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房殿有秘密,未央宮更有秘密,但是,皇後臉上帶著傷,從宣室殿返迴椒房殿,這種事情卻是瞞不住任何人的。
劉病已悄悄地往椒房殿去的時候,帝後之間出事的消息已經在禁中傳開了。
掖庭的消息一向都比較快,當張賀得知這個消息時,想阻止消息傳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張賀原本正在準備劉病已出宮的事情,聽說此事,再聽到掖庭丞稟告——消息是從掖庭宮婢口中得知的,他當即大怒,也顧不上安排劉病已的事情,便急急忙忙地往正堂走去,同時一迭聲地召掖庭屬吏前來。
“君等若以為屈就掖庭,心中不忿,不妨直言,賀雖微賤,卻也可助一臂之力。”
正堂之上,真正說話的時候,張賀卻平靜了下來,簡直稱得上和顏悅色了。
然而,掖庭屬吏卻全都是駭然跪倒,謝罪不止。
張賀是什麽人?
——都是閹人,都是受的腐刑,但是,故皇太子的家吏與一般的罪人能一樣嗎?
——不說家世,隻說那位皇太子是什麽人?
——先帝的長子!
——先帝的嫡子!
——漢興六世,除高皇帝不論,孝惠非長,孝文非嫡,孝景以長子立,孝武以嫡子立,真正將嫡、長集於一身的,除了劉據,還有誰?
——漢興六世,高皇帝愛趙王,孝文皇帝愛少子,除了孝武皇帝,哪一個皇太子能與劉據比寵信?
——孝武皇帝一心立長子,太子家的家吏、賓客,哪一個不是一時之選?
也許,平時看來,張賀很平常,但是,想想當年,太子家上下那麽多人,哪一個不曾參與那場兵亂?
——誰敢說這位掖庭令平常?
掖庭屬吏都很清楚,他們的這位主官並非易與之輩,隻是很多事情,尚不能入他的眼罷了。
這會兒,張賀這樣說話,誰敢應?
一幹屬吏惶恐不安地表現了一番之後,張賀才慢條斯理地對眾人道:“既然無人有異心,便當賀方才失言。”
雖然張賀的語氣冷了一些,但是,掖庭眾人卻是心安了不少。
輕扣憑幾,張賀看了一眼重新凝神的一幹屬吏,隨後才眯著眼睛吩咐:“嚴守門戶!掖庭之中多是貴人,當修身養性為宜!”
張賀的話讓眾人嚇了一跳,但是,隨即就有人應了諾,其他人也不敢多耽擱,連忙也出聲應諾。
——與霍光的作法相似,張賀的安排也就是直接將那些貴人軟禁在掖庭之中了。
最初的驚訝過後,掖庭署諸人再仔細一想,倒是都坦然了不少。
——今上的後宮之中,除了皇後,其他人都不是什麽出身高貴的人……
——或者說,除了皇後,都沒有什麽背景!
——至少是與朝中官吏無關!
……
於是,掖庭署諸人的底氣頓時足了不少。
——不就是嚴守門戶嗎?
——本就是他們的職責!
見眾人都明白過來了,張賀也就沒有再說什麽,直接讓眾人退下。屬吏不敢違逆,都恭敬地退了下去,隻有幾位掖庭丞沒有動。
掖庭與其它官署不同,共有八丞,雖然並非一定滿員,但是,總不會與很多官吏一樣,一令或長便隻有一丞。
對掖庭丞,張賀並沒有像之前對其它屬吏那樣言語,而是很客氣地直接問諸人為何留下?
在堂上的掖庭丞隻有五位,五人相視片刻,最後由最年長的一位代表眾人向張賀進言。
“令君……如此輕斷……似是不妥”
其它屬吏不知,幾位掖庭丞如何不知——方才的決定全是張賀自己決斷的!
——畢竟尊卑有別,他們如此對貴人……終究有些不妥?
對此,張賀卻並不在意,反而挑眉反問:“有何不妥?”
五人啞口無言。
——張賀隻說嚴守門戶,並沒有說別的……
——不妥?
——就如諸人所有想一樣,那正是掖庭職責所在。
——有何不妥?
見五人半晌無語,張賀也沒有說什麽,笑了笑便示意他們退下。
五位掖庭丞再次相視一眼,最後一齊向張賀告退。
——既然張賀如此篤定,想來……應該……不會有事的!
想了想張賀的出身,五人不由對這個判斷更有信心了。
——也的確如此!
當天,黃門便處置了幾個私議此事的中人,與那幾個身犯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相比,掖庭署的這點事情,根本微不足道。
——霍光的態度才是眾人關注的目標!
這一次,霍光的態度很微妙。
對於禁中官吏來說,霍光對皇後的維護並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因此,這件事方出時,雖然私議很多,但是,並沒有人想生事。
——張賀的決定也正是為了不出事。
——某些貴人若是耍些小聰明,必然惹出事來,最後,不論那位貴人是何結局,掖庭署都不免被牽連。
說白了,禁中上下都明白——帝後之間不管出了什麽事,霍光都沒有辦法追究,那麽……遷怒就太容易了!
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然而,霍光卻什麽都沒有做。
——私議主上本就是大罪,談不上遷怒什麽的。
更重要的是,霍光壓根沒有理會這件事。
——據說,黃門的奏書,霍光根本沒有處理,直接是交給了杜延年。
此說還是有幾分可信的——出麵處理此事的是杜延年。
杜延年處事素來公正寬和,對於那幾個私議君事的宦者,也沒有額外加刑,不過是依律令論報而已,甚至沒有多說一個字。
一時之間,禁中上下都看不明白了。
劉病已更加憂心。
張賀親自送他出宮。將出掖門,劉病已卻止步迴望。張賀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一眼就看到了椒房殿前立著的二出闕,也就明白了劉病已的心思。
歎了一口氣,張賀輕拍了一下少年的肩:“毋為中宮憂。”
劉病已垂下頭,沒有吭聲。
張賀也沒有在意,攜了他的手,將他一直送出宮門。一路上,兩人都沒有言語,但是,這兩人何等熟悉彼此,張賀隻是瞥了劉病已幾眼,便知道他心中必然有事。
雖然也有些擔憂,但是,張賀也知道,劉病已早已不是稚兒了。
——有些事,他不願說,自然有他的考量。
因此,直到宮門前,張賀都沒有問劉病已一個字,隻是在劉病已行禮告別,才輕聲叮囑了一句:“若遇難決之事,曾孫不妨請教於人。”
劉病已一怔,隨即便繼續將禮行完,之後才看著張賀,滿臉地猶豫,好一會兒才道:“若不可請教……”
張賀不由一愣。
——不可請教?
張賀心念一動,再聯想劉病已方才的舉動,便猜到了幾分。
——然而……如何迴答他的疑問呢?
“若不可請教……曾孫便不妨稍待……”張賀輕語,“何時思慮周全,何時再做決斷。”
劉病已垂下眼,思忖了一會兒,再次鄭重行禮,謝過張賀,隨後,才轉身走出宮門。
劉病已有四五個月沒有出過未央宮了,走出宮門之後,盡管仍然滿腹憂慮,但是,隻是聽著道上車水馬龍的聲音,他便輕鬆了許多。
沿著城門街走了一會兒,劉病已才漸漸定神,不再一徑地發呆,匆匆從路口過了馳道,隨後從城門街轉到香室街,便直接從清明門出長安。
劉病已數月未曾出宮,這一次出宮,張賀特地安排了行程,雖然無人監督,但是,劉病已還是按照安排,首先去了複家。
複中翁對劉病已的課業並不著緊,看了他帶了功課,點評了一番,便讓他繼續在自家堂上聽講。
雖然數月未至,但是,他的位置仍在,仍舊是與張彭祖同席。
杜佗與史曾、史玄都很愉悅地與他招唿,反而是張彭祖,情緒有些低落。
複中翁年歲大了,每次授業,時間都不長,而且要歇息片刻才能繼續,那點工夫,堂上學子也可以稍歇。
借著這個機會,劉病已才低聲問張彭祖為何如此。
張彭祖先是一怔,隨即卻是歎息搖頭,就是不肯說話,杜佗在旁邊見,卻是暗笑不已,讓劉病已迅速轉移了目標。
杜佗瞥了張彭祖一眼,隨即便直爽地對劉病已道:“其長兄將將兵,彭祖求而不得。”
“將兵?”劉病已不由一怔,卻是不解得很。
杜佗訝然:“曾孫在宮中竟不知?”
劉病已不好說自己是被困掖庭署了,因此,幹脆不言語,隻是看著杜佗,讓他解釋。
這一迴,張彭祖先開口了:“大將軍欲出兵遼東,將未定,卻已定家兄隨之。”語氣尚算鎮定,但是,表情卻滿是不甘。
劉病已挑了挑眉,與杜佗相視一眼。兩人都沒有吭聲。果然,不一會兒,張彭祖便道:“我隻想從軍而已,阿翁與兩兄皆不允!”
“從軍?”劉病已不由驚唿,隨即上下打量了張彭祖一番:“君與我同年歲,何以從軍?”
張彭祖更惱:“長兄亦不過弱冠!”
杜佗翻了一個白眼:“冠軍侯十八受封,令兄乃正當年!”
言下之意——他還太小了。
張彭祖不甘又無言以對,最後,隻能扭頭不理兩人。
杜佗與劉病已相視暗笑。
——他們終究太小,並不清楚,他們所知的事情意味著什麽……(未完待續。)
劉病已悄悄地往椒房殿去的時候,帝後之間出事的消息已經在禁中傳開了。
掖庭的消息一向都比較快,當張賀得知這個消息時,想阻止消息傳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張賀原本正在準備劉病已出宮的事情,聽說此事,再聽到掖庭丞稟告——消息是從掖庭宮婢口中得知的,他當即大怒,也顧不上安排劉病已的事情,便急急忙忙地往正堂走去,同時一迭聲地召掖庭屬吏前來。
“君等若以為屈就掖庭,心中不忿,不妨直言,賀雖微賤,卻也可助一臂之力。”
正堂之上,真正說話的時候,張賀卻平靜了下來,簡直稱得上和顏悅色了。
然而,掖庭屬吏卻全都是駭然跪倒,謝罪不止。
張賀是什麽人?
——都是閹人,都是受的腐刑,但是,故皇太子的家吏與一般的罪人能一樣嗎?
——不說家世,隻說那位皇太子是什麽人?
——先帝的長子!
——先帝的嫡子!
——漢興六世,除高皇帝不論,孝惠非長,孝文非嫡,孝景以長子立,孝武以嫡子立,真正將嫡、長集於一身的,除了劉據,還有誰?
——漢興六世,高皇帝愛趙王,孝文皇帝愛少子,除了孝武皇帝,哪一個皇太子能與劉據比寵信?
——孝武皇帝一心立長子,太子家的家吏、賓客,哪一個不是一時之選?
也許,平時看來,張賀很平常,但是,想想當年,太子家上下那麽多人,哪一個不曾參與那場兵亂?
——誰敢說這位掖庭令平常?
掖庭屬吏都很清楚,他們的這位主官並非易與之輩,隻是很多事情,尚不能入他的眼罷了。
這會兒,張賀這樣說話,誰敢應?
一幹屬吏惶恐不安地表現了一番之後,張賀才慢條斯理地對眾人道:“既然無人有異心,便當賀方才失言。”
雖然張賀的語氣冷了一些,但是,掖庭眾人卻是心安了不少。
輕扣憑幾,張賀看了一眼重新凝神的一幹屬吏,隨後才眯著眼睛吩咐:“嚴守門戶!掖庭之中多是貴人,當修身養性為宜!”
張賀的話讓眾人嚇了一跳,但是,隨即就有人應了諾,其他人也不敢多耽擱,連忙也出聲應諾。
——與霍光的作法相似,張賀的安排也就是直接將那些貴人軟禁在掖庭之中了。
最初的驚訝過後,掖庭署諸人再仔細一想,倒是都坦然了不少。
——今上的後宮之中,除了皇後,其他人都不是什麽出身高貴的人……
——或者說,除了皇後,都沒有什麽背景!
——至少是與朝中官吏無關!
……
於是,掖庭署諸人的底氣頓時足了不少。
——不就是嚴守門戶嗎?
——本就是他們的職責!
見眾人都明白過來了,張賀也就沒有再說什麽,直接讓眾人退下。屬吏不敢違逆,都恭敬地退了下去,隻有幾位掖庭丞沒有動。
掖庭與其它官署不同,共有八丞,雖然並非一定滿員,但是,總不會與很多官吏一樣,一令或長便隻有一丞。
對掖庭丞,張賀並沒有像之前對其它屬吏那樣言語,而是很客氣地直接問諸人為何留下?
在堂上的掖庭丞隻有五位,五人相視片刻,最後由最年長的一位代表眾人向張賀進言。
“令君……如此輕斷……似是不妥”
其它屬吏不知,幾位掖庭丞如何不知——方才的決定全是張賀自己決斷的!
——畢竟尊卑有別,他們如此對貴人……終究有些不妥?
對此,張賀卻並不在意,反而挑眉反問:“有何不妥?”
五人啞口無言。
——張賀隻說嚴守門戶,並沒有說別的……
——不妥?
——就如諸人所有想一樣,那正是掖庭職責所在。
——有何不妥?
見五人半晌無語,張賀也沒有說什麽,笑了笑便示意他們退下。
五位掖庭丞再次相視一眼,最後一齊向張賀告退。
——既然張賀如此篤定,想來……應該……不會有事的!
想了想張賀的出身,五人不由對這個判斷更有信心了。
——也的確如此!
當天,黃門便處置了幾個私議此事的中人,與那幾個身犯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相比,掖庭署的這點事情,根本微不足道。
——霍光的態度才是眾人關注的目標!
這一次,霍光的態度很微妙。
對於禁中官吏來說,霍光對皇後的維護並不是什麽新鮮的事情,因此,這件事方出時,雖然私議很多,但是,並沒有人想生事。
——張賀的決定也正是為了不出事。
——某些貴人若是耍些小聰明,必然惹出事來,最後,不論那位貴人是何結局,掖庭署都不免被牽連。
說白了,禁中上下都明白——帝後之間不管出了什麽事,霍光都沒有辦法追究,那麽……遷怒就太容易了!
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然而,霍光卻什麽都沒有做。
——私議主上本就是大罪,談不上遷怒什麽的。
更重要的是,霍光壓根沒有理會這件事。
——據說,黃門的奏書,霍光根本沒有處理,直接是交給了杜延年。
此說還是有幾分可信的——出麵處理此事的是杜延年。
杜延年處事素來公正寬和,對於那幾個私議君事的宦者,也沒有額外加刑,不過是依律令論報而已,甚至沒有多說一個字。
一時之間,禁中上下都看不明白了。
劉病已更加憂心。
張賀親自送他出宮。將出掖門,劉病已卻止步迴望。張賀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一眼就看到了椒房殿前立著的二出闕,也就明白了劉病已的心思。
歎了一口氣,張賀輕拍了一下少年的肩:“毋為中宮憂。”
劉病已垂下頭,沒有吭聲。
張賀也沒有在意,攜了他的手,將他一直送出宮門。一路上,兩人都沒有言語,但是,這兩人何等熟悉彼此,張賀隻是瞥了劉病已幾眼,便知道他心中必然有事。
雖然也有些擔憂,但是,張賀也知道,劉病已早已不是稚兒了。
——有些事,他不願說,自然有他的考量。
因此,直到宮門前,張賀都沒有問劉病已一個字,隻是在劉病已行禮告別,才輕聲叮囑了一句:“若遇難決之事,曾孫不妨請教於人。”
劉病已一怔,隨即便繼續將禮行完,之後才看著張賀,滿臉地猶豫,好一會兒才道:“若不可請教……”
張賀不由一愣。
——不可請教?
張賀心念一動,再聯想劉病已方才的舉動,便猜到了幾分。
——然而……如何迴答他的疑問呢?
“若不可請教……曾孫便不妨稍待……”張賀輕語,“何時思慮周全,何時再做決斷。”
劉病已垂下眼,思忖了一會兒,再次鄭重行禮,謝過張賀,隨後,才轉身走出宮門。
劉病已有四五個月沒有出過未央宮了,走出宮門之後,盡管仍然滿腹憂慮,但是,隻是聽著道上車水馬龍的聲音,他便輕鬆了許多。
沿著城門街走了一會兒,劉病已才漸漸定神,不再一徑地發呆,匆匆從路口過了馳道,隨後從城門街轉到香室街,便直接從清明門出長安。
劉病已數月未曾出宮,這一次出宮,張賀特地安排了行程,雖然無人監督,但是,劉病已還是按照安排,首先去了複家。
複中翁對劉病已的課業並不著緊,看了他帶了功課,點評了一番,便讓他繼續在自家堂上聽講。
雖然數月未至,但是,他的位置仍在,仍舊是與張彭祖同席。
杜佗與史曾、史玄都很愉悅地與他招唿,反而是張彭祖,情緒有些低落。
複中翁年歲大了,每次授業,時間都不長,而且要歇息片刻才能繼續,那點工夫,堂上學子也可以稍歇。
借著這個機會,劉病已才低聲問張彭祖為何如此。
張彭祖先是一怔,隨即卻是歎息搖頭,就是不肯說話,杜佗在旁邊見,卻是暗笑不已,讓劉病已迅速轉移了目標。
杜佗瞥了張彭祖一眼,隨即便直爽地對劉病已道:“其長兄將將兵,彭祖求而不得。”
“將兵?”劉病已不由一怔,卻是不解得很。
杜佗訝然:“曾孫在宮中竟不知?”
劉病已不好說自己是被困掖庭署了,因此,幹脆不言語,隻是看著杜佗,讓他解釋。
這一迴,張彭祖先開口了:“大將軍欲出兵遼東,將未定,卻已定家兄隨之。”語氣尚算鎮定,但是,表情卻滿是不甘。
劉病已挑了挑眉,與杜佗相視一眼。兩人都沒有吭聲。果然,不一會兒,張彭祖便道:“我隻想從軍而已,阿翁與兩兄皆不允!”
“從軍?”劉病已不由驚唿,隨即上下打量了張彭祖一番:“君與我同年歲,何以從軍?”
張彭祖更惱:“長兄亦不過弱冠!”
杜佗翻了一個白眼:“冠軍侯十八受封,令兄乃正當年!”
言下之意——他還太小了。
張彭祖不甘又無言以對,最後,隻能扭頭不理兩人。
杜佗與劉病已相視暗笑。
——他們終究太小,並不清楚,他們所知的事情意味著什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