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選取兩相難
眾人正談論間,大將軍與鄧悝已來見張道陵,他二人均是心下大喜,都是一個心思,就是趕緊帶張道陵入宮麵聖,好為太後治病。
二人見到張道陵更衣後更是精神,儼然一個得道真人,心下更喜。大將軍當下便要吩咐,帶張道陵進宮麵聖。
就在此時,鄧安匆匆進來,到大將軍前輕輕耳語,眾人見大將軍麵上露出驚喜之色,俱是緘口不言,等待示下。張道陵現在耳靈目清,卻是隱隱聽到“人公真人來了”之類的話。
隻見大將軍一拱手,對張道陵道:“張道長稍侯,待我去見一位客人。”說完吩咐給張道陵上茶,他則帶著鄧悝與鄧安一同出去了。
張道陵本以為可以馬上進宮見駕,等治好了太後之病,就可以為金蟬求情。可眼下聽見那人公道人來了,大將軍又喜出望外地去迎接,不由地眉頭微皺,靜坐椅子上,端起茶杯不飲,隻是低頭沉思。
他上次在大將軍府中遇到過人公道人,雖不知他法力深淺,但人公真人能得大將軍如此賞識敬重,必有過人之處。若在平時,能有此機會,必當麵請教,可眼下自己剛取得大將軍信任,得到能為太後看病之機,他就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這節骨眼趕過來。
自己雖是揭了皇榜,但在眾人眼中,畢竟是個小老道,怎比得上那個近似神仙的人公真人。況且此人又與金蟬、小黑等所說的那個吸血行兇的黑衣道人同來過將軍府,二人必有淵源,看來為太後看病一事要出波折。
張道陵年有百歲,又多在江湖走動,遇事彼多,人又膽大心細,是以遠比金蟬閱曆豐富的多。但他向來遇事不慌,自悟得“知行合一”的心得後,更有了泰山崩於麵前而不改色的氣度。轉念一想,如此可借機通過人公真人打探那黑衣道人來曆、行蹤,縱然他的說非真,也可自其言行舉止上看出些端倪,或許對找救小黑有所幫助。當下心中釋然,舉起茶杯,慢慢品起茶來。
大將軍出得廳來,來到府門前,卻見人公真人正帶了兩名小道童,在台階前靜侯。忙上前拱手道:“人公真人,別來無恙,可讓鄙人好找啊!”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與鄧悝親自出府迎接,麵有得色,手持佛塵,單手問迅道:“無量天尊,貧道自上次與大將軍別後,到東海走了一趟,想尋那海上瀛台仙山。可惜未能如願,悵然而歸,迴到寒觀,方得知大將軍已多次相請,是以不敢停留,日夜趕程,今日才到,還請大將軍恕罪。”
大將軍哈哈一笑,道:“鄙人隻盼真人能來就好,來來來,裏麵請。”說著與人公真人攜手攬腕,鄧悝在下首相伴,一同進了太守府,不走正門甬道,卻走一側門,直向鄧悝的書房而去。
三人進了書房,一番客氣之後,人公真人道:“貧道此番來天子之都,一路上嚐聽人言道當今太後聖駕有恙,陛下已下旨貼榜求醫,不知大將軍所請,可是為此事否?”
大將軍長歎一聲,道:“不錯,我著急屢次派人去請真人,正是為太後治病。”
鄧悝在旁道:“可不是嗎?聞聽真人雲遊,不知所蹤,可急壞我們哥倆了。”
人公真人道:“如此的話,太後玉體珍貴,不容拖延,大將軍這就帶貧道前往宮中,望聞問切一番,方可定奪。”
大將軍望了鄧悝一眼,鄧悝忙與人公真人陪笑道:“真人所言極是,不過,前些日子因尋真人不著,大將軍甚是著急,當今陛下更是孝心一片,吩咐朝廷貼皇榜尋天下名醫。說來也巧,有一個月來沒一人敢來揭榜,我正與大將軍商量如何再去尋找真人之際,卻得報今日早上有名張道人前來揭了皇榜。我們正準備上報朝廷呢!”
“喔,如此說來貧道來晚了。”人公真人說道,“那樣的話,既然有高人先來,那貧道就告退了。”
鄧悝忙時道:“不晚、不晚,真人來的正是時候。這不我們還未帶他前去入宮呢,這事雖是由我負責,但是也要經皇帝同意才行。”
“哦,是這樣的。但不知那張道長師出何門,所學何術?”
大將軍也道:“人公真人來的正逢其時。那小道人自稱是蜀中鶴鳴山人,自幼出家為道,四處遊方,學了些治病之術,想來也是初生牛犢,竟然一個人前來揭了皇榜。我等也是久尋真人不至,這才不得讓他試試。”
人公真人拈須微笑道:“有誌不在年高,人也不可貌相,但不知這位道人醫術如何?”
鄧悝聽了附和道:“是啊!真是沒想到,這小道人小小年紀,竟然出手不凡,僅用了三根金線號脈就將我那小女病了半個多月的病給治好了。”
人公真人聽了奇道:“三根金線,這小道人竟然會懸絲診脈不成?”
大將軍應道:“是啊!真人也如此說,看來我府中胡大夫說的沒錯啊。”
人公真人點點頭,起身對大將軍稽首一禮,道:“如此說,這小道人身懷絕技,恭喜大將軍,尋得良醫,太後之病當可無憂了,貧道告辭了。”
大將軍聞言大驚,起身攔道:“真人何出此言,那小道人雖會醫術,治得了小侄女之病,但怎能與真人相比。為太後診治,下官自是信賴真人啊!”
鄧悝也在旁邊笑道:“真人不要誤會,若不是那小道人揭了皇榜,現已驚動聖駕,我們現在就可趕他走就是,在我們心中,自是以真人醫術天下無雙啊。”
人公真人搖頭道:“太守大人莫要過獎,說來貧道此番聽說後急忙趕來,一是報大將軍知遇之情,二來是貧道心中也有些疑問,記得我上次來時,曾獻與大將軍我師兄天公真人所煉金丹,按說太後服了此丹,應是鳳體吉祥才對,怎麽會出這事呢?”
大將軍歎道:“實不相瞞真人,我那妹子生性聽不得勸,那金丹她隻服了一粒,就不肯再吃了,否則能有此事嗎!”
“嗯,原來如此。”人公真人眉頭皺道,“若用我術,須得信我。太後既然不肯服用,那也是天意。大將軍,非是貧道不近人情,隻是我門之術,有獨到之密,若用我術,則不可再請外人,若是由那張道長在前,貧道未得師兄批準,也不能拾人牙慧,所以在貧道與那小道人由誰為太後看病上,還請二位大人做一決斷。”
大將軍急道:“真人放心,且待我與那小道人說明情況,再奏明當今陛下後,便請真人隨我入宮見駕,真人一片報國之心,陛下必然歡喜。那張道長雖是先揭了皇榜,但想來由誰為太後診治,還得由當今陛下決斷。”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鄧悝等人其意甚誠,隻得道:“既然如此,貧道就勉為其難,待聖命決斷後,再為太後看病。不過出家人與世無爭,但那張道長既然先來,若是陛下選定人家,貧道決無怨言,告辭就是了。”
大將軍卻道:“多謝人公真人承讓。不過就是那張道長診治再先,也請真人在舍下盤恆數日,容我與真人請教道法。”
人公真人笑道:“大將軍太客氣了。太後為國操勞,天必佑之,大將軍放心就是了。”
大將軍見人公真人如此說,必是應了,當下大喜,笑道:“如此請真人稍候,先讓鄧悝與那小道人說明情況,然後咱們一同進宮見駕,奏請當今陛下後,再為太後治病。”
三人議定,便由大將軍陪著人公真人敘話,鄧悝則出來找張道陵。
張道陵正由胡大夫陪著閑聊,這時鄧悝挑簾而進,見麵就是拱手道:“多謝張道長救得小女,鄙人準備了些酬謝,還請張道長笑納。”說完將手一揮,吉管家便帶著兩個下人進來,抬著一個大盒,放在地下。
鄧悝道:“此仍白銀五百兩,不成敬意,請張道長收下,張道長若是攜帶不便,還請告我仙居之地,我命他們送去。”
張道陵看鄧悝如此行事,竟像如端茶送客一般,當下眉頭微皺,道:“大人盛情,貧道感激不盡。不過貧道仍出家之人,金銀之物,於我無用,還請大人收迴。”
鄧悝見張道陵竟然不愛錢財,倒也暗自佩服,但執意要張道陵收下,張道陵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收,鄧悝見他執意不收,也隻得道:“如此也罷,不過鄙人還有一事相求。”
張道陵心知鄧悝如此客氣,必有目的,心中隱隱猜到幾分,於是道:“不敢,但不知大人所為何事,但講無妨。”
鄧悝道:“說來也巧,今日大將軍所請一位道長為太後治病,恰好今日趕到以。此人性子甚傲,不肯拾人牙慧。鄙人想來想去,還是想請張道長先迴避一下,由他先為太後診治,若是此人不濟,再由張道長出麵如何?”
張道陵心想若是平時,十個人公真人也讓得,但今日為太後看病,仍是為救金蟬而來,,我若是讓他,如何能憑功救得金蟬呢?何況此人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揭皇榜後他便出現,而且我曾看見這人公真人與黑衣道人一起到將軍府來,而救金蟬和小黑之關鍵所在,就是找到那黑衣道人,看來我更要與其比試周旋,才好借朝廷之手還金蟬一個清白。
想到這一層,張道陵麵色一整,對鄧悝冷冷道:“貧道仍是第一個揭榜之人,揭榜而不去,可是欺君之罪啊!”
鄧悝沒想到張道陵竟然不從,還板起臉來和自己說話,心中也感覺很是難堪,但考慮或許以後還得有求人家,隻得忍怒道:“這個請張道長放心,朝廷那裏,我自會安排,不會有事的,算不上欺君之罪的。”
張道陵不悅道:“鄧大人此言差矣!貧道雖是不才,但最為講理,既然是貧道第一個揭榜,最理應由貧道第一個為太後診治,縱是貧道醫學薄淺,無法治得太後之病,貧道情願領罪。不過大人既然有此意,那貧道就要與那人公真人比試比試,若貧道技不如人,自然會走,但若無緣無故就要讓貧道先讓那人公真人來,那貧道告辭就是。”
鄧悝沒想到張道陵竟然如此強硬,隻氣得臉上白一下、紅一下,最後隻得道:“那好,張道長執意如此,那且等我與大將軍再商量一下。”說完再不理張道陵,起身拂袖而去。
鄧悝氣鼓鼓地進得小客廳來,大將軍與人公真人見他臉色不善,心知有事。
鄧悝對大將軍道:“大哥,那張道長自恃救小女有功,竟不聽勸阻,說若是要他先讓位,須得人公真人比試一下,若他比不過人公真人,才願從命,否則他也走。”
大將軍未想到張道陵竟然不願讓位,還要有此要求,心中反而有些高興,心想若是比試一番,誰得醫術高明,誰來給太後看病,豈不是更好。但是在麵子上卻不能露出來,為難道:“這個小道人,真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人公真人在一旁中報笑道:“好,好,想不到這小道人,年紀輕輕,勇氣可嘉,竟然要和貧道比試。既然如此,貧道倒不好意思說走了。”
大將軍見人公真人之意,竟是要與那張道陵比試,心下反而高興,隻是沒有露出來,暗道如此最好,一會待我稟明陛下,由他決定,他若是不肯指定人公真人,那讓人公真人和張道陵比試一下,也是好的。隻要不耽誤給太後看病就成。那小道人醫術也不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萬一人公真人有所不濟,良中選優,倒也是個萬全之法。
三人議定後,出來與張道陵相見,張道陵知為人公真人必是為太後看病一事而來。心想自己雖是讀過仙書,但畢竟是頭一次行醫,心中也是有些忐忑。若是人家能救得太後也是一樣,自己豈能為救金蟬而盼他人出錯,那可不是自己本心所願。
他聽完大將軍介紹後,要與人公真人一同上朝,由當今天子定奪後,也欣然同意,並與人公真人稽首為禮。
隻是那人公真人氣場甚大,隻是微一點頭,並未還禮,就與大將軍談話去了。張道陵也不在意,哈哈一笑,隨著眾人直向皇宮而去。
(本章完)
眾人正談論間,大將軍與鄧悝已來見張道陵,他二人均是心下大喜,都是一個心思,就是趕緊帶張道陵入宮麵聖,好為太後治病。
二人見到張道陵更衣後更是精神,儼然一個得道真人,心下更喜。大將軍當下便要吩咐,帶張道陵進宮麵聖。
就在此時,鄧安匆匆進來,到大將軍前輕輕耳語,眾人見大將軍麵上露出驚喜之色,俱是緘口不言,等待示下。張道陵現在耳靈目清,卻是隱隱聽到“人公真人來了”之類的話。
隻見大將軍一拱手,對張道陵道:“張道長稍侯,待我去見一位客人。”說完吩咐給張道陵上茶,他則帶著鄧悝與鄧安一同出去了。
張道陵本以為可以馬上進宮見駕,等治好了太後之病,就可以為金蟬求情。可眼下聽見那人公道人來了,大將軍又喜出望外地去迎接,不由地眉頭微皺,靜坐椅子上,端起茶杯不飲,隻是低頭沉思。
他上次在大將軍府中遇到過人公道人,雖不知他法力深淺,但人公真人能得大將軍如此賞識敬重,必有過人之處。若在平時,能有此機會,必當麵請教,可眼下自己剛取得大將軍信任,得到能為太後看病之機,他就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這節骨眼趕過來。
自己雖是揭了皇榜,但在眾人眼中,畢竟是個小老道,怎比得上那個近似神仙的人公真人。況且此人又與金蟬、小黑等所說的那個吸血行兇的黑衣道人同來過將軍府,二人必有淵源,看來為太後看病一事要出波折。
張道陵年有百歲,又多在江湖走動,遇事彼多,人又膽大心細,是以遠比金蟬閱曆豐富的多。但他向來遇事不慌,自悟得“知行合一”的心得後,更有了泰山崩於麵前而不改色的氣度。轉念一想,如此可借機通過人公真人打探那黑衣道人來曆、行蹤,縱然他的說非真,也可自其言行舉止上看出些端倪,或許對找救小黑有所幫助。當下心中釋然,舉起茶杯,慢慢品起茶來。
大將軍出得廳來,來到府門前,卻見人公真人正帶了兩名小道童,在台階前靜侯。忙上前拱手道:“人公真人,別來無恙,可讓鄙人好找啊!”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與鄧悝親自出府迎接,麵有得色,手持佛塵,單手問迅道:“無量天尊,貧道自上次與大將軍別後,到東海走了一趟,想尋那海上瀛台仙山。可惜未能如願,悵然而歸,迴到寒觀,方得知大將軍已多次相請,是以不敢停留,日夜趕程,今日才到,還請大將軍恕罪。”
大將軍哈哈一笑,道:“鄙人隻盼真人能來就好,來來來,裏麵請。”說著與人公真人攜手攬腕,鄧悝在下首相伴,一同進了太守府,不走正門甬道,卻走一側門,直向鄧悝的書房而去。
三人進了書房,一番客氣之後,人公真人道:“貧道此番來天子之都,一路上嚐聽人言道當今太後聖駕有恙,陛下已下旨貼榜求醫,不知大將軍所請,可是為此事否?”
大將軍長歎一聲,道:“不錯,我著急屢次派人去請真人,正是為太後治病。”
鄧悝在旁道:“可不是嗎?聞聽真人雲遊,不知所蹤,可急壞我們哥倆了。”
人公真人道:“如此的話,太後玉體珍貴,不容拖延,大將軍這就帶貧道前往宮中,望聞問切一番,方可定奪。”
大將軍望了鄧悝一眼,鄧悝忙與人公真人陪笑道:“真人所言極是,不過,前些日子因尋真人不著,大將軍甚是著急,當今陛下更是孝心一片,吩咐朝廷貼皇榜尋天下名醫。說來也巧,有一個月來沒一人敢來揭榜,我正與大將軍商量如何再去尋找真人之際,卻得報今日早上有名張道人前來揭了皇榜。我們正準備上報朝廷呢!”
“喔,如此說來貧道來晚了。”人公真人說道,“那樣的話,既然有高人先來,那貧道就告退了。”
鄧悝忙時道:“不晚、不晚,真人來的正是時候。這不我們還未帶他前去入宮呢,這事雖是由我負責,但是也要經皇帝同意才行。”
“哦,是這樣的。但不知那張道長師出何門,所學何術?”
大將軍也道:“人公真人來的正逢其時。那小道人自稱是蜀中鶴鳴山人,自幼出家為道,四處遊方,學了些治病之術,想來也是初生牛犢,竟然一個人前來揭了皇榜。我等也是久尋真人不至,這才不得讓他試試。”
人公真人拈須微笑道:“有誌不在年高,人也不可貌相,但不知這位道人醫術如何?”
鄧悝聽了附和道:“是啊!真是沒想到,這小道人小小年紀,竟然出手不凡,僅用了三根金線號脈就將我那小女病了半個多月的病給治好了。”
人公真人聽了奇道:“三根金線,這小道人竟然會懸絲診脈不成?”
大將軍應道:“是啊!真人也如此說,看來我府中胡大夫說的沒錯啊。”
人公真人點點頭,起身對大將軍稽首一禮,道:“如此說,這小道人身懷絕技,恭喜大將軍,尋得良醫,太後之病當可無憂了,貧道告辭了。”
大將軍聞言大驚,起身攔道:“真人何出此言,那小道人雖會醫術,治得了小侄女之病,但怎能與真人相比。為太後診治,下官自是信賴真人啊!”
鄧悝也在旁邊笑道:“真人不要誤會,若不是那小道人揭了皇榜,現已驚動聖駕,我們現在就可趕他走就是,在我們心中,自是以真人醫術天下無雙啊。”
人公真人搖頭道:“太守大人莫要過獎,說來貧道此番聽說後急忙趕來,一是報大將軍知遇之情,二來是貧道心中也有些疑問,記得我上次來時,曾獻與大將軍我師兄天公真人所煉金丹,按說太後服了此丹,應是鳳體吉祥才對,怎麽會出這事呢?”
大將軍歎道:“實不相瞞真人,我那妹子生性聽不得勸,那金丹她隻服了一粒,就不肯再吃了,否則能有此事嗎!”
“嗯,原來如此。”人公真人眉頭皺道,“若用我術,須得信我。太後既然不肯服用,那也是天意。大將軍,非是貧道不近人情,隻是我門之術,有獨到之密,若用我術,則不可再請外人,若是由那張道長在前,貧道未得師兄批準,也不能拾人牙慧,所以在貧道與那小道人由誰為太後看病上,還請二位大人做一決斷。”
大將軍急道:“真人放心,且待我與那小道人說明情況,再奏明當今陛下後,便請真人隨我入宮見駕,真人一片報國之心,陛下必然歡喜。那張道長雖是先揭了皇榜,但想來由誰為太後診治,還得由當今陛下決斷。”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鄧悝等人其意甚誠,隻得道:“既然如此,貧道就勉為其難,待聖命決斷後,再為太後看病。不過出家人與世無爭,但那張道長既然先來,若是陛下選定人家,貧道決無怨言,告辭就是了。”
大將軍卻道:“多謝人公真人承讓。不過就是那張道長診治再先,也請真人在舍下盤恆數日,容我與真人請教道法。”
人公真人笑道:“大將軍太客氣了。太後為國操勞,天必佑之,大將軍放心就是了。”
大將軍見人公真人如此說,必是應了,當下大喜,笑道:“如此請真人稍候,先讓鄧悝與那小道人說明情況,然後咱們一同進宮見駕,奏請當今陛下後,再為太後治病。”
三人議定,便由大將軍陪著人公真人敘話,鄧悝則出來找張道陵。
張道陵正由胡大夫陪著閑聊,這時鄧悝挑簾而進,見麵就是拱手道:“多謝張道長救得小女,鄙人準備了些酬謝,還請張道長笑納。”說完將手一揮,吉管家便帶著兩個下人進來,抬著一個大盒,放在地下。
鄧悝道:“此仍白銀五百兩,不成敬意,請張道長收下,張道長若是攜帶不便,還請告我仙居之地,我命他們送去。”
張道陵看鄧悝如此行事,竟像如端茶送客一般,當下眉頭微皺,道:“大人盛情,貧道感激不盡。不過貧道仍出家之人,金銀之物,於我無用,還請大人收迴。”
鄧悝見張道陵竟然不愛錢財,倒也暗自佩服,但執意要張道陵收下,張道陵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收,鄧悝見他執意不收,也隻得道:“如此也罷,不過鄙人還有一事相求。”
張道陵心知鄧悝如此客氣,必有目的,心中隱隱猜到幾分,於是道:“不敢,但不知大人所為何事,但講無妨。”
鄧悝道:“說來也巧,今日大將軍所請一位道長為太後治病,恰好今日趕到以。此人性子甚傲,不肯拾人牙慧。鄙人想來想去,還是想請張道長先迴避一下,由他先為太後診治,若是此人不濟,再由張道長出麵如何?”
張道陵心想若是平時,十個人公真人也讓得,但今日為太後看病,仍是為救金蟬而來,,我若是讓他,如何能憑功救得金蟬呢?何況此人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我揭皇榜後他便出現,而且我曾看見這人公真人與黑衣道人一起到將軍府來,而救金蟬和小黑之關鍵所在,就是找到那黑衣道人,看來我更要與其比試周旋,才好借朝廷之手還金蟬一個清白。
想到這一層,張道陵麵色一整,對鄧悝冷冷道:“貧道仍是第一個揭榜之人,揭榜而不去,可是欺君之罪啊!”
鄧悝沒想到張道陵竟然不從,還板起臉來和自己說話,心中也感覺很是難堪,但考慮或許以後還得有求人家,隻得忍怒道:“這個請張道長放心,朝廷那裏,我自會安排,不會有事的,算不上欺君之罪的。”
張道陵不悅道:“鄧大人此言差矣!貧道雖是不才,但最為講理,既然是貧道第一個揭榜,最理應由貧道第一個為太後診治,縱是貧道醫學薄淺,無法治得太後之病,貧道情願領罪。不過大人既然有此意,那貧道就要與那人公真人比試比試,若貧道技不如人,自然會走,但若無緣無故就要讓貧道先讓那人公真人來,那貧道告辭就是。”
鄧悝沒想到張道陵竟然如此強硬,隻氣得臉上白一下、紅一下,最後隻得道:“那好,張道長執意如此,那且等我與大將軍再商量一下。”說完再不理張道陵,起身拂袖而去。
鄧悝氣鼓鼓地進得小客廳來,大將軍與人公真人見他臉色不善,心知有事。
鄧悝對大將軍道:“大哥,那張道長自恃救小女有功,竟不聽勸阻,說若是要他先讓位,須得人公真人比試一下,若他比不過人公真人,才願從命,否則他也走。”
大將軍未想到張道陵竟然不願讓位,還要有此要求,心中反而有些高興,心想若是比試一番,誰得醫術高明,誰來給太後看病,豈不是更好。但是在麵子上卻不能露出來,為難道:“這個小道人,真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人公真人在一旁中報笑道:“好,好,想不到這小道人,年紀輕輕,勇氣可嘉,竟然要和貧道比試。既然如此,貧道倒不好意思說走了。”
大將軍見人公真人之意,竟是要與那張道陵比試,心下反而高興,隻是沒有露出來,暗道如此最好,一會待我稟明陛下,由他決定,他若是不肯指定人公真人,那讓人公真人和張道陵比試一下,也是好的。隻要不耽誤給太後看病就成。那小道人醫術也不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萬一人公真人有所不濟,良中選優,倒也是個萬全之法。
三人議定後,出來與張道陵相見,張道陵知為人公真人必是為太後看病一事而來。心想自己雖是讀過仙書,但畢竟是頭一次行醫,心中也是有些忐忑。若是人家能救得太後也是一樣,自己豈能為救金蟬而盼他人出錯,那可不是自己本心所願。
他聽完大將軍介紹後,要與人公真人一同上朝,由當今天子定奪後,也欣然同意,並與人公真人稽首為禮。
隻是那人公真人氣場甚大,隻是微一點頭,並未還禮,就與大將軍談話去了。張道陵也不在意,哈哈一笑,隨著眾人直向皇宮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