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獨發於123言情(jinjiāngwénxuéchéng|g|晉江文學城|),拒絕以任何形式轉載傳播。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叫花雞


    叫花雞又稱常熟叫化雞、煨雞,是江蘇常熟地區漢族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起好,用烘烤的方法製作出來的一道特色菜。


    其色澤棗紅明亮,芳香撲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髒,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製此雞。


    起源


    典故一


    曆史傳說“叫花雞”願出於浙江,是一些窮苦難民(或叫要飯叫花雞的)偷來的雞,


    用泥巴把雞包起來,架火燒泥巴,泥燒熱了雞也就熟了。它又名富貴雞,原是乞丐所創造,故稱叫花(化)雞。相傳朱元璋帶兵打江山時,有一次朱元璋又打了敗仗跑了三天三夜,敵人在後麵窮追不舍,朱元璋筋疲力盡,饑餓難忍,就在這時看到前方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間還有一堆泥巴,旁邊蹲著一位老叫花(化),朱元璋好奇地問到:”你在這裏幹什麽?”老叫花(化)一看是朱元璋,就忙說:“我在烤雞獻給大王。”朱元璋一聽非常驚奇,老叫花(化)把雞從火中取出,打開泥巴,香味撲鼻。朱元璋邊吃邊讚不絕口,“非常好吃”。從此以後,朱元璋打仗一帆風順,當了皇帝。後來朱元璋就封此雞為“富貴雞”。


    典故二


    另外有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


    有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讚不絕口。叫花子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典故三


    據傳,清代年間,在常熟虞山腳下,一個餓了好幾天的叫花子在草叢中捉到一隻雞,欲以充饑。但一無鍋灶二無調料,甚至連褪毛的開水都找不到,無奈之下,將雞宰掉,取出內髒後,用幾張荷葉包起來,外麵裹上泥巴,堆積些枯枝敗葉點火烤了起來。待烤得泥巴發黃幹透時,往地上一摔,雞毛隨之脫落,撲鼻的香氣四散開來。附近張大戶的仆人恰巧經過,香氣吸引,向叫花子討得煨雞之法,迴去稟告了主人。主人如法炮製,邀親友品嚐,眾人吃過讚不絕口,詢問主人菜名,主人以“叫花子雞”迴之。常熟百年老店山景園菜館名廚朱阿二據此傳說加以改進,在雞腹內填加各種配料,以豬網油、荷葉包裹,以黃泥糊於包裹外,然後燒烤,味道更為鮮美,並美其名曰“黃泥煨雞”。


    製作方法


    叫化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7]


    最原始做法


    原料:新鮮嫩荷葉數張、黃泥足量、活土雞一隻、棉線n米長。


    做法:


    1、活雞扭斷脖子——不放血,不拔毛;


    2、從後門開個盡量小的口把內髒掏出洗淨內腔


    3、依個人口味在腔內塗抹作料,也可以放上香料,不過一般是不放的,因為香料的味道容易搶走荷葉的清香;


    4、黃泥加點水調成粘稠的泥漿,用泥漿把雞塗滿,一定要滲透到毛根部,表麵抹均勻成橢球狀;


    5、用荷葉把球包上,包嚴實,用棉線紮好;


    6、地上挖個坑把球埋進去,把坑填平,雞球表麵離地麵10厘米;


    7、在上麵生一堆篝火,不要太大了免得受熱不均勻,等火自然熄滅自然冷卻了,把雞球挖出來,用石頭一敲雞球表麵的泥塊就碎了,一拔就下來,連毛都帶下來,一根不剩,即可食用。


    缺點:不夠衛生。


    蘇菜做法


    原料:三黃雞、荷葉、豬網油、肉丁、蝦仁、香菇、筍片、麵粉、料酒、醬油、糖、蠔油、鹽、蔥、薑、丁香粉、八角粉


    做法:


    1、製作叫花雞的主要原料。


    2、麵粉加入料酒和成麵團。


    3、揉好的麵團,用來取代泥巴。


    4、三黃雞洗淨,加入鹽、糖、料酒、醬油、蠔油、蔥薑、丁香、八角粉醃漬1小時。


    5、把蝦仁、肉丁、香菇、筍片炒成餡心,塞入雞腹中。


    6、用網油裹住雞身。


    7、再用開水燙過的荷葉包起。


    8、最後把麵團擀開,包好荷葉雞,入烤箱200°c烤1.5-2小時。


    叫花雞做法


    用料


    主料:嫩母雞一隻(1000克)、以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黃嘴、黃腳、黃毛)母雞為好。


    輔料:雞丁50克、瘦豬肉100克、蝦仁50克、熟火腿丁30克、豬油400克、香菇丁20克、鮮荷葉4張、酒壇泥3000克。


    調料:紹酒50克、鹽5克、油100克、白糖20克、蔥花25克、薑末10克、丁香4粒八角2顆、玉果末0.5克、蔥白段50克、甜麵醬50克、香油50克、熟豬油50克。


    具體做法:


    1、將雞去毛,去內髒、洗淨。加醬油、黃酒、鹽,醃製1小時取出,將丁香、八角碾成細末,加入玉果末和勻,擦於雞身;


    2、將鍋放在大火上,內加入豬油燒製五成熟,放入蔥花、薑爆香,然後將輔料中的雞丁、瘦豬肉、蝦仁、熟火腿丁、香菇丁分別到入鍋中炒熟。出鍋後放涼備用;


    3、雞的兩腋各方一顆丁香夾住,再用豬網油緊包雞身,用荷葉包一層,再用玻璃紙包上一層,外麵再包一層荷葉,然後用細毛繩紮牢;


    4、將酒壇泥碾成粉末,加清水調和,平攤在濕布上(約1.5厘米厚),再將捆好的雞放在泥的中間,將濕布四角拎起將雞緊包,使泥緊緊粘牢,再去掉濕布,用包裝紙包裹;


    5、將裹好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鍾,如泥出現幹裂,可用泥補塞裂縫,再用旺火火烤30分鍾,然後改用小火烤90分鍾,最後改用微火烤90分鍾;


    6、取出考好的雞,敲掉雞表麵的泥,解去繩子,揭去荷葉、玻璃紙、淋上香油即可。


    工藝關鍵


    1.製作叫花雞要選用虞山特產、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母雞,即黃嘴、黃腳、黃毛。1隻約重1500克左右為佳。


    2.用刀背敲斷翅膀、腿骨,脛骨時,不能損傷雞皮,要使整隻雞的雞皮完整。


    3.在網油外再包荷葉,是為防止雞烤焦,又增加荷葉香味。


    4.用酒壇泥包裹捆紮雞時,把泥平攤在濕布上,約厚1.7厘米,再將雞放在泥中間,把濕布四角拎起緊包,使泥粘緊粘牢,然後揭去濕布,冉用包裝紙包裹即成。


    5.在煨烤時,有的用烤箱,而有的卻用炭火煨烤,一般將雞放在架上,緊貼炭火煨烤,每半小時翻動1次,約需要4小時可煨烤熟透。


    小貼士:


    另可備香油、蔥白、甜麵醬供蘸食。此雞皮色金黃橙亮,肉質鮮嫩酥軟,香味濃鬱,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1.叫花雞的製法與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豬包裹起,加以燒烤,然後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菜。


    2.在食此菜時,打開泥殼,滿屋飄香,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若陪蔥白,甜麵醬進食,口味更佳。


    浙菜做法


    做法材料:


    童子雞一隻、冬筍片適量、冬菇適量、蝦仁適量、五花肉適量、豬網油適量、馬蓮草適量、黃泥適量、鮮荷葉適量、烘焙紙適量


    做法:


    1、冬筍切片、冬菇泡發切塊,蝦洗淨去殼、蝦線;五花肉去皮切丁備用。


    2、童子雞洗淨,斬去指甲、尾部。


    3、用生抽、料酒、鹽、蠔油、蔥薑片,拌勻塗抹雞的內外。


    4、蝦仁、五花肉丁、筍片、八角、丁香、冬菇塊,加入生抽、白糖拌成餡料。


    5、將餡料填入雞腹。


    6、將雞裝入保鮮袋,放冰箱冷藏室醃製一個晚上。


    7、鮮荷葉、馬蓮草入沸水鍋中略燙,撈出瀝幹待用。


    8、黃土泥加適量水合成團。


    9、用豬網油裹緊雞身。


    10、包裹上荷葉用馬蓮草係緊,再包上一層烘焙用紙。


    11、將和好的黃泥裹在雞上,烤盤墊上油紙放入烤箱,180度中下層、烘焙1.5-2小時即可。


    12、熟時取出敲掉泥去荷葉,淋上香油即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公主(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悄並收藏長公主(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