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衝新書榜,求點擊,求推薦票
……
作為三朝老臣,觸龍有在趙王宮內也不必下車下馬的特權,直到鳳台下,他才鑽出馬車,眯著眼看了看東方緩緩升起的太陽,這才拄著趙惠文王賜他的鳩杖,沿著階梯緩緩向上攀爬。
“左師公為國事勞碌,真是辛苦了,太後讓老仆前來相迎。”同樣頭發花白的宦者令繆賢已經等在這裏,趨行過來攙扶觸龍。
“有勞宦者令了,老朽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擔心太後玉體,許久不見,乘著這把老骨頭還能動,便入宮來探望探望,太後不嫌棄我多事就好。”
“左師公此言大謬,太後聽聞左師公到來,高興還來不及,一大早就在鳳台上等著了。”
二人並肩而上,觸龍像個尋常老人,步伐低調而從容,胡須後帶著和善的笑,不但朝繆賢還禮,還對那些向他見禮的宮中寺人一一頷首致意。
在所有人眼裏,左師公從來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毫不眷戀權位之三朝老臣,他看上去無害、守禮、謹慎,一副不問世事的態度,這是多數趙人的共識。
然而,與他共事了數十年的繆賢卻知道,這也是趙國王室最信任的一位老臣,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也許比將相們加起來還重,能搬動他入宮謁見太後的人,會是誰呢?
繆賢瞥向遠處的龍台,心知肚明,再早十年的話,他或許也會去捧新王的臭腳,但現如今,他作為一個行將就木的先王遺臣,再往上爬的心早就死了。
過了一會,兩人終於到了鳳台之上,免不了氣喘籲籲。觸龍迴過頭看了一眼正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的邯鄲城和趙王宮,忽而笑道:“宦者令啊,還記得當年老朽第一次進宮來為先王授課時的情形麽?”
那時候的趙惠文王,還是一個弱冠孺子,而繆賢,也隻是個青澀的小寺人,同樣的位置,如今,卻少了一個人。
“歲月不饒人啊,如今,吾等都老了。”觸龍感慨不已。
“是啊,左師公。”
繆賢迴應道:“老仆也做不動了,正打算等大王親政後,就辭去宮內的職務,去為先王守陵,等先王召喚老仆去黃泉伺候。”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觸龍最明白不過,但聽繆賢說來,卻難免有兔死狐悲的悲涼之感,不由動容:“宦者令……”
“左師公也不必為老仆惋惜,你我都明白,這趙國啊……”
繆賢笑了笑:“已經是年輕人的時代了!”
言罷,繆賢便往旁邊一讓,露出了鳳台正殿外,一位朝著觸龍長揖行禮的少年身軀。
深衣墜地,素袍蟬裳,麵如美玉,弱冠明眸,正是觸龍印象裏的那個三歲還沒斷奶的“不肖膏腴之子”長安君!
一板一眼地行完禮後,明月抬起頭,對觸龍道:“小子趙光,見過左師公!”
……
長安君的禮儀挑不出一點毛病,但觸龍還是皺起了眉。
昨日,在趙穆的敘述中,這場趙宮內的紛爭,都是因為長安君貪戀宮中安逸生活,不願去齊國做人質,遂一哭二鬧三上吊,才使得趙太後一意維護的。
“若趙穆所言是真的,長安君當是一個錦衣玉食慣了的膏粱之子,仗著太後溺愛,耽誤國事……”
觸龍修的是道家黃老之術,春秋時的老子說過,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古往今來,這種被偏愛的孩子,素來沒什麽好下場……
第一印象害死人,麵對長安君,觸龍也沒什麽好態度,隻是不鹹不淡地迴禮道:“老臣是來覲見太後的,不曾想卻遇上了長安君。”
觸龍的意思雖未說出,但明月心中明了,“有事就說,沒事請閃開,老夫還有國事在身,忙著呢!”
如今他們二人就對峙在這鳳台之上,許多雙眼睛盯著看著,明月沒辦法像籠絡繆賢一樣,從噓寒問暖拉關係入手,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既然如此,不如單刀直入!
於是,明月遂對觸龍說道:“還請左師公稍待,小子今日有一番話,想要請教左師公。”
“哦,不知長安君要與老朽說什麽?”觸龍瞥向了長安君背後的鳳台大殿,對這個小字輩有些心不在焉。
明月靠近了幾步,來到觸龍身邊,主動攙住了他,清晨的陽光下,隻有一些淡黃色絨毛的嘴唇微動。
自覺挪開了許多步,刻意不聽這場對話的繆賢遠遠看去,隻見觸龍麵色一頓,露出驚訝之色,轉頭看著長安君,隨即有些奇異地反問道:“長安君,你說,你想要去齊國為質?”
……
“為什麽?”
從趙穆處獲得的信息與眼前少年的舉止,兩者有巨大矛盾,觸龍一時間有些疑惑,登時將疑問脫口而出。
“長安君為何想要去齊國?做質子,可不是遊獵嬉戲,其中有許多兇險意外。”
“左師公這句話可就問得不對了。”
明月笑了笑,說道:“我聽說過一個春秋時候的故事,鄭國的商賈弦高在外經商,途中遇到秦國軍隊,當他得知秦軍要去襲擊鄭國時,便一麵派人迴國報告敵情,一麵偽裝成鄭國的使節,以十二頭牛作為禮物,犒勞秦軍。秦軍以為鄭國已經知道偷襲之事,隻好班師返迴。”
這是弦高犒師的故事,雖然鄭國一百多年前就被韓國滅了,但這個事跡卻流傳至今,觸龍身為博學的左師,自然也清楚。
明月繼續說道:“鄭國避免了滅亡,於是鄭君要獎賞弦高,但弦高卻婉言謝絕了,他說,作為鄭人,忠於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當作外人了?”
言罷,明月正色,以一個十五歲少年不該有的嚴肅語氣說道:“如今小子想要為國分憂,去齊國為質,左師公卻問我為什麽要去,豈不也將我當外人了?難道小子不是趙氏子弟麽?難道小子不是趙國人麽?為君者庇佑萬命,為臣者盡忠報國,為封君者守土有責。我乃趙之封君,趙國有難,在需要我時,我不挺身而出,難道還要幹看著不成?”
一席話從少年口中說出,擲地有聲,說得去勢的繆賢都熱血沸騰,說得觸龍目露驚異。
這還是他印象中那個幼弱的長安君麽?這還是趙穆口中不識大體,耽誤國事的膏腴公子麽?這是他自己所想,還是誰教他的?
將明月上下重新打量了一番後,觸龍忽而笑道:
“長安君啊,你何時變得如何知理能言?”
明月卻已不怕人這麽看自己了,他也不加掩飾,老氣橫秋地迴應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何況公子乎?左師公為何見事之晚也?”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得好啊!”
細細咀嚼著這句話,觸龍大笑起來,如此迅捷得體的應對,絕不是別人指點得來的:“不錯不錯,是老朽眼拙耳聾,不識賢公子,失禮了。”
心裏把昨日胡亂編排長安君的小人趙穆狠狠罵了一通,觸龍鄭重其事地朝明月行了一禮,又道:“既然長安君已下決心,要去齊國為質,自己與太後明言便是,何必……”
看著明月臉上的苦笑,觸龍停住了話。
“也對,有些話,的確是長安君自己不方便說的,看來老朽啊,還是得入殿一趟。”
無奈地搖了搖頭,觸龍便要繼續向前走,不過卻又停住了,偏過頭看著明月,玩味地問道:“敢問長安君,你覺得,老朽當如何勸說太後?”
明月故作沉思,想了一會說道:“小子覺得,應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誘之以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授之以漁……
這句話,本來是孔子用來形容要如何誘導學生學習的,如今反過來用在這裏,卻毫無違和感。
這下,觸龍是真的要對長安君刮目相待了,因為明月一語道破了他在心中籌劃已久的遊說之法。
觸龍點了點頭,朝前走了幾步,又再度停下來迴頭,眼中對明月滿是欣賞讚歎,如是再三,才露出了一絲遺憾的笑:“真是可惜啊,若是早幾年識得長安君真人,老朽興許還能再收一位好弟子……”
……
作為三朝老臣,觸龍有在趙王宮內也不必下車下馬的特權,直到鳳台下,他才鑽出馬車,眯著眼看了看東方緩緩升起的太陽,這才拄著趙惠文王賜他的鳩杖,沿著階梯緩緩向上攀爬。
“左師公為國事勞碌,真是辛苦了,太後讓老仆前來相迎。”同樣頭發花白的宦者令繆賢已經等在這裏,趨行過來攙扶觸龍。
“有勞宦者令了,老朽也沒什麽大事,隻是擔心太後玉體,許久不見,乘著這把老骨頭還能動,便入宮來探望探望,太後不嫌棄我多事就好。”
“左師公此言大謬,太後聽聞左師公到來,高興還來不及,一大早就在鳳台上等著了。”
二人並肩而上,觸龍像個尋常老人,步伐低調而從容,胡須後帶著和善的笑,不但朝繆賢還禮,還對那些向他見禮的宮中寺人一一頷首致意。
在所有人眼裏,左師公從來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毫不眷戀權位之三朝老臣,他看上去無害、守禮、謹慎,一副不問世事的態度,這是多數趙人的共識。
然而,與他共事了數十年的繆賢卻知道,這也是趙國王室最信任的一位老臣,他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也許比將相們加起來還重,能搬動他入宮謁見太後的人,會是誰呢?
繆賢瞥向遠處的龍台,心知肚明,再早十年的話,他或許也會去捧新王的臭腳,但現如今,他作為一個行將就木的先王遺臣,再往上爬的心早就死了。
過了一會,兩人終於到了鳳台之上,免不了氣喘籲籲。觸龍迴過頭看了一眼正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的邯鄲城和趙王宮,忽而笑道:“宦者令啊,還記得當年老朽第一次進宮來為先王授課時的情形麽?”
那時候的趙惠文王,還是一個弱冠孺子,而繆賢,也隻是個青澀的小寺人,同樣的位置,如今,卻少了一個人。
“歲月不饒人啊,如今,吾等都老了。”觸龍感慨不已。
“是啊,左師公。”
繆賢迴應道:“老仆也做不動了,正打算等大王親政後,就辭去宮內的職務,去為先王守陵,等先王召喚老仆去黃泉伺候。”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觸龍最明白不過,但聽繆賢說來,卻難免有兔死狐悲的悲涼之感,不由動容:“宦者令……”
“左師公也不必為老仆惋惜,你我都明白,這趙國啊……”
繆賢笑了笑:“已經是年輕人的時代了!”
言罷,繆賢便往旁邊一讓,露出了鳳台正殿外,一位朝著觸龍長揖行禮的少年身軀。
深衣墜地,素袍蟬裳,麵如美玉,弱冠明眸,正是觸龍印象裏的那個三歲還沒斷奶的“不肖膏腴之子”長安君!
一板一眼地行完禮後,明月抬起頭,對觸龍道:“小子趙光,見過左師公!”
……
長安君的禮儀挑不出一點毛病,但觸龍還是皺起了眉。
昨日,在趙穆的敘述中,這場趙宮內的紛爭,都是因為長安君貪戀宮中安逸生活,不願去齊國做人質,遂一哭二鬧三上吊,才使得趙太後一意維護的。
“若趙穆所言是真的,長安君當是一個錦衣玉食慣了的膏粱之子,仗著太後溺愛,耽誤國事……”
觸龍修的是道家黃老之術,春秋時的老子說過,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古往今來,這種被偏愛的孩子,素來沒什麽好下場……
第一印象害死人,麵對長安君,觸龍也沒什麽好態度,隻是不鹹不淡地迴禮道:“老臣是來覲見太後的,不曾想卻遇上了長安君。”
觸龍的意思雖未說出,但明月心中明了,“有事就說,沒事請閃開,老夫還有國事在身,忙著呢!”
如今他們二人就對峙在這鳳台之上,許多雙眼睛盯著看著,明月沒辦法像籠絡繆賢一樣,從噓寒問暖拉關係入手,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既然如此,不如單刀直入!
於是,明月遂對觸龍說道:“還請左師公稍待,小子今日有一番話,想要請教左師公。”
“哦,不知長安君要與老朽說什麽?”觸龍瞥向了長安君背後的鳳台大殿,對這個小字輩有些心不在焉。
明月靠近了幾步,來到觸龍身邊,主動攙住了他,清晨的陽光下,隻有一些淡黃色絨毛的嘴唇微動。
自覺挪開了許多步,刻意不聽這場對話的繆賢遠遠看去,隻見觸龍麵色一頓,露出驚訝之色,轉頭看著長安君,隨即有些奇異地反問道:“長安君,你說,你想要去齊國為質?”
……
“為什麽?”
從趙穆處獲得的信息與眼前少年的舉止,兩者有巨大矛盾,觸龍一時間有些疑惑,登時將疑問脫口而出。
“長安君為何想要去齊國?做質子,可不是遊獵嬉戲,其中有許多兇險意外。”
“左師公這句話可就問得不對了。”
明月笑了笑,說道:“我聽說過一個春秋時候的故事,鄭國的商賈弦高在外經商,途中遇到秦國軍隊,當他得知秦軍要去襲擊鄭國時,便一麵派人迴國報告敵情,一麵偽裝成鄭國的使節,以十二頭牛作為禮物,犒勞秦軍。秦軍以為鄭國已經知道偷襲之事,隻好班師返迴。”
這是弦高犒師的故事,雖然鄭國一百多年前就被韓國滅了,但這個事跡卻流傳至今,觸龍身為博學的左師,自然也清楚。
明月繼續說道:“鄭國避免了滅亡,於是鄭君要獎賞弦高,但弦高卻婉言謝絕了,他說,作為鄭人,忠於國家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受獎,豈不是把我當作外人了?”
言罷,明月正色,以一個十五歲少年不該有的嚴肅語氣說道:“如今小子想要為國分憂,去齊國為質,左師公卻問我為什麽要去,豈不也將我當外人了?難道小子不是趙氏子弟麽?難道小子不是趙國人麽?為君者庇佑萬命,為臣者盡忠報國,為封君者守土有責。我乃趙之封君,趙國有難,在需要我時,我不挺身而出,難道還要幹看著不成?”
一席話從少年口中說出,擲地有聲,說得去勢的繆賢都熱血沸騰,說得觸龍目露驚異。
這還是他印象中那個幼弱的長安君麽?這還是趙穆口中不識大體,耽誤國事的膏腴公子麽?這是他自己所想,還是誰教他的?
將明月上下重新打量了一番後,觸龍忽而笑道:
“長安君啊,你何時變得如何知理能言?”
明月卻已不怕人這麽看自己了,他也不加掩飾,老氣橫秋地迴應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何況公子乎?左師公為何見事之晚也?”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得好啊!”
細細咀嚼著這句話,觸龍大笑起來,如此迅捷得體的應對,絕不是別人指點得來的:“不錯不錯,是老朽眼拙耳聾,不識賢公子,失禮了。”
心裏把昨日胡亂編排長安君的小人趙穆狠狠罵了一通,觸龍鄭重其事地朝明月行了一禮,又道:“既然長安君已下決心,要去齊國為質,自己與太後明言便是,何必……”
看著明月臉上的苦笑,觸龍停住了話。
“也對,有些話,的確是長安君自己不方便說的,看來老朽啊,還是得入殿一趟。”
無奈地搖了搖頭,觸龍便要繼續向前走,不過卻又停住了,偏過頭看著明月,玩味地問道:“敢問長安君,你覺得,老朽當如何勸說太後?”
明月故作沉思,想了一會說道:“小子覺得,應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誘之以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威,授之以漁……
這句話,本來是孔子用來形容要如何誘導學生學習的,如今反過來用在這裏,卻毫無違和感。
這下,觸龍是真的要對長安君刮目相待了,因為明月一語道破了他在心中籌劃已久的遊說之法。
觸龍點了點頭,朝前走了幾步,又再度停下來迴頭,眼中對明月滿是欣賞讚歎,如是再三,才露出了一絲遺憾的笑:“真是可惜啊,若是早幾年識得長安君真人,老朽興許還能再收一位好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