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時,有以眾暴寡,以強淩弱,以智欺愚者,因其年壽不永,力盛時識見短淺,謀深時盛年不複,力弱智窮,必居其一,而為肉食者所趁也。古稀之年,雖聾啞苦役,邊遠漁樵,也必知竊國者候,竊天下者君,君候無有不當殺者,惜乎有心殺賊,無力迴天,黃泉日近,徒唿哀哉!

    假使人皆有三百之壽,習武進學,日舉一斤,日誦一文,期以百年,則人皆有隻手拔山之力,倚馬萬言之才。父母之所生,固有力之強弱,智之賢不肖,然幼童之強,強不過十人之力,冠年之弱,弱不過半臂之力;幼童之智,智不過識千字、誦百詩,冠年之愚,也必能聽村語閑言,念戲文俚語。十人之力,比於隻手拔山,千字之才,比於倚馬萬言,又何足道哉?又何有強弱賢不肖?又何來以強淩弱,以智欺愚?

    ……

    擁十人之力,可攝百人之威;帥三人之智,可得千人之望。集千百之眾,威福具足,累進歸化,其勢難窮也。則雖萬萬黎民,宰割如豬狗爾!

    今人皆有隻手拔山之力,倚馬萬言之才,則無人畏之,無人敬之,雖有梟雄之資,也無人可驅使,不過一匹夫爾。無人可集眾成勢,又何有以眾暴寡?

    ……

    醫家之道,祛病延年,使人皆有三百之壽,乃至千年之壽,以致天下太平。雖虎狼之屬,撕咬千年而不死,亦知相搏無益也,相殺不可得也,亦能勉而相安。

    ……

    寶玉將醫家聖道核心,同樣用信力寫了,送入識海中天壇石碑,醫字石碑才完全凝實,醫家聖道也才正式確立。畢竟,沒有平天下之道,則不為聖道。

    寶玉尋了代儒,令其給賈珍去信,請賈珍轉托其好友,江都神武將軍之子,馮紫英。請馮紫英務必將他幼時從學的一位先生,叫張友士的,請到府中,寧榮二府的諸位公子,有誌於學,久聞盛名,必要當麵請教,以師禮相待。

    四日後,賈珍迴信,道已辦妥,馮紫英處也送了銀子,勞他備些禮品,不必再去。

    寶玉等馮紫英將張友士請來,同時繼續習練大金剛體。半月有餘,寶玉又學會了四個相態變化,賈璉領著榮府總管賴大,來見了寶玉,說是馮紫英遣了人來,說已將張友士請到金陵,今日在馮府接風,明日便上榮府來。

    寶玉和賈璉一合計,先去迴了賈母,說是給自己新請了一位先生,待迴過賈政,就請到家學裏去。賈母一聽是要念書的,自然沒有不允的,王夫人在旁聽了,連道“我的兒,可見是個可喜的,雖老爺不在家中,也不曾放縱了。”

    寶玉又讓代儒給京中的賈政去信,說是金陵勳貴近來頗為推重一位學究,雖不曾做官,但學問是極好的,為免落於人後,就自作主張,先將他延請了來,在家學中做一個先生。

    第二日,晴雯四女備下十個滋補元氣、舒筋活血的靈藥方,寶玉早早煎好溫著。賴大開了中門,賈璉迎出正門,馮紫英親自陪著張友士到了榮府。寶玉迎出正堂,敘了禮,一行到了榮禧堂,分賓主坐了。上了茶,說了些虛話,馮紫英和賈璉各尋了借口退出榮禧堂。

    寶玉讓李貴從堂後轉出,送上十碗靈藥和十罐藥渣,自己各取了一口靈藥,當著張友士的麵喝下,才對張友士道,“聽說先生不隻學問好,醫術也是極高明的。前些日子,偶然得了些古藥方,說是專為固本培元的,無病也可以服,想請先生看看是否穩妥。”

    張友士稍愣,但想及之前種種禮遇,總不能隻是為了消遣他,就還是起身先看了藥渣,確實是一些滋補的方子,也不出奇。

    這才取了一碗靈藥,喝了一口,隻覺一線熱流自口而下,盈盈暖意沁入五髒六腑,許久不散。張友士又喝了兩口,細細感受,也不多話。

    稍頃,取了另一碗靈藥,喝了一口,隻覺雖是剛倒出來的湯藥,熱氣騰騰,入口落喉卻有一股甘涼醇厚之意,將前一種靈藥的暖意消解無形,似乎將之迫入氣血髒腑深處斂藏,四肢形骸輕盈自舉。

    張友士明顯有了些專注神色,又取了第三種靈藥,細品後飲下,這卻是令他心靜神馳,思慮澄明,往日有心結難解之處,似都能看開三分。

    到了此處,張友士反而不太在意旁的事,隻按部就班,一一試了剩下的靈藥,才迴了座,“小公爺請我來,似乎不是為了進學,而是為了醫術。”

    寶玉道,“幾番轉托,為了行事方便,確實有所欺瞞,但絕非有意誆騙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劍斬破萬法之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噶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噶狗並收藏一劍斬破萬法之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