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張安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幸封侯。
——畢竟高皇帝的誓辭在那兒放著呢!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當然,皇後之父、皇帝之舅,以及丞相受恩、王子推恩,又是另外一說。
張安世一直很清楚,自己一不是諸侯王支庶之子,二不是丞相,至於皇後之父、皇帝之舅更是從來不在他的計劃之中,想封侯隻有一條路。
——立功!
——可是,功是那麽好立的嗎?
——人臣功有五品,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注)
想封侯就不要指望“伐”與“閱”了,這兩種功勞頂多就是升一升官職。
——隻有“勳”、“勞”、“功”三種有指望,但是……這種三種功勞又哪裏是容易得的?
張安世也不認為自己是多麽的特別,可以憑空封侯。
——昔日,衛氏那般顯赦,封侯者也不過六人。
張安世少時為郎,也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誰年少時不是充滿各種雄心呢?——但是,沒等他尋到機會,他家裏卻先出了事。
——他的父親被人告發、下獄,不久便自殺了……
作為後子,張安世不得不收起所有不合時宜的心思,為了支撐家門與所有人周旋。
幸好,時隔不久,孝武皇帝便為他的父親重新正了名,隨後又將他稍稍簡拔,令他給事尚書。
——不能說不好,但是,這一安排卻讓他隻能在宮廷奮鬥了。
——無論有多麽困難、多麽艱險,最易封侯的還是軍功。
……
雖然從給事尚書開始,張安世也算是平步青雲了,但是,偶爾想到封侯……他心中也不是沒有不足之意。
——封侯啊……
——有食邑自然不必說,從那以後,可以稱家,可以免事算,可以傳子孫……
……
若是有機會,張安世也真的想搏一搏……
——可是,他真的是生不逢時……
——初為郎時,孝武皇帝倒是頻頻用兵,但是,他太年少了。
——霍去病十八歲可以兩次從軍,那是皇帝特詔的,實際上,那個年紀還沒有從軍的時候!
——隨後就是張湯自殺,他被家事絆住,等家事定了,他給事尚書了。
——這也沒有什麽,偏偏從元狩四年之後,朝中就沒有再對匈奴用過兵,雖然對朝鮮、南越仍然有用兵,但是,將領……又讓人看著懸心……
——如此,一來二去,便漸漸地磨平了張安世的雄心……
張安世想起來也會苦笑。
——他也是太謹慎了啊……
……
——方才,他還說楊敞過於謹慎……
——他自己又何嚐不是呢?
……
此時,此地,聽到霍光直截了當地說,要封他為侯,張安世一時迴不過神,卻也不認為霍光是在說笑,隻是,各種思緒一齊湧了上來,讓他難以平複了。
好一會兒,張安世總算是重新鎮定了下來,看了看霍光,咬了咬牙,起身鄭重稽首。
“謝大將軍。”
盡管張安世一貫恪守禮儀,從不因為與霍光親近便有所輕漫,但是,如此大禮,他也是很少用的。
霍光不禁愕然,隨即便搖頭輕笑,倒也沒有謙讓,而是坦然地受了。
禮畢起身,張安世重新坐迴方秤,才認真地對霍光道:“臣無心拒封侯事,然,此事……”
霍光也沒有矯情地說什麽虛辭,隻是淡淡地道:“元鳳元年,幼公等封侯,君之功……卻因不顯而未酬,吾一直記於心。”
張安世一怔,隨即倒是真的感動了。
——他是光祿勳,掌宮殿掖門戶,雖然屬下兵力不算多,但是,卻掌控著要害。
——元鳳元年那次,他同樣出了力,但是,因為霍光的計劃順利,宮中反而是最平靜的,他也就顯不出有功了……
——這也是常有的事,沒有什麽公平不公平可說。
——畢竟,人家有功,卻的確也是冒著送命的風險在拚的……
——隻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是,張安世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不就是金印紫綬嗎?
——他是右將軍,佩的難道不也是金印紫綬嗎?
——再說,這種事……強求不得的!
——難道還要學昔日李廣不成?
——未能封侯就尋死覓活得惹人生厭……
……
如此想了幾日,張安世也就撂開了。
霍光對屬下一貫維護,這一點,張安世是知道的,但是,因為那點維護,而賞以封侯……
——可是,霍光說了,不是恩賞,而是他的確有功!
——無論霍光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無論後人將如何評議,他都知足了!
“謝大將軍!”張安世再次謝過。
這一次,霍光起身答了禮。
兩人重新坐下,霍光稍一思忖便忍不住歎息。
“若以敞為丞相……吾……”霍光還是覺得不安,難以真的下定決心。
見霍光如此,張安世便將自己的心思暫時擱下,有些奇怪地問霍光:“大將軍是否已有成算?”
——莫非霍光已經想好計劃,而且丞相在其中的份量甚重?
霍光沉吟不語,良久才對張安世道:“君仍領光祿勳印……不知上之疾乎?”
張安世一怔,隨即便反應過來,挑了挑眉,問霍光:“君已慮後事?”
霍光未置可否,輕笑不語,意思卻很明確了。
張安世想了想,倒是覺得霍光多慮了。
“敞斷不會悖君之意。”張安世說得很肯定。
——這一點,他是很肯定的。
霍光歎了一口氣,無奈地道:“但願……”
見狀,張安世也有些不安,不禁就問:“大將軍屬意何如?”
此問剛出口,張安世便想到了一種可能,不由就皺眉道:“……皇曾孫……支係已遠……”
霍光沒好氣瞪了他一眼。
——難道他是會異想天開的人?
——當然,不是說他做不到,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不服……就是他硬把人擁立上位,又有何用?
——隻看今上就是知道了!
——到時候,一堆麻煩……
——他又還能護……多久?
張安世幹笑,隨即便道:“此事有例可循……將軍……”張安世的音調陡然拔高,“將軍不欲循例而行?”
霍光大義凜然:“循例自是廣陵王,然廣陵王乃先帝所不用!”
張安世撫額:“大將軍慎言……孝文皇帝……”
——高皇帝立的也不是孝文皇帝啊……
霍光正色,十分認真地道:“太宗乃孝惠皇帝之弟。”
——論嫡、論長,本來也輪不上孝文皇帝,與高皇帝的想法無關。
——高皇帝倒是想立趙王……
聽到霍光如此說,張安世倒是一愣,神色也認真了起來。
——霍光如此說……倒也說得通……不能說他沒有道理……
——不過……
“上乃先帝少子……”張安世皺著眉言道,“……大將軍欲立帝之兄子?”
霍光挑眉:“掖庭令之後非君,乃君之子,然否?”
張安世一怔,卻是不好說什麽了。
——這種為人後的事情在民間並不少,在閹人之中更是常有的,但是……宗室……卻是少有的……
——代戶與爵後……終究是不同的。
——但是,這種事情,古來有之……
張安世定了定神,剛要說什麽,不由就愕然:“昌邑王?君欲立昌邑王?!”
——撇開廣陵王,廣陵王之子自然也不能立,能立的也就是燕王之子與昌邑哀王了。
——可是,燕王之子已經是庶人了,連屬籍都沒有……
——能立的隻有昌邑哀王之子了。
——可是,昌邑哀王也隻有一子……就是現在的昌邑王……
……
——昌邑王……
——霍光是開玩笑的吧!
若是有人說霍光想立廣陵王,張安世自然是不信的,但是,若有人信誓坦坦地說霍光會立昌邑王……
張安世覺得自己一定會撞牆的!
——撞破之後,他還要再從撞破的牆向外看一看!
——今天的太陽還是東升西落嗎?
……
——霍光會立李夫人的後人?
張安世想想都覺得不可能,但是……又沒有其它人選了啊……
張安世隻能看著霍光,想要得到解釋。
霍光輕叩憑幾,半晌才輕輕地說一句:“非昌邑王,可有他人?”
張安世一怔。
——這個反問……
——他自然也知道……
“然……然……”張安世急切地想說什麽,但是,卻話語卻始終無法成句,最後隻能頹然地放棄。
見張安世如此,霍光不由失笑,輕聲道:“以德立……”
沒等霍光把話說完,堂下便傳來長史急切的聲音:“大將軍!遼東奔命!”
“入內。”霍光也是一驚,猛地站起來。張安世也跟著站起,同樣是驚疑不定
長史匆匆登堂,將赤白囊奉上,霍光扯開封繩,取出囊中的簡冊,展開一看,神色便緩了下來。
見狀,張安世與長史心中都是一定。
“無大事……”看完急報,霍光輕鬆了許多,“烏桓犯塞而已……”
張安世與長史都輕籲了一口氣。
——的確不算什麽的。
果然,沒幾日,遼東就有捷報傳來。
朝中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一道詔書吸引了。
——製詔:“右將軍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
元鳳六年十一月乙醜,張安世受封富平侯。
同日,禦史大夫楊敞為丞相,封安平侯;少府蔡義為禦史大夫。
沒幾日,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將兵擊烏桓
注: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未完待續。)
張安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幸封侯。
——畢竟高皇帝的誓辭在那兒放著呢!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當然,皇後之父、皇帝之舅,以及丞相受恩、王子推恩,又是另外一說。
張安世一直很清楚,自己一不是諸侯王支庶之子,二不是丞相,至於皇後之父、皇帝之舅更是從來不在他的計劃之中,想封侯隻有一條路。
——立功!
——可是,功是那麽好立的嗎?
——人臣功有五品,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注)
想封侯就不要指望“伐”與“閱”了,這兩種功勞頂多就是升一升官職。
——隻有“勳”、“勞”、“功”三種有指望,但是……這種三種功勞又哪裏是容易得的?
張安世也不認為自己是多麽的特別,可以憑空封侯。
——昔日,衛氏那般顯赦,封侯者也不過六人。
張安世少時為郎,也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誰年少時不是充滿各種雄心呢?——但是,沒等他尋到機會,他家裏卻先出了事。
——他的父親被人告發、下獄,不久便自殺了……
作為後子,張安世不得不收起所有不合時宜的心思,為了支撐家門與所有人周旋。
幸好,時隔不久,孝武皇帝便為他的父親重新正了名,隨後又將他稍稍簡拔,令他給事尚書。
——不能說不好,但是,這一安排卻讓他隻能在宮廷奮鬥了。
——無論有多麽困難、多麽艱險,最易封侯的還是軍功。
……
雖然從給事尚書開始,張安世也算是平步青雲了,但是,偶爾想到封侯……他心中也不是沒有不足之意。
——封侯啊……
——有食邑自然不必說,從那以後,可以稱家,可以免事算,可以傳子孫……
……
若是有機會,張安世也真的想搏一搏……
——可是,他真的是生不逢時……
——初為郎時,孝武皇帝倒是頻頻用兵,但是,他太年少了。
——霍去病十八歲可以兩次從軍,那是皇帝特詔的,實際上,那個年紀還沒有從軍的時候!
——隨後就是張湯自殺,他被家事絆住,等家事定了,他給事尚書了。
——這也沒有什麽,偏偏從元狩四年之後,朝中就沒有再對匈奴用過兵,雖然對朝鮮、南越仍然有用兵,但是,將領……又讓人看著懸心……
——如此,一來二去,便漸漸地磨平了張安世的雄心……
張安世想起來也會苦笑。
——他也是太謹慎了啊……
……
——方才,他還說楊敞過於謹慎……
——他自己又何嚐不是呢?
……
此時,此地,聽到霍光直截了當地說,要封他為侯,張安世一時迴不過神,卻也不認為霍光是在說笑,隻是,各種思緒一齊湧了上來,讓他難以平複了。
好一會兒,張安世總算是重新鎮定了下來,看了看霍光,咬了咬牙,起身鄭重稽首。
“謝大將軍。”
盡管張安世一貫恪守禮儀,從不因為與霍光親近便有所輕漫,但是,如此大禮,他也是很少用的。
霍光不禁愕然,隨即便搖頭輕笑,倒也沒有謙讓,而是坦然地受了。
禮畢起身,張安世重新坐迴方秤,才認真地對霍光道:“臣無心拒封侯事,然,此事……”
霍光也沒有矯情地說什麽虛辭,隻是淡淡地道:“元鳳元年,幼公等封侯,君之功……卻因不顯而未酬,吾一直記於心。”
張安世一怔,隨即倒是真的感動了。
——他是光祿勳,掌宮殿掖門戶,雖然屬下兵力不算多,但是,卻掌控著要害。
——元鳳元年那次,他同樣出了力,但是,因為霍光的計劃順利,宮中反而是最平靜的,他也就顯不出有功了……
——這也是常有的事,沒有什麽公平不公平可說。
——畢竟,人家有功,卻的確也是冒著送命的風險在拚的……
——隻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說不羨慕,那是假的,但是,張安世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不就是金印紫綬嗎?
——他是右將軍,佩的難道不也是金印紫綬嗎?
——再說,這種事……強求不得的!
——難道還要學昔日李廣不成?
——未能封侯就尋死覓活得惹人生厭……
……
如此想了幾日,張安世也就撂開了。
霍光對屬下一貫維護,這一點,張安世是知道的,但是,因為那點維護,而賞以封侯……
——可是,霍光說了,不是恩賞,而是他的確有功!
——無論霍光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無論後人將如何評議,他都知足了!
“謝大將軍!”張安世再次謝過。
這一次,霍光起身答了禮。
兩人重新坐下,霍光稍一思忖便忍不住歎息。
“若以敞為丞相……吾……”霍光還是覺得不安,難以真的下定決心。
見霍光如此,張安世便將自己的心思暫時擱下,有些奇怪地問霍光:“大將軍是否已有成算?”
——莫非霍光已經想好計劃,而且丞相在其中的份量甚重?
霍光沉吟不語,良久才對張安世道:“君仍領光祿勳印……不知上之疾乎?”
張安世一怔,隨即便反應過來,挑了挑眉,問霍光:“君已慮後事?”
霍光未置可否,輕笑不語,意思卻很明確了。
張安世想了想,倒是覺得霍光多慮了。
“敞斷不會悖君之意。”張安世說得很肯定。
——這一點,他是很肯定的。
霍光歎了一口氣,無奈地道:“但願……”
見狀,張安世也有些不安,不禁就問:“大將軍屬意何如?”
此問剛出口,張安世便想到了一種可能,不由就皺眉道:“……皇曾孫……支係已遠……”
霍光沒好氣瞪了他一眼。
——難道他是會異想天開的人?
——當然,不是說他做不到,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不服……就是他硬把人擁立上位,又有何用?
——隻看今上就是知道了!
——到時候,一堆麻煩……
——他又還能護……多久?
張安世幹笑,隨即便道:“此事有例可循……將軍……”張安世的音調陡然拔高,“將軍不欲循例而行?”
霍光大義凜然:“循例自是廣陵王,然廣陵王乃先帝所不用!”
張安世撫額:“大將軍慎言……孝文皇帝……”
——高皇帝立的也不是孝文皇帝啊……
霍光正色,十分認真地道:“太宗乃孝惠皇帝之弟。”
——論嫡、論長,本來也輪不上孝文皇帝,與高皇帝的想法無關。
——高皇帝倒是想立趙王……
聽到霍光如此說,張安世倒是一愣,神色也認真了起來。
——霍光如此說……倒也說得通……不能說他沒有道理……
——不過……
“上乃先帝少子……”張安世皺著眉言道,“……大將軍欲立帝之兄子?”
霍光挑眉:“掖庭令之後非君,乃君之子,然否?”
張安世一怔,卻是不好說什麽了。
——這種為人後的事情在民間並不少,在閹人之中更是常有的,但是……宗室……卻是少有的……
——代戶與爵後……終究是不同的。
——但是,這種事情,古來有之……
張安世定了定神,剛要說什麽,不由就愕然:“昌邑王?君欲立昌邑王?!”
——撇開廣陵王,廣陵王之子自然也不能立,能立的也就是燕王之子與昌邑哀王了。
——可是,燕王之子已經是庶人了,連屬籍都沒有……
——能立的隻有昌邑哀王之子了。
——可是,昌邑哀王也隻有一子……就是現在的昌邑王……
……
——昌邑王……
——霍光是開玩笑的吧!
若是有人說霍光想立廣陵王,張安世自然是不信的,但是,若有人信誓坦坦地說霍光會立昌邑王……
張安世覺得自己一定會撞牆的!
——撞破之後,他還要再從撞破的牆向外看一看!
——今天的太陽還是東升西落嗎?
……
——霍光會立李夫人的後人?
張安世想想都覺得不可能,但是……又沒有其它人選了啊……
張安世隻能看著霍光,想要得到解釋。
霍光輕叩憑幾,半晌才輕輕地說一句:“非昌邑王,可有他人?”
張安世一怔。
——這個反問……
——他自然也知道……
“然……然……”張安世急切地想說什麽,但是,卻話語卻始終無法成句,最後隻能頹然地放棄。
見張安世如此,霍光不由失笑,輕聲道:“以德立……”
沒等霍光把話說完,堂下便傳來長史急切的聲音:“大將軍!遼東奔命!”
“入內。”霍光也是一驚,猛地站起來。張安世也跟著站起,同樣是驚疑不定
長史匆匆登堂,將赤白囊奉上,霍光扯開封繩,取出囊中的簡冊,展開一看,神色便緩了下來。
見狀,張安世與長史心中都是一定。
“無大事……”看完急報,霍光輕鬆了許多,“烏桓犯塞而已……”
張安世與長史都輕籲了一口氣。
——的確不算什麽的。
果然,沒幾日,遼東就有捷報傳來。
朝中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一道詔書吸引了。
——製詔:“右將軍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
元鳳六年十一月乙醜,張安世受封富平侯。
同日,禦史大夫楊敞為丞相,封安平侯;少府蔡義為禦史大夫。
沒幾日,度遼將軍平陵侯範明友將兵擊烏桓
注:出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