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一下,因為易楚的一時失誤,導致征召劉賀的時間嚴重不足……從長安到昌邑,來迴一趟,最少也該在三十天左右……所以,需要修改前文,也就是把便樂成他們出發的時間挪到五月初。要改的地方不少,易楚會盡快修改的。)
按律,當乘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禦史大夫印章。
——乘傳參封;有期限的四封;置傳、馳傳五封。
——四封以上,都是有期限要求的。
因此,昌邑前殿上的一片死寂並沒有維持太久。
——嚓……嗆……
“大王須即發。”昏暗的殿上,丙吉的聲音伴著佩劍歸鞘的聲音響起。
“啊?”
劉賀沒有迴神,最先迴過神的是龔遂。
“光祿大夫……七乘傳……”龔遂有些慌亂地說著,明顯是失措了,不過,總是還是把意思表達了出來。
——七乘傳不是常用的乘傳,是需要準備,如何能立即就出發呢?
然而沒等龔遂說完,迴過神來的便樂成便笑嗬嗬地打斷了昌邑郎中令的話,很痛快地一揮手,也將劍歸了鞘,隨即便道:“七乘傳已備,大王可即發。”
——不就是七匹馬拉的傳車嗎?
——最麻煩的其實不是車,也不是馬,而是禦者!
——要控製好七匹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這也不算什麽!
便樂成掃了一眼身邊的中郎——這些人可是張安世特地選出來的……
劉德的嘴角抽了抽,看了一眼放下手,一派懶散地站在殿中的昌邑王,嘴角頓時抽得更利害了,卻是一個字也沒有說。
利漢倒是臉色不變,反手收了劍,示意同行的中郎也收起刀劍,隨手指了一個中郎:“備禦。”
見四位漢使都是一樣的態度,昌邑君臣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安樂尋了一個理由:“臣等須從,王亦需備衣冠,貴使且稍候……”
“相過慮矣!”丙吉一邊向利漢使眼色,一邊笑道,“吾等奉詔而來,豈能無備?且天子登遐,大王份屬骨肉至親……”
安樂的臉色陡然一變,卻是不好再說了。
——如今,天子登遐,雖然未曾斂殯下葬,但是,昌邑於公是臣,於私乃兄子,都是需要重服的……
——不要說什麽備衣冠……
——本來就應該免冠、徒跣的!
正在這時,之前被利漢指揮著去備車的中郎重新上殿,執禮稟告:“將軍,車已備。”於是,利漢上前,對昌邑王執禮而言:“大王登輿。”
“大王登輿!”便樂成與劉德、丙吉也一起低頭行禮。
言罷,利漢便直接向昌邑王伸了手,劉賀瞪大了眼睛,剛要閃躲,卻見丙吉在另一邊也伸了手,雖然仍舊是一臉溫和的笑意,但是,卻恰到好處地攔住了劉賀閃躲的方向。
劉賀的眼睛瞪得更大了,隨即便狠狠地撞到了丙吉的身上。
丙吉連退數步,卻並沒有立足不穩,手更是牢牢地拉著的劉賀的手臂。
“大王當登輿。”丙吉的笑容斂了斂,語氣也淡了一些。。
見丙吉如此的作法,利漢的眼神暗了暗,隨即便揚聲道:“大王當登輿。”
被兩個中年男子一左一右地挾持著,劉賀就是再不著邊際,也不敢再掙紮了,眼見著就要出殿了,龔遂卻擋到了殿門前。
“郎中令?”劉德皺眉。
——無論丙吉他們的舉動如何不妥,他們都是漢使!
——豈容一個秩千石的王國郎中令阻道?
龔遂也不說話,直接長跪稽首,倒是把劉德他們都嚇了一跳,連忙側身讓開。
龔遂抬起頭,看著仍然挾持著劉賀的丙吉與利漢,神色平靜,話卻是擲地有事:“吾王乃大漢諸侯,璽書征之,無可推辭,然而,縱是縣官下詔,亦無立受即行之理!”
利漢看了一眼丙吉,半晌,丙吉才放開手,勾起唇角,對龔遂道:“郎中令所言亦是,然,七乘傳所限,大王須在癸亥日詣長安邸。”
說著,丙吉掃了一眼便樂成,便樂成十分配合地將手中的七封傳信出示給了殿中的昌邑君臣,安樂等人都是一驚。
——癸亥日!
——算上今天也不是十三天了!
……
——難怪漢使這樣著急了!
……
見昌邑君臣都不吭聲了,丙吉反而不著急了:“既然君等皆以為不妥,吾等稍候亦無妨。”說著便看了看同行的另外三人。
利漢早在丙吉鬆手時便跟著鬆了手,此時更是退到稍後的位置,一副凡事都漠不關心的樣子。劉德看了看劉賀,欲言又止,到底沒有出聲。隻有便樂成,頗有幾分惟恐天下不亂的性子,聽到丙吉的說辭,便笑道:“自然自然!吾等奉璽書征大王入京,其期乃大王須限。”
——說白了,征這種事,結果如何,都與使者沒有太大的關係。
——若是正常的“征”,被征之人還可以不應呢!
——當然,作為諸侯王,劉賀是不能不奉征召的璽書的!
便樂成附和之後,四人便行禮告退,很坦然地告訴昌邑君臣,他們在昌邑傳舍等王準備妥當了,才出發!
等那四人退了出去,劉賀直接就在原處,席地踞坐,看著殿上的三位重臣,長籲了一口氣,隨即便苦著臉問道:“眼下……如何為宜?”
安樂與王吉、龔遂相視一眼,看著年輕的大王,都是一臉的無可奈何。
“既有璽書,長安必往。”安樂低語。
王吉亦道:“皇後璽書不可不奉。”
沒等龔遂開口,劉賀便拍著地上的筵席,焦躁地嚷道:“可去,可還否?”
聽到年輕的大王這樣問,昌邑的三位重臣卻是無話可說了。
——隻看漢使的態度,也能明白……
安樂是相,對朝中人事更熟悉一些,便低聲道對王吉、龔遂道:“宗正、少府與光祿大夫,皆大將軍所善……”
——至於利漢,他們都知道,不過是聽命之護衛。
劉賀的臉色更加灰暗了,望著三位長者:“我病……如何?”
——這也是一個主意,隻是……
龔遂冷笑:“漢使可用輿!恰四人!”
——明擺著,那四人是無論如何都必須把劉賀帶去長安的!
——病?
——隻要還能喘氣就行!
——病了?
——隻怕還正好了!
劉賀的臉色一白,正要說什麽,就聽到龔遂道:“大王有心慮此,不如慮七乘傳!”
“嗯?”殿上另外三人都是一愣,隨即,安樂與王吉都反應過來了,不由相視苦笑。
劉賀卻不解。
“七乘傳?有何不妥?”劉賀不解地看向龔遂。
雖然對那些忠直之言,劉賀是聽得進、做不到,但是,他知道,王吉、龔遂他們一諫再諫都是為他好,都是實實在在地會為他考慮利害的。
——大漢的諸侯王不好當啊!
安樂與王吉都不吭聲,龔遂隻好歎了一口氣,認命地為劉賀解釋:“傳車以輕便為主,力求迅疾……故……皆非安車!”
劉賀頓時一臉地驚恐:“立車?!”
——從昌邑到長安……
——立車!
——七匹馬!
劉賀瞪大了眼睛,神色驚恐中又帶著一分僥幸,緊緊地盯著三位王國重臣。
然而,安樂、王吉與龔遂都點了點頭!
劉賀以頭搶地:“我不去!我不去!……”
——他出生即喪母,未足五歲又喪父,長於深宮,卻無嫡母、慈母,受教於保傅,又有君臣之分。
——在這樣的條下,他卻除了有些任性好玩——哪一個王侯子弟不是這樣呢?——就沒有什麽不好的嗜好……
——不能說他真的是一無是處!
——然而,無論如何,他的品性中都不可能包括吃苦耐勞這樣的優點!
——他的確沒有試過乘傳,但是,他很喜歡遊獵!
——他乘過車,騎過馬,也曾經連日地玩樂!
——他也知道,站著肯定比坐著、躺著要辛苦!
——他更知道,這種征召,期限又那樣的緊……肯定是馬跑死了換馬,車跑壞了換車,禦者累了換人……總之,路上是不會停的!
……
——這樣注定辛苦,又前途莫測的長安之行……
——誰愛誰去!
“大王!”王吉與龔遂連忙上前,將劉賀死死地拽住。
劉賀沒有掙紮,淚流滿麵地看著王吉與龔遂,一臉地可憐。
王吉與龔遂隻能拉著劉賀,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
——砰!
驟然一聲悶響。
劉賀與王吉、龔遂都嚇了跳,轉頭一看,才發現是自家的相將地上的一隻耳杯踢到了一旁同要倒在地的憑幾上。
安樂一臉的嚴肅,恨鐵不成鋼地看著劉賀。
“大王!”安樂一字一句地言道,“皇後何故征爾?”
劉賀呆呆地迴答:“上無嗣,征吾嗣位……”
“大將軍自詡漢之忠臣,大王一旦即皇帝位,即擁大義,天上盡在掌握!今,大王欲為些許勞苦即將至尊拱手讓人?”
劉賀立刻搖頭——他又不傻!
聽著王與相的對答,王吉與龔遂卻是驚出一身冷汗,然而,看著神色鎮定下來,並且顯出幾分堅毅的劉賀,兩人相視一眼,也沒有說什麽。
於是,在折騰了大半個時辰,天色都開始發亮之後,昌邑王宮終於開始為自家主人準備長安之行了。
就如丙吉所說,在天子崩尚未成殯的時候,劉賀需要準備的東西也的確不多。
用過晝食,又按照王吉與龔遂的建議換了一身適合乘傳的衣裳,劉賀才向臣下點了頭,讓他們通知漢使前來。
盛夏五月的正午時分,劉賀登上了七乘傳,在漢使與昌邑隨臣的護從下離開了昌邑王宮,開始了他並不算漫長的長安之行。(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按律,當乘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禦史大夫印章。
——乘傳參封;有期限的四封;置傳、馳傳五封。
——四封以上,都是有期限要求的。
因此,昌邑前殿上的一片死寂並沒有維持太久。
——嚓……嗆……
“大王須即發。”昏暗的殿上,丙吉的聲音伴著佩劍歸鞘的聲音響起。
“啊?”
劉賀沒有迴神,最先迴過神的是龔遂。
“光祿大夫……七乘傳……”龔遂有些慌亂地說著,明顯是失措了,不過,總是還是把意思表達了出來。
——七乘傳不是常用的乘傳,是需要準備,如何能立即就出發呢?
然而沒等龔遂說完,迴過神來的便樂成便笑嗬嗬地打斷了昌邑郎中令的話,很痛快地一揮手,也將劍歸了鞘,隨即便道:“七乘傳已備,大王可即發。”
——不就是七匹馬拉的傳車嗎?
——最麻煩的其實不是車,也不是馬,而是禦者!
——要控製好七匹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這也不算什麽!
便樂成掃了一眼身邊的中郎——這些人可是張安世特地選出來的……
劉德的嘴角抽了抽,看了一眼放下手,一派懶散地站在殿中的昌邑王,嘴角頓時抽得更利害了,卻是一個字也沒有說。
利漢倒是臉色不變,反手收了劍,示意同行的中郎也收起刀劍,隨手指了一個中郎:“備禦。”
見四位漢使都是一樣的態度,昌邑君臣也無可奈何,最後,還是安樂尋了一個理由:“臣等須從,王亦需備衣冠,貴使且稍候……”
“相過慮矣!”丙吉一邊向利漢使眼色,一邊笑道,“吾等奉詔而來,豈能無備?且天子登遐,大王份屬骨肉至親……”
安樂的臉色陡然一變,卻是不好再說了。
——如今,天子登遐,雖然未曾斂殯下葬,但是,昌邑於公是臣,於私乃兄子,都是需要重服的……
——不要說什麽備衣冠……
——本來就應該免冠、徒跣的!
正在這時,之前被利漢指揮著去備車的中郎重新上殿,執禮稟告:“將軍,車已備。”於是,利漢上前,對昌邑王執禮而言:“大王登輿。”
“大王登輿!”便樂成與劉德、丙吉也一起低頭行禮。
言罷,利漢便直接向昌邑王伸了手,劉賀瞪大了眼睛,剛要閃躲,卻見丙吉在另一邊也伸了手,雖然仍舊是一臉溫和的笑意,但是,卻恰到好處地攔住了劉賀閃躲的方向。
劉賀的眼睛瞪得更大了,隨即便狠狠地撞到了丙吉的身上。
丙吉連退數步,卻並沒有立足不穩,手更是牢牢地拉著的劉賀的手臂。
“大王當登輿。”丙吉的笑容斂了斂,語氣也淡了一些。。
見丙吉如此的作法,利漢的眼神暗了暗,隨即便揚聲道:“大王當登輿。”
被兩個中年男子一左一右地挾持著,劉賀就是再不著邊際,也不敢再掙紮了,眼見著就要出殿了,龔遂卻擋到了殿門前。
“郎中令?”劉德皺眉。
——無論丙吉他們的舉動如何不妥,他們都是漢使!
——豈容一個秩千石的王國郎中令阻道?
龔遂也不說話,直接長跪稽首,倒是把劉德他們都嚇了一跳,連忙側身讓開。
龔遂抬起頭,看著仍然挾持著劉賀的丙吉與利漢,神色平靜,話卻是擲地有事:“吾王乃大漢諸侯,璽書征之,無可推辭,然而,縱是縣官下詔,亦無立受即行之理!”
利漢看了一眼丙吉,半晌,丙吉才放開手,勾起唇角,對龔遂道:“郎中令所言亦是,然,七乘傳所限,大王須在癸亥日詣長安邸。”
說著,丙吉掃了一眼便樂成,便樂成十分配合地將手中的七封傳信出示給了殿中的昌邑君臣,安樂等人都是一驚。
——癸亥日!
——算上今天也不是十三天了!
……
——難怪漢使這樣著急了!
……
見昌邑君臣都不吭聲了,丙吉反而不著急了:“既然君等皆以為不妥,吾等稍候亦無妨。”說著便看了看同行的另外三人。
利漢早在丙吉鬆手時便跟著鬆了手,此時更是退到稍後的位置,一副凡事都漠不關心的樣子。劉德看了看劉賀,欲言又止,到底沒有出聲。隻有便樂成,頗有幾分惟恐天下不亂的性子,聽到丙吉的說辭,便笑道:“自然自然!吾等奉璽書征大王入京,其期乃大王須限。”
——說白了,征這種事,結果如何,都與使者沒有太大的關係。
——若是正常的“征”,被征之人還可以不應呢!
——當然,作為諸侯王,劉賀是不能不奉征召的璽書的!
便樂成附和之後,四人便行禮告退,很坦然地告訴昌邑君臣,他們在昌邑傳舍等王準備妥當了,才出發!
等那四人退了出去,劉賀直接就在原處,席地踞坐,看著殿上的三位重臣,長籲了一口氣,隨即便苦著臉問道:“眼下……如何為宜?”
安樂與王吉、龔遂相視一眼,看著年輕的大王,都是一臉的無可奈何。
“既有璽書,長安必往。”安樂低語。
王吉亦道:“皇後璽書不可不奉。”
沒等龔遂開口,劉賀便拍著地上的筵席,焦躁地嚷道:“可去,可還否?”
聽到年輕的大王這樣問,昌邑的三位重臣卻是無話可說了。
——隻看漢使的態度,也能明白……
安樂是相,對朝中人事更熟悉一些,便低聲道對王吉、龔遂道:“宗正、少府與光祿大夫,皆大將軍所善……”
——至於利漢,他們都知道,不過是聽命之護衛。
劉賀的臉色更加灰暗了,望著三位長者:“我病……如何?”
——這也是一個主意,隻是……
龔遂冷笑:“漢使可用輿!恰四人!”
——明擺著,那四人是無論如何都必須把劉賀帶去長安的!
——病?
——隻要還能喘氣就行!
——病了?
——隻怕還正好了!
劉賀的臉色一白,正要說什麽,就聽到龔遂道:“大王有心慮此,不如慮七乘傳!”
“嗯?”殿上另外三人都是一愣,隨即,安樂與王吉都反應過來了,不由相視苦笑。
劉賀卻不解。
“七乘傳?有何不妥?”劉賀不解地看向龔遂。
雖然對那些忠直之言,劉賀是聽得進、做不到,但是,他知道,王吉、龔遂他們一諫再諫都是為他好,都是實實在在地會為他考慮利害的。
——大漢的諸侯王不好當啊!
安樂與王吉都不吭聲,龔遂隻好歎了一口氣,認命地為劉賀解釋:“傳車以輕便為主,力求迅疾……故……皆非安車!”
劉賀頓時一臉地驚恐:“立車?!”
——從昌邑到長安……
——立車!
——七匹馬!
劉賀瞪大了眼睛,神色驚恐中又帶著一分僥幸,緊緊地盯著三位王國重臣。
然而,安樂、王吉與龔遂都點了點頭!
劉賀以頭搶地:“我不去!我不去!……”
——他出生即喪母,未足五歲又喪父,長於深宮,卻無嫡母、慈母,受教於保傅,又有君臣之分。
——在這樣的條下,他卻除了有些任性好玩——哪一個王侯子弟不是這樣呢?——就沒有什麽不好的嗜好……
——不能說他真的是一無是處!
——然而,無論如何,他的品性中都不可能包括吃苦耐勞這樣的優點!
——他的確沒有試過乘傳,但是,他很喜歡遊獵!
——他乘過車,騎過馬,也曾經連日地玩樂!
——他也知道,站著肯定比坐著、躺著要辛苦!
——他更知道,這種征召,期限又那樣的緊……肯定是馬跑死了換馬,車跑壞了換車,禦者累了換人……總之,路上是不會停的!
……
——這樣注定辛苦,又前途莫測的長安之行……
——誰愛誰去!
“大王!”王吉與龔遂連忙上前,將劉賀死死地拽住。
劉賀沒有掙紮,淚流滿麵地看著王吉與龔遂,一臉地可憐。
王吉與龔遂隻能拉著劉賀,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
——砰!
驟然一聲悶響。
劉賀與王吉、龔遂都嚇了跳,轉頭一看,才發現是自家的相將地上的一隻耳杯踢到了一旁同要倒在地的憑幾上。
安樂一臉的嚴肅,恨鐵不成鋼地看著劉賀。
“大王!”安樂一字一句地言道,“皇後何故征爾?”
劉賀呆呆地迴答:“上無嗣,征吾嗣位……”
“大將軍自詡漢之忠臣,大王一旦即皇帝位,即擁大義,天上盡在掌握!今,大王欲為些許勞苦即將至尊拱手讓人?”
劉賀立刻搖頭——他又不傻!
聽著王與相的對答,王吉與龔遂卻是驚出一身冷汗,然而,看著神色鎮定下來,並且顯出幾分堅毅的劉賀,兩人相視一眼,也沒有說什麽。
於是,在折騰了大半個時辰,天色都開始發亮之後,昌邑王宮終於開始為自家主人準備長安之行了。
就如丙吉所說,在天子崩尚未成殯的時候,劉賀需要準備的東西也的確不多。
用過晝食,又按照王吉與龔遂的建議換了一身適合乘傳的衣裳,劉賀才向臣下點了頭,讓他們通知漢使前來。
盛夏五月的正午時分,劉賀登上了七乘傳,在漢使與昌邑隨臣的護從下離開了昌邑王宮,開始了他並不算漫長的長安之行。(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