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寶杵本為護法持扛肩觸地為那般
次日清晨,金蟬早早起來,先誦了早課,又找來抹布、掃帚等,將客舍裏裏外外地打掃了一遍。那弘土進來見金蟬正忙碌,道:“這裏我已收拾過來,隻是以前來過的那些和尚不講衛生,怎麽也弄不出底來。”說著坐在到床,繼而又道,“你今日算來已到三日了,今天吃過早飯,就走吧。”
“是,小僧現在已將此收拾好了,等拜別悟塵師叔後便離去了。”
“哦。”弘土點點頭,轉身剛要出去,卻不防外麵弘雲走了進來,也不理會弘土,隻是對金蟬道:“金蟬師弟,你別著急走,等中午吃完飯後,你先來找我。”
金蟬不知何事,隻得先應了聲是。弘土想追問何事,可弘雲卻自離去了,隻得迴頭對金蟬道:“你走時先與我說一聲。”便揚長而去。
吃罷午飯,金蟬找到弘雲,弘雲也不多說,將金蟬帶到大雄寶殿前左首一屋前,合什念道:“悟塵師叔,金蟬來了。”隻聽裏麵唔了一聲,並不言語。
二人在門口處了一會,房門打開,悟塵從裏麵出來,看了看金蟬,笑道:“這兩天住得可好。”
金蟬忙稱好致謝,悟塵見了讚道:“讚不驕、氣不惱,弘雲,你也要和這位小師弟學習呀。”又對金蟬道:“你隨我來。”說著舉步向寺內走去,金蟬在後緊隨,一路上隻見白馬寺中座座殿堂建築宏偉,與大雄寶殿無甚差別。遇到許多僧人,都是遠遠便避在一旁,向悟塵合十低首,執禮甚恭。
二人穿過了三條長廊,來到一個院子裏,隻見這裏窗明路淨,一個小沙彌站在一門前,見悟塵來了,上來笑道:“悟塵師叔,方丈和監寺都在裏麵了。”
悟塵點了點頭,迴頭對金蟬道:“你與我進來,二位師兄有話問你。”
金蟬見這仗勢,情知要拜見方丈,忙整理好衣服,跟在悟塵之後,隨他進得房來。隻見正廳中坐著二個老和尚,為首的一名身材消瘦、麵容慈祥,左首一名身材高大肥胖,麵色黝黑,二目如電。
悟塵對坐中的老和尚和左道的老和尚躬身行禮,說道:“方丈,悟嚴師兄,這位就是來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的金蟬。”
金蟬忙上前依次合什行禮。方丈點了點頭,等金蟬施禮站定,說道:“小和尚是從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來,那悟遠是你師叔?”
金蟬忙恭恭敬敬地應是。
方丈又問道:“我聽悟塵說你年紀輕輕,就立誌到處拜寺取經了。竟然走了這麽多的地方,不知你所謂何來呀?”
金蟬道:“迴方丈,隻因那佛家經典,向來是由錦帛記載,珍貴無比,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地處山間,所見佛經甚少,小僧恩師為此在佛前立誓,想到到外麵尋求真經佛法,來悟佛門真諦,但近年因身體緣故,不能成行,我受恩師撫養大恩,雖是愚鈍,但在師前日久,體察恩師心意,苦求恩師準我代師求經,經我再三請求,恩師方準,我這才得以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出來,遊曆各寺拜讀寶經。至今已到過十寺,閱看了二部佛經,我聽聞貴寺珍藏《四十二章經》,便前來貴寺,祈求貴寺開恩,小僧不勝感激。”
方丈道:“有徒如此,令人羨慕福啊!金蟬,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也是我寺二位祖師北上所建,與我寺大有淵源。我等都是佛門弟子,又是同宗同源,本來留你看經也不是不可。隻是因那《四十二章經》為朝廷冊封經書,是以非常人不能得看,要讀此經,須得有功之人方可。”
金蟬聽了,想了想道:“方丈,我已閱看了二部佛經,若蒙不充,情願寫出來,獻與貴寺。”
“什麽,你所看的那二部佛經,你都用心記下來的?”
金蟬道:“是。”
“都是何經?”
金蟬當下將《增一阿含經》和《雜阿含經》二部佛經之名一一報出。方丈聽了歎道:“阿彌陀佛!想不到你年紀輕輕,不但天資聰穎,還有此恆心,當真是讓人佩服。不過這兩部經,我寺中俱有,隻能多謝你的好意了。”
監寺悟嚴忽在旁問道:“金蟬,你是多大出家,俗家姓甚名誰,為何出家?”
金蟬臉色一凝,道:“迴監寺,我一生下來時就被棄在清涼山大孚靈鷲寺旁,被我恩師收留,是以無家無念,唯有釋家為氏,金蟬為名。”
方丈與監寺悟嚴聽了,對望了兩眼,方丈點點頭,於是監寺悟嚴對金蟬道:“好了,我們都知道了,你且迴去等下吧。”
金蟬依言起身施禮退去。悟塵見他去了,對方丈、監寺悟嚴道:“二位師兄,我看此僧器宇軒昂,吃苦不懼,一心向佛,將來必非池中之物。”
方丈點了點頭道:“這小和尚確實不錯,我見也是喜歡。”
監寺悟嚴道:“師兄,這隻是他一人之說,咱們又無考證,若是貿然將他留寺,來日皇家法會,怕是,會有不妥呀。”
方丈沉吟一會,對監寺悟嚴道:“你可查清那韋陀菩薩的金剛杵是不是有人故意放下來的?”
監寺悟嚴道:“我已仔細看了,附近並無腳印,而且值班的人說昨夜並無他人來過,看來不是人為。”
方丈又誦了聲阿彌陀佛,道:“既然韋陀菩薩無緣無故將杵放下,必是要我們收留掛單之僧。可巧金蟬正有此意,那暫留他多住上些時間,可許他到齊雲塔旁院暫住,待宮裏佛事過了,再讓他迴來讀經不遲。”
二人同時應道:“是。”
方丈又對悟塵道:“你且與他說,就是說我寺見他千裏而來,為的又是弘揚佛法,我寺自然支持,讓他且住那裏,待法事了後,我還要考考他在佛法上的造詣,咱們也聽聽人家大孚靈鷲寺和尚的成就。”
悟塵道:“是。”此事議定,三人又說了些宮裏來人如何接待的事。
金蟬迴到客舍中,正準備收拾自己東西,聽得弘土打外來進來,一付左腳沾地仍顯得痛的,但卻是神神秘秘的樣子進來說道:“金蟬,你可聽說了,那韋陀菩薩像的金剛杵昨夜由肩膀上扛著變到指著地了。我聽弘雲說,這裏要留人掛單的意思。難道你這一來,竟求動韋陀菩薩了。”
金蟬聽他這樣說,不禁吃了一驚,想起剛才方丈與監寺悟嚴見他,莫因此故。想是佛祖憐他心誠,特意讓韋陀菩薩顯靈,他心情激蕩,一時也未迴弘土話。
二人正說著話,忽見悟塵推門進來,對金蟬道:“金蟬,方丈有命,許你先到齊雲塔院住下,至於讀經一事,須法事辦完後再議,你可願否?”
金蟬大喜道:“小僧遵命。”
悟塵見他同意,點頭道:“你若有事,可來這裏找我。”又看了弘土一眼,道,“這位遠來小師父,弘土你要照顧好。”弘土忙不迭地稱是,悟塵說完徑自去了。
弘土見金蟬被寺時留了下來,眼睛一轉道:“來我寺掛單的和尚是要出力的,眼下悟塵師叔將你交我負責,我這但子又重了,你雖能在此掛單,但在此吃齋的也要幹些事才好。對了,剛才方丈找你,可吩咐要你做什麽了?”
金蟬搖頭道:“沒有,但有活計,師兄吩咐就是。”
那弘土聽他這樣說,笑道:“沒什麽活計,就是一會吃完飯後,我送你到齊雲塔去。那裏的土好,我正想有空去那裏取土,好用來拖坯,現在你在那裏住,正好幫我下忙,不過他們要是問了,你可得說是自己主動要求的,不是我讓的啊。”
金蟬點頭應是。過了一會,鍾聲又響起,招唿眾僧吃飯。金蟬便迴來取了缽,如上次一樣去排隊吃飯。
金蟬吃完飯,迴到僧舍剛收拾好東西,弘土已站在門口,對金蟬說道:“你這一來,可給我找了不少話,走,你跟我取些米麵,到那裏好住。”
二人收拾好東西,重物由金蟬挑著,弘土隻拿了些輕易之物,一前一後,繞過天王殿,出了寺門。
山門口處,弘雲正在那裏值班,見他二人出來,金蟬挑著擔子,立明白弘土在欺負人了。於是對弘土道:“人家是客人,年紀又這麽小,你真好意思的。”
弘土笑道:“我這不腳疼呢嗎?再說本想自己挑著去的,可這位小師弟執意要他來,說他力氣大,不信你問他。”
金蟬忙道:“小僧得貴寺收留,盡些薄力,力所應當,何況還有煩弘土師兄帶我去,這點東西,我都拿得動。”
弘雲無奈道:“好吧,到了那裏,你就安心在住上十一天,行法事過後,我去接你。”
弘土則在一旁道:“好了,咱們早點走,我迴來還一大堆活計呢。”他一邊說著,一邊從金蟬挑的筐中取了個鍬就走。金蟬忙別了弘雲,在後緊跟。
二人走了一會,弘土迴頭看不到他人,就低聲一邊走一邊口中嘮叨道:“哼,就他們心善是的,成天站門口不幹活,還管事,你以為你是天王菩薩啊。”
他二人直向東行,弘土腆著肚子在前走著,仿佛跟在他身後的不隻是金蟬一人,而是一眾僧人,路人偶或有種地人遇見,也是老遠地就和他打招唿,但弘土隻是哼一聲了事,那架頭遠不是他在寺裏模樣。
弘土走了一會,因要拭汗,又將鐵鍬遞給金蟬,然後指著四周田野道:“這些,都是我們寺的,要沒有這些產業,白馬寺如何管得起你們這麽多外來的和尚吃啊!金蟬,你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可有這麽多地嗎?聽說那裏山多,不會是有座金山吧。”說完他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金蟬搖頭道:“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隻是有山,但是沒有金山,也沒有這麽多地。”
弘土見他老實,又順著自己,也就笑著對金蟬道:“我說小兄弟,你大老遠地跑這裏來求什麽經,不老老實實地在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待著,這一路上多危險啊。”
金蟬迴道:“小僧自山西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一路北來,隻求拜寺求經,以全師恩,至於山高路遠,倒是未嚐在意的,而且一路上也沒遇到什麽危險。”
弘土聽了隻是冷笑道:“那《四十二章經》是皇家的東西,豈是誰都可求可看的。不過話說迴來,那麽拗口的話,到現在我還沒記住幾句。每次念經,我都是在夥中跟著一起張張口,混個聲響得了。”
金蟬聽了,不知如何迴話才好,隻得沉默不語。弘土又問了他些別的事,可金蟬隻是一心求經,別的不關心也不懂,弘土與他話不投機,也就又不問了,又走了二裏多地,轉過一片樹林,隻見一座四方形密簷式磚塔赫然在目,那塔上下十三層,高有十多丈,如劍一樣直插入雲際。
弘土指著塔身南麵的三間小屋道:“那門開著,你先將東西放進去,就在那裏住就是了。裏麵碗筷都全,米麵也給你帶來了,你做著吃罷,當然,東西不夠了你也可以迴寺裏找我要去。好了,我先到北麵的土堆去挖土。”說完不理金蟬,便向北而去。
金蟬則先來到小屋前,推門一進,裏麵一層塵土味迎麵而來,頭上還碰到一張蜘蛛網。他顧不得收拾,忙將東西放好,便去找弘土。
那弘土隻挖了幾鍬土,便靠在樹上休息,見金蟬來了,一指地上的土坑道:“你就取那裏的土,將框裝滿的挑迴寺內,今天你剛來,不用多挖,來個三四趟就夠了。”
金蟬依言默默到土堆取土裝框,弘土坐一旁邊看他幹活,一邊道:“金蟬,你道為何咱們如此幸苦到這裏取土嗎?一是因為這裏土粘,二來是這裏很早以前,忽然湧起一個土阜,高丈餘,人們把它鏟平,接而複出,直到驚動了漢安帝,在這裏蓋了一座塔,才鎮得這裏土不長了,是以我們寺裏用土專門從這裏取的。”
說到這,他又忽神秘地低聲對金蟬道:“聽說在這塔沒蓋上以前,這裏的老百姓說有人夜裏路過這時,聽見過咕咕的聲音。所以,除了我們出家人,一般人是不大向這裏來的。你夜裏在這裏住,還不要亂走啊!”
金蟬謝過他後,繼續幹活,弘土又歇了一會,見筐中已裝滿土,便叫金蟬先迴去,他在這裏翻土等他。金蟬畢竟老實,隻是默默地聽從吩咐,一連走了四趟,隻累得氣喘籲籲。
弘土見他如此,也不好意思讓他再幹,隻說讓他歇會。而他也懶洋洋地脫了鞋,自己側臥在半塊石碑上。
弘土見金蟬在一旁靜坐,於是又打趣他道:“小和尚,你可是一心想讀佛經嗎?”
金蟬一邊擦汗,一邊點頭稱是。
那弘土道:“要在白馬寺掛單讀經,須得監寺悟嚴大人允許,別人又如何遞得上話去。不過,念在你剛才辛苦份上,我可以指點你一條明路。省得你在這一天到晚的沒事幹。”
金蟬聞聽大喜,對弘土施禮道:“尚請弘土師兄指點。”
那弘土道:“監寺悟嚴大人雖與我有交情,但眼下是宮裏麵要來寺裏,這是誰也求不來的。但是,眼下就有佛經可求,就是看你敢不敢了。”
金蟬聽得他一會吹牛,一會又遮遮掩掩的,隻是睜大了眼睛,不知說什麽好。
那弘土伸手指著齊雲塔道:“這塔內中空,有踏窩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層向南有門,我們管那門稱“南天門”。出南天門,由塔外再向上三層,可直達塔頂。塔中每層都刻有佛經,有的屋中據說還刻有當年白馬寺騰、蘭二位印度高僧所傳梵文,隻是眾人不識。正巧這塔門鑰匙在我這裏,我看你活幹得挺好,我就給你開開,也算是幫你求經了。”
金蟬聞聽大喜,謝道:“多謝弘土師兄,但這樣子,可否先稟告寺內管事,免得為師兄帶來麻煩。”
弘土隻是要戲下金蟬,心想這塔高且陡,他必不敢去,那想金蟬一心求經,那顧得自身安危。如今他大話說出,無法收迴,隻得怏怏不樂地白了金蟬一眼,一揮手道:“這裏我說了算,不用再稟告誰了,你隻要聽我的話,好好幹活,等下午我安排就是了。”
金蟬點頭道是,又要繼續挑土幹活。
弘土見他已來迴了四五趟,心裏也有了幾分不好意思,暗想有這小和尚做下手可省了自己好些事。忽想起過幾日皇家要來白馬寺,這齊雲塔沒準也得要雇人打掃,自己是負責此塔衛生的,他知道寺裏諸位大師們都不願來這裏,所以平時裏也隻是掃掃塔裏一二層了事,不如自己乘著金蟬心急,再給他個苦差,讓他將這塔上上下下地好好打掃一下,這份錢,就算是替自己省了。
想到這裏,弘土心情大好,於是笑著說道:“這樣吧,你今也幸苦了,土也差不多了,就歇會吧,準備吃的。等我迴去,和監寺悟嚴師叔說聲,許你到塔上打掃衛生,這事就成了。隻是這塔仍佛門重地,你要來可也得好好打掃一番,別辜負了我在監寺悟嚴師叔前為你說情啊。”他心想如此安排不但讓小和尚感激自己,而且還可省事,又能多報個差錢。
他起想越是高興,起身得意地穿上鞋,但樂極生悲,隻聽哎喲一聲,一屁股坐在地上。
金蟬忙上前扶他,問怎麽了?弘土這才發現,原來是他鞋裏不知怎麽竟然進去了一根木刺,被他踩了個結實,這一下子隻疼得弘土連聲叫痛,罵道:“這天殺的木刺,那陣風將它吹到老衲鞋裏去了,哎呦好痛!”
弘土埋怨了一會,對金蟬道:“這些家夥我是拿不了了,你先扶著我迴去吧。”說完又坐上石碑,細細看鞋裏可還有木刺。
金蟬忙拿起筐鍬,扶著弘土迴去。那弘土一邊一瘸一拐地走,一邊口中咒罵著什麽,所幸離寺不遠,二人趕午飯前,終於迴到寺裏來了。
到了山門口,忽見弘雲、弘光二人臉色嚴肅,見他們迴來,也不理弘土,隻聽弘雲對金蟬道:“金蟬,你吃過飯,找我來迴。”
弘土聽他如此說,心下忐忑不安,生恐是他讓金蟬幹活被人告了,隻得私下裏告訴金蟬要說他自願幹活幫他,且不能與別人說,否則不帶他上塔。
果然如弘土所料,弘雲憐金蟬年小體薄,讓他不要幫弘土幹活,隻在齊雲塔院內休息便是。但金蟬已應了弘土,謝了弘雲美意,仍是要迴來幫弘土幹活。
弘土見金蟬迴來後仍要幫自己幹活,自然高興,於是將身上拿出一把鑰匙,對金蟬道:“這是塔門鑰匙,你拿著去,明天先不用你取土了,免得他們說閑話,你想著拿著掃帚抹布,掃淨後,才能看上麵的經文,還要小心不要弄壞裏麵的東西。”
金蟬小心接過,連聲道謝,弘土又對金蟬道:“哎!誰叫我心眼好呢,你這一來,在我土寺破例掛單,還要在這裏多住些日子,看來我還是少不了得多費心照顧你了。這樣吧,這幾日你也不著急打掃了,慢慢掃吧。但是土還得再挑五筐,今我腳痛,是陪你去不了了,你下午就都挑了吧。”
金蟬心中高興,也不計較活計多少,別了弘土,拿著東西,出了寺興衝衝直奔齊雲塔去。臨走前他也特到天王殿看看,拜了韋馱菩薩,果見原先一手持金剛寶杵扛於肩上模樣已變成金剛寶杵觸地了。
??是韋陀菩薩將杵放下收留掛單,還是將杵扛著收留掛單,我在百度上查了,好多說法,隻是為了方便小白小黑兩隻小耗子行事,便定了將杵放下收留掛單的情節。
?若是不對的話,請見諒。
?
????
(本章完)
次日清晨,金蟬早早起來,先誦了早課,又找來抹布、掃帚等,將客舍裏裏外外地打掃了一遍。那弘土進來見金蟬正忙碌,道:“這裏我已收拾過來,隻是以前來過的那些和尚不講衛生,怎麽也弄不出底來。”說著坐在到床,繼而又道,“你今日算來已到三日了,今天吃過早飯,就走吧。”
“是,小僧現在已將此收拾好了,等拜別悟塵師叔後便離去了。”
“哦。”弘土點點頭,轉身剛要出去,卻不防外麵弘雲走了進來,也不理會弘土,隻是對金蟬道:“金蟬師弟,你別著急走,等中午吃完飯後,你先來找我。”
金蟬不知何事,隻得先應了聲是。弘土想追問何事,可弘雲卻自離去了,隻得迴頭對金蟬道:“你走時先與我說一聲。”便揚長而去。
吃罷午飯,金蟬找到弘雲,弘雲也不多說,將金蟬帶到大雄寶殿前左首一屋前,合什念道:“悟塵師叔,金蟬來了。”隻聽裏麵唔了一聲,並不言語。
二人在門口處了一會,房門打開,悟塵從裏麵出來,看了看金蟬,笑道:“這兩天住得可好。”
金蟬忙稱好致謝,悟塵見了讚道:“讚不驕、氣不惱,弘雲,你也要和這位小師弟學習呀。”又對金蟬道:“你隨我來。”說著舉步向寺內走去,金蟬在後緊隨,一路上隻見白馬寺中座座殿堂建築宏偉,與大雄寶殿無甚差別。遇到許多僧人,都是遠遠便避在一旁,向悟塵合十低首,執禮甚恭。
二人穿過了三條長廊,來到一個院子裏,隻見這裏窗明路淨,一個小沙彌站在一門前,見悟塵來了,上來笑道:“悟塵師叔,方丈和監寺都在裏麵了。”
悟塵點了點頭,迴頭對金蟬道:“你與我進來,二位師兄有話問你。”
金蟬見這仗勢,情知要拜見方丈,忙整理好衣服,跟在悟塵之後,隨他進得房來。隻見正廳中坐著二個老和尚,為首的一名身材消瘦、麵容慈祥,左首一名身材高大肥胖,麵色黝黑,二目如電。
悟塵對坐中的老和尚和左道的老和尚躬身行禮,說道:“方丈,悟嚴師兄,這位就是來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的金蟬。”
金蟬忙上前依次合什行禮。方丈點了點頭,等金蟬施禮站定,說道:“小和尚是從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來,那悟遠是你師叔?”
金蟬忙恭恭敬敬地應是。
方丈又問道:“我聽悟塵說你年紀輕輕,就立誌到處拜寺取經了。竟然走了這麽多的地方,不知你所謂何來呀?”
金蟬道:“迴方丈,隻因那佛家經典,向來是由錦帛記載,珍貴無比,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地處山間,所見佛經甚少,小僧恩師為此在佛前立誓,想到到外麵尋求真經佛法,來悟佛門真諦,但近年因身體緣故,不能成行,我受恩師撫養大恩,雖是愚鈍,但在師前日久,體察恩師心意,苦求恩師準我代師求經,經我再三請求,恩師方準,我這才得以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出來,遊曆各寺拜讀寶經。至今已到過十寺,閱看了二部佛經,我聽聞貴寺珍藏《四十二章經》,便前來貴寺,祈求貴寺開恩,小僧不勝感激。”
方丈道:“有徒如此,令人羨慕福啊!金蟬,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也是我寺二位祖師北上所建,與我寺大有淵源。我等都是佛門弟子,又是同宗同源,本來留你看經也不是不可。隻是因那《四十二章經》為朝廷冊封經書,是以非常人不能得看,要讀此經,須得有功之人方可。”
金蟬聽了,想了想道:“方丈,我已閱看了二部佛經,若蒙不充,情願寫出來,獻與貴寺。”
“什麽,你所看的那二部佛經,你都用心記下來的?”
金蟬道:“是。”
“都是何經?”
金蟬當下將《增一阿含經》和《雜阿含經》二部佛經之名一一報出。方丈聽了歎道:“阿彌陀佛!想不到你年紀輕輕,不但天資聰穎,還有此恆心,當真是讓人佩服。不過這兩部經,我寺中俱有,隻能多謝你的好意了。”
監寺悟嚴忽在旁問道:“金蟬,你是多大出家,俗家姓甚名誰,為何出家?”
金蟬臉色一凝,道:“迴監寺,我一生下來時就被棄在清涼山大孚靈鷲寺旁,被我恩師收留,是以無家無念,唯有釋家為氏,金蟬為名。”
方丈與監寺悟嚴聽了,對望了兩眼,方丈點點頭,於是監寺悟嚴對金蟬道:“好了,我們都知道了,你且迴去等下吧。”
金蟬依言起身施禮退去。悟塵見他去了,對方丈、監寺悟嚴道:“二位師兄,我看此僧器宇軒昂,吃苦不懼,一心向佛,將來必非池中之物。”
方丈點了點頭道:“這小和尚確實不錯,我見也是喜歡。”
監寺悟嚴道:“師兄,這隻是他一人之說,咱們又無考證,若是貿然將他留寺,來日皇家法會,怕是,會有不妥呀。”
方丈沉吟一會,對監寺悟嚴道:“你可查清那韋陀菩薩的金剛杵是不是有人故意放下來的?”
監寺悟嚴道:“我已仔細看了,附近並無腳印,而且值班的人說昨夜並無他人來過,看來不是人為。”
方丈又誦了聲阿彌陀佛,道:“既然韋陀菩薩無緣無故將杵放下,必是要我們收留掛單之僧。可巧金蟬正有此意,那暫留他多住上些時間,可許他到齊雲塔旁院暫住,待宮裏佛事過了,再讓他迴來讀經不遲。”
二人同時應道:“是。”
方丈又對悟塵道:“你且與他說,就是說我寺見他千裏而來,為的又是弘揚佛法,我寺自然支持,讓他且住那裏,待法事了後,我還要考考他在佛法上的造詣,咱們也聽聽人家大孚靈鷲寺和尚的成就。”
悟塵道:“是。”此事議定,三人又說了些宮裏來人如何接待的事。
金蟬迴到客舍中,正準備收拾自己東西,聽得弘土打外來進來,一付左腳沾地仍顯得痛的,但卻是神神秘秘的樣子進來說道:“金蟬,你可聽說了,那韋陀菩薩像的金剛杵昨夜由肩膀上扛著變到指著地了。我聽弘雲說,這裏要留人掛單的意思。難道你這一來,竟求動韋陀菩薩了。”
金蟬聽他這樣說,不禁吃了一驚,想起剛才方丈與監寺悟嚴見他,莫因此故。想是佛祖憐他心誠,特意讓韋陀菩薩顯靈,他心情激蕩,一時也未迴弘土話。
二人正說著話,忽見悟塵推門進來,對金蟬道:“金蟬,方丈有命,許你先到齊雲塔院住下,至於讀經一事,須法事辦完後再議,你可願否?”
金蟬大喜道:“小僧遵命。”
悟塵見他同意,點頭道:“你若有事,可來這裏找我。”又看了弘土一眼,道,“這位遠來小師父,弘土你要照顧好。”弘土忙不迭地稱是,悟塵說完徑自去了。
弘土見金蟬被寺時留了下來,眼睛一轉道:“來我寺掛單的和尚是要出力的,眼下悟塵師叔將你交我負責,我這但子又重了,你雖能在此掛單,但在此吃齋的也要幹些事才好。對了,剛才方丈找你,可吩咐要你做什麽了?”
金蟬搖頭道:“沒有,但有活計,師兄吩咐就是。”
那弘土聽他這樣說,笑道:“沒什麽活計,就是一會吃完飯後,我送你到齊雲塔去。那裏的土好,我正想有空去那裏取土,好用來拖坯,現在你在那裏住,正好幫我下忙,不過他們要是問了,你可得說是自己主動要求的,不是我讓的啊。”
金蟬點頭應是。過了一會,鍾聲又響起,招唿眾僧吃飯。金蟬便迴來取了缽,如上次一樣去排隊吃飯。
金蟬吃完飯,迴到僧舍剛收拾好東西,弘土已站在門口,對金蟬說道:“你這一來,可給我找了不少話,走,你跟我取些米麵,到那裏好住。”
二人收拾好東西,重物由金蟬挑著,弘土隻拿了些輕易之物,一前一後,繞過天王殿,出了寺門。
山門口處,弘雲正在那裏值班,見他二人出來,金蟬挑著擔子,立明白弘土在欺負人了。於是對弘土道:“人家是客人,年紀又這麽小,你真好意思的。”
弘土笑道:“我這不腳疼呢嗎?再說本想自己挑著去的,可這位小師弟執意要他來,說他力氣大,不信你問他。”
金蟬忙道:“小僧得貴寺收留,盡些薄力,力所應當,何況還有煩弘土師兄帶我去,這點東西,我都拿得動。”
弘雲無奈道:“好吧,到了那裏,你就安心在住上十一天,行法事過後,我去接你。”
弘土則在一旁道:“好了,咱們早點走,我迴來還一大堆活計呢。”他一邊說著,一邊從金蟬挑的筐中取了個鍬就走。金蟬忙別了弘雲,在後緊跟。
二人走了一會,弘土迴頭看不到他人,就低聲一邊走一邊口中嘮叨道:“哼,就他們心善是的,成天站門口不幹活,還管事,你以為你是天王菩薩啊。”
他二人直向東行,弘土腆著肚子在前走著,仿佛跟在他身後的不隻是金蟬一人,而是一眾僧人,路人偶或有種地人遇見,也是老遠地就和他打招唿,但弘土隻是哼一聲了事,那架頭遠不是他在寺裏模樣。
弘土走了一會,因要拭汗,又將鐵鍬遞給金蟬,然後指著四周田野道:“這些,都是我們寺的,要沒有這些產業,白馬寺如何管得起你們這麽多外來的和尚吃啊!金蟬,你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可有這麽多地嗎?聽說那裏山多,不會是有座金山吧。”說完他禁不住得意地笑了起來。
金蟬搖頭道:“我清涼山大孚靈鷲寺隻是有山,但是沒有金山,也沒有這麽多地。”
弘土見他老實,又順著自己,也就笑著對金蟬道:“我說小兄弟,你大老遠地跑這裏來求什麽經,不老老實實地在清涼山大孚靈鷲寺待著,這一路上多危險啊。”
金蟬迴道:“小僧自山西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一路北來,隻求拜寺求經,以全師恩,至於山高路遠,倒是未嚐在意的,而且一路上也沒遇到什麽危險。”
弘土聽了隻是冷笑道:“那《四十二章經》是皇家的東西,豈是誰都可求可看的。不過話說迴來,那麽拗口的話,到現在我還沒記住幾句。每次念經,我都是在夥中跟著一起張張口,混個聲響得了。”
金蟬聽了,不知如何迴話才好,隻得沉默不語。弘土又問了他些別的事,可金蟬隻是一心求經,別的不關心也不懂,弘土與他話不投機,也就又不問了,又走了二裏多地,轉過一片樹林,隻見一座四方形密簷式磚塔赫然在目,那塔上下十三層,高有十多丈,如劍一樣直插入雲際。
弘土指著塔身南麵的三間小屋道:“那門開著,你先將東西放進去,就在那裏住就是了。裏麵碗筷都全,米麵也給你帶來了,你做著吃罷,當然,東西不夠了你也可以迴寺裏找我要去。好了,我先到北麵的土堆去挖土。”說完不理金蟬,便向北而去。
金蟬則先來到小屋前,推門一進,裏麵一層塵土味迎麵而來,頭上還碰到一張蜘蛛網。他顧不得收拾,忙將東西放好,便去找弘土。
那弘土隻挖了幾鍬土,便靠在樹上休息,見金蟬來了,一指地上的土坑道:“你就取那裏的土,將框裝滿的挑迴寺內,今天你剛來,不用多挖,來個三四趟就夠了。”
金蟬依言默默到土堆取土裝框,弘土坐一旁邊看他幹活,一邊道:“金蟬,你道為何咱們如此幸苦到這裏取土嗎?一是因為這裏土粘,二來是這裏很早以前,忽然湧起一個土阜,高丈餘,人們把它鏟平,接而複出,直到驚動了漢安帝,在這裏蓋了一座塔,才鎮得這裏土不長了,是以我們寺裏用土專門從這裏取的。”
說到這,他又忽神秘地低聲對金蟬道:“聽說在這塔沒蓋上以前,這裏的老百姓說有人夜裏路過這時,聽見過咕咕的聲音。所以,除了我們出家人,一般人是不大向這裏來的。你夜裏在這裏住,還不要亂走啊!”
金蟬謝過他後,繼續幹活,弘土又歇了一會,見筐中已裝滿土,便叫金蟬先迴去,他在這裏翻土等他。金蟬畢竟老實,隻是默默地聽從吩咐,一連走了四趟,隻累得氣喘籲籲。
弘土見他如此,也不好意思讓他再幹,隻說讓他歇會。而他也懶洋洋地脫了鞋,自己側臥在半塊石碑上。
弘土見金蟬在一旁靜坐,於是又打趣他道:“小和尚,你可是一心想讀佛經嗎?”
金蟬一邊擦汗,一邊點頭稱是。
那弘土道:“要在白馬寺掛單讀經,須得監寺悟嚴大人允許,別人又如何遞得上話去。不過,念在你剛才辛苦份上,我可以指點你一條明路。省得你在這一天到晚的沒事幹。”
金蟬聞聽大喜,對弘土施禮道:“尚請弘土師兄指點。”
那弘土道:“監寺悟嚴大人雖與我有交情,但眼下是宮裏麵要來寺裏,這是誰也求不來的。但是,眼下就有佛經可求,就是看你敢不敢了。”
金蟬聽得他一會吹牛,一會又遮遮掩掩的,隻是睜大了眼睛,不知說什麽好。
那弘土伸手指著齊雲塔道:“這塔內中空,有踏窩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層向南有門,我們管那門稱“南天門”。出南天門,由塔外再向上三層,可直達塔頂。塔中每層都刻有佛經,有的屋中據說還刻有當年白馬寺騰、蘭二位印度高僧所傳梵文,隻是眾人不識。正巧這塔門鑰匙在我這裏,我看你活幹得挺好,我就給你開開,也算是幫你求經了。”
金蟬聞聽大喜,謝道:“多謝弘土師兄,但這樣子,可否先稟告寺內管事,免得為師兄帶來麻煩。”
弘土隻是要戲下金蟬,心想這塔高且陡,他必不敢去,那想金蟬一心求經,那顧得自身安危。如今他大話說出,無法收迴,隻得怏怏不樂地白了金蟬一眼,一揮手道:“這裏我說了算,不用再稟告誰了,你隻要聽我的話,好好幹活,等下午我安排就是了。”
金蟬點頭道是,又要繼續挑土幹活。
弘土見他已來迴了四五趟,心裏也有了幾分不好意思,暗想有這小和尚做下手可省了自己好些事。忽想起過幾日皇家要來白馬寺,這齊雲塔沒準也得要雇人打掃,自己是負責此塔衛生的,他知道寺裏諸位大師們都不願來這裏,所以平時裏也隻是掃掃塔裏一二層了事,不如自己乘著金蟬心急,再給他個苦差,讓他將這塔上上下下地好好打掃一下,這份錢,就算是替自己省了。
想到這裏,弘土心情大好,於是笑著說道:“這樣吧,你今也幸苦了,土也差不多了,就歇會吧,準備吃的。等我迴去,和監寺悟嚴師叔說聲,許你到塔上打掃衛生,這事就成了。隻是這塔仍佛門重地,你要來可也得好好打掃一番,別辜負了我在監寺悟嚴師叔前為你說情啊。”他心想如此安排不但讓小和尚感激自己,而且還可省事,又能多報個差錢。
他起想越是高興,起身得意地穿上鞋,但樂極生悲,隻聽哎喲一聲,一屁股坐在地上。
金蟬忙上前扶他,問怎麽了?弘土這才發現,原來是他鞋裏不知怎麽竟然進去了一根木刺,被他踩了個結實,這一下子隻疼得弘土連聲叫痛,罵道:“這天殺的木刺,那陣風將它吹到老衲鞋裏去了,哎呦好痛!”
弘土埋怨了一會,對金蟬道:“這些家夥我是拿不了了,你先扶著我迴去吧。”說完又坐上石碑,細細看鞋裏可還有木刺。
金蟬忙拿起筐鍬,扶著弘土迴去。那弘土一邊一瘸一拐地走,一邊口中咒罵著什麽,所幸離寺不遠,二人趕午飯前,終於迴到寺裏來了。
到了山門口,忽見弘雲、弘光二人臉色嚴肅,見他們迴來,也不理弘土,隻聽弘雲對金蟬道:“金蟬,你吃過飯,找我來迴。”
弘土聽他如此說,心下忐忑不安,生恐是他讓金蟬幹活被人告了,隻得私下裏告訴金蟬要說他自願幹活幫他,且不能與別人說,否則不帶他上塔。
果然如弘土所料,弘雲憐金蟬年小體薄,讓他不要幫弘土幹活,隻在齊雲塔院內休息便是。但金蟬已應了弘土,謝了弘雲美意,仍是要迴來幫弘土幹活。
弘土見金蟬迴來後仍要幫自己幹活,自然高興,於是將身上拿出一把鑰匙,對金蟬道:“這是塔門鑰匙,你拿著去,明天先不用你取土了,免得他們說閑話,你想著拿著掃帚抹布,掃淨後,才能看上麵的經文,還要小心不要弄壞裏麵的東西。”
金蟬小心接過,連聲道謝,弘土又對金蟬道:“哎!誰叫我心眼好呢,你這一來,在我土寺破例掛單,還要在這裏多住些日子,看來我還是少不了得多費心照顧你了。這樣吧,這幾日你也不著急打掃了,慢慢掃吧。但是土還得再挑五筐,今我腳痛,是陪你去不了了,你下午就都挑了吧。”
金蟬心中高興,也不計較活計多少,別了弘土,拿著東西,出了寺興衝衝直奔齊雲塔去。臨走前他也特到天王殿看看,拜了韋馱菩薩,果見原先一手持金剛寶杵扛於肩上模樣已變成金剛寶杵觸地了。
??是韋陀菩薩將杵放下收留掛單,還是將杵扛著收留掛單,我在百度上查了,好多說法,隻是為了方便小白小黑兩隻小耗子行事,便定了將杵放下收留掛單的情節。
?若是不對的話,請見諒。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