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你意下如何”


    慶忌將詢問的目光,放在治粟內史範蠡的身上。


    範蠡一直在低頭思索,隻是沒有說話。


    見到慶忌發問,範蠡旋即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為廷尉之冠名‘江寧’,以及右丞相之冠名‘建業’,以為新都之名,皆無不可。”


    “你心中,可另有別名”


    “有。”


    範蠡直言不諱的道:“大王,敢問此地最大的山,名號為何”


    “是金陵山。”


    就慶忌所知道的,金陵山,囊括石頭山,正是後世的紫金山,此時它的許多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


    “然也!”


    範蠡朗聲道:“大王,大江之水,自金陵山西麓下流過,此山臨江控淮,形勢十分險要,是故大王建都於此,乃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


    “既如此,大王何不將新都命名為‘金陵’,以此宣揚吳國之王氣耶”


    慶忌微微頷首,又看著懷裏打瞌睡的小夷光,含笑道:“夷光,你認為江寧、建業與金陵,哪個名字更好聽”


    汗!


    在場的人都汗顏不已。


    慶忌居然將新都的命名權,交到夷光這樣一個乳臭未幹的小丫頭身上。


    這真是……荒唐!


    不過,也恰恰說明,慶忌認為江寧、建業與金陵,都是極好的名字,一時間難以決斷。


    “唔……”


    夷光歪著小腦袋,認認真真的思索一下,就道:“大叔,夷光以為,金陵好聽一些。”


    “好!”


    慶忌立馬拍板道:“日後,我大吳的都城,就命名為‘金陵’!”


    ……


    吳、徐、鍾吾三國在金陵之會後,就開始調兵遣將。


    公元前509年,即吳王慶忌五年冬,十一月,吳國對楚國宣戰,並發布《討楚檄文》,聲討楚國的種種罪行,打著為蔡侯伸張正義的旗號,出兵伐楚。


    慶忌禦駕親征,起水陸大軍五萬,其中包括鍾吾國、徐國的一萬士卒,以及盜蹠麾下的六千多賊眾,浩浩蕩蕩的在鴆茲聚集。


    中軍大帳內,慶忌召集眾將議事。


    治粟內史範蠡、廷尉伍子胥、右丞相計然,將軍黑夫、孟賁、熊子丹、公孫雄、胥門巢等人都站在左右兩側,等著慶忌發號施令。


    一張標注清晰的地圖,放置在地板上。


    伍子胥稟告道:“大王,楚軍在長岸,駐紮有軍隊三萬餘人,將軍是葉邑大夫沈諸梁,副將申包胥,不容小覷。”


    “欲取江西之地,臣以為我軍當先破長岸,擊敗楚軍主力,然後方可逐一奪下巢、鍾離、昭關及舒地!”


    伍子胥的這一方略,看起來是沒毛病的,中規中矩,穩紮穩打。


    但,慶忌總覺著不大可行。


    沉吟片刻後,慶忌緩聲道:“長岸,曆來為吳楚兩國的兵家必爭之地,是一座堅固的軍事重鎮。”


    “楚國守軍三萬餘人,我吳師縱然有投石機之犀利,短時間內可破長岸,恐怕也不妥。戰事一旦陷入僵持,將對我吳軍大為不利。”


    慶忌將直鞭指在地圖上的舒地,以及大江邊上的鵲邑,道:“寡人之意,先易後難,我吳軍主力從鵲邑登陸,搶占舒地,再一路北上,取居巢、昭關,對長岸之楚軍成包圍之勢,斷其糧道、退路,可事半功倍,或能迫使楚人歸降。”


    慶忌的一貫作風,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


    吳軍跟堅守長岸的楚軍主力死磕到底,這無疑會大大增加吳軍的傷亡,那是殲滅戰。


    這不是慶忌願意看到的。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慶忌絕不會幹出這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


    長岸、鵲、庸浦、岸,這四座沿江城邑,在上一次的吳楚大戰中,歸於吳國所有。


    長岸固然已經被楚軍占領,但鵲、庸浦與岸這三座城邑還在吳軍的手中,所以伐楚的吳軍能渡過大江,在鵲邑順利登陸。


    “大王欲斷楚軍之糧道,恐怕不易。”


    伍子胥搖搖頭道:“楚軍大將沈諸梁,有乃父沈尹戍之風,不失為一代名將!他定然能獲悉我軍之意圖,繼而出兵來救。”


    “那便再好不過。”


    慶忌微微一笑,手中的直鞭,又指在坻箕山那裏,道:“沈諸梁若發兵來救舒地,坻箕山就是其必經之路。寡人何不派兵駐紮於此,伏擊馳援之楚軍”


    “大王英明!”


    伍子胥跟著讚同道。


    決定伐楚的初步方略,慶忌隨即又環視一周,看著在場的吳國將領們,正色道:“二三子,此戰,為我吳國弱楚之戰,將決定南方未來多年之格局!”


    “許勝不許敗!”


    “計然!”


    “臣在!”


    被念到名字的右丞相計然,立馬站出來。


    “你負責坐鎮鴆茲,調度糧秣輜重,需保證我吳軍糧秣輜重供應暢通無阻,無有後勤之憂矣!”


    “唯!”


    計然立馬答應下來。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糧秣輜重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若後勤工作無法得到保障,吳軍就是再勇猛,再兵強馬壯,恐怕最後都不得不灰溜溜的退迴吳國,或有不戰自潰的危險。


    “伍員、黑夫!”


    “臣在!”


    “你二人過江之後,即刻率精兵一萬,秘密屯於坻箕山,防備楚軍馳援舒地。”


    “唯!”


    做好戰前布置事宜後,隨著慶忌的一聲令下,眾將轟然唱喏,整整五萬諸侯聯軍,就都雄赳赳,氣昂昂的乘大舟,溯江南下,在鵲邑登陸。


    伍子胥、黑夫二人率領一萬吳國精兵,迅速趕往坻箕山,並占據有利地形,安營紮寨。


    慶忌自己,則是率領聯軍的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群舒。


    群舒,是為偃姓諸國,有舒、舒蓼、舒庸、舒鳩、舒龍、舒龏、舒鮑、宗、巢九國。


    還有一個桐國,與群舒鄰近,也疑似群舒國,它們也都是偃姓皋陶之後,或是徐人的分支。


    群舒國家被夾在大國中間,朝吳暮楚,夾縫求生。


    吳軍崛起,打過來的時候它們就倒戈吳國;楚軍強勢,打過來的時候它們就轉投楚國的懷抱。


    數十年來,一貫如此。


    吳王慶忌二年,吳軍也一度占領群舒,隻是很快就被迫撤迴吳國,群舒也重新歸於楚國。


    23shu8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