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未曾明冤先受辱
金蟬離開大將軍府,直奔洛陽縣衙而來。他遠遠看到臨街屹立的一座牌坊,門頭匾額上寫有“與民為善”四個大字。
金蟬穿過牌坊,見府衙大門麵南背北地座落在一麵紅色磚牆中間,正門麵闊三間,居中一間留門,黑漆大門左右分開,裏麵是明間過道,左右各有兩個衙役站立。門楣匾額現“洛陽縣衙“四字,大門右手邊立著一麵巨鼓,鼓兩邊各立有兩塊石碑,上麵分別刻著“誣告加三等”、“越訴笞五十”的字樣。
金蟬也不管那石碑上所刻的警告字樣,快走上前,還未等在那幾個剛吃飽飯,正借著太陽曬暖的衙役們明白過來,抄起一個放在巨鼓架子上的大木槌,在鼓上麵“咚、咚、咚”地連敲三聲,聲聲震耳。
那些衙役驚慌失色,口中叫罵著:“那裏來的小和尚,跑到這裏找事?”不由分說的一擁而上,將金蟬拿住。
一名衙役走到他麵前,上下打量了幾眼,道:“你問都不問就敲鼓,還用這麽大勁,可知敲這鼓是要挨打的?”
金蟬毫無懼色,坦然道:“小僧不怕,我敲這鼓,就是前來喊冤的。”
那衙役“哼”了一聲道:“你看樣子是個遊方的和尚,有什麽冤可叫的?要知道誣告是要罪加一等的?”
金蟬道:“我就是朝廷所要捉的金蟬,特來為關在這裏的兩個賣藝人和白馬寺僧人喊冤。”
那些衙役一聽,如摸到燙手的東西一般,齊把手鬆開,金蟬麵前那人嚇得更是差點跌倒,一邊後退一邊叫到:“快來人啊!小妖僧來了!”
原來這一天他們的話題就是這個一下子殺死十多個官差的小妖僧,全都慶幸自己沒有在昨天下午去抓拿金蟬,這才白撿了一條命,猛聽眼前這個僧人便是那個妖僧,如何不驚。
這時衙院中的人已聽到鼓響,正出來看是何事,用不用大人升堂,都快步出來看個究竟。
這幫衙役見自己人多起來,這才心定下來,指著金蟬,對為首的一個彪形大漢道:“劉都頭,這小和尚說他就是朝廷要捉拿的要犯,那個妖僧金蟬。”
那彪形大漢聽了,也是一驚,忙伸手握住了他腰間佩刀,迴頭對手下吩咐道:“快去準備人尿狗血。”又迴頭對金蟬喝道,“小和尚,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來的?”
金蟬答道:“小僧法名金蟬,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來,到白馬寺求經。有下情稟告官府。”
那姓劉的都頭聽金蟬所說與通緝上所說一致,且臉上雖是有物遮掩,但細看眉眼與圖上畫的相似,看來像是朝廷要捉拿的小和尚。
他鑒於昨日血案,又見金蟬竟敢孤身前來,心中驚疑不定,也不敢貿然上前將金蟬捉住。迴首見下屬已將人尿狗血等一並穢物用桶端了上來,心下膽量壯了幾分,喝道:“小和尚,這青天白日的,你竟敢到府衙來撒野,今我要看看你有什麽妖法。”隻見他將身向後一撤,急喊道:“給我快潑。”
那幾個當差的聽上頭有命,不敢不從,咋著膽子將手中穢物一並向金蟬潑去。金蟬猝不及防,隻覺渾身上下頓時被潑了個遍,聞得腥臭無比,用手去擦,隻覺滿是髒物,令人欲吐,隻氣得渾身顫抖,連話都說不出來。
那些差人見他被潑後,無任何異狀,也不發怒,膽子便更大了些,尤其是那個姓劉的捕頭,自覺得意,抄起一根長棍伸出去給了金蟬一下,金蟬不提防,被一下子打倒在地,摔倒在一地糞水之中,身上更是汙穢不堪。
眾人見金蟬渾身汙穢,臭不可聞,也都躲得遠遠地,手中握緊兵刃,咋著膽子看這小和尚接下來舉動。
金蟬慢慢地站起身來,心中委屈,再也忍受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他本想以身入獄,來救得一幹人等,那知上來就遭受如此大辱,此時隻覺生不如死,是以心中悲苦無比,對臉上身上的穢物也不擦拭,唯有是兩行清淚,從臉上滑過,將麵上髒物一一衝掉。
這時那劉捕頭在旁見金蟬並未發作,倒似個尋常人一樣,嚇得大哭,暗道必是他采用的奇法奏效之故,於是抖膽罵道:“小妖僧,你現在也知道怕了,爺們告訴你,今你是遇上我,哭也沒用了。”
他立功心切,也顧不得髒,看看一旁還在驚恐中的那些差人,一把將一人手中的鎖繩奪過,上前套在金蟬頸上,不由分說,牽著就走,還道:“兄弟們,與我將這妖僧帶進衙門裏去,來見太爺”。
眾人見劉都頭敢帶頭上前,捉拿這妖僧,而這妖僧竟也乖乖地受伏,人人膽子暴漲,個個手持棍棒,奮勇上前,押著金蟬來到衙門內。
洛陽縣令此時正在屋中悶坐。他心想近來可真是不順,先是因為竇豹手下人亂收保護費的事被大將軍召去狠狠批了一頓,還命他嚴查此事,要他向光武帝時的洛陽縣令強項令學習,強調說無論涉及到誰,一律不得循私,一切有大將軍作主。可是,當時河南尹鄧悝也在旁,卻一聲不吭,鄧悝明明知道此事是他舅爺子竇豹所為,卻和沒事人似的,也附和著責他要嚴加管理。
洛陽縣令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心道這洛陽縣令真不好幹,朝中官個個都比他大,事卻沒他管的多。若不是他善於鑽營,攀上鄧悝這棵大樹,莫說強項令,就是軟項令也不行,恐怕早就卷鋪蓋迴家了。
但眼見大將軍動怒,迴來後他隻得私下找到竇豹,勸他要管管手下人,不要在這風口浪尖上做事。那竇豹雖是不服,但也沒膽子敢違背大將軍,隻得悻悻地走了。洛陽縣令見竇豹心下不服,生怕受他連累,也便假戲真作地派人上街巡查,還真抓了些不聽話的人。
這下竇豹可不幹了,又派人捎話埋怨他過於認真,說他已弄清楚,這事隻不過是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小老道借到府中化緣機會碰巧遇到大將軍,說了此事,才惹得大將軍生氣,等此事過段時間後,大將軍不再過問後就沒事了,不必現在弄得雞飛狗跳的。
洛陽縣令一邊賠禮,說此事可能是手下人處理不當,自當吩咐他們小心就是,一邊又讓人送了些貴重禮物與竇豹,請他笑納,此事才算過去。他心中卻暗惱這兩個出家人不好好地吃齋念經,非要管什麽閑事,害得老爺我賠了銀子又折麵。
哪知此事剛平,更大的事又來了。八月十五剛過,洛陽縣令本想好好地享用一下下屬送來的南方珍果,在府中好好休息休息。那知一大早就得報,說是白馬寺的齊雲塔在昨夜亥時倒塌。
白馬寺仍是皇家寺廟,朝廷對它又極為重視,前幾天陛下和太後還去拜佛燒香。所以身為當地的地方官,他不敢怠慢,急忙跑到白馬寺查看,並上報河南尹鄧悝。本來他想這塔必是年久失修,查白馬寺個管理不善,也就算了。
那知此事被天子聞知後,皇帝龍顏大怒,當朝責問河南尹鄧悝辦事不力,並嚴命追責,連被朝廷尊重的白馬寺方丈和監寺都被看管起來,至於那個掃塔不力的小和尚,叫什麽金蟬的,更是被下令立刻緝拿。
洛陽縣令官雖不大,但深得當官之道,他素知當今天子年紀已大,雖說是親了政,但實際上一切仍由鄧太後說了算,朝中事也均由大將軍統率三公九卿處理。那日皇帝一反常態,在朝中竟然責問鄧悝,令朝中大臣為之震動。
洛陽縣令心知此中必有原因,但因他官職不夠,隻能在早朝退後與人打聽,這才得知太後也在昨夜病倒,一直昏迷不醒,宮中太醫都束手無策。
洛陽縣令心中大駭,因為他深知自有漢以來,向來是皇帝與外戚輪流執政。本朝自漢和帝駕崩之後,一直由鄧太後執政,她還將大哥鄧騭加封為大將軍,位列三公之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此外鄧騭從弟鄧悝任河南尹、鄧遵任度遼將軍,鄧氏兄弟幾乎滿門掌權,個個封侯,朝中大臣自大司馬馬英、大司空李郃等為首又曲意迎附,可以說當今天下名義上雖姓劉,實則姓鄧。
但此一時,彼一時,想來前朝竇太後執政時,大將軍竇憲所掌權勢更勝鄧騭,但漢和帝親政後隻是輕輕一擊,竇家便灰飛煙滅。還有前朝呂後執政,也是隻在呂後過世幾個月內,呂家便被滿門抄斬。為官之道,不怕幹錯事,隻怕站錯隊。烏紗帽固然要緊,但是這大好頭顱更是珍貴無比。
太後生病後,該當如何行事,須得他反複思量,小心站好隊,才能保護自己的頭和頭上烏紗帽。如今看來,現在太後病重,皇帝必要親政,他此前跟的鄧家跟的太緊,眼下卻好借“豹子規”一事與鄧家適當地劃清界限。
隻是眼下大將軍還手握實權,帝後之爭誰贏誰輸還是難料,若是太後過兩天是能好轉也是未定。眼下這行情,做事須得如履薄冰才對,如果自己處理的好,自可平步青雲,遠離這個費力不討好的鬼地方,但若是一個處理不好。烏紗帽丟了是小事,弄不好連身家性命也要搭進去。
於是八月十五他連午飯都沒心思吃,一直在府中盤算。在中午時分,便接到朝廷命令,著洛陽府協助執金吾抓捕要犯,而這驚動朝廷動用了執金吾人馬的要犯,竟然還是那個法名金蟬的小和尚。
聽說這個小和尚正是前些天在白馬寺因答對當今陛下所出難題,而得到過陛下和太後的賞賜。但是若是他致齊雲塔倒塌的話,洛陽縣令心道這小和尚是性命難保了,當下命令手下全城協助執金吾緝拿金蟬。
他本想捉拿個小和尚有何難,何況有執金吾出頭,他這裏也隻是多派些人手配合就是了。可那嚐想那小和尚竟會妖術,不但執金吾那些校尉大老爺們全都喪命,連自己這裏派去的那些衙役捕頭也都賠了進去,這裏頭還有他的夫人的一個親外甥名叫小六子的,弄得自家夫人和自己一個勁地又哭。
此事震動朝野,洛陽縣令那裏還顧的那麽多,心中更是暗想這小妖僧與告大將軍豹子規的那個小和尚是不是一個人,若是同一個人,可別牽扯到自己。
後去的眾官差,從現場帶來兩個昏睡賣藝人,現被關在這裏。他命人用冷水潑了三桶,那兩個人才醒,醒後更是一無所知,審到最後,隻記得起他二人那晚曾與那小和尚一同結伴出城,被一陣風迷倒,別的事一概不記得了。
洛陽尹審到現在,還是一無所獲,他正思前想後,也無一良計可用,心想這小和尚最好是跑得無影無蹤才好,那樣這辦事不力就可以推到執金吾上去了。
正當他心煩意亂之際,聽得外麵有人敲鼓申冤。心下大怒,暗道老子還不知道要到那裏申冤枉呢?於是吩咐師爺出去看看何事,要是平民小事,則給他亂棒打出。
那知師爺出去後始終沒迴來,洛陽縣令更是怒氣中燒,罵道這些人平常就會狐假虎威!關鍵時候卻連一點兒小事也辦不好。
正生氣間,隻見師爺氣喘籲籲的跑進來,叫道:“啟稟老爺,劉頭他們將那小妖僧抓住了。”
“什麽?”洛陽縣令手一顫,手中茶碗險些將茶水灑了出去。他將茶碗“當”的一聲放在桌子上,喝道:“你急什麽,慢慢說。”
那師爺也定了定神道:“老爺,朝廷要捉的那個小妖僧竟跑到咱們衙門來了,還擊鼓聲冤,被劉頭他們潑了狗血人尿,用鐵鏈子鎖了,現在已押在大堂外,聽老爺吩咐呢!”
洛陽縣令聽了猛地站身而起,身形動了一動,卻又坐下,端起茶碗,又喝了兩口,才道:“你們看清問明白了,確實是那小妖僧金蟬。”
師爺道:“確實是,我上前細看了,雖然他臉上塗了什麽髒東西,但細看臉相與告示上畫的一模一樣,而且他自己也承認是那個小妖僧金蟬。
“噢!那他沒有異狀?”洛陽縣令可是不信他自己這些手下人能捉住那個殺人不眨眼的小妖僧。
“沒有!”師爺迴道,“本來大夥聽說是他自認就是那個小妖僧,說什麽要為被關押的白馬寺諸僧和那兩個賣藝人喊冤,個個嚇得不清,還是那劉頭膽子大,命人將剛準備的人尿狗血糞便一同取來,乘小和尚沒準備,給他當頭一澆,就將那小和尚拿住了。”
洛陽縣令聽了,心想也不知此事是好是壞,但眼下之急,躲是躲不過去了,也隻得出麵了走一步觀一步了。隻聽他吩咐道:“你再命人多準備這些穢物,在大堂上備用,命劉頭將那小妖僧好好捆住,多派人手四下戒備,準備升堂。”
“是。”師爺剛要領命欲去,“慢著,”洛陽縣令又叫住他,道:“還有,你在我旁也準備一桶,一會你看我眼色行事,若是所抓之人便是朝廷所抓之僧,他沒有妖術,則立即押送大理寺,將這事推出去就是了。若是那妖僧要放展妖術,對本官不利,速將穢物倒在老爺我身上。對了,你也留點給自己倒上,要知道,邪魔鬼怪最是怕這些東西了!嗯,還有,讓那小和尚自西門進來。”
師爺諾諾稱是而去。洛陽縣令則整衣戴帽,吩咐升堂。
??此節借用水簾洞的情節
?
????
(本章完)
金蟬離開大將軍府,直奔洛陽縣衙而來。他遠遠看到臨街屹立的一座牌坊,門頭匾額上寫有“與民為善”四個大字。
金蟬穿過牌坊,見府衙大門麵南背北地座落在一麵紅色磚牆中間,正門麵闊三間,居中一間留門,黑漆大門左右分開,裏麵是明間過道,左右各有兩個衙役站立。門楣匾額現“洛陽縣衙“四字,大門右手邊立著一麵巨鼓,鼓兩邊各立有兩塊石碑,上麵分別刻著“誣告加三等”、“越訴笞五十”的字樣。
金蟬也不管那石碑上所刻的警告字樣,快走上前,還未等在那幾個剛吃飽飯,正借著太陽曬暖的衙役們明白過來,抄起一個放在巨鼓架子上的大木槌,在鼓上麵“咚、咚、咚”地連敲三聲,聲聲震耳。
那些衙役驚慌失色,口中叫罵著:“那裏來的小和尚,跑到這裏找事?”不由分說的一擁而上,將金蟬拿住。
一名衙役走到他麵前,上下打量了幾眼,道:“你問都不問就敲鼓,還用這麽大勁,可知敲這鼓是要挨打的?”
金蟬毫無懼色,坦然道:“小僧不怕,我敲這鼓,就是前來喊冤的。”
那衙役“哼”了一聲道:“你看樣子是個遊方的和尚,有什麽冤可叫的?要知道誣告是要罪加一等的?”
金蟬道:“我就是朝廷所要捉的金蟬,特來為關在這裏的兩個賣藝人和白馬寺僧人喊冤。”
那些衙役一聽,如摸到燙手的東西一般,齊把手鬆開,金蟬麵前那人嚇得更是差點跌倒,一邊後退一邊叫到:“快來人啊!小妖僧來了!”
原來這一天他們的話題就是這個一下子殺死十多個官差的小妖僧,全都慶幸自己沒有在昨天下午去抓拿金蟬,這才白撿了一條命,猛聽眼前這個僧人便是那個妖僧,如何不驚。
這時衙院中的人已聽到鼓響,正出來看是何事,用不用大人升堂,都快步出來看個究竟。
這幫衙役見自己人多起來,這才心定下來,指著金蟬,對為首的一個彪形大漢道:“劉都頭,這小和尚說他就是朝廷要捉拿的要犯,那個妖僧金蟬。”
那彪形大漢聽了,也是一驚,忙伸手握住了他腰間佩刀,迴頭對手下吩咐道:“快去準備人尿狗血。”又迴頭對金蟬喝道,“小和尚,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來的?”
金蟬答道:“小僧法名金蟬,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來,到白馬寺求經。有下情稟告官府。”
那姓劉的都頭聽金蟬所說與通緝上所說一致,且臉上雖是有物遮掩,但細看眉眼與圖上畫的相似,看來像是朝廷要捉拿的小和尚。
他鑒於昨日血案,又見金蟬竟敢孤身前來,心中驚疑不定,也不敢貿然上前將金蟬捉住。迴首見下屬已將人尿狗血等一並穢物用桶端了上來,心下膽量壯了幾分,喝道:“小和尚,這青天白日的,你竟敢到府衙來撒野,今我要看看你有什麽妖法。”隻見他將身向後一撤,急喊道:“給我快潑。”
那幾個當差的聽上頭有命,不敢不從,咋著膽子將手中穢物一並向金蟬潑去。金蟬猝不及防,隻覺渾身上下頓時被潑了個遍,聞得腥臭無比,用手去擦,隻覺滿是髒物,令人欲吐,隻氣得渾身顫抖,連話都說不出來。
那些差人見他被潑後,無任何異狀,也不發怒,膽子便更大了些,尤其是那個姓劉的捕頭,自覺得意,抄起一根長棍伸出去給了金蟬一下,金蟬不提防,被一下子打倒在地,摔倒在一地糞水之中,身上更是汙穢不堪。
眾人見金蟬渾身汙穢,臭不可聞,也都躲得遠遠地,手中握緊兵刃,咋著膽子看這小和尚接下來舉動。
金蟬慢慢地站起身來,心中委屈,再也忍受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他本想以身入獄,來救得一幹人等,那知上來就遭受如此大辱,此時隻覺生不如死,是以心中悲苦無比,對臉上身上的穢物也不擦拭,唯有是兩行清淚,從臉上滑過,將麵上髒物一一衝掉。
這時那劉捕頭在旁見金蟬並未發作,倒似個尋常人一樣,嚇得大哭,暗道必是他采用的奇法奏效之故,於是抖膽罵道:“小妖僧,你現在也知道怕了,爺們告訴你,今你是遇上我,哭也沒用了。”
他立功心切,也顧不得髒,看看一旁還在驚恐中的那些差人,一把將一人手中的鎖繩奪過,上前套在金蟬頸上,不由分說,牽著就走,還道:“兄弟們,與我將這妖僧帶進衙門裏去,來見太爺”。
眾人見劉都頭敢帶頭上前,捉拿這妖僧,而這妖僧竟也乖乖地受伏,人人膽子暴漲,個個手持棍棒,奮勇上前,押著金蟬來到衙門內。
洛陽縣令此時正在屋中悶坐。他心想近來可真是不順,先是因為竇豹手下人亂收保護費的事被大將軍召去狠狠批了一頓,還命他嚴查此事,要他向光武帝時的洛陽縣令強項令學習,強調說無論涉及到誰,一律不得循私,一切有大將軍作主。可是,當時河南尹鄧悝也在旁,卻一聲不吭,鄧悝明明知道此事是他舅爺子竇豹所為,卻和沒事人似的,也附和著責他要嚴加管理。
洛陽縣令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心道這洛陽縣令真不好幹,朝中官個個都比他大,事卻沒他管的多。若不是他善於鑽營,攀上鄧悝這棵大樹,莫說強項令,就是軟項令也不行,恐怕早就卷鋪蓋迴家了。
但眼見大將軍動怒,迴來後他隻得私下找到竇豹,勸他要管管手下人,不要在這風口浪尖上做事。那竇豹雖是不服,但也沒膽子敢違背大將軍,隻得悻悻地走了。洛陽縣令見竇豹心下不服,生怕受他連累,也便假戲真作地派人上街巡查,還真抓了些不聽話的人。
這下竇豹可不幹了,又派人捎話埋怨他過於認真,說他已弄清楚,這事隻不過是一個小和尚和一個小老道借到府中化緣機會碰巧遇到大將軍,說了此事,才惹得大將軍生氣,等此事過段時間後,大將軍不再過問後就沒事了,不必現在弄得雞飛狗跳的。
洛陽縣令一邊賠禮,說此事可能是手下人處理不當,自當吩咐他們小心就是,一邊又讓人送了些貴重禮物與竇豹,請他笑納,此事才算過去。他心中卻暗惱這兩個出家人不好好地吃齋念經,非要管什麽閑事,害得老爺我賠了銀子又折麵。
哪知此事剛平,更大的事又來了。八月十五剛過,洛陽縣令本想好好地享用一下下屬送來的南方珍果,在府中好好休息休息。那知一大早就得報,說是白馬寺的齊雲塔在昨夜亥時倒塌。
白馬寺仍是皇家寺廟,朝廷對它又極為重視,前幾天陛下和太後還去拜佛燒香。所以身為當地的地方官,他不敢怠慢,急忙跑到白馬寺查看,並上報河南尹鄧悝。本來他想這塔必是年久失修,查白馬寺個管理不善,也就算了。
那知此事被天子聞知後,皇帝龍顏大怒,當朝責問河南尹鄧悝辦事不力,並嚴命追責,連被朝廷尊重的白馬寺方丈和監寺都被看管起來,至於那個掃塔不力的小和尚,叫什麽金蟬的,更是被下令立刻緝拿。
洛陽縣令官雖不大,但深得當官之道,他素知當今天子年紀已大,雖說是親了政,但實際上一切仍由鄧太後說了算,朝中事也均由大將軍統率三公九卿處理。那日皇帝一反常態,在朝中竟然責問鄧悝,令朝中大臣為之震動。
洛陽縣令心知此中必有原因,但因他官職不夠,隻能在早朝退後與人打聽,這才得知太後也在昨夜病倒,一直昏迷不醒,宮中太醫都束手無策。
洛陽縣令心中大駭,因為他深知自有漢以來,向來是皇帝與外戚輪流執政。本朝自漢和帝駕崩之後,一直由鄧太後執政,她還將大哥鄧騭加封為大將軍,位列三公之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此外鄧騭從弟鄧悝任河南尹、鄧遵任度遼將軍,鄧氏兄弟幾乎滿門掌權,個個封侯,朝中大臣自大司馬馬英、大司空李郃等為首又曲意迎附,可以說當今天下名義上雖姓劉,實則姓鄧。
但此一時,彼一時,想來前朝竇太後執政時,大將軍竇憲所掌權勢更勝鄧騭,但漢和帝親政後隻是輕輕一擊,竇家便灰飛煙滅。還有前朝呂後執政,也是隻在呂後過世幾個月內,呂家便被滿門抄斬。為官之道,不怕幹錯事,隻怕站錯隊。烏紗帽固然要緊,但是這大好頭顱更是珍貴無比。
太後生病後,該當如何行事,須得他反複思量,小心站好隊,才能保護自己的頭和頭上烏紗帽。如今看來,現在太後病重,皇帝必要親政,他此前跟的鄧家跟的太緊,眼下卻好借“豹子規”一事與鄧家適當地劃清界限。
隻是眼下大將軍還手握實權,帝後之爭誰贏誰輸還是難料,若是太後過兩天是能好轉也是未定。眼下這行情,做事須得如履薄冰才對,如果自己處理的好,自可平步青雲,遠離這個費力不討好的鬼地方,但若是一個處理不好。烏紗帽丟了是小事,弄不好連身家性命也要搭進去。
於是八月十五他連午飯都沒心思吃,一直在府中盤算。在中午時分,便接到朝廷命令,著洛陽府協助執金吾抓捕要犯,而這驚動朝廷動用了執金吾人馬的要犯,竟然還是那個法名金蟬的小和尚。
聽說這個小和尚正是前些天在白馬寺因答對當今陛下所出難題,而得到過陛下和太後的賞賜。但是若是他致齊雲塔倒塌的話,洛陽縣令心道這小和尚是性命難保了,當下命令手下全城協助執金吾緝拿金蟬。
他本想捉拿個小和尚有何難,何況有執金吾出頭,他這裏也隻是多派些人手配合就是了。可那嚐想那小和尚竟會妖術,不但執金吾那些校尉大老爺們全都喪命,連自己這裏派去的那些衙役捕頭也都賠了進去,這裏頭還有他的夫人的一個親外甥名叫小六子的,弄得自家夫人和自己一個勁地又哭。
此事震動朝野,洛陽縣令那裏還顧的那麽多,心中更是暗想這小妖僧與告大將軍豹子規的那個小和尚是不是一個人,若是同一個人,可別牽扯到自己。
後去的眾官差,從現場帶來兩個昏睡賣藝人,現被關在這裏。他命人用冷水潑了三桶,那兩個人才醒,醒後更是一無所知,審到最後,隻記得起他二人那晚曾與那小和尚一同結伴出城,被一陣風迷倒,別的事一概不記得了。
洛陽尹審到現在,還是一無所獲,他正思前想後,也無一良計可用,心想這小和尚最好是跑得無影無蹤才好,那樣這辦事不力就可以推到執金吾上去了。
正當他心煩意亂之際,聽得外麵有人敲鼓申冤。心下大怒,暗道老子還不知道要到那裏申冤枉呢?於是吩咐師爺出去看看何事,要是平民小事,則給他亂棒打出。
那知師爺出去後始終沒迴來,洛陽縣令更是怒氣中燒,罵道這些人平常就會狐假虎威!關鍵時候卻連一點兒小事也辦不好。
正生氣間,隻見師爺氣喘籲籲的跑進來,叫道:“啟稟老爺,劉頭他們將那小妖僧抓住了。”
“什麽?”洛陽縣令手一顫,手中茶碗險些將茶水灑了出去。他將茶碗“當”的一聲放在桌子上,喝道:“你急什麽,慢慢說。”
那師爺也定了定神道:“老爺,朝廷要捉的那個小妖僧竟跑到咱們衙門來了,還擊鼓聲冤,被劉頭他們潑了狗血人尿,用鐵鏈子鎖了,現在已押在大堂外,聽老爺吩咐呢!”
洛陽縣令聽了猛地站身而起,身形動了一動,卻又坐下,端起茶碗,又喝了兩口,才道:“你們看清問明白了,確實是那小妖僧金蟬。”
師爺道:“確實是,我上前細看了,雖然他臉上塗了什麽髒東西,但細看臉相與告示上畫的一模一樣,而且他自己也承認是那個小妖僧金蟬。
“噢!那他沒有異狀?”洛陽縣令可是不信他自己這些手下人能捉住那個殺人不眨眼的小妖僧。
“沒有!”師爺迴道,“本來大夥聽說是他自認就是那個小妖僧,說什麽要為被關押的白馬寺諸僧和那兩個賣藝人喊冤,個個嚇得不清,還是那劉頭膽子大,命人將剛準備的人尿狗血糞便一同取來,乘小和尚沒準備,給他當頭一澆,就將那小和尚拿住了。”
洛陽縣令聽了,心想也不知此事是好是壞,但眼下之急,躲是躲不過去了,也隻得出麵了走一步觀一步了。隻聽他吩咐道:“你再命人多準備這些穢物,在大堂上備用,命劉頭將那小妖僧好好捆住,多派人手四下戒備,準備升堂。”
“是。”師爺剛要領命欲去,“慢著,”洛陽縣令又叫住他,道:“還有,你在我旁也準備一桶,一會你看我眼色行事,若是所抓之人便是朝廷所抓之僧,他沒有妖術,則立即押送大理寺,將這事推出去就是了。若是那妖僧要放展妖術,對本官不利,速將穢物倒在老爺我身上。對了,你也留點給自己倒上,要知道,邪魔鬼怪最是怕這些東西了!嗯,還有,讓那小和尚自西門進來。”
師爺諾諾稱是而去。洛陽縣令則整衣戴帽,吩咐升堂。
??此節借用水簾洞的情節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