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吩咐的事秦謹,與諸侯信,臣弟已頒行下去,與秦國陶丘有爭議的邊界,我國主動相讓,被趙國所占的高唐、平原,也不再執意討要……先前派去各國的報喪使節也都已歸來,秦趙楚魏韓五國,都願意與齊友善,唯獨燕國方麵,並未有使節前來……”
次日早朝後,後勝被留了下來,向君王後一一稟報了二月份以來的外交成果。
齊國從齊威王時代起,就改革了官製,在相邦之下,設置了“五官”,分別是大行、大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後勝之前就做過齊宮謁者,負責接待諸侯使節,如今當了主管外交的大行,倒是得心應手。
但今日稟報完畢後,他卻沒有離開的意思,而是欲言又止。
君王後在後勝說話世,一邊聽,一邊在埋頭查看著各地上報的奏書、上計,隻是偶爾點了下了,也不知過了多久,等她抬起酸溜溜的脖頸時,卻發現後勝還在,不由微微皺眉:
“吾弟,還有何事?”
後勝下拜道:“承蒙太後信賴,臣弟得以從一小小謁者,一躍為五官之一,職責重大。弟誠惶誠恐之下,也深感自己學識不足,故而這些天一直在守藏室翻閱史書,查看齊國數百年來外交成敗,希望能以前人教訓,彌補弟的不足。昨日看到一件史事,心有所感,故而想與太後分享……”
說著,後勝還主動走上來為君王後捏起了酸痛的肩膀,二人本是血親的姊弟,因為後勝比君王後年紀小許多,君王後視他如自己的另一個兒子,也不必太避諱,便笑道:“那你便說來聽聽。”
後勝眼珠一轉,便說起了蔡澤轉告他的那個故事……
“三百多年前,還是薑齊之時,那時候齊頃公在位,齊國雖比不了桓公、管仲時的霸業,但也算強盛。恰逢晉國派了使節來覲見齊頃公,這使節名為卻克,乃是晉國諸卿之一,他本就略顯駝背,走路一瘸一跛,登上臨淄朝堂後甚是滑稽,齊頃公的母親躲在帷幕之後看到這一幕,便覺得好笑,忍不住笑出了聲……”
“卻克自尊極強,於是大怒,當時強自忍了下來,可等到返迴晉國,渡過黃河後,他便將自己的玉佩沉入了河水中,還發誓說,卻克不報此仇,今生定不過大河!於是這次出使,非但沒有讓齊晉關係好轉,反而更糟,為了報這奇恥大辱,卻克屢屢勸晉侯伐齊。”
君王後年輕時也閱遍齊史,對這件事有些印象,便道:“之後的事我知道,幾年後,卻克做了晉國正卿,晉侯使卻克伐齊,齊軍迎戰,卻在鞌之戰裏大敗。卻克親帥戰車,追得齊頃公狼狽而逃,繞華不注山三圈,後齊頃公與車右逢醜父互換位置與服飾,才得以僥幸逃脫,返迴臨淄……”
那一戰後,晉國逼迫齊國簽訂了恥辱的和約:第一,要齊頃公的母親,就是那個曾經嘲笑過郤大元帥的蕭同叔子到晉國做人質;第二,要齊國把境內的壟畝窪埂全改為東西走向——“盡東其畝”,方便晉國的戰車隨時可以方便地開進齊國。
對於齊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不過,這是薑齊的事,與田齊無幹,君王後扭過頭問後勝:“你將此事說與我聽,想要表明什麽?”
後勝鬆了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臣弟聽聞,長安君已請趙國太後向安平君提親,欲娶田葭為妻,此番趙國迴複國書,也數次提及此事,臣弟是忽然想到,等先王喪期過後,太後卻以田葭下嫁他人,這對於長安君而言,也是奇恥大辱啊!”
君王後凜然:“你的意思是,害怕長安君成為又一個卻克?”
後勝頷首:“然也,太後執政後,齊國的邦交國策乃是事秦謹慎,與諸侯誠信交往,不結仇,也不結盟,可這平白無故間,卻要與長安君結下奪妻之恨了,這恐怕不妥吧?”
君王後還有些不以為然:“長安君再怎麽受趙國太後寵愛,也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公子,趙國還能為了他的婚娶之事,與我齊國為敵不成?”
“短期內自然不會,三五年內也可能不會,可長安君絕非尋常公子,他日前程必不可限量。太後想必也記得,他在臨淄為質時,短短數月之間,便讓稷下諸子鹹服,在朝堂上說死了滕更,還讓大王絕秦聯趙,舉兵伐燕。此子年紀雖小,可他的言談舉止,讓臣弟想起了一個人……”
君王後問道:“誰人?”
後勝肅穆起來:“孟嚐君,田文!”
說到此人,君王後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個人,曾經是齊國的驕傲,可後來,卻成了所有齊人的夢魘,他就是齊國一度覆滅的罪魁禍首!
“長安君為人,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頗有孟嚐之風。我聽說他迴到邯鄲後,趙國輕俠上百人爭相投靠,在他去燕國出使時,也有不少燕士願意做他門客,長安君名望已經傳遍燕趙齊三國。據我之見,此人日後地位,定不亞於如今在趙魏炙手可熱的平原、信陵。再加上他為人一貫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縱然短期內在趙國沒什麽地位,可等到十年、二十年後,長安君在趙國,亦或是他國執掌權柄呢?到時候一定會像孟嚐君報複秦國扣留、報複齊閔王罷相一樣,瘋狂報複齊國,那時候,恐怕齊國將有華不注山之恥,壟畝東向之危啊!”
後勝一陣危言聳聽,把君王後也唬住了,但她還是遲疑地說道:“但將田葭賜婚,讓她留在國內,好叫安平君不敢為他國獻策,這是大王的遺命啊……”
後勝這時候膽子也壯了,加重語氣道:“亂命不必遵循!”
“你竟敢說先王遺命是亂命!?”君王後勃然大怒。
在君王後要發作的當口,後勝下拜,誠懇地說道:“太後,臣弟今日隻是實話實說。將田葭封為公主,嫁在國內,實在是下下策,是將先王與安平君的恩怨放在第一位,而把齊國的利益放到了第二位!如今太後執政,當汲取先王善政,革除其弊策,為了讓安平君為難,而選擇與長安君結仇,與趙國生隙,臣弟以為不智,百姓們聽說此事,也會覺得王室刻薄寡恩,恐生怨望啊。”
“再說,安平君之子依然留在齊國,不怕他胡來。太後不如將田葭以公主身份許給長安君,一來,可使天下輿情讚揚此美事;二來,安平君會老懷大慰,感激太後的恩德;三來,長安君也會欣喜萬分,連帶齊國同趙國的關係,也能恢複如初。這不就是太後希望的西鄰和睦麽?”
蔡澤教的話很長很長,後勝背了一半,又自我發揮了一些,這會嘴都快說幹了,好在他這番話,終於說到了君王後心裏去。
早在齊襄王棺槨前,君王後已經對亡夫道明了實情:這一切,或許都是齊襄王在嫉妒田單,想讓田單晚年不好過而已……
在臨終的那一刻,他或許當真沒有把齊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齊襄王依然在政治的漩渦裏,重複了上一代人犯過的錯誤,拘泥於陰謀權術的局限裏,反倒讓人覺得小家子氣,失了王者風範。
而她呢?是應該繼續重複丈夫的錯誤,還是為了齊國,為了兒子的王位穩固,做出不同的選擇?
或許後勝說得沒錯,寬容,的確比刻薄更容易得民心,也能讓朝野上下對王室不召迴田單的不解、憤怒平息下去。
君王後躊躇了許久,終於下定了決心。
“既然如此,那老婦便取消賜婚,反正此事也沒來得及說與外人,等再過四個月,先王下葬後,便讓長安君來齊國迎親罷……”
她歎了口氣:“又一位公主出嫁,老婦又要賠出去不少嫁妝,但願如你所言,長安君他日前程無量,有卻克之才吧,不然,這可是一樁賠本買賣……”
……
君王後留了後勝用饗,等他離開時,又去了“葭公主“所在的宮室。
齊襄王已經出殯快一個月了,可這裏依然懸掛著黑白相間的喪布,冷冷清清,淒淒慘慘,畢竟田葭一直在堅持守孝,每天吃些哀食,她也瘦削下去不少,看上去更是楚楚可憐了。
不過禮儀上,她依舊很得體,而且還裝作沒有讓後勝傳話一般,朝他屈膝行禮道:“見過大行,不知大行今日來,又為何事?”
後勝暗道此女真是好運氣,就算安平君失了勢,卻攤上長安君這樣一位守諾的闊綽君子。他做的這一切,可不止是為了那十雙陸離器,也為了長安君日後的權勢,以後勝看人的經驗,他覺得此子絕不簡單。
於是他便輕咳一聲,讓不相幹的人離開點,走過去幾步,低聲說道:“公主讓我轉告長安君的話,已經帶到了……”
此言一出,田葭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抬起頭,臉上有些期盼,有些害怕,更多的是忐忑:“長安君如何迴話?”
後勝摸了摸胡須,笑道:“公主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而長安君則讓我迴複……”
“謂予不信,有如敫日!”
次日早朝後,後勝被留了下來,向君王後一一稟報了二月份以來的外交成果。
齊國從齊威王時代起,就改革了官製,在相邦之下,設置了“五官”,分別是大行、大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後勝之前就做過齊宮謁者,負責接待諸侯使節,如今當了主管外交的大行,倒是得心應手。
但今日稟報完畢後,他卻沒有離開的意思,而是欲言又止。
君王後在後勝說話世,一邊聽,一邊在埋頭查看著各地上報的奏書、上計,隻是偶爾點了下了,也不知過了多久,等她抬起酸溜溜的脖頸時,卻發現後勝還在,不由微微皺眉:
“吾弟,還有何事?”
後勝下拜道:“承蒙太後信賴,臣弟得以從一小小謁者,一躍為五官之一,職責重大。弟誠惶誠恐之下,也深感自己學識不足,故而這些天一直在守藏室翻閱史書,查看齊國數百年來外交成敗,希望能以前人教訓,彌補弟的不足。昨日看到一件史事,心有所感,故而想與太後分享……”
說著,後勝還主動走上來為君王後捏起了酸痛的肩膀,二人本是血親的姊弟,因為後勝比君王後年紀小許多,君王後視他如自己的另一個兒子,也不必太避諱,便笑道:“那你便說來聽聽。”
後勝眼珠一轉,便說起了蔡澤轉告他的那個故事……
“三百多年前,還是薑齊之時,那時候齊頃公在位,齊國雖比不了桓公、管仲時的霸業,但也算強盛。恰逢晉國派了使節來覲見齊頃公,這使節名為卻克,乃是晉國諸卿之一,他本就略顯駝背,走路一瘸一跛,登上臨淄朝堂後甚是滑稽,齊頃公的母親躲在帷幕之後看到這一幕,便覺得好笑,忍不住笑出了聲……”
“卻克自尊極強,於是大怒,當時強自忍了下來,可等到返迴晉國,渡過黃河後,他便將自己的玉佩沉入了河水中,還發誓說,卻克不報此仇,今生定不過大河!於是這次出使,非但沒有讓齊晉關係好轉,反而更糟,為了報這奇恥大辱,卻克屢屢勸晉侯伐齊。”
君王後年輕時也閱遍齊史,對這件事有些印象,便道:“之後的事我知道,幾年後,卻克做了晉國正卿,晉侯使卻克伐齊,齊軍迎戰,卻在鞌之戰裏大敗。卻克親帥戰車,追得齊頃公狼狽而逃,繞華不注山三圈,後齊頃公與車右逢醜父互換位置與服飾,才得以僥幸逃脫,返迴臨淄……”
那一戰後,晉國逼迫齊國簽訂了恥辱的和約:第一,要齊頃公的母親,就是那個曾經嘲笑過郤大元帥的蕭同叔子到晉國做人質;第二,要齊國把境內的壟畝窪埂全改為東西走向——“盡東其畝”,方便晉國的戰車隨時可以方便地開進齊國。
對於齊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不過,這是薑齊的事,與田齊無幹,君王後扭過頭問後勝:“你將此事說與我聽,想要表明什麽?”
後勝鬆了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臣弟聽聞,長安君已請趙國太後向安平君提親,欲娶田葭為妻,此番趙國迴複國書,也數次提及此事,臣弟是忽然想到,等先王喪期過後,太後卻以田葭下嫁他人,這對於長安君而言,也是奇恥大辱啊!”
君王後凜然:“你的意思是,害怕長安君成為又一個卻克?”
後勝頷首:“然也,太後執政後,齊國的邦交國策乃是事秦謹慎,與諸侯誠信交往,不結仇,也不結盟,可這平白無故間,卻要與長安君結下奪妻之恨了,這恐怕不妥吧?”
君王後還有些不以為然:“長安君再怎麽受趙國太後寵愛,也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公子,趙國還能為了他的婚娶之事,與我齊國為敵不成?”
“短期內自然不會,三五年內也可能不會,可長安君絕非尋常公子,他日前程必不可限量。太後想必也記得,他在臨淄為質時,短短數月之間,便讓稷下諸子鹹服,在朝堂上說死了滕更,還讓大王絕秦聯趙,舉兵伐燕。此子年紀雖小,可他的言談舉止,讓臣弟想起了一個人……”
君王後問道:“誰人?”
後勝肅穆起來:“孟嚐君,田文!”
說到此人,君王後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個人,曾經是齊國的驕傲,可後來,卻成了所有齊人的夢魘,他就是齊國一度覆滅的罪魁禍首!
“長安君為人,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頗有孟嚐之風。我聽說他迴到邯鄲後,趙國輕俠上百人爭相投靠,在他去燕國出使時,也有不少燕士願意做他門客,長安君名望已經傳遍燕趙齊三國。據我之見,此人日後地位,定不亞於如今在趙魏炙手可熱的平原、信陵。再加上他為人一貫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縱然短期內在趙國沒什麽地位,可等到十年、二十年後,長安君在趙國,亦或是他國執掌權柄呢?到時候一定會像孟嚐君報複秦國扣留、報複齊閔王罷相一樣,瘋狂報複齊國,那時候,恐怕齊國將有華不注山之恥,壟畝東向之危啊!”
後勝一陣危言聳聽,把君王後也唬住了,但她還是遲疑地說道:“但將田葭賜婚,讓她留在國內,好叫安平君不敢為他國獻策,這是大王的遺命啊……”
後勝這時候膽子也壯了,加重語氣道:“亂命不必遵循!”
“你竟敢說先王遺命是亂命!?”君王後勃然大怒。
在君王後要發作的當口,後勝下拜,誠懇地說道:“太後,臣弟今日隻是實話實說。將田葭封為公主,嫁在國內,實在是下下策,是將先王與安平君的恩怨放在第一位,而把齊國的利益放到了第二位!如今太後執政,當汲取先王善政,革除其弊策,為了讓安平君為難,而選擇與長安君結仇,與趙國生隙,臣弟以為不智,百姓們聽說此事,也會覺得王室刻薄寡恩,恐生怨望啊。”
“再說,安平君之子依然留在齊國,不怕他胡來。太後不如將田葭以公主身份許給長安君,一來,可使天下輿情讚揚此美事;二來,安平君會老懷大慰,感激太後的恩德;三來,長安君也會欣喜萬分,連帶齊國同趙國的關係,也能恢複如初。這不就是太後希望的西鄰和睦麽?”
蔡澤教的話很長很長,後勝背了一半,又自我發揮了一些,這會嘴都快說幹了,好在他這番話,終於說到了君王後心裏去。
早在齊襄王棺槨前,君王後已經對亡夫道明了實情:這一切,或許都是齊襄王在嫉妒田單,想讓田單晚年不好過而已……
在臨終的那一刻,他或許當真沒有把齊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齊襄王依然在政治的漩渦裏,重複了上一代人犯過的錯誤,拘泥於陰謀權術的局限裏,反倒讓人覺得小家子氣,失了王者風範。
而她呢?是應該繼續重複丈夫的錯誤,還是為了齊國,為了兒子的王位穩固,做出不同的選擇?
或許後勝說得沒錯,寬容,的確比刻薄更容易得民心,也能讓朝野上下對王室不召迴田單的不解、憤怒平息下去。
君王後躊躇了許久,終於下定了決心。
“既然如此,那老婦便取消賜婚,反正此事也沒來得及說與外人,等再過四個月,先王下葬後,便讓長安君來齊國迎親罷……”
她歎了口氣:“又一位公主出嫁,老婦又要賠出去不少嫁妝,但願如你所言,長安君他日前程無量,有卻克之才吧,不然,這可是一樁賠本買賣……”
……
君王後留了後勝用饗,等他離開時,又去了“葭公主“所在的宮室。
齊襄王已經出殯快一個月了,可這裏依然懸掛著黑白相間的喪布,冷冷清清,淒淒慘慘,畢竟田葭一直在堅持守孝,每天吃些哀食,她也瘦削下去不少,看上去更是楚楚可憐了。
不過禮儀上,她依舊很得體,而且還裝作沒有讓後勝傳話一般,朝他屈膝行禮道:“見過大行,不知大行今日來,又為何事?”
後勝暗道此女真是好運氣,就算安平君失了勢,卻攤上長安君這樣一位守諾的闊綽君子。他做的這一切,可不止是為了那十雙陸離器,也為了長安君日後的權勢,以後勝看人的經驗,他覺得此子絕不簡單。
於是他便輕咳一聲,讓不相幹的人離開點,走過去幾步,低聲說道:“公主讓我轉告長安君的話,已經帶到了……”
此言一出,田葭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抬起頭,臉上有些期盼,有些害怕,更多的是忐忑:“長安君如何迴話?”
後勝摸了摸胡須,笑道:“公主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而長安君則讓我迴複……”
“謂予不信,有如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