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蒙聖恩祖寺不留外來客
金蟬攜了二鼠,一路快行,走了三日,才來到帝王皇都洛陽。
他們來時正是洛陽城門早上開放時間,金蟬本想直接詢問白馬寺地址,以便前去投寺。可是小黑不斷在包袱裏央求金蟬先到洛陽城裏轉轉,讓她看看城裏都有什麽。小白說了小黑幾次,但是小黑依然不依不饒。
金蟬見此情景,不願意她們倆為此事打架生氣,隻好答應,讓小黑不住地誇獎金蟬大哥比她姐還好。
他們進了北城門,左右一瞧,果然覺得天子腳下與其他地方大不一樣。但見城牆上兩班站崗的兵丁,個個威風淩淩,橫眉冷視著他們腳下的平民百姓。入城的老百姓稍有不留意,離城牆近點兒,就會被他們大聲嗬斥。
金蟬他本性就不願惹事,也老老實實地隨著人流上了洛河橋,向南行去。
洛河由西向東橫穿洛陽,把洛陽城一分為二,洛河橋從南邊躍河而過,連到北岸。稱著清晨涼快,橋上行人來住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牽著毛驢拉貨車的,也有那不少閑人,憑著橋側的欄杆,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
金蟬放眼望去,隻見洛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被船主雇了很多纖夫,沿著河岸,邊喊著號子邊拉船行進。這一熱鬧場麵,引起了附近人們的關注,他們便也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金蟬瞧了一會,他一心要找到白馬寺,早日入寺學經,便不再多看,跟著人流,過橋來到洛陽老百姓們俗稱的南橋頭大街。他找人打聽了一下,知道沿著這條大街東行,出了東門,便到白馬寺。金蟬心下始定,也不再著急趕路,依著小黑的心意,慢慢地順著路東行。
大街上人頭攢動,真可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金蟬細細瞧著,隻見街道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當鋪等等應有盡有,大的店門前懸掛彩旗布簾,派人在外招攬生意。
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擺攤的小商販。這些人們或忙碌、或悠閑地從事著各類生意:有叫賣包子湯水的,有看相算命的,有那擺攤賣雜貨的,也有那乞討要飯的。在大街中間道上,更是人流湧動;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但更多的還是走著的,真可謂大千世界,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小黑本就愛熱鬧,瞧得如此風光,禁不住四爪齊動,真想出去轉轉。氣的小白又咬了她兩口,她才老實了一些。金蟬察覺包袱中有動靜,忙走到路旁,看四下沒人瞧,便自言自語似的低聲道:“有事嗎?”
小黑說道:“金蟬大哥,你先放我們下來吧,我們自己會走。”
金蟬一怔,遲疑道:“這大白天的,你們出來行嗎?”
小白聽小黑如此說,心知不放她出來還會生別的事。於是小聲說道:“金蟬大哥,你放心吧,我們會自己照顧好的,你隻管走你的就行了,我們鼻子好使著呢,隻要你不走太遠了,我們就會暗中聞著味跟著你的,等沒人時再出來與你相見。”
金蟬聽她如此說,知她向來穩重機敏。於是說道:“那好吧,前麵有個牆角,我到那把你們放下。”
金蟬來到前麵牆角,又看看左右無人,將包袱放在地上,小黑便一下子竄入他手中,金蟬忙將小白也拿出,那小黑隻對金蟬擺了擺尾巴,算是招唿,便隱入牆角縫中,小白見狀,也隻得對金蟬點了點頭,跟著鑽縫中追小黑去了。
金蟬愣了一下,竟想也要隨她們進去,隨又明白,暗笑自己傻,誦了聲阿彌陀佛,轉身便繼續前行。他知二鼠鼻子好使,憑味道也能找到自己,這時估計也許已前行了,為了讓小白她們聽到,便自言自語道:“我去化些緣,吃點飯,再繼續趕路吧。”
原來,他這些日來一直是采摘山上的野果充饑,臉上已是大有菜色。今日進得城來,聞得各處酒店飯攤中的各色食物香味直撲鼻間,縱然是他大有定力,也是饑火上頭,饑餓難耐。
金蟬見前方有一個賣饅頭鋪,熱氣騰騰的饅頭正在出爐,鋪主正在一旁忙碌,便躬身施禮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小僧有禮了。”
金蟬話未說完,便被鋪主打斷道:“去去去,我這裏沒東西施舍,我還沒有開張呢,大早起真是晦氣,快去快去。”
金蟬一怔,還不忘了給那攤主施了一禮,才繼續前行。他受此拒絕,不要再化緣,忍饑又走了一會,遠遠地望見東城門,金蟬向路人問了路,知道出了東城門再行二十多裏,就可到白馬寺。
金蟬謝了路人,打起精神,直奔白馬寺而去。他行了二十多裏,果然遠遠地望見一座紅牆古廟掩映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高林古木之中,腳下的這條古道正直直地通向那裏。遠遠望去,隻見來來往往的香客僧人進進出出,一幅車水馬龍的畫麵,好不熱鬧!
金蟬來到了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山門上醒目的“白馬寺”三個大字,門中處放了兩尊大石獅,白馬寺山門外三十米遠處則安放著兩座石刻的白馬像,一大一小,分列山門兩側,石馬前也有香客在此燒香禮拜。再南邊一大座牌坊,上書“聖教西來”。
山門前正有兩位迎客僧站立,麵色凝重,眼光內斂,如入定一般。金蟬點頭暗道,天下第一寺果然是名不虛傳。
金蟬忙進門上前走兩步半,依師門告訴的掛單規矩,將行李放在山門右手,自己雙手做冬抄夏搭式,掛腿坐在左側長凳,靜候迎客僧詢問。
那左首的迎客僧見金蟬如此打扮,又如此坐法,知他這是要掛單的請求,於是走到麵前金蟬,合掌問道:“小師父!來可是要掛單?”
金蟬合掌答曰:“打擾常住,掛上一單。”
兩位迎客僧對望一眼,左首的迎客僧道:“弘雲師兄,你看……?”
右首的迎客僧已知其意,對金蟬道:“阿彌陀佛,這位小師父,事不湊巧,敝寺因是皇家寺院,不久將有皇家法會,監寺悟嚴有命,這半年不允許掛單,實在是不好意思啊!”
金蟬聞聽此言,頓時心涼了半截,他雖內心堅韌,但性子卻向來是善解人意,因此仍施了一禮,迴道:“如此打擾兩位大師了。”
那右首的迎客僧見人家如此禮貌,也有些不好意思,於是搭訕道:“小師父從哪裏來的,法號為何?”
金蟬迴道:“小僧出家清涼山大孚靈鷲寺,法名金蟬。”
“清涼山大孚靈鷲寺?說來你也不算是外人啊?你叫金蟬?咦!你這法名好奇怪啊?我還沒聽過以金為頭的法名呢?對了,敢問貴師父法號為何?”
金蟬聽了恭恭敬敬地迴道:“恩師法號悟明。”
“哦,悟字輩,那與我師父是平輩啊!想不到你年紀這麽小,竟然和我們平輩,金蟬小師弟,你為何要千裏迢迢來到我們這裏來掛單呢?”那弘雲和尚甚是好談,竟然與金蟬攀談起來。
金蟬迴道:“迴師兄,小僧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一路北來,本意到冀州延古寺求拜讀《四十二章經》,不期我師叔悟遠不久閉關修煉,我未能讀完便又南下,路上我想起曾聽我師叔道,他那經是自貴寺得來,故此我又折向洛陽,希望能到貴寺向各位師兄學習佛法,並能有機緣再次拜讀《四十二章經》,以完我師之願。“
弘雲聽他說到《四十二章經》遠,不由地又咦了一聲道:“你悟遠師叔?哦,哦,你一說他名字,我想起來了,對,當年他是來我寺,也小住了一段,並得方丈慈悲許他抄讀《四十二章經》,以向北方宣讀佛法,如今他身體可好?”
金蟬恭敬地迴道:“多謝師兄惦念,悟遠師叔身體尚好。”
那弘雲點了點頭道:“前兩天悟塵師叔還與我說過悟遠師叔呢,想不到今日你便來了,如此說來你也不是外人,念你不辭千裏而來,且容我們裏麵通稟一聲,悟塵師叔或許還要與你問話。”
金蟬一聽,心中一喜,忙施禮道:“多謝師兄慈悲。”
弘雲微微笑著點頭,轉頭對左首的迎客僧道:“弘誌師弟,我且去告悟塵師叔,你在此陪小師父等侯。”說罷,那弘雲便先入了寺內。
(本章完)
金蟬攜了二鼠,一路快行,走了三日,才來到帝王皇都洛陽。
他們來時正是洛陽城門早上開放時間,金蟬本想直接詢問白馬寺地址,以便前去投寺。可是小黑不斷在包袱裏央求金蟬先到洛陽城裏轉轉,讓她看看城裏都有什麽。小白說了小黑幾次,但是小黑依然不依不饒。
金蟬見此情景,不願意她們倆為此事打架生氣,隻好答應,讓小黑不住地誇獎金蟬大哥比她姐還好。
他們進了北城門,左右一瞧,果然覺得天子腳下與其他地方大不一樣。但見城牆上兩班站崗的兵丁,個個威風淩淩,橫眉冷視著他們腳下的平民百姓。入城的老百姓稍有不留意,離城牆近點兒,就會被他們大聲嗬斥。
金蟬他本性就不願惹事,也老老實實地隨著人流上了洛河橋,向南行去。
洛河由西向東橫穿洛陽,把洛陽城一分為二,洛河橋從南邊躍河而過,連到北岸。稱著清晨涼快,橋上行人來住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牽著毛驢拉貨車的,也有那不少閑人,憑著橋側的欄杆,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
金蟬放眼望去,隻見洛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被船主雇了很多纖夫,沿著河岸,邊喊著號子邊拉船行進。這一熱鬧場麵,引起了附近人們的關注,他們便也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金蟬瞧了一會,他一心要找到白馬寺,早日入寺學經,便不再多看,跟著人流,過橋來到洛陽老百姓們俗稱的南橋頭大街。他找人打聽了一下,知道沿著這條大街東行,出了東門,便到白馬寺。金蟬心下始定,也不再著急趕路,依著小黑的心意,慢慢地順著路東行。
大街上人頭攢動,真可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金蟬細細瞧著,隻見街道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當鋪等等應有盡有,大的店門前懸掛彩旗布簾,派人在外招攬生意。
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擺攤的小商販。這些人們或忙碌、或悠閑地從事著各類生意:有叫賣包子湯水的,有看相算命的,有那擺攤賣雜貨的,也有那乞討要飯的。在大街中間道上,更是人流湧動;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但更多的還是走著的,真可謂大千世界,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小黑本就愛熱鬧,瞧得如此風光,禁不住四爪齊動,真想出去轉轉。氣的小白又咬了她兩口,她才老實了一些。金蟬察覺包袱中有動靜,忙走到路旁,看四下沒人瞧,便自言自語似的低聲道:“有事嗎?”
小黑說道:“金蟬大哥,你先放我們下來吧,我們自己會走。”
金蟬一怔,遲疑道:“這大白天的,你們出來行嗎?”
小白聽小黑如此說,心知不放她出來還會生別的事。於是小聲說道:“金蟬大哥,你放心吧,我們會自己照顧好的,你隻管走你的就行了,我們鼻子好使著呢,隻要你不走太遠了,我們就會暗中聞著味跟著你的,等沒人時再出來與你相見。”
金蟬聽她如此說,知她向來穩重機敏。於是說道:“那好吧,前麵有個牆角,我到那把你們放下。”
金蟬來到前麵牆角,又看看左右無人,將包袱放在地上,小黑便一下子竄入他手中,金蟬忙將小白也拿出,那小黑隻對金蟬擺了擺尾巴,算是招唿,便隱入牆角縫中,小白見狀,也隻得對金蟬點了點頭,跟著鑽縫中追小黑去了。
金蟬愣了一下,竟想也要隨她們進去,隨又明白,暗笑自己傻,誦了聲阿彌陀佛,轉身便繼續前行。他知二鼠鼻子好使,憑味道也能找到自己,這時估計也許已前行了,為了讓小白她們聽到,便自言自語道:“我去化些緣,吃點飯,再繼續趕路吧。”
原來,他這些日來一直是采摘山上的野果充饑,臉上已是大有菜色。今日進得城來,聞得各處酒店飯攤中的各色食物香味直撲鼻間,縱然是他大有定力,也是饑火上頭,饑餓難耐。
金蟬見前方有一個賣饅頭鋪,熱氣騰騰的饅頭正在出爐,鋪主正在一旁忙碌,便躬身施禮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小僧有禮了。”
金蟬話未說完,便被鋪主打斷道:“去去去,我這裏沒東西施舍,我還沒有開張呢,大早起真是晦氣,快去快去。”
金蟬一怔,還不忘了給那攤主施了一禮,才繼續前行。他受此拒絕,不要再化緣,忍饑又走了一會,遠遠地望見東城門,金蟬向路人問了路,知道出了東城門再行二十多裏,就可到白馬寺。
金蟬謝了路人,打起精神,直奔白馬寺而去。他行了二十多裏,果然遠遠地望見一座紅牆古廟掩映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高林古木之中,腳下的這條古道正直直地通向那裏。遠遠望去,隻見來來往往的香客僧人進進出出,一幅車水馬龍的畫麵,好不熱鬧!
金蟬來到了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山門上醒目的“白馬寺”三個大字,門中處放了兩尊大石獅,白馬寺山門外三十米遠處則安放著兩座石刻的白馬像,一大一小,分列山門兩側,石馬前也有香客在此燒香禮拜。再南邊一大座牌坊,上書“聖教西來”。
山門前正有兩位迎客僧站立,麵色凝重,眼光內斂,如入定一般。金蟬點頭暗道,天下第一寺果然是名不虛傳。
金蟬忙進門上前走兩步半,依師門告訴的掛單規矩,將行李放在山門右手,自己雙手做冬抄夏搭式,掛腿坐在左側長凳,靜候迎客僧詢問。
那左首的迎客僧見金蟬如此打扮,又如此坐法,知他這是要掛單的請求,於是走到麵前金蟬,合掌問道:“小師父!來可是要掛單?”
金蟬合掌答曰:“打擾常住,掛上一單。”
兩位迎客僧對望一眼,左首的迎客僧道:“弘雲師兄,你看……?”
右首的迎客僧已知其意,對金蟬道:“阿彌陀佛,這位小師父,事不湊巧,敝寺因是皇家寺院,不久將有皇家法會,監寺悟嚴有命,這半年不允許掛單,實在是不好意思啊!”
金蟬聞聽此言,頓時心涼了半截,他雖內心堅韌,但性子卻向來是善解人意,因此仍施了一禮,迴道:“如此打擾兩位大師了。”
那右首的迎客僧見人家如此禮貌,也有些不好意思,於是搭訕道:“小師父從哪裏來的,法號為何?”
金蟬迴道:“小僧出家清涼山大孚靈鷲寺,法名金蟬。”
“清涼山大孚靈鷲寺?說來你也不算是外人啊?你叫金蟬?咦!你這法名好奇怪啊?我還沒聽過以金為頭的法名呢?對了,敢問貴師父法號為何?”
金蟬聽了恭恭敬敬地迴道:“恩師法號悟明。”
“哦,悟字輩,那與我師父是平輩啊!想不到你年紀這麽小,竟然和我們平輩,金蟬小師弟,你為何要千裏迢迢來到我們這裏來掛單呢?”那弘雲和尚甚是好談,竟然與金蟬攀談起來。
金蟬迴道:“迴師兄,小僧自清涼山大孚靈鷲寺一路北來,本意到冀州延古寺求拜讀《四十二章經》,不期我師叔悟遠不久閉關修煉,我未能讀完便又南下,路上我想起曾聽我師叔道,他那經是自貴寺得來,故此我又折向洛陽,希望能到貴寺向各位師兄學習佛法,並能有機緣再次拜讀《四十二章經》,以完我師之願。“
弘雲聽他說到《四十二章經》遠,不由地又咦了一聲道:“你悟遠師叔?哦,哦,你一說他名字,我想起來了,對,當年他是來我寺,也小住了一段,並得方丈慈悲許他抄讀《四十二章經》,以向北方宣讀佛法,如今他身體可好?”
金蟬恭敬地迴道:“多謝師兄惦念,悟遠師叔身體尚好。”
那弘雲點了點頭道:“前兩天悟塵師叔還與我說過悟遠師叔呢,想不到今日你便來了,如此說來你也不是外人,念你不辭千裏而來,且容我們裏麵通稟一聲,悟塵師叔或許還要與你問話。”
金蟬一聽,心中一喜,忙施禮道:“多謝師兄慈悲。”
弘雲微微笑著點頭,轉頭對左首的迎客僧道:“弘誌師弟,我且去告悟塵師叔,你在此陪小師父等侯。”說罷,那弘雲便先入了寺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