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霍光這樣的說辭,張安世與杜延年同時一驚,然而,霍光並沒有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直接開口讓他們退下。


    出了尚書台,張安世與杜延年麵麵相覷,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驚悸。


    ——霍光是要拿田千秋開刀了……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殺雞儆猴!


    張安世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向杜延年揖禮別過。——他還要去光祿勳寺。


    杜延年也沒有說什麽,答了禮,目送張安世離開之後,又站了一會兒,還是轉身,重新進了尚書台。


    看到杜延年去而複返,霍光並沒有任何意外的神色,挑眉看了他一眼,便繼續專注於手中的奏書。


    過了一會兒,有尚書進來,身後跟著兩個官奴婢,抬著一笥奏書,見杜延年在,那名尚書也就沒有直接向霍光稟告,而是與平常一樣,將奏書交給了杜延年。


    杜延年是右曹,本就受尚書事,再加上霍光對他素來信重,這幾年,除非杜延年休沐,或者霍光直接過問,否則,尚書台移交的奏書都是由杜延年接收的。


    杜延年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不過,直接交接結束,霍光也沒有說一句話,這讓他心中稍安。


    ——看起來,霍光心中並未因此事對他生隙……至少,還是相信他的。


    等尚書離開,霍光才擱下筆,對他冷笑言道:“君尚知職分?”


    若是之前聽到霍光如此言語,杜延年心中難免惴惴不安,這會兒,他卻是半點感覺都沒有,小心地放下竹笥,隨後才抬著看向霍光,笑道:“臣素來安守己職,更是恪盡職守。”


    霍光冷哼一聲,顯然仍舊不悅。


    杜延年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解釋:“君侯召臣等集議亦其職也。”


    ——那是丞相的權力,與霍光的喜惡毫無關係。


    霍光自然明白這一點,然而,他心中的惱怒並未因此減少半分。


    “此固丞相之權,然君侯久不行也!”霍光冷冷地言道。


    ——他的惱怒並不是因為丞相召集官吏議論罪案,而是因為已經多年不曾行使此權的田千秋,此時竟然又重新行使此權,其中的意味難免引人深思。


    霍光不能不想到,這是不是田千秋在刻意地向朝野表明——他才是總領百官之人!


    當然,更讓霍光惱怒的是——張安世與杜延年在接到丞相府的召令時,居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心腹之人對此事的理所當然的認可,才是霍光最無法容忍的!


    杜延年不由一怔,半晌才反應過來,隨即便緊皺眉頭,一言不發,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霍光也沒有開口,他相信,杜延年會明白他的意思。


    杜延年也的確明白了。


    ——田千秋是驟貴的。


    ——征和三年,劉屈氂被要斬之後,他不過是上了一份極合孝武皇帝心意的奏書,就由長陵高寢郎一躍成大鴻臚,隨即不過數月,便拜相。


    ——這位丞相既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僅以一言寤意,便於旬月取宰相封侯,實在空前之事。當時,漢使至匈奴,單於問及此事:“聞漢新拜丞相,何用得之?”使者答:“以上書言事故。”單於直接譏諷:“苟如是,漢置丞相,非用賢也,妄一男子上書即得之矣。”使者還,將單於之語稟告,孝武皇帝以為其辱命,欲下之吏,良久,才決定寬赦。


    ——盡管如此,田千秋也並不是不想有所作為,更不是毫無主見的。拜相之後,他見孝武皇帝連年治太子獄,誅罰尤多,群下恐懼,便想寬廣上意,安撫眾庶,於是,他與禦史、中二千石共上壽頌德美,勸上施恩惠,緩刑罰,玩聽音樂,養誌和神,為天下自虞樂。然而,孝皇帝的答複卻狠狠地打了這個新丞相的臉。


    ——孝武皇帝說:“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樂之聽?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雖然,巫蠱始發,詔丞相、禦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以及敬聲之疇、李禹之屬謀人匈奴,有司無所發,令丞相親掘蘭台蠱驗,所明知也。至今餘巫頗脫不止,陰賊侵身,遠近為蠱,朕愧之甚,何壽之有?敬不舉君之觴!謹謝丞相、二千石各就館。書曰:‘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有複言。”


    ——這番話幾乎就是直指朝中結黨,為罪人開脫了!


    ——自那事之後,田千秋不要說召見官吏,就連正常領銜集議都不曾有。


    ——今上即位,田千秋雖然也同受先帝遺詔,輔道少主,但是,畢竟與霍光、上官桀、桑弘羊不同,他自己也十分有自知之明,行事從不肯越過霍光……


    ——如今……


    杜延年不由心驚。


    ——難道是覺得自己沒有多少日子,所以……要勉力試過,才不會後悔?


    杜延年打了一個寒顫。


    “……大將軍……”杜延年看向霍光,有些不敢想霍光會如何處置此事了……


    霍光卻是鎮定得很,之前,見杜延年徑自沉思,他便繼續處理奏書了,這會兒,聽到杜延年喚自己,他也沒有擱筆,眼都不抬,直接吩咐:“君有不能決之事?”


    杜延年一怔,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霍光是問奏書的事……


    “非。”杜延年連忙解釋,隨即道,“君侯之事……”


    “不急!”霍光仍舊沒有抬頭,“待君侯封上眾議再論。”


    霍光的語氣平淡,但是,杜延年仍然心驚不已。


    ——若是霍光依舊惱怒,他還有勸說的由頭,然而,霍光這樣冷淡,完全讓他無法開口了。


    ——這樣平靜、冷淡的態度,說明霍光已經有決斷了。


    杜延年很清楚——霍光一旦有了決斷,那麽,真的就是決無轉寰了。


    ——用張安世的話說,霍氏皆如此!


    杜延年也知道,張安世說的霍氏不是真的指霍家,而是指霍去病。


    ——那位大司馬一旦有了決斷,就能當眾射殺當朝九卿!


    ——相比霍去病,霍光也真的算是收斂許多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霍光的決定就會輕易改變。


    杜延年暗暗歎了一口氣,隨即仍然輕聲進言:“大將軍,子心與中孫絕非大逆之人。”


    聽到這話,霍光抬起頭,皺眉道:“吾知矣。”


    杜延年還想說什麽,卻被霍光抬手阻止:“此事待後再論!”說著,霍光用手點了點杜延年身邊的奏書:“君當先決之!”


    霍光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杜延年也不好再說什麽了,隻能低頭應諾,老老實實地處理奏書。


    等處理完手中的奏書,霍光便出宮往幕府去了,很幹脆地將尚書台的事情交給了杜延年了。


    明知道霍光在迴避,杜延年也無可奈何,隻能尋了一個空,去見張安世。


    聽完杜延年的敘述,張安世也很幹脆,直接道:“若是如此,丞相此番能安然便是大幸!”


    張安世比杜延年更了解霍光——事到如今,霍光是絕對不可能容忍任何人威脅到他的權力!


    ——田千秋擅召中二千石等,看似隻是行使職權,卻也的確是威脅到霍光的權力了!


    ——自先帝朝以來,何曾有內朝不決,外朝即議的獄事?


    ——這一次,並無任何詔令,讓朝臣議侯史吳案……


    ——田千秋這一次的作法,細究起來……真的是犯忌了!


    杜延年雖然心驚,卻也深以為然,皺眉道:“侯史吳若抵為不道,子心與中孫……必問以弄法輕重之罪……左馮翊亦是……”


    張安世點頭讚同。


    ——漢律條文如此……根本不必多想!


    杜延年低語:“若是如此……我恐……累及君侯……”


    張安世同樣有此憂,不過,他並沒有太在意,隻是歎息:“時也……命也……”


    ——誰讓田千秋這會兒方寸自亂呢?


    ——誰又知道田千秋究竟是不是自亂、自誤呢?


    張安世無意再牽涉此事,也勸杜延年:“此事牽扯內外之分,非我等可涉及也!”


    ——說白了,這件事牽涉內朝與外朝的製度,並無明文可循,卻也因此,不容絲毫退讓!


    ——再者,親疏有別,張安世也不認為霍光需要忍讓田千秋。


    杜延年卻另有想法:“子孺,君侯此舉固然不妥。若大將軍以此連及君侯,卻為大不妥!”


    “哦?”張安世頗不以為然。


    杜延年輕聲道:“先帝遺詔所托輔道之臣,僅餘大將軍與君侯……”


    張安世一怔,隨即凜然。


    “君之意……恐天下非議大將軍……”張安世擰眉,心中有些猶豫了。


    杜延年點了點,隨即又低聲道:“大將軍失名,恐天下寒心……”


    張安世的眉頭鎖得更緊了,杜延年卻沒有再說話。


    ——現在,隻能等張安世自己決定了。


    好一會兒,張安世才下定了決心:“君所言甚是。此事必諫!”


    杜延年振奮了精神,連聲追問:“如何諫?”這才是他來見張安世的目的!


    張安世一邊思忖,一邊輕聲對他言道:“就以君方才所言諫之。再者,丞相年老……”


    杜延年會意地點頭。


    “君須待大將軍見丞相後,方可進言!”臨別,張安世又特別叮囑了一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樂夜未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楚並收藏長樂夜未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