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宮內,門戶之見地域之見比孟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滕更,正在齊王麵前大放厥詞……


    他一改先前的恭謹模樣,口若懸河:“大王,我齊國向趙國索要長安君為質,本是將其作為交還城邑的籌碼,身為質子,本應恭謹小心,好好待在質子府內,不惹是生非才對。然而長安君仗著他是大王之甥,極為猖狂,公然穿著異邦胡服在街頭行走,帶壞了臨淄的風氣。據說不少良家子認為胡服便捷,已爭相效仿,賽馬場上舉目望去,盡是大布羊衣,鮮纓皮帶,此其一也。”


    “《書言》,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聖賢一向不提倡飲酒,然而長安君卻釀烈酒迷醉公子卿大夫,臨淄貴人競相向長安君求購烈酒,長安君不知出於何種目的,也予取予求。公子卿大夫終日舉酒高會,恐非國家之福。”


    滕更似乎忘了長安君初來乍到時間,是誰幫助太子、匡梁逼迫他喝酒的,接著,他又提及長安君在三伏天裏不顧天地規律,讓方術士強行製出冰塊來,此等奇淫巧技,實在是有傷天和,此其二也……


    “這也就罷了,如今,此子再度口出妖言,說什麽降雨隻是自然而成,沒有天意作用。前日他更在稷門上運用妖術,使得輕重之物同時落地。以上種種,都足以迷惑百姓,擾亂齊國秩序,也導致天地動怒,讓大王受到連累,此其三也……”


    齊王的臉色看不出喜怒,他淡淡地問道:“你說長安君妖言惑眾惹怒了神靈,可有何依據?”


    滕更指著外麵稀稀疏疏下著的雨道:“大王有所不知,六月初以來,小雨已下了半月,臨淄街頭百姓紛紛以訛傳訛,說長安君乃雨師赤鬆子化身,可以唿風喚雨,這場雨就是他召來的。更有愚民還書寫長安君之名,刻於桑木之上,悄悄設置淫祠來供奉,愚民不知真聖在宮內,卻偏信一個趙國孺子,令人痛心之餘,也不能不感到心驚啊……”


    齊王似是動了怒,咳嗽了幾下,嘿然道:“未曾想,寡人抱病不朝這兩個月裏,吾甥突然名聲大噪啊,都高過太子了……”


    聽他這麽一說,滕更心中大喜,再揖道:“然也,長此以往,他必然蠱惑人心,釀成大禍。萬萬不可再留此子在臨淄,或殺之,或逐之,還望大王決斷!”


    ……


    質子府內,二人也在說起往事。


    “長安君說的沒錯,當時吾等以為,滕更雖是孟子之徒,但也是滕國公子,當年滕國尚未滅亡時,與我農家也有幾分交情。誰料,他原本答應得好好的,但去麵見齊王時,卻突然變了說法,向齊王進讒言,說吾等是想要悖上下之序的瘋子,於齊國有弊無利,請求齊王將吾等驅逐,永不接納!”


    想起往事,許友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農家試圖進入齊國的第二次努力再次夭折了。


    其實明月倒是覺得,農家之所以會屢屢受挫,和他們宣揚的理念不無關係。


    從創建到如今,農家從始至終是站在自耕小農這邊的,他們希望恢複古代的原始共產主義,提倡人人平等,覺得要讓一國之君和他的臣民一起耕作,一道親自做飯,才能理解農民的難處。他們還在農夫的立場上,抵製奸詐的商賈,甚至宣揚物物等價交換的思想,抵製各國發行的貨幣……


    這種想法,當然得不到主政者的認同,在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把自己視為勞心者,鄙視老農老圃的儒生眼裏,農家就是大逆不道,有悖倫理綱常。孟子和滕更能幫農家發展才有鬼,農家也太過質樸天真,把希望寄托在死對頭處,真是南轅北轍。


    如此想著,明月也不免對農家的遭遇生出幾分同情,雖然他們的一些主張在戰國亂世是注定實現不了的,但那顆腳踏實地的質樸之心難能可貴。曆史上,戰國農家對發展農業生產的貢獻,是其他學派無法否定的,漢朝能養活五千萬人口,和農家奠定的農業改革息息相關。


    明月便問道:“不知現下農家居於何地?”


    許友無奈苦笑:“野老帶著眾弟子、家眷,居於齊楚之間。”


    那裏原本是淮夷之地,位置偏僻,沼澤又多,百姓喜好漁獵而對種地不積極,農家在當地的活動舉步維艱。這次許友來臨淄,就是想碰碰運氣,找找看是否有某位貴人封君能接納農家,不然,他們就得困死在那了。


    明月聽罷,不由心裏一動,據說曆史上的農家在東方鬱鬱不得誌,最後去秦國投靠了呂不韋,還參與了《呂氏春秋》的創作,農家入秦,讓秦國本就強大的農業生產力更上一層樓,徹底甩開六國,加速了橫掃天下的步伐。


    本著削弱敵人就是壯大自己的想法,明月立刻出言招攬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再過不久便要離齊歸趙,或能從母後和大王處得到一鄉一邑之地,封地雖小,卻能完全聽我號令。若農家不嫌棄的話,到時我一定遣人去迎野老及農家眾人,劃千畝好地給農家試耕,先生意下如何?”


    ……


    “等我迴去稟明野老,一定給長安君一個滿意的答複!”


    府邸門前,許友心滿意足的與長安君道別,這次臨淄之行出乎他的意料,不但聽到了讓農家眼前一亮的理論,更受到了長安君的邀請。


    他也聽說,這位公子深受趙國攝政太後偏愛,每年都會賞賜許多良田美宅,如果說從前的長安君守不住這些東西,可如今,他已在臨淄獲得了與地位、財富相應的名聲,立下為國赴難的大功,趙國人會牢牢記住這一點,迴去以後得到實封,成為真正的主君也不足為奇。


    農家現在走投無路,齊魯有儒家打壓不接納他們,楚國偏安一隅,朝政混亂,大臣皆是愚昧短視之人,不願意讓農家入境,秦國雖然重農,可惜太遠,當年穰侯也接見過農家,但一聽他們要求君主與百姓同勞動的理論,便冷笑著讓人送客……


    或許去長安君的領地上耕作,也是農家的一個選擇?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趙人重工商而輕農。


    其實,明月現在除了些許名望錢帛,什麽都沒有,連封地都是虛授的,但不妨礙他空手套白狼!他對農家人誌在必得,再三起誓保證自己迴國後一定會提倡重農,讓農家在趙國有發揮的餘地,希望早日聽到農家的答複。


    目送許友遠去後,正要迴府繼續過低調的生活,然而這時候,卻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長安君,大王有召!”


    謁者後勝的麵色不像過去一樣和藹,而是陰著臉,欲言又止。


    明月知道這位貪官的愛好,立刻又給他袖子裏塞了一小袋金子。


    後勝麵色稍霽,讓明月過來,湊在他耳旁壓低了聲音道:“長安君,做好離開齊國的準備罷,你惹上大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明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新番並收藏戰國明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