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不問青紅便用刑
洛陽縣衙大堂矗立在青色條磚砌成台基之上,五間麵闊,堂頂為硬山式,單簷飛椽自堂頂延伸到滴水簷前,簷下掛有橫匾,上書“為善堂”,一條青石路筆直地通向儀門,那儀門乃是這衙門的第二道門。
說是儀門,卻有三扇門,隻是中間這道門平常是關著的,隻有新官到任,或迎接上級官員才能開啟,普通人出入隻走東邊的便門。因為這便門也有不同的說法,東門俗稱“生門”,西門俗稱“死門”,隻有被判死刑的囚犯才被從這個門推出,而今天洛陽縣令卻讓金蟬從西門入,雖不知他是何用意,但也算是開了自有衙門以來的第一遭了。
劉頭等人聽了師爺所令,應了一聲“諾”,劉頭當先一抖鐵鏈,將金蟬帶了個趔趄,喝道:“給我走,上堂。”
金蟬默認不語,隻是低著頭前行,任由眾人喝叱。來到儀門前,師爺又與劉頭耳語了幾句,那劉頭一怔,隨即又似明白的樣子,一腳踹開西門,鏈子一拽,將金蟬從西門推了進去,他卻飛也似地鬆開手,從東門跑過來,又將鐵鏈子抓住,像牽狗一樣將金蟬牽到大堂下。
眾人群一起湧進來到大堂下,個個手中提著一個木桶,摒氣凝神地盯著金蟬。一名衙役掩著鼻子來到堂前,在一麵鼓上連擊三聲,兩列衙役齊聲悶聲道:“威…、武…”,洛陽縣令縣太爺穿戴整齊,麵色凝重地來到案前坐下,又看了眼師爺,師爺點頭示意已按吩咐準備齊了,這才將驚堂木在案麵上重重一拍,喝到:“來呀,帶案犯。”
下麵公差答應,由劉頭將金蟬帶上,兩旁衙役,又是一齊唿堂施威,隻是這聲音,比起往常,要悶啞了許多。
金蟬來到堂前,並不下跪。洛陽縣令大怒,罵聲:“妖僧,你休得囂張。哼!你敢到本衙撒野,本官一身正氣,豈怕你的妖法,若不快快從實招來,本官必讓你知道王法的厲害!”
金蟬心中憤憤不平,昂首道:“小僧乃山西大靈鳩寺修行和尚,法名金蟬,一向依我佛如來戒規行事,且謹守我朝規法,我親自到衙門報案,不知為何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用糞水潑我?你們如此待我,我錯在那了?是兇僧,小僧不明,但請大人示下。”
洛陽縣令向來察言觀色,見金蟬一派不忿之氣,心下也是頗有疑慮,但聞得他身上之氣味,令人欲嘔,火氣頓生,於是用手一拍,道:“本官隻問你一事,昨天傍晚,可是你將那些辦案差人一並用妖法殺死的嗎?”
金蟬一笑,道:“我佛祖門下弟子,隻修慈悲之法,那裏會什麽妖術,我若是會那些法術,又焉能受如此之辱,請大人明察。”他畢竟年少,今日受了如此對待,心裏有氣,是以說話也是軟中帶硬,分寸不讓。
那洛陽縣令聽了不怒反笑,道:“自古來向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裏是天子腳下,神佛俱在,那容得你等邪魔歪道,便是本老爺我一身正氣,也壓得你這小妖僧。你且將到洛陽都城來,所作所為,一一講清,若是從中有所欺瞞,本大人定不輕饒。”
金蟬聽了,微歎了口氣,心中隱隱地感覺那怪道人所說的竟然有些道理,但他一想此來是要救王長、趙升以及諸僧人,於是定了定神,將這此日來經過,從到白馬寺求經,到齊雲塔掃塔,及被太後賞賜佛珠手鏈,再到大將軍府為“豹子規”一事求見大將軍,並在將軍府為將軍夫人譯經,最後在迴寺路上被眾官差抓拿,這時來了個穿黑衣的道人,將眾人殺死,因要問自己的佛珠手鏈從何而來,才沒有殺死自己和二位賣藝人,隻是將他們迷昏,自己醒來時已身處北邙,不見了太後所賜手鏈諸事一一道來,其中隻是省去了墓中之事。
洛陽縣令聽金蟬所說的一一合扣,知他所言不假,又聽得他就是到將軍府告“豹子規”之人,更是惱怒。心中暗道你這小和尚不好好念經,卻來多管閑事,縱是你曾得過陛下、太後的賞賜,又為大將軍夫人譯過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嗎?此事已驚動朝野,卻不見哪個人出來為你說情。看來塔倒一事,少不得要由你來頂罪了。哼哼,縱然殺人果真是那黑衣道人所為,可是查辦塔倒事,隻憑你這幾句話,不給你來點顏色,如果能消得了天子之怒,本官又如何交得了差。
洛陽縣令想到這裏,冷笑道:“天底下哪有搶人錢財,卻不殺本主,反殺無辜之人的道理,你這小和尚說話不嚴不實,看來要讓你知道官法的曆害才行。要知道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本官今日就要讓你嚐嚐官法,好說出實話!”當下將驚堂木一拍,喝道,“來人呀,給我重打三十大板!”
眾差人見金蟬這小和尚進了大堂,竟然毫無懼意,反而與大人分辯,一改往日那些殺人放火的兇犯到了大堂就屁滾尿流的樣子,不由地對這小和尚又生出些懼意了。現在一聽大人讓動手行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沒敢像往常那樣一擁而上。
隻有那劉頭是個粗人,他領功心切,見眾人膽子,大喝一聲,上前就是一腳,一下子將金蟬踢倒在地,這才有兩個大膽的衙役跟著上來褪去金蟬下衣,又過來兩個差人輪著板子打了起來。
這些差人因對金蟬害怕,生怕萬一這小妖僧又恢複法力後,那他們可是赴湯蹈火的人了。因此上來兩下,打的戰戰兢兢,並未用上以前打那些沒偷著給銀子的犯人的一半力氣,到了後來,見金蟬隻是挨打,毫無反抗之意,這才越打越是起勁。金蟬被打得眼冒金星,痛入骨裏,但他卻咬緊牙關,一聲也不吭。
“二十一、二十二、……、三十”差役口中數著,板子著力往金蟬的臀部和後腿上打去。板子在落,肌膚腫了,破裂了,鮮血沾到了板子上,濺在四周地下。板子一下又一下的落下來,打在金蟬身上,奇痛無比。但和他心中痛楚相比,這些擊打卻根本算不了什麽,我心向佛,我自可不要這臭皮囊,但我佛知道嗎?我佛再看嗎?金蟬胡亂想著想著,未等打完,就昏了過去。
那洛陽縣令見金蟬已昏迷過去。心中暗想若是他真會妖法,斷不會用如此苦肉計,看來這小和尚所言非虛,正好那白馬寺的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也在此關押,自己傳他們上堂,驗完金蟬正身,就可消結此案,落得大功一件。至於金蟬所說的那黑衣道人到底是何方,就不是自己所管的事了。
洛陽縣令一念至此,更是精神抖擻,喝道:“來呀,將這小和尚弄醒,再將那白馬寺的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給我帶上來。本官要來個三頭對證!”
眾差人見金蟬如此差勁,全沒有傳說中殺人本事,個個精神為之一振,往日的威風於是也全都迴來。洛陽縣令一聲令下,立馬有人過來用涼水對金蟬當頭一潑,金蟬被潑得渾身一顫,啊了一聲,驚醒過來。
這時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王長、趙升都被一一帶到,隻是他們全無枷鎖,隻是由一根繩子係了雙手。
洛陽縣令見他們到齊,拍了下驚堂本道:“爾等聽著,你們看這個小和尚是不是你們口中所說的金蟬。”
王長、趙升一看到金蟬,細細地辨了下,這才驚道:“金蟬小師父,你也被抓來了!哎,你、你受刑了?”
金蟬一見他們三人,淒然說道:“二位哥哥,弘土師兄,讓你們受苦了”。
王長、趙升搖搖頭,王長問道:“小師父,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我們怎麽一點也不記得了?”
那弘土見是金蟬,麵色大變,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隻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上邊叩頭邊叫道:“是他,是他,青天老爺大人,這金蟬和我跟的最久,他一言一行,我都記在腦子裏,死也忘不了。就是他和我說幫我掃塔,我被他欺騙,許了他去,那裏想到他卻在塔中褻瀆我佛,致齊雲塔倒。若不是老爺明察,小僧可被他害慘了。”
洛陽縣令聽他們所言,知這個小和尚定是金蟬無疑。他昨天已受命審了這些人,知那二個賣藝的所說與金蟬所說的分毫不差,至於弘土所言,雖有推脫自身罪責之嫌,但也與金蟬說的大致相符,看來要審明此案關鍵所在,倒是找到小和尚口中那位來曆不明的黑衣道人。但那黑衣道人早不知去向,天下之大,如何找尋呢?
若是那黑衣道人能一下子殺死那麽多人,就算不是妖道,也是個兇人,他又何不避而遠之呢!隻是這小和尚,他在大將軍那裏還受到過款待,又曾得過太後和皇帝的賞賜,是以他心裏也有些顧忌,不願做的太過分,於是喝道:“你們不必多說,本官自有明斷。師爺,你將金蟬所說的與他們說明,無異議後畫押收監,待本官上奏朝廷定奪。”
王長、趙升聽師爺講完金蟬所述,確認了他們與金蟬到亭子裏之前的事,但之後的事他們卻是一點也不記得,便也就在竹簡上畫了押,那弘土尤在嘀咕自己冤枉,但也上前畫了押,最後送到金蟬麵前,金蟬見竹簡上寫得基本上是自己所述,心道不管如何,隻要能救得他們三人出去就行,於是也畫了押。
那洛陽縣令見此事辦完,心下甚喜,剛要下令將這四人押上囚車,連同此案細情一起上報大理寺,卻見案旁站著師爺,使眼色示意。洛陽縣令心下狐疑,隻得先吩咐歇堂。
洛陽縣令退堂至後麵書房,令從人退去,隻留師爺一人。師爺忙上前笑道:“老爺適才吩咐,若是所抓之人便是朝廷所抓之僧,且沒有妖術,則上報朝廷。但小的在旁聽完小和尚所述,總覺得有不對地方,是以先請老爺歇堂稟明。”
洛陽縣令道:“什麽情況?你說來聽。”
師爺笑道:“老爺,你看那小和尚可是妖僧嗎?”
洛陽縣令聽了,沉吟不語,半晌才道:“你怎麽看。”
師爺道:“小的在旁觀察,看這小和尚不像是會妖術之人。”
洛陽縣令道:“是嗎?這麽說是朝廷抓錯人了。”
師爺忙道:“小的不是這個意思,小的認為,即使殺眾官差真是那個黑衣道人所為,但掃塔之事,卻與這小和尚有關。大人不是說陛下為齊雲塔倒而龍顏大怒,才下令追拿這個小和尚的嗎?”
洛陽縣令道:“不錯,我蒙陛下隆恩委用,眼下正是竭力圖報之時,但聽你之意……?”
師爺道:“大人,小的認為此事內中必有隱情,若是小和尚事關陛下與大將軍,小人以為,就算小和尚不會妖術,但是誰讓他攤上這事了。今天既然是咱們用法子製住了小和尚,不如就以防妖僧作亂為名,先關押在大牢,嚴加看管。現在太後得病,皇帝早晚就要親政,依皇帝對這小和尚的態度,隻要咱們製住這小和尚,便是大功一件。但是馬上將人帶案子上報大理寺的話,別人就會將此功奪走,反為不美。”
洛陽縣令一聽,頓時明白師爺意思,心下也是一驚,暗道這倒是一件好事,我可不能太過魯莽了。於是問道:“那你的意思是想……?”
師爺道:“小人以為,既然太後得病後,皇帝親自命人嚴加追拿這個小和尚,必是皇帝想依此事立威,咱們可得站好隊,眼下不如以防妖魔作害為名,將那金蟬先收監在此,嚴加看管,再上報就是。”
洛陽縣令道:“你說的本官也不是沒想過,但你想馬上就要天黑,若是到了夜間真有妖孽來了,將金蟬掠走,我們豈不是反受牽連。”
師爺道:“大人放心,你想若真是如那小和尚所說,是那黑衣道人所為,但那黑衣道人也是在皇城之外,找了個地廣人稀之處,才敢妄為。此地乃紫禁皇城,諸神俱在,妖魔必不敢來。何況如金蟬所說,那黑衣道人拿他隻為取走太後賞賜的佛珠手串,他又怎會迴來救金蟬。現在看小和尚隻是凡人一個,但為了安全起見,小人有一計,可保金蟬乖乖地關在這裏。”說著,他俯身上來,低低地說了幾句。
洛陽縣令聽完,點了點頭,道:“此事就照你說的去辦,不過上報一事,除了大理寺外,也須同時報河南尹鄧大人及杜禦史知。”
二人議定完畢,這才升堂,洛陽縣令下令將金蟬等人,關押在死牢之中,由劉捕頭負責嚴加看管,便退了堂去。
金蟬因受了刑,行動不得,那師爺點手喚住劉頭,吩咐了他幾句,那劉頭不住點頭稱是,這才帶了人,將金蟬蒙了眼,帶了出去。
金蟬雙眼被蒙,又不能行走,隻得心下強忍悲痛,默默念誦起金剛經來,任由他們擺弄。他正渾噩間,隻覺肩上一陣刺骨之痛傳來,大叫一聲,人便暈死了過去。
(本章完)
洛陽縣衙大堂矗立在青色條磚砌成台基之上,五間麵闊,堂頂為硬山式,單簷飛椽自堂頂延伸到滴水簷前,簷下掛有橫匾,上書“為善堂”,一條青石路筆直地通向儀門,那儀門乃是這衙門的第二道門。
說是儀門,卻有三扇門,隻是中間這道門平常是關著的,隻有新官到任,或迎接上級官員才能開啟,普通人出入隻走東邊的便門。因為這便門也有不同的說法,東門俗稱“生門”,西門俗稱“死門”,隻有被判死刑的囚犯才被從這個門推出,而今天洛陽縣令卻讓金蟬從西門入,雖不知他是何用意,但也算是開了自有衙門以來的第一遭了。
劉頭等人聽了師爺所令,應了一聲“諾”,劉頭當先一抖鐵鏈,將金蟬帶了個趔趄,喝道:“給我走,上堂。”
金蟬默認不語,隻是低著頭前行,任由眾人喝叱。來到儀門前,師爺又與劉頭耳語了幾句,那劉頭一怔,隨即又似明白的樣子,一腳踹開西門,鏈子一拽,將金蟬從西門推了進去,他卻飛也似地鬆開手,從東門跑過來,又將鐵鏈子抓住,像牽狗一樣將金蟬牽到大堂下。
眾人群一起湧進來到大堂下,個個手中提著一個木桶,摒氣凝神地盯著金蟬。一名衙役掩著鼻子來到堂前,在一麵鼓上連擊三聲,兩列衙役齊聲悶聲道:“威…、武…”,洛陽縣令縣太爺穿戴整齊,麵色凝重地來到案前坐下,又看了眼師爺,師爺點頭示意已按吩咐準備齊了,這才將驚堂木在案麵上重重一拍,喝到:“來呀,帶案犯。”
下麵公差答應,由劉頭將金蟬帶上,兩旁衙役,又是一齊唿堂施威,隻是這聲音,比起往常,要悶啞了許多。
金蟬來到堂前,並不下跪。洛陽縣令大怒,罵聲:“妖僧,你休得囂張。哼!你敢到本衙撒野,本官一身正氣,豈怕你的妖法,若不快快從實招來,本官必讓你知道王法的厲害!”
金蟬心中憤憤不平,昂首道:“小僧乃山西大靈鳩寺修行和尚,法名金蟬,一向依我佛如來戒規行事,且謹守我朝規法,我親自到衙門報案,不知為何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用糞水潑我?你們如此待我,我錯在那了?是兇僧,小僧不明,但請大人示下。”
洛陽縣令向來察言觀色,見金蟬一派不忿之氣,心下也是頗有疑慮,但聞得他身上之氣味,令人欲嘔,火氣頓生,於是用手一拍,道:“本官隻問你一事,昨天傍晚,可是你將那些辦案差人一並用妖法殺死的嗎?”
金蟬一笑,道:“我佛祖門下弟子,隻修慈悲之法,那裏會什麽妖術,我若是會那些法術,又焉能受如此之辱,請大人明察。”他畢竟年少,今日受了如此對待,心裏有氣,是以說話也是軟中帶硬,分寸不讓。
那洛陽縣令聽了不怒反笑,道:“自古來向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裏是天子腳下,神佛俱在,那容得你等邪魔歪道,便是本老爺我一身正氣,也壓得你這小妖僧。你且將到洛陽都城來,所作所為,一一講清,若是從中有所欺瞞,本大人定不輕饒。”
金蟬聽了,微歎了口氣,心中隱隱地感覺那怪道人所說的竟然有些道理,但他一想此來是要救王長、趙升以及諸僧人,於是定了定神,將這此日來經過,從到白馬寺求經,到齊雲塔掃塔,及被太後賞賜佛珠手鏈,再到大將軍府為“豹子規”一事求見大將軍,並在將軍府為將軍夫人譯經,最後在迴寺路上被眾官差抓拿,這時來了個穿黑衣的道人,將眾人殺死,因要問自己的佛珠手鏈從何而來,才沒有殺死自己和二位賣藝人,隻是將他們迷昏,自己醒來時已身處北邙,不見了太後所賜手鏈諸事一一道來,其中隻是省去了墓中之事。
洛陽縣令聽金蟬所說的一一合扣,知他所言不假,又聽得他就是到將軍府告“豹子規”之人,更是惱怒。心中暗道你這小和尚不好好念經,卻來多管閑事,縱是你曾得過陛下、太後的賞賜,又為大將軍夫人譯過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嗎?此事已驚動朝野,卻不見哪個人出來為你說情。看來塔倒一事,少不得要由你來頂罪了。哼哼,縱然殺人果真是那黑衣道人所為,可是查辦塔倒事,隻憑你這幾句話,不給你來點顏色,如果能消得了天子之怒,本官又如何交得了差。
洛陽縣令想到這裏,冷笑道:“天底下哪有搶人錢財,卻不殺本主,反殺無辜之人的道理,你這小和尚說話不嚴不實,看來要讓你知道官法的曆害才行。要知道人心似鐵非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本官今日就要讓你嚐嚐官法,好說出實話!”當下將驚堂木一拍,喝道,“來人呀,給我重打三十大板!”
眾差人見金蟬這小和尚進了大堂,竟然毫無懼意,反而與大人分辯,一改往日那些殺人放火的兇犯到了大堂就屁滾尿流的樣子,不由地對這小和尚又生出些懼意了。現在一聽大人讓動手行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沒敢像往常那樣一擁而上。
隻有那劉頭是個粗人,他領功心切,見眾人膽子,大喝一聲,上前就是一腳,一下子將金蟬踢倒在地,這才有兩個大膽的衙役跟著上來褪去金蟬下衣,又過來兩個差人輪著板子打了起來。
這些差人因對金蟬害怕,生怕萬一這小妖僧又恢複法力後,那他們可是赴湯蹈火的人了。因此上來兩下,打的戰戰兢兢,並未用上以前打那些沒偷著給銀子的犯人的一半力氣,到了後來,見金蟬隻是挨打,毫無反抗之意,這才越打越是起勁。金蟬被打得眼冒金星,痛入骨裏,但他卻咬緊牙關,一聲也不吭。
“二十一、二十二、……、三十”差役口中數著,板子著力往金蟬的臀部和後腿上打去。板子在落,肌膚腫了,破裂了,鮮血沾到了板子上,濺在四周地下。板子一下又一下的落下來,打在金蟬身上,奇痛無比。但和他心中痛楚相比,這些擊打卻根本算不了什麽,我心向佛,我自可不要這臭皮囊,但我佛知道嗎?我佛再看嗎?金蟬胡亂想著想著,未等打完,就昏了過去。
那洛陽縣令見金蟬已昏迷過去。心中暗想若是他真會妖法,斷不會用如此苦肉計,看來這小和尚所言非虛,正好那白馬寺的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也在此關押,自己傳他們上堂,驗完金蟬正身,就可消結此案,落得大功一件。至於金蟬所說的那黑衣道人到底是何方,就不是自己所管的事了。
洛陽縣令一念至此,更是精神抖擻,喝道:“來呀,將這小和尚弄醒,再將那白馬寺的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給我帶上來。本官要來個三頭對證!”
眾差人見金蟬如此差勁,全沒有傳說中殺人本事,個個精神為之一振,往日的威風於是也全都迴來。洛陽縣令一聲令下,立馬有人過來用涼水對金蟬當頭一潑,金蟬被潑得渾身一顫,啊了一聲,驚醒過來。
這時弘土和那兩個賣藝的王長、趙升都被一一帶到,隻是他們全無枷鎖,隻是由一根繩子係了雙手。
洛陽縣令見他們到齊,拍了下驚堂本道:“爾等聽著,你們看這個小和尚是不是你們口中所說的金蟬。”
王長、趙升一看到金蟬,細細地辨了下,這才驚道:“金蟬小師父,你也被抓來了!哎,你、你受刑了?”
金蟬一見他們三人,淒然說道:“二位哥哥,弘土師兄,讓你們受苦了”。
王長、趙升搖搖頭,王長問道:“小師父,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我們怎麽一點也不記得了?”
那弘土見是金蟬,麵色大變,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隻見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上邊叩頭邊叫道:“是他,是他,青天老爺大人,這金蟬和我跟的最久,他一言一行,我都記在腦子裏,死也忘不了。就是他和我說幫我掃塔,我被他欺騙,許了他去,那裏想到他卻在塔中褻瀆我佛,致齊雲塔倒。若不是老爺明察,小僧可被他害慘了。”
洛陽縣令聽他們所言,知這個小和尚定是金蟬無疑。他昨天已受命審了這些人,知那二個賣藝的所說與金蟬所說的分毫不差,至於弘土所言,雖有推脫自身罪責之嫌,但也與金蟬說的大致相符,看來要審明此案關鍵所在,倒是找到小和尚口中那位來曆不明的黑衣道人。但那黑衣道人早不知去向,天下之大,如何找尋呢?
若是那黑衣道人能一下子殺死那麽多人,就算不是妖道,也是個兇人,他又何不避而遠之呢!隻是這小和尚,他在大將軍那裏還受到過款待,又曾得過太後和皇帝的賞賜,是以他心裏也有些顧忌,不願做的太過分,於是喝道:“你們不必多說,本官自有明斷。師爺,你將金蟬所說的與他們說明,無異議後畫押收監,待本官上奏朝廷定奪。”
王長、趙升聽師爺講完金蟬所述,確認了他們與金蟬到亭子裏之前的事,但之後的事他們卻是一點也不記得,便也就在竹簡上畫了押,那弘土尤在嘀咕自己冤枉,但也上前畫了押,最後送到金蟬麵前,金蟬見竹簡上寫得基本上是自己所述,心道不管如何,隻要能救得他們三人出去就行,於是也畫了押。
那洛陽縣令見此事辦完,心下甚喜,剛要下令將這四人押上囚車,連同此案細情一起上報大理寺,卻見案旁站著師爺,使眼色示意。洛陽縣令心下狐疑,隻得先吩咐歇堂。
洛陽縣令退堂至後麵書房,令從人退去,隻留師爺一人。師爺忙上前笑道:“老爺適才吩咐,若是所抓之人便是朝廷所抓之僧,且沒有妖術,則上報朝廷。但小的在旁聽完小和尚所述,總覺得有不對地方,是以先請老爺歇堂稟明。”
洛陽縣令道:“什麽情況?你說來聽。”
師爺笑道:“老爺,你看那小和尚可是妖僧嗎?”
洛陽縣令聽了,沉吟不語,半晌才道:“你怎麽看。”
師爺道:“小的在旁觀察,看這小和尚不像是會妖術之人。”
洛陽縣令道:“是嗎?這麽說是朝廷抓錯人了。”
師爺忙道:“小的不是這個意思,小的認為,即使殺眾官差真是那個黑衣道人所為,但掃塔之事,卻與這小和尚有關。大人不是說陛下為齊雲塔倒而龍顏大怒,才下令追拿這個小和尚的嗎?”
洛陽縣令道:“不錯,我蒙陛下隆恩委用,眼下正是竭力圖報之時,但聽你之意……?”
師爺道:“大人,小的認為此事內中必有隱情,若是小和尚事關陛下與大將軍,小人以為,就算小和尚不會妖術,但是誰讓他攤上這事了。今天既然是咱們用法子製住了小和尚,不如就以防妖僧作亂為名,先關押在大牢,嚴加看管。現在太後得病,皇帝早晚就要親政,依皇帝對這小和尚的態度,隻要咱們製住這小和尚,便是大功一件。但是馬上將人帶案子上報大理寺的話,別人就會將此功奪走,反為不美。”
洛陽縣令一聽,頓時明白師爺意思,心下也是一驚,暗道這倒是一件好事,我可不能太過魯莽了。於是問道:“那你的意思是想……?”
師爺道:“小人以為,既然太後得病後,皇帝親自命人嚴加追拿這個小和尚,必是皇帝想依此事立威,咱們可得站好隊,眼下不如以防妖魔作害為名,將那金蟬先收監在此,嚴加看管,再上報就是。”
洛陽縣令道:“你說的本官也不是沒想過,但你想馬上就要天黑,若是到了夜間真有妖孽來了,將金蟬掠走,我們豈不是反受牽連。”
師爺道:“大人放心,你想若真是如那小和尚所說,是那黑衣道人所為,但那黑衣道人也是在皇城之外,找了個地廣人稀之處,才敢妄為。此地乃紫禁皇城,諸神俱在,妖魔必不敢來。何況如金蟬所說,那黑衣道人拿他隻為取走太後賞賜的佛珠手串,他又怎會迴來救金蟬。現在看小和尚隻是凡人一個,但為了安全起見,小人有一計,可保金蟬乖乖地關在這裏。”說著,他俯身上來,低低地說了幾句。
洛陽縣令聽完,點了點頭,道:“此事就照你說的去辦,不過上報一事,除了大理寺外,也須同時報河南尹鄧大人及杜禦史知。”
二人議定完畢,這才升堂,洛陽縣令下令將金蟬等人,關押在死牢之中,由劉捕頭負責嚴加看管,便退了堂去。
金蟬因受了刑,行動不得,那師爺點手喚住劉頭,吩咐了他幾句,那劉頭不住點頭稱是,這才帶了人,將金蟬蒙了眼,帶了出去。
金蟬雙眼被蒙,又不能行走,隻得心下強忍悲痛,默默念誦起金剛經來,任由他們擺弄。他正渾噩間,隻覺肩上一陣刺骨之痛傳來,大叫一聲,人便暈死了過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