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建立軍官學校,並不是完全出於要提高武官的社會地位的考慮,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做這些是因為他清楚一個事實:大明的軍隊,大部份都不被皇帝所掌握。為什麽這樣說呢?
很簡單,從古至今,打仗打的是什麽?其實就是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後勤!當然,如果有人要掰扯演義裏麵那種幾十萬大軍背幹糧橫掃天下的段子,我也沒辦法和你掰扯。
古代行軍,一日不過二、三十裏,如果能日行百裏,那可以稱得上是天兵神將了,製約行軍速度的,其實就是後勤運輸能力。實際的戰鬥就不說了,但凡是大會戰,沒有不考驗後勤實力的,如果上升到國家命運的決戰,那就得看國力的比拚了。
前有諸葛亮五次北伐,至於‘六出祁山’那是演義裏麵的,實際上在正史上隻有二出祁山。除了後期蜀國軍中無大將是一個問題,更為主要的是後勤跟不上。而後世天朝的淮海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場戰役打完之後有句很老實的名言:“淮海戰役,是百姓們用數百萬小車推出來的。”
如今朱厚照的聖旨,的確沒人敢違抗;大明的軍隊,也都是皇帝能指揮得動的。但是後勤呢?全都掌握在文官集團手裏。“皇上,沒糧了”、“皇上,沒銀兩了”、“皇上,沒軍械了”、“皇上,道路不行糧食運不上來”、“皇上,後麵的招兵都沒人來應征”等等問題都會被他們拋出來
如果朱厚照自己非要耍橫,大規模地調集軍隊,幹自己想幹的事,比如出塞跟蒙古人火並啊、幫朝鮮人打群架啊、沒事教育一下小日本戰國群雄啊、警告某些活佛不要分裂祖國啊,那麽上麵那些話,將會不斷地呈現在皇帝的眼前,讓他的所有舉動都陷入泥潭。
後世明朝的萬曆三大征,就是用血的教訓告訴帝王們:皇帝,沒那個本事,就別去玩軍事類的遊戲,玩玩宮廷養成遊戲多好,又環保又綠色,還能培養下一代。
當然,如果朱厚照隻是想砍某些人的腦袋,比如閹黨啊、李東陽一派啊、楊廷和一派啊,諸如此類,還是有無數軍隊聽皇帝號令的。因為沒有哪個集團,會是鐵板一塊,每個人都有政敵,每個派係,也都有敵對派係。
但是朱厚照如果想改變遊戲規則,從根源上解除文官集團對於軍隊的控製,甚至超過朱重八和朱棣,不靠勳貴集團,而是建立起從屬於自己的軍事後勤補給製度,那麽遭到的抵製壓力,將是任何皇帝都無法承擔的。
朱厚照準備用了一個最單純的做法,來建立自己的勳貴集團和後勤補給製度,那就是擴大皇帝的內庫。
明代的內庫,是由朱重八建立的,按理說皇帝富有四海,是不應該有私財的,甚至朱元璋曾經還批評過宋太宗,說他設內庫是小家子氣。但沒過多久就自己扇了自己一耳光,開起了內庫,果然人啊,話還是不能說的太滿。
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內庫的錢,由太監們掌管,也就是皇帝自己說了算,不用聽文武百官的廢話,用處非常大。第二,朱元璋覺得自己很牛,但並不代表自己的後代也很牛,因此有些銀子傍身,總比處處看文武百官們的臉色要好。
不得不說,後世的朱家子孫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後世曆史的預估、人心的掌握以及對財富力量的認識,都遠超明代所有的帝王。
朱厚照雖然沒有高深的政治智商,但他從後世穿越而來,沒見過豬跑,總吃過豬肉吧。根本就不用人教他,有錢能使磨推鬼的真理,新時代的小朋友都知道。因此擴大內庫的來源,就是朱厚照穿越至今一直在奉行的做事原則。
內庫,又稱為內承運庫,它和內府供用庫、司鑰庫並稱為大明宮內三大庫,都是皇帝的小金庫,如今的掌印太監,就是高鳳。
在這屬於自己的特殊的後勤中必須還是有文官,太監,勳貴三足鼎立的態勢。所以這才是朱厚照提拔他們兩人的原因,畢竟年紀輕,隻要自己給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想來應該還是有些作用。
想著朱厚照拿出自己親自撰寫的《皇帝寄語》。為此頭發都掉了不少,不是朱厚照真的自己想寫而是古代皇上的話,大臣們是不敢代筆的,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因此隻得朱壽自己苦想。
但是古代的皇帝再牛,也不能隨便亂說話啊,因此編得非常費力,主要還是在於朱厚照是一個偽軍事迷,因此過了月餘,也才出那麽可憐的幾條。
第一:忠於皇帝,全心全意為大明服務,自覺獻身於大明軍隊建設;
第二:遵守軍隊紀律,執行大明的方針、政策和軍隊的規章、製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第三:具有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需的理論、專業知識,指揮能力和健康的身體;
第四:愛護士兵,公道正派,廉潔奉公,艱苦奮鬥,不怕犧牲。
有了《皇帝寄語》,再加每月發俸祿時,所有的軍官們,都要親自到朱厚照麵前領取。當然,朱厚照是不可能親手發銀子給他們的,他可是皇帝,不能幹這麽掉價的事情,由身邊的八虎來帶替他完成這些任務。
朱厚照暫時決定從三大營中挑選出一千名學員,授的朝庭官職都是小旗。但在學習進修期間,從這一千名小旗中挑選出來的二十位千戶、一百名百戶,餘下都自動晉升為總旗,都享受三倍於同級正式軍官的俸祿。
至於要學習的東西,抱歉他不是有係統在身的大佬,也不是酷愛軍事的發燒友們,是想不出來那些訓練科目的,所以就隻能交給王守仁和那幫勳貴,但是唯一主旨不能便,那就是裏麵出來的軍官必須要有忠於自己的思想才行。
做這些是因為他清楚一個事實:大明的軍隊,大部份都不被皇帝所掌握。為什麽這樣說呢?
很簡單,從古至今,打仗打的是什麽?其實就是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後勤!當然,如果有人要掰扯演義裏麵那種幾十萬大軍背幹糧橫掃天下的段子,我也沒辦法和你掰扯。
古代行軍,一日不過二、三十裏,如果能日行百裏,那可以稱得上是天兵神將了,製約行軍速度的,其實就是後勤運輸能力。實際的戰鬥就不說了,但凡是大會戰,沒有不考驗後勤實力的,如果上升到國家命運的決戰,那就得看國力的比拚了。
前有諸葛亮五次北伐,至於‘六出祁山’那是演義裏麵的,實際上在正史上隻有二出祁山。除了後期蜀國軍中無大將是一個問題,更為主要的是後勤跟不上。而後世天朝的淮海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場戰役打完之後有句很老實的名言:“淮海戰役,是百姓們用數百萬小車推出來的。”
如今朱厚照的聖旨,的確沒人敢違抗;大明的軍隊,也都是皇帝能指揮得動的。但是後勤呢?全都掌握在文官集團手裏。“皇上,沒糧了”、“皇上,沒銀兩了”、“皇上,沒軍械了”、“皇上,道路不行糧食運不上來”、“皇上,後麵的招兵都沒人來應征”等等問題都會被他們拋出來
如果朱厚照自己非要耍橫,大規模地調集軍隊,幹自己想幹的事,比如出塞跟蒙古人火並啊、幫朝鮮人打群架啊、沒事教育一下小日本戰國群雄啊、警告某些活佛不要分裂祖國啊,那麽上麵那些話,將會不斷地呈現在皇帝的眼前,讓他的所有舉動都陷入泥潭。
後世明朝的萬曆三大征,就是用血的教訓告訴帝王們:皇帝,沒那個本事,就別去玩軍事類的遊戲,玩玩宮廷養成遊戲多好,又環保又綠色,還能培養下一代。
當然,如果朱厚照隻是想砍某些人的腦袋,比如閹黨啊、李東陽一派啊、楊廷和一派啊,諸如此類,還是有無數軍隊聽皇帝號令的。因為沒有哪個集團,會是鐵板一塊,每個人都有政敵,每個派係,也都有敵對派係。
但是朱厚照如果想改變遊戲規則,從根源上解除文官集團對於軍隊的控製,甚至超過朱重八和朱棣,不靠勳貴集團,而是建立起從屬於自己的軍事後勤補給製度,那麽遭到的抵製壓力,將是任何皇帝都無法承擔的。
朱厚照準備用了一個最單純的做法,來建立自己的勳貴集團和後勤補給製度,那就是擴大皇帝的內庫。
明代的內庫,是由朱重八建立的,按理說皇帝富有四海,是不應該有私財的,甚至朱元璋曾經還批評過宋太宗,說他設內庫是小家子氣。但沒過多久就自己扇了自己一耳光,開起了內庫,果然人啊,話還是不能說的太滿。
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內庫的錢,由太監們掌管,也就是皇帝自己說了算,不用聽文武百官的廢話,用處非常大。第二,朱元璋覺得自己很牛,但並不代表自己的後代也很牛,因此有些銀子傍身,總比處處看文武百官們的臉色要好。
不得不說,後世的朱家子孫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後世曆史的預估、人心的掌握以及對財富力量的認識,都遠超明代所有的帝王。
朱厚照雖然沒有高深的政治智商,但他從後世穿越而來,沒見過豬跑,總吃過豬肉吧。根本就不用人教他,有錢能使磨推鬼的真理,新時代的小朋友都知道。因此擴大內庫的來源,就是朱厚照穿越至今一直在奉行的做事原則。
內庫,又稱為內承運庫,它和內府供用庫、司鑰庫並稱為大明宮內三大庫,都是皇帝的小金庫,如今的掌印太監,就是高鳳。
在這屬於自己的特殊的後勤中必須還是有文官,太監,勳貴三足鼎立的態勢。所以這才是朱厚照提拔他們兩人的原因,畢竟年紀輕,隻要自己給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想來應該還是有些作用。
想著朱厚照拿出自己親自撰寫的《皇帝寄語》。為此頭發都掉了不少,不是朱厚照真的自己想寫而是古代皇上的話,大臣們是不敢代筆的,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因此隻得朱壽自己苦想。
但是古代的皇帝再牛,也不能隨便亂說話啊,因此編得非常費力,主要還是在於朱厚照是一個偽軍事迷,因此過了月餘,也才出那麽可憐的幾條。
第一:忠於皇帝,全心全意為大明服務,自覺獻身於大明軍隊建設;
第二:遵守軍隊紀律,執行大明的方針、政策和軍隊的規章、製度,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第三:具有勝任本職工作所必需的理論、專業知識,指揮能力和健康的身體;
第四:愛護士兵,公道正派,廉潔奉公,艱苦奮鬥,不怕犧牲。
有了《皇帝寄語》,再加每月發俸祿時,所有的軍官們,都要親自到朱厚照麵前領取。當然,朱厚照是不可能親手發銀子給他們的,他可是皇帝,不能幹這麽掉價的事情,由身邊的八虎來帶替他完成這些任務。
朱厚照暫時決定從三大營中挑選出一千名學員,授的朝庭官職都是小旗。但在學習進修期間,從這一千名小旗中挑選出來的二十位千戶、一百名百戶,餘下都自動晉升為總旗,都享受三倍於同級正式軍官的俸祿。
至於要學習的東西,抱歉他不是有係統在身的大佬,也不是酷愛軍事的發燒友們,是想不出來那些訓練科目的,所以就隻能交給王守仁和那幫勳貴,但是唯一主旨不能便,那就是裏麵出來的軍官必須要有忠於自己的思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