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身孕(上)
經過連日的奔波,趙雪尋與張天陽終於迴到了常山,馬文源帶領眾位大臣至城門處迎接,而惠太後與易凡也早早在宮門處等候。
惠太後見到雪尋與張天陽安然歸來,自是十分開懷,拉著雪尋的手就開始噓寒問暖,好半晌,才想起來讓眾人入內。
張天陽與雪尋正待相攜入宮,易凡卻從一旁走出,行了一禮道:“我已在宮中備好宴席,為常山王與尋王妃接風洗塵。”
雖然易凡入宮已有多日,但雪尋仍是對她的易王妃身份不太適應,此時拉著張天陽的手也微微的鬆了鬆。
誰知張天陽卻又將她的緊緊握住,看著易凡應了一聲,便不再多言,領著雪尋踏入宮門。
望著二人漸行漸遠的身影,易凡的眼眸中多了一抹哀傷,她苦澀一笑,眼眶逐漸濕潤。
似乎從始至今,她都隻是一個局外人!
……
一路行至趙雪尋的寢宮中,張天陽命小魚兒為她梳洗,見雪尋散了發髻,入了內間才獨自迴自己寢宮。
看著近日來的奏折與易凡整理好的紀要,張天陽暗自點頭,她果然還是如此的處事得當。
雖然易凡已經入宮為妃,但他不在的時候,仍是能當重任,不但宮中事物安排得井然有序,政務方麵也處理得十分妥當。
隻可惜……她終究使計謀成為了後妃,平日裏不可再與她議政,以作為對她的懲罰!
想到易凡對他的心意,與她在常山多年來的貢獻與威望,張天陽雖然心中感歎,卻仍然堅定了自己的打算。
想罷,他稍作歇息,便前往雪尋寢宮接她一同赴宴。
悅音樓中,易凡早已安排妥當,惠太後、馬文源、眾位大臣早已落座,更有許多名士分列在旁,隻等常山王與尋王妃入席。
沒過多久,見張天陽和趙雪尋二人相攜而至,大臣們紛紛起身行禮。
“本王此去多時,今日便權當與眾位一聚,不必如此多禮。”
張天陽自然也發現了新上任的名士,想來應是衝著常山這片亂世淨土而來,此時天下大亂,他亦需要籠絡人心。
按照規製,王室眾人的座次應當以常山王為正位,惠太後落座右側,易王妃與尋王妃並列而坐。
但張天陽此時卻帶著雪尋路過了原本屬於她的席位,直直的往王座走去。
如此舉動,自然引得眾人皆驚,卻不好言語,畢竟這次常山王能平安歸來,大多數是尋王妃的功勞。
大臣們本就對雪尋不滿,二人雖是奉趙王旨意成婚,可這天下卻是因尋公主而亂,一向冷靜自持的常山王更是多番為她改變,如今竟還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
當下,就有文官趙阿極想要出言勸諫,卻被一旁的大臣王睿阻止,暗示今日這樣的場合不宜惹常山王不快。
而易凡呢,從常山王拉著趙雪尋入殿時就冷了臉,此時更是心生怨恨,不明白為何張天陽隻一味的對雪尋好,卻忽略了她的心意!
這麽些日子以來,易凡時時刻刻為他擔心著,然而他卻故意忽略了自己似的!
雪尋也對天陽的舉止頗為驚疑,剛想要退縮,手卻被他緊緊地拽住。
雪尋想了想,他做事從來都有分寸,便也不再擔憂,任由張天陽拉著自己在王座轉身,俯視著眾人。
“如今天下戰亂紛紛,常山雖能護住百姓一方家園,長此以往卻也不是良策。”
張天陽站定後,環視著眾人,高聲說道:“暴秦雖亡,大漢卻虎視在側,本王決意自立為趙王,以趙國的名義為百姓們複興家園,蕩平戰火,還天下以太平!”
聞言,四座無不心潮澎湃,雪尋更是心中動容,重建趙國的這一天,她終於要盼到了!
其實張天陽又何嚐不急,但此前一直未尋到好時機,隻能不斷籠絡民心,靜待時機。
如今被漢皇劉邦一攪,有了起兵的理由,常山亦是民心所向,此番起義,定能事半功倍!
見眾人都對此沒有異議,張天陽看了看身側的雪尋,忽然又道:“本王成為趙王,便會立尋王妃為王後,她本為趙國公主,又與本王經曆了生死患難,於情於理,都是趙國王後的不二人選!”
此話一出,易凡當下震驚得站起身來望著二人,她怔怔地看著雪尋,一雙拳頭在衣袖下慢慢緊握。
常山的諸位大臣也是議論紛紛,就連名士們也無不驚歎。
易凡正要出聲,殿外卻忽然傳來探子的急報,隻得暫時作罷。
隻見探子進入殿中,對著上座拱手一禮,便朗聲道:“稟常山王,大漢韓信與文信君劉交起兵謀反,被漢皇劉邦賜死!”
“什麽!”這次驚疑出聲的,卻是入席以來未出一言的雪尋。話音一落,她隻覺得手腳無力,當即忘了身處何處,癱坐在席上。
雪尋隻覺得心裏一陣劇痛,她喃喃道:“終歸還是我拖累了他……”
想不到劉邦竟能下此狠心!虧得臨行前劉交還自信說他是漢皇的親弟弟,不會被怎樣。如今沒有幾日,卻已是魂歸西去。
“此番,若是沒有文信君相助,本王與尋兒也不能輕易脫離漢皇的鉗製,壯士已去,我等便為他敬上一杯酒,以示祭奠罷!”
張天陽拍了拍雪尋的肩頭,亦是麵露沉痛之色,隨即率先端起酒杯,衝著漢宮方向遙遙高舉,對眾人說道:“文信君,一路走好。”
王座上本隻有一隻酒杯,此時小魚兒立即為雪尋添了一杯酒,她也舉杯著遙望漢宮,心中悲切。
一時間宴席上再無絲竹之聲,氣氛也比剛才要沉寂得多,對於劉交之死,眾人皆是惋惜不已,舉杯哀悼文信君劉交之死。
……
次日,張天陽與趙雪尋在常山郊外為劉交設了靈位,下令舉國素衣祭奠三日。
雖然如今趙國與大漢勢不兩立,而劉交又是漢皇的胞弟,可常山王親自寫了祭文,言明此次在漢宮中文信君劉交的大義後,朝中大臣與天下百姓對常山王的有情有義之舉皆是敬服。
張天陽與雪尋一同來到劉交的靈位前,望著“大漢文信君之靈位”的字樣,十分感慨,正如他昨日在宴席上所言,若是沒有劉交的成全,便也沒有如今的張天陽與趙雪尋!
從趙宮初識到漢宮離別的情形一一浮現在雪尋的腦中,隻可惜劉交這樣的義士竟英年早逝,實在讓人悲歎。
想到動容之處,張天陽正要招來阿信再為劉交敬一杯酒,卻忽覺雪尋的身子往一旁倒去,趕忙伸手將她攬入懷中。
想不到雪尋竟是悲傷過度,暈了過去!
……
如今常山王和尋王妃順利從大漢迴來,常山王宮中倒也熱鬧了起來。這會兒隻聽說尋王妃病倒了,常山王的隨從阿信親自帶了一幹太醫,匆匆忙忙地往她的寢宮跑去。
寢殿中,張天陽正拉著雪尋的手,側坐在床榻邊,小魚兒則侍候在旁,二人皆是滿臉的擔憂。
方才情急之下,張天陽直接使輕功將雪尋抱到了寢殿,此刻見她額上竟隱隱有些虛汗滲出,以為是從大漢迴常山的一路上奔波勞頓所致,心中既懊惱又自責。
眾太醫剛剛入殿,天陽便免了他們行禮,隻道:“快為尋王妃診治!”
太醫們見此情形也不敢耽誤,逐一上前把脈,然而卻覺得此脈有些蹊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寢殿中的氣氛僵滯到極點。
天陽見如此情形,以為是病得嚴重,急忙著急道:“怎麽樣?可有大礙?!”
經過多次確診,為首的太醫才衝著張天陽一拜,道:“恭喜常山王!其實尋王妃已有兩個多月的身孕!”
張天陽聽了,驚得一時沒反應過來,仿佛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半晌才將愁眉舒展開,喜得忍不住站起身,“此話當真?!”
殿中眾人見他如此神色,都紛紛喜笑顏開,沒想到一向冷傲的常山王,有了孩子竟是如此欣喜的神情!
小魚兒聽聞之後也是十分開心,立即歡唿雀躍道:“常山王,您沒聽錯!咱們公主有喜啦!”
話音一落,張天陽好似如夢初醒一般,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揚,心情大好,令小魚兒打賞常山王宮上下,大肆慶祝一番!
忽然,天陽看著仍是昏睡中的雪尋,又著急問道:“那尋兒為何會暈倒?可是身子不適?”
“常山王請寬心,王妃應是悼念故人,過於哀傷,才受不住暈了過去,隻要今後好好調養身子,保持心情舒暢,便可安全度過孕期。”
聽了太醫的話,張天陽雖大喜過望,卻絲毫不敢放鬆,仍是千叮嚀萬囑咐,“自今日起,太醫院上下均以尋王妃為首要,不僅要日日請脈安胎,膳食方麵也要有專人負責,加以調養。”
榻上的人兒雖暫無大礙,卻是比原來消瘦了一些。天陽想起之前雪尋為救自己,在漢宮裏應是受了無數的刁難,又一路為他來迴奔波,心中隻覺得既甜蜜又心疼。
此刻,他隻想好好的守在她身邊,哪兒也不去。
就算是一世的英明和萬裏的江山,也抵不過佳人傾國傾城的一笑!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經過連日的奔波,趙雪尋與張天陽終於迴到了常山,馬文源帶領眾位大臣至城門處迎接,而惠太後與易凡也早早在宮門處等候。
惠太後見到雪尋與張天陽安然歸來,自是十分開懷,拉著雪尋的手就開始噓寒問暖,好半晌,才想起來讓眾人入內。
張天陽與雪尋正待相攜入宮,易凡卻從一旁走出,行了一禮道:“我已在宮中備好宴席,為常山王與尋王妃接風洗塵。”
雖然易凡入宮已有多日,但雪尋仍是對她的易王妃身份不太適應,此時拉著張天陽的手也微微的鬆了鬆。
誰知張天陽卻又將她的緊緊握住,看著易凡應了一聲,便不再多言,領著雪尋踏入宮門。
望著二人漸行漸遠的身影,易凡的眼眸中多了一抹哀傷,她苦澀一笑,眼眶逐漸濕潤。
似乎從始至今,她都隻是一個局外人!
……
一路行至趙雪尋的寢宮中,張天陽命小魚兒為她梳洗,見雪尋散了發髻,入了內間才獨自迴自己寢宮。
看著近日來的奏折與易凡整理好的紀要,張天陽暗自點頭,她果然還是如此的處事得當。
雖然易凡已經入宮為妃,但他不在的時候,仍是能當重任,不但宮中事物安排得井然有序,政務方麵也處理得十分妥當。
隻可惜……她終究使計謀成為了後妃,平日裏不可再與她議政,以作為對她的懲罰!
想到易凡對他的心意,與她在常山多年來的貢獻與威望,張天陽雖然心中感歎,卻仍然堅定了自己的打算。
想罷,他稍作歇息,便前往雪尋寢宮接她一同赴宴。
悅音樓中,易凡早已安排妥當,惠太後、馬文源、眾位大臣早已落座,更有許多名士分列在旁,隻等常山王與尋王妃入席。
沒過多久,見張天陽和趙雪尋二人相攜而至,大臣們紛紛起身行禮。
“本王此去多時,今日便權當與眾位一聚,不必如此多禮。”
張天陽自然也發現了新上任的名士,想來應是衝著常山這片亂世淨土而來,此時天下大亂,他亦需要籠絡人心。
按照規製,王室眾人的座次應當以常山王為正位,惠太後落座右側,易王妃與尋王妃並列而坐。
但張天陽此時卻帶著雪尋路過了原本屬於她的席位,直直的往王座走去。
如此舉動,自然引得眾人皆驚,卻不好言語,畢竟這次常山王能平安歸來,大多數是尋王妃的功勞。
大臣們本就對雪尋不滿,二人雖是奉趙王旨意成婚,可這天下卻是因尋公主而亂,一向冷靜自持的常山王更是多番為她改變,如今竟還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
當下,就有文官趙阿極想要出言勸諫,卻被一旁的大臣王睿阻止,暗示今日這樣的場合不宜惹常山王不快。
而易凡呢,從常山王拉著趙雪尋入殿時就冷了臉,此時更是心生怨恨,不明白為何張天陽隻一味的對雪尋好,卻忽略了她的心意!
這麽些日子以來,易凡時時刻刻為他擔心著,然而他卻故意忽略了自己似的!
雪尋也對天陽的舉止頗為驚疑,剛想要退縮,手卻被他緊緊地拽住。
雪尋想了想,他做事從來都有分寸,便也不再擔憂,任由張天陽拉著自己在王座轉身,俯視著眾人。
“如今天下戰亂紛紛,常山雖能護住百姓一方家園,長此以往卻也不是良策。”
張天陽站定後,環視著眾人,高聲說道:“暴秦雖亡,大漢卻虎視在側,本王決意自立為趙王,以趙國的名義為百姓們複興家園,蕩平戰火,還天下以太平!”
聞言,四座無不心潮澎湃,雪尋更是心中動容,重建趙國的這一天,她終於要盼到了!
其實張天陽又何嚐不急,但此前一直未尋到好時機,隻能不斷籠絡民心,靜待時機。
如今被漢皇劉邦一攪,有了起兵的理由,常山亦是民心所向,此番起義,定能事半功倍!
見眾人都對此沒有異議,張天陽看了看身側的雪尋,忽然又道:“本王成為趙王,便會立尋王妃為王後,她本為趙國公主,又與本王經曆了生死患難,於情於理,都是趙國王後的不二人選!”
此話一出,易凡當下震驚得站起身來望著二人,她怔怔地看著雪尋,一雙拳頭在衣袖下慢慢緊握。
常山的諸位大臣也是議論紛紛,就連名士們也無不驚歎。
易凡正要出聲,殿外卻忽然傳來探子的急報,隻得暫時作罷。
隻見探子進入殿中,對著上座拱手一禮,便朗聲道:“稟常山王,大漢韓信與文信君劉交起兵謀反,被漢皇劉邦賜死!”
“什麽!”這次驚疑出聲的,卻是入席以來未出一言的雪尋。話音一落,她隻覺得手腳無力,當即忘了身處何處,癱坐在席上。
雪尋隻覺得心裏一陣劇痛,她喃喃道:“終歸還是我拖累了他……”
想不到劉邦竟能下此狠心!虧得臨行前劉交還自信說他是漢皇的親弟弟,不會被怎樣。如今沒有幾日,卻已是魂歸西去。
“此番,若是沒有文信君相助,本王與尋兒也不能輕易脫離漢皇的鉗製,壯士已去,我等便為他敬上一杯酒,以示祭奠罷!”
張天陽拍了拍雪尋的肩頭,亦是麵露沉痛之色,隨即率先端起酒杯,衝著漢宮方向遙遙高舉,對眾人說道:“文信君,一路走好。”
王座上本隻有一隻酒杯,此時小魚兒立即為雪尋添了一杯酒,她也舉杯著遙望漢宮,心中悲切。
一時間宴席上再無絲竹之聲,氣氛也比剛才要沉寂得多,對於劉交之死,眾人皆是惋惜不已,舉杯哀悼文信君劉交之死。
……
次日,張天陽與趙雪尋在常山郊外為劉交設了靈位,下令舉國素衣祭奠三日。
雖然如今趙國與大漢勢不兩立,而劉交又是漢皇的胞弟,可常山王親自寫了祭文,言明此次在漢宮中文信君劉交的大義後,朝中大臣與天下百姓對常山王的有情有義之舉皆是敬服。
張天陽與雪尋一同來到劉交的靈位前,望著“大漢文信君之靈位”的字樣,十分感慨,正如他昨日在宴席上所言,若是沒有劉交的成全,便也沒有如今的張天陽與趙雪尋!
從趙宮初識到漢宮離別的情形一一浮現在雪尋的腦中,隻可惜劉交這樣的義士竟英年早逝,實在讓人悲歎。
想到動容之處,張天陽正要招來阿信再為劉交敬一杯酒,卻忽覺雪尋的身子往一旁倒去,趕忙伸手將她攬入懷中。
想不到雪尋竟是悲傷過度,暈了過去!
……
如今常山王和尋王妃順利從大漢迴來,常山王宮中倒也熱鬧了起來。這會兒隻聽說尋王妃病倒了,常山王的隨從阿信親自帶了一幹太醫,匆匆忙忙地往她的寢宮跑去。
寢殿中,張天陽正拉著雪尋的手,側坐在床榻邊,小魚兒則侍候在旁,二人皆是滿臉的擔憂。
方才情急之下,張天陽直接使輕功將雪尋抱到了寢殿,此刻見她額上竟隱隱有些虛汗滲出,以為是從大漢迴常山的一路上奔波勞頓所致,心中既懊惱又自責。
眾太醫剛剛入殿,天陽便免了他們行禮,隻道:“快為尋王妃診治!”
太醫們見此情形也不敢耽誤,逐一上前把脈,然而卻覺得此脈有些蹊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寢殿中的氣氛僵滯到極點。
天陽見如此情形,以為是病得嚴重,急忙著急道:“怎麽樣?可有大礙?!”
經過多次確診,為首的太醫才衝著張天陽一拜,道:“恭喜常山王!其實尋王妃已有兩個多月的身孕!”
張天陽聽了,驚得一時沒反應過來,仿佛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半晌才將愁眉舒展開,喜得忍不住站起身,“此話當真?!”
殿中眾人見他如此神色,都紛紛喜笑顏開,沒想到一向冷傲的常山王,有了孩子竟是如此欣喜的神情!
小魚兒聽聞之後也是十分開心,立即歡唿雀躍道:“常山王,您沒聽錯!咱們公主有喜啦!”
話音一落,張天陽好似如夢初醒一般,嘴角情不自禁地上揚,心情大好,令小魚兒打賞常山王宮上下,大肆慶祝一番!
忽然,天陽看著仍是昏睡中的雪尋,又著急問道:“那尋兒為何會暈倒?可是身子不適?”
“常山王請寬心,王妃應是悼念故人,過於哀傷,才受不住暈了過去,隻要今後好好調養身子,保持心情舒暢,便可安全度過孕期。”
聽了太醫的話,張天陽雖大喜過望,卻絲毫不敢放鬆,仍是千叮嚀萬囑咐,“自今日起,太醫院上下均以尋王妃為首要,不僅要日日請脈安胎,膳食方麵也要有專人負責,加以調養。”
榻上的人兒雖暫無大礙,卻是比原來消瘦了一些。天陽想起之前雪尋為救自己,在漢宮裏應是受了無數的刁難,又一路為他來迴奔波,心中隻覺得既甜蜜又心疼。
此刻,他隻想好好的守在她身邊,哪兒也不去。
就算是一世的英明和萬裏的江山,也抵不過佳人傾國傾城的一笑!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