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若遷都於鹹陽,不知金陵何去何從?”
太子恆疑惑的詢問道:“父王是打算讓金陵與郢一樣,成為陪都?”
“不錯。”
慶忌微微頷首道:“今後,我吳國將實行‘三都製’,吳有三都,分別是東都金陵、中都郢、西都鹹陽。”
“在形式上,國君所在而常駐之地,便為國都。”
在慶忌的心目中,若日後吳國掃滅諸國,一統天下,則可能選立五座都城,東、西、南、北、中。
到時候,中都母庸置疑,一定是洛陽,郢則是因為地理位置,會設為“南都”。
至於北都,慶忌可能更傾向於邯鄲、晉陽,或者是燕地的薊。
當然,這是很長遠的事情,隻是慶忌早有打算。
在慶忌的心目中,鹹陽會是吳國未來的主要都城。
而東都金陵,雖是一座陪都,但屬於吳國的發祥地,龍興之地,慶忌也很是重視。
屬於慶忌的陵墓,早就在金陵的紫金山興建,動工修建了十幾年的時間,慶忌又怎麽可能大費周章的還在鹹陽再建造一座陵墓?
金陵,是慶忌的養老之地。
等到慶忌覺著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可能選擇禪讓王位於太子恆,而後到金陵安度晚年……
即便慶忌跟秦始皇一樣,突然薨逝,與世長辭的話,他的遺體也可以送到金陵安葬。
“大王,恕臣直言。”
禦史大夫範蠡皺著眉頭道:“貿然遷都,恐非吉兆,也不是一件易事。”
“大王所選的新都鹹陽,不失為王霸之基,形勝於天下之地。”
“然,金陵距離鹹陽迢迢數千裏,朝中諸卿大夫及勳貴,未必願意跟著遷走,到人生地不熟的雍州定居。”
“再者,周室故都豐、鎬兩京,昔日便被犬戎所焚毀,成了一片廢墟,殘磚瓦礫,或者已經不複存在。”
“大王需要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一座傲然於世的都城,耗時費力,而且勞民傷財,實在不利於我吳國而今恢複民生,極有可能使國庫為之拖累……”
“請大王三思。”
範蠡所言,不無道理。
遷都不是一件小事,要牽扯的利益關係不知凡幾。
在慶忌看來,勞民傷財還是其次的。
最關鍵的,是吳國的老世族大臣不情願背井離鄉,前往鹹陽定居。
以前慶忌將吳國的都城從吳都遷到金陵,因為兩地相隔的距離不遠,金陵算是吳國的腹地,故而沒有遭到國人太過強烈的反對。
但,鹹陽不一樣。
再者說,現在吳國要奉行休養生息的國策,驟然遷都,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花銷,不利於民生大計。
“遷都鹹陽之事,不會操之過急,也非一時之功。”
慶忌澹澹的笑道:“寡人打算,三年至五年後,再頒布王令,進行正式遷都。”
“大王聖明!”
群臣都很是讚同。
遷都的事情有一個緩衝期,的確是至關重要。
“吳恆。”
“兒臣在!”
“你明日動身,前往長安郡,與吳鴻一起,負責營建新都之事。都城、市集、宮殿的規劃圖,你可跟伯噽、幹將、文種等人斟酌斟酌,勘定後,呈報於寡人。”
慶忌緩聲道:“爾等要實地考察一番,做出嚴密規劃。”
“前期投入十萬昆侖奴服勞役,而後逐年遞增十萬。所需石料、木料,或可從南山(秦嶺)采集,所需工匠、工具、錢餉等,皆可從吳郡抽調。”
“兒臣,謹遵王命!”
太子恆即刻答應下來。
茲事體大。
這一座新都鹹陽,勢必會成為一座輝煌的城邑,曠古爍今的繁華都會。
因此,鹹陽城的規劃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好在,吳國屬於這個時代的“基建狂魔”,稷下學宮的工學院,這些年來不知道培養出了多少的優秀工匠、大師。
有這些工匠的同心協力,再加上幾十萬的昆侖奴埋頭苦幹,還怕鹹陽城,以及大氣磅礴的鹹陽宮,不能拔地而起?
“伍員。”
“臣在!”
“你的三萬鐵騎,到雍城組建。盡可能的從西戎手中購置戰馬,收攏戎狄,負責操練騎兵。”
慶忌意味深長的道:“西戎雖非我吳國敵手,但,他們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是從馬背上長大的人,善於騎射,正是我吳國鐵騎兵需要汲取的優點。”
“諾!”
伍子胥當即領命。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治粟內史曾點的身上,道:“曾點。”
“臣在!”
“你負責在西北邊陲,建立通商集市,使商賈與西戎‘互市’,製定價格,以絲綢、茶葉、鹽巴、布匹、粟米、稻米等物,換取草原上的牛、羊、馬、皮草等物。記住,一切要以吳國的利益為主。”
“諾!”
深感責任重大的文種,立刻答應。
跟西戎八國互市,占便宜的還是吳國。
因為吳國手上的布匹、鹽巴、糧食,那都是生活必需品。
而西戎那裏的牛、羊、馬等牲畜,則是可以被吳國完全利用起來。
駑馬能用來拉車,良馬可以充當戰馬使用。
牛,可以作為耕牛。
哪怕是吳國倒手一賣,到民間都能掙得盆滿缽滿。
“還有一事。”
慶忌眯著眼睛道:“嚴禁將武器、盔甲、弓弩等軍事輜重向西戎出售,銅鐵一樣,若查到有人敢於向西戎兜售武器,一銅一鐵,以叛國罪論處,絕不留情!”
“臣,謹遵王命!”
在這個事情上,慶忌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
過去的吳國,還向西戎八國兜售了不少的武器裝備,以此來獲得大量的牛羊和駿馬。
但,那隻是慶忌為了使秦國被西戎牽製,難以發展起來。
而今秦國已經滅亡,慶忌又打算遷都於鹹陽,將關中作為吳國日後的基本盤。
既如此,慶忌又怎麽可能留著西戎八國這樣的隱患?
總有一日,慶忌是要揮師西征,將義渠、綿諸、烏氏等苟延殘喘的戎狄之國,一一掃滅的。
解決了這些事情後,慶忌便打算動身,前往魯國,進行諸侯會盟。
經過去年的一番諸侯混戰後,天下迎來了新的格局。
但,吳國還是霸主,慶忌作為方伯,代天子行王事,既然要為吳國創造一個相對平定的外部環境,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中原諸國安分一些。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慶忌召開諸侯會盟,承認列國的固定疆土,解決諸侯們的各種糾紛問題。
太子恆疑惑的詢問道:“父王是打算讓金陵與郢一樣,成為陪都?”
“不錯。”
慶忌微微頷首道:“今後,我吳國將實行‘三都製’,吳有三都,分別是東都金陵、中都郢、西都鹹陽。”
“在形式上,國君所在而常駐之地,便為國都。”
在慶忌的心目中,若日後吳國掃滅諸國,一統天下,則可能選立五座都城,東、西、南、北、中。
到時候,中都母庸置疑,一定是洛陽,郢則是因為地理位置,會設為“南都”。
至於北都,慶忌可能更傾向於邯鄲、晉陽,或者是燕地的薊。
當然,這是很長遠的事情,隻是慶忌早有打算。
在慶忌的心目中,鹹陽會是吳國未來的主要都城。
而東都金陵,雖是一座陪都,但屬於吳國的發祥地,龍興之地,慶忌也很是重視。
屬於慶忌的陵墓,早就在金陵的紫金山興建,動工修建了十幾年的時間,慶忌又怎麽可能大費周章的還在鹹陽再建造一座陵墓?
金陵,是慶忌的養老之地。
等到慶忌覺著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可能選擇禪讓王位於太子恆,而後到金陵安度晚年……
即便慶忌跟秦始皇一樣,突然薨逝,與世長辭的話,他的遺體也可以送到金陵安葬。
“大王,恕臣直言。”
禦史大夫範蠡皺著眉頭道:“貿然遷都,恐非吉兆,也不是一件易事。”
“大王所選的新都鹹陽,不失為王霸之基,形勝於天下之地。”
“然,金陵距離鹹陽迢迢數千裏,朝中諸卿大夫及勳貴,未必願意跟著遷走,到人生地不熟的雍州定居。”
“再者,周室故都豐、鎬兩京,昔日便被犬戎所焚毀,成了一片廢墟,殘磚瓦礫,或者已經不複存在。”
“大王需要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一座傲然於世的都城,耗時費力,而且勞民傷財,實在不利於我吳國而今恢複民生,極有可能使國庫為之拖累……”
“請大王三思。”
範蠡所言,不無道理。
遷都不是一件小事,要牽扯的利益關係不知凡幾。
在慶忌看來,勞民傷財還是其次的。
最關鍵的,是吳國的老世族大臣不情願背井離鄉,前往鹹陽定居。
以前慶忌將吳國的都城從吳都遷到金陵,因為兩地相隔的距離不遠,金陵算是吳國的腹地,故而沒有遭到國人太過強烈的反對。
但,鹹陽不一樣。
再者說,現在吳國要奉行休養生息的國策,驟然遷都,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花銷,不利於民生大計。
“遷都鹹陽之事,不會操之過急,也非一時之功。”
慶忌澹澹的笑道:“寡人打算,三年至五年後,再頒布王令,進行正式遷都。”
“大王聖明!”
群臣都很是讚同。
遷都的事情有一個緩衝期,的確是至關重要。
“吳恆。”
“兒臣在!”
“你明日動身,前往長安郡,與吳鴻一起,負責營建新都之事。都城、市集、宮殿的規劃圖,你可跟伯噽、幹將、文種等人斟酌斟酌,勘定後,呈報於寡人。”
慶忌緩聲道:“爾等要實地考察一番,做出嚴密規劃。”
“前期投入十萬昆侖奴服勞役,而後逐年遞增十萬。所需石料、木料,或可從南山(秦嶺)采集,所需工匠、工具、錢餉等,皆可從吳郡抽調。”
“兒臣,謹遵王命!”
太子恆即刻答應下來。
茲事體大。
這一座新都鹹陽,勢必會成為一座輝煌的城邑,曠古爍今的繁華都會。
因此,鹹陽城的規劃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好在,吳國屬於這個時代的“基建狂魔”,稷下學宮的工學院,這些年來不知道培養出了多少的優秀工匠、大師。
有這些工匠的同心協力,再加上幾十萬的昆侖奴埋頭苦幹,還怕鹹陽城,以及大氣磅礴的鹹陽宮,不能拔地而起?
“伍員。”
“臣在!”
“你的三萬鐵騎,到雍城組建。盡可能的從西戎手中購置戰馬,收攏戎狄,負責操練騎兵。”
慶忌意味深長的道:“西戎雖非我吳國敵手,但,他們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他們是從馬背上長大的人,善於騎射,正是我吳國鐵騎兵需要汲取的優點。”
“諾!”
伍子胥當即領命。
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了治粟內史曾點的身上,道:“曾點。”
“臣在!”
“你負責在西北邊陲,建立通商集市,使商賈與西戎‘互市’,製定價格,以絲綢、茶葉、鹽巴、布匹、粟米、稻米等物,換取草原上的牛、羊、馬、皮草等物。記住,一切要以吳國的利益為主。”
“諾!”
深感責任重大的文種,立刻答應。
跟西戎八國互市,占便宜的還是吳國。
因為吳國手上的布匹、鹽巴、糧食,那都是生活必需品。
而西戎那裏的牛、羊、馬等牲畜,則是可以被吳國完全利用起來。
駑馬能用來拉車,良馬可以充當戰馬使用。
牛,可以作為耕牛。
哪怕是吳國倒手一賣,到民間都能掙得盆滿缽滿。
“還有一事。”
慶忌眯著眼睛道:“嚴禁將武器、盔甲、弓弩等軍事輜重向西戎出售,銅鐵一樣,若查到有人敢於向西戎兜售武器,一銅一鐵,以叛國罪論處,絕不留情!”
“臣,謹遵王命!”
在這個事情上,慶忌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
過去的吳國,還向西戎八國兜售了不少的武器裝備,以此來獲得大量的牛羊和駿馬。
但,那隻是慶忌為了使秦國被西戎牽製,難以發展起來。
而今秦國已經滅亡,慶忌又打算遷都於鹹陽,將關中作為吳國日後的基本盤。
既如此,慶忌又怎麽可能留著西戎八國這樣的隱患?
總有一日,慶忌是要揮師西征,將義渠、綿諸、烏氏等苟延殘喘的戎狄之國,一一掃滅的。
解決了這些事情後,慶忌便打算動身,前往魯國,進行諸侯會盟。
經過去年的一番諸侯混戰後,天下迎來了新的格局。
但,吳國還是霸主,慶忌作為方伯,代天子行王事,既然要為吳國創造一個相對平定的外部環境,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中原諸國安分一些。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慶忌召開諸侯會盟,承認列國的固定疆土,解決諸侯們的各種糾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