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爺將手裏的照片一字排開,放到桌子上麵。


    在照片的上麵,無疑都是秦瓷。


    密密麻麻,數十張。


    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每一張照片的上麵,都有一個人杯子,或是茶壺。


    楚雲秋等著眼睛,看了半天,不由嘟囔道,“沒看出有什麽好的啊,就是一普通的瓷器嗎?”


    因為東西在照片上麵,屬於楚雲秋的多寶瞳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照片。


    照片的信息,他鑒定不出來。


    所以,楚雲秋頓時懵逼了。


    他根本就不懂。


    楚雲秋以為自己說話聲音很小,但是被王爺爺聽得一清二楚。


    “你懂個屁”,即使是王爺爺,也忍不住爆粗口了,直接白了楚雲秋一眼。


    楚雲秋不禁撇了撇嘴,不敢去爭辯什麽。


    “你還別不服輸氣”,接著,王爺爺將楚雲秋好好地教育了一頓,讓一旁的陸芷晴咯咯直笑。


    秦瓷可以說是華夏幾代陶瓷大師集體智慧,空前絕後的結晶。


    他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經過了上百次的失敗才製造出來的。


    當時華夏剛剛成立,百廢待興。


    條件十分地艱苦。


    為了設計和製造出“秦瓷”,集中了當時華夏最優秀的陶瓷人才。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秦瓷是陶瓷大師們嘔心瀝血的顛峰之作,也是他們高度協作、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各施其才,在一類瓷器上集中了諸多大師的智慧,堪稱空前絕後。


    秦瓷是與宋明時期官窯比肩的不朽藝術傑作,“秦瓷”已與宋明官窯瓷器一起,成為並立於華夏瓷器之林的顛峰藝術傑作和獨特門類,其在工藝造詣上的成就,與宋明官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瑰寶。


    秦瓷更為難得地是,他的存世量遠遠低於宋明官窯瓷器的存世量。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而且隻要是秦瓷,沒有損壞,那就屬於精品。


    別看秦瓷製造距離現今不足百年的曆史,而且現在技術這麽發達,國家這麽有錢,但是想要製造出當初的秦瓷,一個詞——不可能,因為沒有材料。


    秦太祖專用瓷工藝十分複雜、用料昂貴,國家用瓷辦公室為製作“秦瓷”,花重金購買儲量已近枯竭的“臨川高嶺土”,這才製作出的半薄胎高白釉瓷器,可以說通體晶瑩剔透,潔白如玉。


    用手指輕輕的敲擊,其聲清脆悅耳,不絕如縷,在光線照射下,器壁成半透明狀。


    更難能可貴的是,秦瓷還有一個更大特點,那就是導熱係數低,把它製成壁厚不足毫米的茶杯,注入開水後,用手緊握杯體也無燙手之感。


    當時為什麽選擇高嶺土,也是經過一番探討和商議的。


    原材料選用瀕臨絕跡的高嶺土,有色金屬礦物質研製,手工磨成的色料,所以瓷質細膩,然後經過手工繪圖,繪於釉下,透過釉層溢於瓷表,所以具有永不褪色的特點。


    秦瓷不含鉛、鎘等有害物質,耐酸堿,產品在一三八零攝氏度至一四零一攝氏度的高溫下燒成,具有耐溫差的特點,從一八零攝氏度到二十攝氏度絕不炸裂,因胚體薄且製作工藝複雜,最大出品率不超過百分之二十,因此殊為珍貴。


    據一位參與者講,他當時負責配製彩繪顏料的工作。


    在此之前,景德鎮的釉下彩顏料隻有青花和釉裏紅兩種,至於燒製梅花圖案用的粉紅色顏料無成法可援,他開始和他的同事們屢經試驗,均告失敗;不是顏色欠佳,就是彩繪處的釉麵出現龜裂。


    於是代表找其“談話”,如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將以“軍法從事”。


    嚇得他幾天幾夜不敢睡覺,加緊試驗,所幸他們後來試驗出合適的配方,總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秦瓷四絕:白如玉,景德鎮獨有的臨川高嶺土,燒製瓷器晶瑩剔透,潔白如玉;明如鏡,瓷器表麵光滑瑩亮,如鏡麵般泛清銀色光芒;薄如紙,瓷器壁厚不足毫米,以光線照射幾乎透明,注入開水亦無燙手之感;聲如磬,以手指輕扣敲瓷器,其聲清脆悅耳,有如磬樂音。


    當年,“七五零一”秦瓷的設計者劉平設計了“水點桃花”的裝飾紋樣,他借鑒古華夏畫的寫意沒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點花瓣,畫出花形,再用水調彩料,在玻璃白上進行第二次點染,下筆準確、輕捷,達到花頭嬌嫩的效果,清新脫俗,工藝不凡。


    當時秦太祖對這個花飾非常滿意,親點“水點桃花”方案,作為陪伴自己左右的專用瓷器。


    從這以後,“水點桃花”秦瓷也被專用來指代“秦瓷”,亦稱“紅色官窯”等等。


    在繪圖工藝上,秦瓷采用了無骨畫和分水填色。


    無骨畫是指在精胚上用墨線勾畫輪廓,墨線在燒製過程中達到一定溫度即可自然消失,稱為無骨畫。


    分水填色是指墨線中含有一種乳香油成分,在填色過程中能根據墨線輪廓將顏色自然分開,稱為分水填色,采用分水填色,畫麵層次感強,顏色幹淨,不會出現所謂的“髒色”現象。


    太祖用瓷,生氣盎然,枝葉疏密有致,花朵大小各異,著色有輕有重,胎細釉潤,明快老練,頗具大家風範,是華夏二十世紀製瓷工藝的最高水平。


    這套瓷器的外飾在風格上力求簡潔、典雅、端莊,線條流暢優雅,器形飽滿,古樸大方。


    除秦瓷以外的另外一批瓷器,也是全手工製作,造型統一,傳統、飽滿,加工精細到位。


    器物上裝飾的“翠竹紅梅”構圖別致,有別於秦瓷的上“水點桃花”。


    花頭的正、側有度,花苞分布得體,整個畫麵的造型是由老藝術家黃大師舒鬆水勾勒,姿態各異,形態生動。


    花頭、葉子的混水是出自老釉下裝飾藝術人員之手,用色濃淡轉折相宜,前後有空間感。


    枝杆用色老嫩有度,花絲、花蕊錯落有致,整個畫麵素潔、高雅。


    幾年後,七五零一瓷製作完畢,釉下裝飾組的人員當即解散。


    後來雖然在此被國家要求製作,當時因為人員有些不是當初的人員,再也恢複不到當初的巔峰狀態。


    而真正的秦瓷,也隨著使用、損壞等等原因,越來越稀少。


    ······


    楚雲秋聽到王爺爺的講述,沉默了。


    沒有經曆過那個年代,永遠也感受不到那個年代的真實。(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寶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辰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辰海並收藏寶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