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walden 或 life in the woods),中國大陸譯“瓦爾登湖”,台灣譯“湖濱散記”,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該書出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當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的時候,當我們的精神已經越來越麻木的時候,《瓦爾登湖》這本書無疑能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書名
瓦爾登湖
作者
(美)亨利·大衛·梭羅
譯者
徐遲
isbn
9787532752386i.3002
類別
世界名著
更多
作者簡介
瓦爾登湖
亨利·戴維·梭羅,h.d.(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作家、思想家。生長在波士頓附近超驗主義思想運動中心康科德村,父親是小業主。20歲於哈佛大學畢業,曾任教師,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在學生時代與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影響下,閱讀柯爾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
梭羅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寫成。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裏馬克河上劃船漂遊,寫成《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克河上一周》(1849),發揮了他對自然、人生和文藝問題的見解。他的代表作《沃爾登,或林中生活》(1854)記錄了他於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爾登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生活。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揮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的作者。
1817年7月12日,梭羅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concord,massachusetts),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畢業後他迴到家鄉以教書為業。1841年起他不再教書而轉為寫作。在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emerson)的支持下,梭羅在康科德住下並開始了他的超驗主義實踐。這時期,梭羅放棄詩歌創作而開始撰寫隨筆,起先給超驗主義刊物《日規》(dial)寫稿,其後各地的報紙雜誌上都有他的文章問世。
梭羅除了被一些人尊稱為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外,還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著名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影響了托爾斯泰和聖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裏,嚐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於1847年9月6日離開瓦爾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導師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於1854年的散文集《瓦爾登湖》(walden)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雖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他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
作品簡評
瓦爾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國大陸譯“瓦爾登湖”,台灣譯“湖濱散記”,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該書出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德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曆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嚐試。
美國的19世紀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的影響,主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曆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時與後來的讀者們。
本書以春天開始,曆經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結束,這正是一個生命的輪迴,終點又是起點,生命開始複蘇。
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也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辟,給人啟迪。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裏有大自然給人的澄淨的空氣,而無工業社會帶來的環境汙染。讀著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升華。
《瓦爾登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梭羅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業。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他使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他重新獲得了一種成熟的恬靜,如果說那不是黃金年齡的清純狂喜的話。
整個《瓦爾登湖》記錄著自我在微觀宇宙曆程中的經曆。
如果梭羅僅僅給我們留下一部一個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記載,或者說他僅僅退隱到森林之中,在那兒記載著他對社會的抱怨。甚至說,如果他想把這兩者都合到一本書裏,那麽《瓦爾登湖》就不會有這一百年的生命。
正像一切所進展的一樣,梭羅記下了人跟自然的關係,人在社會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關係,人在社會中的困境
書名
瓦爾登湖
作者
(美)亨利·大衛·梭羅
譯者
徐遲
isbn
9787532752386i.3002
類別
世界名著
更多
作者簡介
瓦爾登湖
亨利·戴維·梭羅,h.d.(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作家、思想家。生長在波士頓附近超驗主義思想運動中心康科德村,父親是小業主。20歲於哈佛大學畢業,曾任教師,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在學生時代與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影響下,閱讀柯爾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
梭羅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寫成。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裏馬克河上劃船漂遊,寫成《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克河上一周》(1849),發揮了他對自然、人生和文藝問題的見解。他的代表作《沃爾登,或林中生活》(1854)記錄了他於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爾登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生活。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揮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的作者。
1817年7月12日,梭羅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concord,massachusetts),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畢業後他迴到家鄉以教書為業。1841年起他不再教書而轉為寫作。在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emerson)的支持下,梭羅在康科德住下並開始了他的超驗主義實踐。這時期,梭羅放棄詩歌創作而開始撰寫隨筆,起先給超驗主義刊物《日規》(dial)寫稿,其後各地的報紙雜誌上都有他的文章問世。
梭羅除了被一些人尊稱為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外,還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著名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影響了托爾斯泰和聖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裏,嚐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於1847年9月6日離開瓦爾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導師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於1854年的散文集《瓦爾登湖》(walden)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雖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他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閑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
作品簡評
瓦爾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國大陸譯“瓦爾登湖”,台灣譯“湖濱散記”,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該書出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瓦爾登湖地處美國馬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德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曆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嚐試。
美國的19世紀是個輝煌的時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驗主義的影響,主活在這一時代的梭羅也不例外。作為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梭羅對超驗主義更是身體力行,《瓦爾登湖》就是他這一思想的體現,它是一部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有體會;他是在探求怎樣實實在在的生活,怎樣體驗與經曆有意義的生活,為自己,也為他的市民同胞,還有當時與後來的讀者們。
本書以春天開始,曆經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結束,這正是一個生命的輪迴,終點又是起點,生命開始複蘇。
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其中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語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特,耐人尋味。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也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辟,給人啟迪。
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裏有大自然給人的澄淨的空氣,而無工業社會帶來的環境汙染。讀著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升華。
《瓦爾登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梭羅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業。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他使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他重新獲得了一種成熟的恬靜,如果說那不是黃金年齡的清純狂喜的話。
整個《瓦爾登湖》記錄著自我在微觀宇宙曆程中的經曆。
如果梭羅僅僅給我們留下一部一個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記載,或者說他僅僅退隱到森林之中,在那兒記載著他對社會的抱怨。甚至說,如果他想把這兩者都合到一本書裏,那麽《瓦爾登湖》就不會有這一百年的生命。
正像一切所進展的一樣,梭羅記下了人跟自然的關係,人在社會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關係,人在社會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