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不動則已,一旦行動起來就好像一條解了凍的河流,開始是緩慢地,隨後增加了速度,穿過廣闊無垠的冀州平原,進入中山丘陵地帶,滾滾不斷地北上,並出現了幾個支流。


    按照兵法,在行軍過程中,全軍被分為大軍、踵軍、興軍、分卒幾個部分。大軍是主力部隊,由大將軍趙奢統帥,輜重糧草也攜帶在裏麵,興軍和踵軍則是兩支先頭部隊,興軍兩千五百人,在大軍前兩百裏,踵軍亦兩千五百人,在大軍前百裏,負責控製沿途交通,據守要害、關卡、橋梁,分卒則是兩支走小路的偏師。


    趙括所在的這支部隊,就屬於踵軍,雖然知道踵軍的重要性,但這支部隊既不像前鋒一樣有強烈的榮譽感,也不如在大軍裏的同袍一樣,可以在慢悠悠的步伐下不緊不慢地走。踵軍幹的是最苦的活計,他們要將沿途區域戒嚴起來,驅趕所見的百姓,碰上橋梁斷了,道路不善,他們還得客串工匠就地維修,務必掃清前路的一切障礙,否則,若是主將和大軍被某座斷橋耽擱了,率領踵軍的校尉就等著掉腦袋吧。


    行軍雖然苦悶,任務雖然繁重,但趙括還是硬著頭皮完成了交予他的任務:他搶修好了兩座橋梁,挖開了一處因為山崩堵塞的小道,殺了幾名探頭探腦來“窺探軍情”的可疑人物,其實他們很可能隻是好奇心作祟的當地農夫。但沒辦法,軍令就是軍令,這幾顆眼睛瞪得大大的頭顱插在尖木棍上掛在路邊,可以威懾後來者,期間他還打跑了一支活動在山林裏的剪徑盜寇……


    就這樣,走了十餘天後,四支部隊無驚無險地抵達了中山前線。


    中山之地地域很大,算得上是一個郡,這都是三四十年前,趙武靈王從中山國一點點打下來的。不過中山北部的地區,卻在先王時與燕國做了分割,這就為如今燕趙的邊境衝突埋下了伏筆。


    這次燕軍攻趙的契機,就是中人邑發生了叛亂,引得燕軍南下,直接與叛軍配合,占領了滱水以北的慶都、新處、中人三縣。


    “中山故地總有些氏族不安分,想借助燕國人的力量複國。”


    趙括的上司叫鮮於侈,是個三十來歲的絡腮胡漢子,去年剛剛升為校尉,據說他父親就是當年中山國降將,所以對中山故地的情形比較熟悉,這才得了個踵軍校尉的差事。


    從他口中,趙括得知,原來這中山國由來已久,在春秋時就有白狄鮮虞國,後來改名為中山國,一度被魏國派樂羊滅亡,可後來又複了國,還稱過王,趙武靈王花了很大力氣才將其滅亡,但一些中山貴族的遺族卻對過去的生活念念不忘,四處尋找中山王後裔,意圖重現複國之夢……


    那鮮於校尉卻抱怨道:“如今中山之地的百姓,無論是風俗還是衣著,均與趙人無甚區別,日子過得也不比中山國還在時差,真不知那些氏族還要造個甚的反!”


    之所以差距會消弭得如此之小,還多虧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趙國對歸降“異族”的包容是比較強的,不單是鮮虞中山人、樓煩人、代人都在趙國擔任大大小小的官職,至於受不受信任就得另說了,但至少眼前這位鮮於校尉是受馬服君信任的。


    來自邯鄲和各郡縣的大軍匯總起來近十萬人,當然不可能擠在一處,趙奢將他的指揮部安放在滱水以南四十裏的苦陘縣,而在滱水邊上的左人縣、顧縣,東邊的饒縣各放了一萬人。並陸續建立了補給線,分別從後方的靈壽、鄗、河間運送糧草物資,這些地方的倉庫又從邯鄲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趙括他們所在的這支部隊駐紮在顧縣,據鮮於校尉說,這是個曆史悠久的城邑,是中山武公時的中山國都,按理說應該是中山複國勢力很猖獗的地方。不過在城邑內外,趙括並沒有從居民臉上發覺太多敵意,也許正如鮮於校尉所言,複國,隻是少數心懷不滿的中山氏族孜孜不倦,卻與普通百姓無關了。


    到了八月下旬,趙軍已經在這片地區站住了腳,趙奢給駐紮在各處的部隊定出嚴密的瞭望、巡哨製度,要他們嚴密地警戒和監視著對岸燕軍的行動,氣氛一時間劍拔弩張起來。


    趙括本以為,他期待已久的真正戰鬥很快就會來臨,可趙奢那邊卻不慌不忙,嚴令各部不得擅自渡河與燕軍發生衝突,違令者殺無!


    “父親這是要做什麽?等待戰機?”


    趙括畢竟年輕,有些焦躁,也有些氣惱。但這次出征,父親一反在家裏與他鬥嘴論兵的常態,連給他發言的機會都沒有,他隻能在軍營裏焦急等待著。


    非但如此,在入駐顧縣數日後,趙括赫然發現,隨著他們這支軍隊建立氈帳營壘,竟有大量當地人一窩蜂地湧了過來,有承攬軍用商品的專賣商人,還有一批批自動跑近部隊來跟官兵做些小買賣的零售商,甚至還有賣色的**,才過了一天,就在他們的駐地外自發形成了一個小集市……


    對這種情形,沒有親曆過戰爭的趙括自是看得目瞪口呆,但作為他前輩和上司的鮮於校尉卻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這是尋常事,列國征戰,隻要不開到最前線箭矢射得到的地方,駐地附近就必然會有軍市,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會不會有間諜,或是敵軍混進來!”


    趙括倒是很警惕,對一切從軍市上買來的東西都要嚴格檢查一遍,可他的同僚們就不一樣了,這些經曆過多次征戰的將吏,對士卒去逛軍市甚至找當地**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參與了進去,趙括就親眼見過有一名五百主擁著女人公然在帳篷裏廝混……


    被趙括質問時,他們還振振有詞:”馬上就要赴死了,讓士卒們放鬆放鬆也是應該,隻要不潛逃就行。“


    趙括也將此事報給鮮於侈,鮮於侈不以為然,他非但不驅趕那些自發聚集過來的當地商賈,還對他們表示了歡迎,並要派專門管理軍市的吏對商賈們收稅。


    趙括見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三令五申,嚴禁軍吏私下售賣軍糧給那些商賈,違令者,五百主以下就地處斬,五百主以上報與馬服君發落,最後也是一個死,看得出來,雖然有些放任手下,但軍隊裏依然是有底線的。


    至於那些征收來的市租,就由鮮於校尉和手下的五百主、百夫們分了……


    對於送到手裏的那份比旁人更多的錢帛,趙括隻覺得燙手無比,並不想拿,但旁邊的一名馬服家的私屬老卒對他說,若是不收,就會讓校尉和其他五百主們難做。並說趙國各軍皆以此為常例,當年馬服君伐齊時,也對軍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軍市所得租金,他自己不取分文,全部給手下將士分了。


    趙括若有所悟,便效仿父親當年的作為,接納了這份錢帛,又與手下的百夫、什長、伍長分了,剩下的一點,便在軍市上采購了一些肉,熬了幾大釜肉湯,讓士卒們吃了個飽……


    “謝馬服子!”


    在一片感激聲中,趙括也拎著他的木碗,讓隨軍庖廚給他打了一勺肉湯,在所有人驚異的目光下,坐在士兵中間慢慢地喝了起來,這下兵卒們對他更服氣了。


    一邊喝著,趙括一邊隨機與身邊的士卒閑聊,他們或是滿臉淳樸的農夫,或是臉上有刺字的刑徒,也有比他還要年輕,剛滿十七歲傅籍就被征召入伍的少年,他們比春天的草還要青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以前趙括覺得這很無聊,但如今,他卻不知不覺能聽進去了。一群人在篝火邊一說就是好幾個時辰,直到睡覺的晚鼓敲響才有些意猶未盡地迴帳篷睡覺,很快,鼾聲絡繹不絕地響起。


    在比普通士卒寬大許多的帳篷裏,趙括卻翻來覆去睡不著,這幾天的事,讓他不由想起半年前去齊國路上的情形,他與士卒“同甘共苦”的習慣,就是在長安君的提點下培養起來的。


    “長安君,真正的打仗,果然與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啊……”


    他不知道,若是長安君在這,看到趙軍在前線的情形,一定會吐槽一句“封建軍隊”……


    歎了口氣後,趙括再度翻了個身,閉上了眼,腦袋下的佩劍有些膈應,但他依舊沒將它挪走,行軍打仗啊,還是不能讓自己太舒服……


    不管北線無戰事,也不管袍澤們如何,反正他還是絕不讓自己放鬆,每日枕戈待旦,等待父親發動軍令,去與燕軍作戰!


    這一夜,有鐵馬冰河入夢而來……


    不過次日醒來,豔陽高照,依舊是北線無戰事。


    等啊等,一直等了好幾天,就在趙軍諸校尉都以為馬服君這是要等到明年春天再戰,就在對岸燕軍也漸漸放鬆警惕時,趙括卻在一個深夜得到了鮮於校尉的傳喚,讓他到營帳開會。


    等趙括抵達時,卻發現幾名五百主已盡數抵達,個個表情嚴肅,就連那一日擁著**公然在帳內廝混的五百主,此刻也抿著嘴,目光變得堅毅起來。


    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一步步升到了這個位置,多年的廝殺讓他們覺察到了什麽,不由自主地認真了起來。


    果然,鮮於校尉向他們傳遞了來自大將軍趙奢的軍令:


    “明夜三更,渡滱水,擊敵!”


    ……


    ps: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則奸謀無所於伏(藏)——《商君書·墾令》


    士聞戰,則輸私財而富軍市,輸飲食而待死士——《戰國策.齊策》


    巨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史記.馮唐列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新番並收藏戰國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