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和黛玉都並非因才誌而自命清高之人,而是因情深而難免孤芳,力大未必巧,情深必定細,因而對人心種種晦暗不可明言之處,多有所感,多有所苦,所不同的是,秦可卿性子和順,隻在心裏思量,黛玉卻譏諷於外。
在本來的命運中,秦可卿因故早逝,當時黛玉年幼,兩人並無交集,現在卻因為共同刪改大觀園的設計圖樣而常常來往。待得熟了,黛玉疑心盡去,知道秦可卿是真心待她,也覺和秦可卿頗有合契之處,再細的心思,也能三言兩語分說明白,就將秦可卿視如長姐。
一日,寶玉去尋黛玉並秦可卿,見了兩人情態,就胡扯昨日夢見,黛玉竟認了薛姨媽為幹娘。黛玉不假思索,“這怎會?”
寶玉心道,失怙之心,經年鬱結,薛姨媽又居心不良,怎麽不會?想罷看著黛玉,眼帶調笑,口中道,“嗯,現在自然是不會了。”黛玉不解其意,但看寶玉神態,分明就是來弄鬼的,就也笑吟吟地,任他胡鬧。
陪著黛玉巡看紫荊山南坳時,寶玉發現了一根靈藤,在五棵樟樹合圍之中,枝葉蔓生,四處攀附,將五棵樟樹裹成一棵,白日裏也顯得陰氣森森。
寶玉讓李貴去買了幾十張戲台子用的帳幕,府裏的丫鬟們縫成更高更長的十幾張。趁著夜裏,焦大帶了人,在靈藤四周,用竹竿子高高支起帳幕,樟樹外二十多步一層,其後隔了五六步又一層,再十幾步又一層。
李貴在三層帳幕合圍中舉著火把,寶玉在外層親自確認,看不到一點火光,這才走進內裏,輕輕一點指,朝著靈藤射出一道細細的赤紅色劍氣。
靈藤一點就燃,火舌沿著藤蔓四處延伸,擦著樟樹的枝幹就把小半棵樟樹都引燃。帶著火花的枝幹落在地上,枯枝敗葉盡成火毯,不多時,樟樹就成了五根火炬。靈藤隨著燃燒斷成數百截,又各自散出細小金芒,在半空連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又收束為一,投入寶玉體內。
寶玉就地盤坐,調息運功,《鳳歌劍氣》仍無進展,但換骨劫在麻癢酸痛之餘,同時也從四肢百骸中,氤氳出一些暖意,一分暖意就能抵消三分酸痛,比之前大有改善。
賈璉負責收購寧、榮二府前的大片民宅,因為銀錢短缺,就和賈珍一起來見寶玉,說是臨安甄家還有賈氏存的五萬兩銀子,這是寧、榮二府並賈氏嫡係的公產,收購民宅也是兩府共用,這筆公產當可取用。
寶玉想起甄家日後之敗,正是因為在江寧織造任上的虧空,因而抄家,使賈府失一鐵盟還引火燒身,就斷然讓賈珍、賈璉息了此念,要他們再別提這筆銀子,又說銀子的事不必著急,寬慰幾句才打發了他們。
寶玉由甄家想起一事,就讓賈母寫了薦信,又找來張友士,要他拿著賈母的信,進京去見賈政,由賈政安排,進宮給甄老太妃診脈。寶玉又另寫了一封信,交給張友士道,“老太妃是甄家的長輩,原該關心些。你這次去,隻管給老太妃調養身子,讓她無病無痛地,安度晚年。
如果老太妃問起外麵的事,你就說禍福都由子孫自取,不敢勞老太妃掛心。即便日後有大驚大險的事,也不需要老太妃做什麽,朝野之爭決於宮闈之中,非是正途,於長遠而言,也算不上積福。老太妃早年就不同尋常,應是能明白這裏的道理。
還有這封信,先生先去送給我舅舅,再去見我父親。我父親和舅舅若問起來,也就一樣迴。”
在原本的命運中,甄老太妃是甄、賈兩家的保護傘,也是元春封妃的助力,兩府富貴係於一位半截入土的老婆婆,卻還端著架子,“我們這樣的人家”,何其可笑。但願這一世,老太妃能不受子孫所累,安享晚年。
張友士待要告退,寶玉猛然想起,紅樓中王子騰似乎也並不長壽,去世就在幾年後,就道,“順道也給我舅舅調理下身子,怕是有隱疾,務必要仔細診斷。”張友士同樣應了。
在本來的命運中,秦可卿因故早逝,當時黛玉年幼,兩人並無交集,現在卻因為共同刪改大觀園的設計圖樣而常常來往。待得熟了,黛玉疑心盡去,知道秦可卿是真心待她,也覺和秦可卿頗有合契之處,再細的心思,也能三言兩語分說明白,就將秦可卿視如長姐。
一日,寶玉去尋黛玉並秦可卿,見了兩人情態,就胡扯昨日夢見,黛玉竟認了薛姨媽為幹娘。黛玉不假思索,“這怎會?”
寶玉心道,失怙之心,經年鬱結,薛姨媽又居心不良,怎麽不會?想罷看著黛玉,眼帶調笑,口中道,“嗯,現在自然是不會了。”黛玉不解其意,但看寶玉神態,分明就是來弄鬼的,就也笑吟吟地,任他胡鬧。
陪著黛玉巡看紫荊山南坳時,寶玉發現了一根靈藤,在五棵樟樹合圍之中,枝葉蔓生,四處攀附,將五棵樟樹裹成一棵,白日裏也顯得陰氣森森。
寶玉讓李貴去買了幾十張戲台子用的帳幕,府裏的丫鬟們縫成更高更長的十幾張。趁著夜裏,焦大帶了人,在靈藤四周,用竹竿子高高支起帳幕,樟樹外二十多步一層,其後隔了五六步又一層,再十幾步又一層。
李貴在三層帳幕合圍中舉著火把,寶玉在外層親自確認,看不到一點火光,這才走進內裏,輕輕一點指,朝著靈藤射出一道細細的赤紅色劍氣。
靈藤一點就燃,火舌沿著藤蔓四處延伸,擦著樟樹的枝幹就把小半棵樟樹都引燃。帶著火花的枝幹落在地上,枯枝敗葉盡成火毯,不多時,樟樹就成了五根火炬。靈藤隨著燃燒斷成數百截,又各自散出細小金芒,在半空連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又收束為一,投入寶玉體內。
寶玉就地盤坐,調息運功,《鳳歌劍氣》仍無進展,但換骨劫在麻癢酸痛之餘,同時也從四肢百骸中,氤氳出一些暖意,一分暖意就能抵消三分酸痛,比之前大有改善。
賈璉負責收購寧、榮二府前的大片民宅,因為銀錢短缺,就和賈珍一起來見寶玉,說是臨安甄家還有賈氏存的五萬兩銀子,這是寧、榮二府並賈氏嫡係的公產,收購民宅也是兩府共用,這筆公產當可取用。
寶玉想起甄家日後之敗,正是因為在江寧織造任上的虧空,因而抄家,使賈府失一鐵盟還引火燒身,就斷然讓賈珍、賈璉息了此念,要他們再別提這筆銀子,又說銀子的事不必著急,寬慰幾句才打發了他們。
寶玉由甄家想起一事,就讓賈母寫了薦信,又找來張友士,要他拿著賈母的信,進京去見賈政,由賈政安排,進宮給甄老太妃診脈。寶玉又另寫了一封信,交給張友士道,“老太妃是甄家的長輩,原該關心些。你這次去,隻管給老太妃調養身子,讓她無病無痛地,安度晚年。
如果老太妃問起外麵的事,你就說禍福都由子孫自取,不敢勞老太妃掛心。即便日後有大驚大險的事,也不需要老太妃做什麽,朝野之爭決於宮闈之中,非是正途,於長遠而言,也算不上積福。老太妃早年就不同尋常,應是能明白這裏的道理。
還有這封信,先生先去送給我舅舅,再去見我父親。我父親和舅舅若問起來,也就一樣迴。”
在原本的命運中,甄老太妃是甄、賈兩家的保護傘,也是元春封妃的助力,兩府富貴係於一位半截入土的老婆婆,卻還端著架子,“我們這樣的人家”,何其可笑。但願這一世,老太妃能不受子孫所累,安享晚年。
張友士待要告退,寶玉猛然想起,紅樓中王子騰似乎也並不長壽,去世就在幾年後,就道,“順道也給我舅舅調理下身子,怕是有隱疾,務必要仔細診斷。”張友士同樣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