想後,就答應道:“好,除讓閣臣九卿們接下來廷議出的封賞外,朕就再賜你莊田!”
“陛下且慢,臣不是要陛下賜莊田,臣是請陛下賜遼東荒地於臣,臣聞遼東金州、複州一帶,漢人還不夠多,以致於軍需糧草依舊多賴內地供應,使朝廷軍餉花費居高不下,臣想在那裏的荒地推廣土豆,遷移更多流民過去,替朝廷養活更多漢人,也算是作為朝廷勳貴應為社稷做的貢獻,當置業於邊陲,而非偷安於後庭。”
賈璉稟道。
他還有一個目的沒說,就是將來可以把得罪自己的人也往那裏流放。
在賈璉看來,關外後金勢力做大,未嚐不與遼地漢人還不足有關,何況,若能往遼東遷去更多漢人,也利於將來向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擴張漢人區域。
承宣帝聽後笑了:“朕倒是錯會你的意了,還以為你是要關內好莊田,沒想到你卻要關外遼東的荒地,而目的竟是為了社稷長安,不惜將你賈家產業布於邊陲,你這是要逼得你賈氏子孫將來想讓朝廷一直不讓邊疆寸土於敵嗎?”
“聖明無過陛下。”
賈璉迴了一句。
承宣帝想到許多權貴官僚多是去南方置產,也就感慨道:“若諸王公皆如賈府這般,何愁國家不強!”
接著,承宣帝就道:“遼東各處,就由卿任選一處荒地,一縣之內,不拘大小,算朕禦賜之永久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