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放鬆了心思,不一會兒傳來均勻的唿吸聲。


    顧清宛側頭看了一眼,見顧清秀睡的安穩,伸手給她掖了掖被角,後睜著那雙黑沉如墨的眼睛盯著頭頂的紗帳出神。


    在她看來,人都有一點私心,做父母的總是為自己的子女打算,身為兒媳婦在婆家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做的好是理所當然的,做的不好便是娘家沒教好。


    可仔細想來,哪個姑娘在家不是嬌寵的,想讓別人待你家姑娘好,前提你也得善待別人家的姑娘,若是家家戶戶做婆婆的都如此想,恐怕也就沒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說法。


    梅氏有私心,但卻沒有壞心,對於顧家而言,這個兒媳婦就是好的。如同她和顧清秀一樣,不可能嫁了人後,隻一心一意對待婆家,隻要不存在害人之心就成。


    就這樣,顧清秀在顧家安穩的住了下來。


    古代結親很是繁瑣,尤其是世家貴族,更是樣樣不能少,必須三媒六聘,又稱三書六禮。


    “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迎書”——迎親時由男方交給女方。


    再有就是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是:納禮:男家請人預備禮物向女家提親、說媒;問名:男家在大紅庚帖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寫上請人占算;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衝相克,則婚事初步議定;納徵:又稱過大禮.類似現代的訂婚;請期:擇吉日完婚。古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迎親: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那日答應洛王府結親距離已有半月有餘。


    這一日,難得昏沉陰霾的天氣散去,太陽高空,風和日麗,顧清秀和顧清宛姐妹倆相攜著在花園裏賞梅,沒走幾步,就見桃花興高采烈的往這邊跑,翠菊見了,忙瞪了她一眼,“穩著點,路上滑,仔細撞到大姑奶奶和姑娘。”


    桃花聽了,立即鼓起了腮幫子,噌了翠菊一眼,她距離姑娘她們還有很遠的好伐。


    隨之像是想到了什麽事情似的,穩住腳步,高興的走到顧清宛的另一邊,小心的避開了顧清秀,眼睛裏閃著興奮,“原來姑娘和大姑奶奶在這兒玩呢,害奴婢好找,不過姑娘,你猜猜看,奴婢剛剛去夫人院裏遇著什麽好事了?”


    不等顧清宛說話,旁邊的翠菊一聽,便接話道:“怎麽?馮嬸兒又給你拿好吃的了?這迴是什麽?”


    不外乎翠菊如此問,當年馮嬸兒和馮叔兒逃難而來,期間虧了身子,不能再育。也不知怎麽的,馮嬸兒跟桃花看對了眼,認了她當幹閨女,知道桃花好吃,每次桃花去李氏院子,馮嬸兒總是變著法子給她弄好吃的。


    另一邊的顧清秀聽了,掩嘴輕笑,桃花貪吃她是知道的,小妹這兩個丫鬟她都認識,並且很熟悉,伺候小妹好幾年了,與小妹的感情頗深,故而平日裏說話小妹從不矩著她們。


    這邊,桃花一聽,直接送上白眼一雙,“我哪次去幹娘不給我拿吃的啊,這是明擺著的事,哪裏用猜?就知道你們猜不出來。”


    “哦,你倒是說說看,有什麽好事情?”顧清宛被勾起了好奇心。


    桃花見顧清宛顧清秀和翠菊三人都睜大了眼睛,這才將小脖子一昂,說道:“剛才洛王府送納采禮來了,有三十六台呢,夫人和老爺看著禮單可高興了,奴婢還去前院看了呢,好多寶貝,要不是奴婢力氣小,真想直接搬兩箱子過來,嘿嘿……”


    說著,桃花兩眼放光,不自覺的笑出聲來,那些都是她們姑娘的,雖說姑娘不缺銀子,可也沒誰嫌銀子多燙手的。上次大少爺成親,夫人高興,賞了好些東西,不知道這迴賞不賞,要是能讓廚房加兩個菜,就更完美了。


    饒是顧清宛臉皮厚,聽到這話,也不禁俏臉一紅,三十六台具體有多少東西她沒什麽概念,但見桃花高興的樣子,知道肯定少不了的。


    記得當初大姐過禮時也就隻有二十四台,還是納采禮和納徵加在一起的分量,就這樣,在蘭棲縣城都是數一數二的。沒成想,洛王府一個納采禮就是三十六台,果然出手闊綽。


    也是,洛王府世子娶親,又有王妃坐鎮,怎麽能寒摻的了,看大姐和兩個丫頭這麽興奮,顧清宛很配合的問了句,“都是些什麽好東西啊?瞧把你樂的,嘴都快外到天邊去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望門農家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絮紛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絮紛飛並收藏望門農家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