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終於將自己心底最深的憂慮說了出來。這是他在禁中小見時就興起的念頭。
——威脅!
這位諸侯王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霍光對劉氏天下的威脅!
河間太傅與相都沉默不語。
劉慶本來也沒有抱什麽希望,因此,說完之後,便垂著眼,怔忡著發呆。
“……大王有此心……非過也……”最後,開口的還是太傅,“然大將軍受先帝遺詔輔少主,雖非周公於成王,卻有周公之義,為少帝慮,暫禁進幸之路,亦未嚐不可。”
這種大道理的勸說,連河間太傅自己也不敢相信,但是,此時此刻,也隻能這樣勸了。歸根結底,霍光有先帝遺詔,隻要是為少帝好,管一管少帝,那絕對是忠心了!
河間太傅自認為說得太算實在,但是,劉慶默然,河間相也默然,讓他十分尷尬,臉色也難看起來。
劉慶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沒有注意到太傅的臉色,河間相卻是看到,畢竟還要共事,他不能不想辦法把場麵圓迴來。
“臣以為,大王之憂……過甚。”河間相思忖了一下,慢慢地開口。
這句話一出口,劉慶便抬頭了,自然地,臉色並不好看:“相以為,寡人過慮矣?”
河間相搖頭,劉慶不禁一愣,隨即就聽到河間相慢條斯理地解釋:“大王並非過慮。大將軍今日之勢,雖周皇甫、秦穰侯、漢武安、諸呂之屬,皆不及也。大王所憂,絕非無稽之論!”
劉慶的臉色好一些,河間太傅的臉色卻更難看了——這話說得……難道還要鼓勵劉慶懷疑霍光嗎?
河間相安撫地看了一眼太傅,隨後便繼續對劉慶解釋:“大將軍因忠正謹慎而得先帝信重,故托以輔佐之事,若大將軍有危漢之舉,即失天下之望也。”
劉慶有些明白了。
河間相看向太傅,十分有禮地言道:“太傅所言正是。大將軍令禁內後宮皆不得進幸,乃是因少帝待疾,且有醫者言。此事,大將軍並無過錯。”
河間太傅連忙行禮謙讓,又對劉慶道:“相所言甚是。大王……不可輕言……”
說白了,傅相二人都是一個意思——是!霍光的作法有問題,但是,人家有資格那樣做!大王你想發難?得找更可靠的理由!
劉慶也不笨,臉色數變之後,他彬彬有禮地謝過了兩位重臣,並為自己的打擾稱謝,隨後,卻又問了一個讓兩人更加為難的問題:“寡人稍安,然侯史吳之案……將如何?”
——劉氏子孫的使命感再強也比不上自己的安危重要啊!
——劉慶擔心霍光的忠誠,更多是因為那關係到他被牽連的可能性啊!
然而,這個問題,除了霍光,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給出答案!
河間的傅與相顯然也沒有辦法。
最後,劉慶隻能滿懷失望地親自將兩人送了出去。
——霍光……究竟想怎麽處理此案啊?!
劉慶並不知道,同一時間,長安城中,與他有同一個念頭的人並不在少數!
“大將軍究竟欲如何?!”受劾的徐仁更是直接對妻父問了出口。
雖然自己的妻父一直是一副唯霍光之命是從的樣子,但是,徐仁很清楚,他的妻父並不糊塗,更不是全然沒有自己的主張——至少,他很清楚,霍光的底線在哪裏!
——因此,作為百官之首,他與霍光一直相安無事,同心共事。
此時,徐仁不能不向田千秋請教——看起來……他與王平的想法與實際情況……出入頗大。
然而,田千秋同樣對此事十分不解。
在此之前,田千秋已經向徐仁詳細問過了案情經過,在他看來,從左馮翊告鞠到廷尉、少府雜治,對此案的論定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當時正值大赦天下,論刑稍鬆也是常情,畢竟侯史吳本人頂多是匿罪人而已。
侍禦史要求覆治,理由也算充分,那就覆治,頂多算治案官吏治獄有錯。
這些都是有律可依的事情,霍光卻把事情搞得那麽複雜!
……
“……大人……”見田千秋一直沉吟不語,徐仁小心翼翼地喚了一聲。
田千秋恍然迴神,看了子婿一眼,卻沒有立刻迴答,而是又思忖了一會兒,才對徐仁道:“仆可曾問過大將軍左右?”
徐仁無奈地歎息:“大將軍左右皆不言。”
畢竟受劾,王平也罷,徐仁也罷,都不敢輕忽以對,對霍光左右近臣也多有親近,就是想打聽清楚霍光的想法,然而,霍光本就謹慎,親信之人也不多,那不多的幾個更是守口如瓶,任你如何問,人家都不會答。
田千秋皺了皺眉:“廷尉亦是?”
“亦是!”徐仁很肯定。
——正是因此,王平比他更擔心。
——擔心霍光是惱了他!
——畢竟,他還有一個當丞相的妻子,王平卻是什麽都沒有!
“既是如此……”田千秋沉吟再三,終是應了下來,“我明日入見大將軍。”
——既然從霍光的左右那兒問不出來,就問霍光本人吧!
田千秋的決定把女婿嚇了一跳:“大人!這……這……見大將軍……臣……”
——為了他的事情,去問霍光……
徐仁覺得田千秋的作法有些過了。
——雖然他也著急,但是……萬一……霍光原本不在意,卻被田千秋這般……惹惱呢?
——說到底,他自己也不認為這件事能有多嚴重。
“大人不需為臣如此。”徐仁連忙勸道,態度十分誠,“若不然,臣受刑就是。”
——總歸不是死罪……
田千秋卻搖了搖頭,眯著眼睛,一言不發,明顯是下定了決心。
徐仁有些擔心了:“阿翁,大將軍已非昔日可比……”
——如今的霍光已經無人可以製擎了!
田千秋閉上眼,似乎是思忖了,眉頭皺得很緊,但是,過了一會兒,睜開眼,他仍然堅持。
“必須問一問子孟……”田千秋輕語。
於是,當天,田千秋就派人送了信,霍光也迴了信,約定明日在宮中見。
見到田千秋,霍光也沒有客氣,雙方坐定,便直言道:“君侯勿為貴婿請。”
田千秋眯著眼,也看不出喜怒,卻也直言:“仆卻正為此而來。”
霍光微笑:“君侯,此非仆能決之事。”
“哦?”田千秋挑眉,對霍光的說辭十分不以為然。
霍光垂下眼,頗有些漫不經心地對田千秋道“此事須經朝議。”
——托辭!
——相當拙劣的托辭!
——這種事實明白的劾奏完全可以直接處理!
田千秋的臉色難看極了:“仆以為,子心與中孫縱然有過,亦非有心。”
——子心是王平的字,中孫是徐仁的字。
“吾知矣。”霍光點頭認可,卻仍舊沒有鬆口。
手按著身側的憑幾,霍光若有所思地看著田千秋:“君侯以為禦史所劾如何?”
田千秋正要迴答,卻又想到了什麽,不得不將已經到嘴邊的話咽了迴去,隨後看著霍光,極認真地道:“大將軍以為遷屬何罪?”
——歸根結底,此案的關鍵是桑遷的罪名為何!
——是匿反者,還是匿為隨者,決定著侯史吳能不能被赦。
——侯史吳隻是故吏,非說其與庶人不同,還是牽強的!
霍光沉默不語。
田千秋也沒有說話。
——有些話是不能挑得太明的。
——當日告天下的詔書中可並沒有說桑弘羊之子也是謀反之人!
——侍禦史所言由經義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治罪當依律令!
——左馮翊與廷尉、少府的認定,應該說是沒有錯的。
沉默了許久,田千秋再次開口:“吏縱罪人亦有常法。大將軍以為……?”
這句話說出來,表明田千秋已經在讓步了。
——將侯史吳認定為吏,又是縱罪人,而不是縱為隨者,也就承認之前的治論是錯的了。
——如此,自左馮翊到廷尉到少府,都是要因此而獲罪的。
田千秋已經在表示——如果霍光需要,可以認定他們有罪,但是,這個罪,不能太過。
——至少,絕對不能是死罪。
——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哪怕是霍光,也不覺得這個要求過分,但是,他仍然沒有開口。
田千秋並不是沒有耐性的人,見霍光不語,他也就放鬆了姿勢,倚在憑幾上,垂著頭,一聲不吭地等著。隻是,霍光的耐性比起他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眼看著宮門將閉,田千秋不得不起身告辭。霍光也仿若無事地將田千秋送出殿門——雖然因田千秋年事已高,皇帝特許其朝見時乘小車入宮殿,但是,那也隻是朝見時,今日這種情況顯然不在特許之列。
出了宮,田千秋被蒼頭扶上車,臉便沉了下來,卻沒有發作,隻說了一聲:“迴府!”
事到如今,田千秋已經確定——霍光肯定在謀劃什麽!
——霍光並不是對案子的裁決不滿,更不是故意拿王平、徐仁發作,隻是正好碰上了!
——隻是……霍光謀劃的是什麽呢?
隱隱約約地,田千秋有了一種很不好的感覺
心中存著疑慮,田千秋麵上不顯,卻接連幾天都去見了霍光,然而,任憑田千秋如何說,霍光都沒有鬆口,一直把“朝議”掛在嘴上。
田千秋的耐性終究是告罄了。在最後一次與霍光談過之後,他沒有再等到宮門將閉就出了宮,迴到丞相府就命長史傳令——召中二千石、博士會公車門,議問吳法。
——朝議!?
——那就議議看!(未完待續。)
——威脅!
這位諸侯王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霍光對劉氏天下的威脅!
河間太傅與相都沉默不語。
劉慶本來也沒有抱什麽希望,因此,說完之後,便垂著眼,怔忡著發呆。
“……大王有此心……非過也……”最後,開口的還是太傅,“然大將軍受先帝遺詔輔少主,雖非周公於成王,卻有周公之義,為少帝慮,暫禁進幸之路,亦未嚐不可。”
這種大道理的勸說,連河間太傅自己也不敢相信,但是,此時此刻,也隻能這樣勸了。歸根結底,霍光有先帝遺詔,隻要是為少帝好,管一管少帝,那絕對是忠心了!
河間太傅自認為說得太算實在,但是,劉慶默然,河間相也默然,讓他十分尷尬,臉色也難看起來。
劉慶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緒,沒有注意到太傅的臉色,河間相卻是看到,畢竟還要共事,他不能不想辦法把場麵圓迴來。
“臣以為,大王之憂……過甚。”河間相思忖了一下,慢慢地開口。
這句話一出口,劉慶便抬頭了,自然地,臉色並不好看:“相以為,寡人過慮矣?”
河間相搖頭,劉慶不禁一愣,隨即就聽到河間相慢條斯理地解釋:“大王並非過慮。大將軍今日之勢,雖周皇甫、秦穰侯、漢武安、諸呂之屬,皆不及也。大王所憂,絕非無稽之論!”
劉慶的臉色好一些,河間太傅的臉色卻更難看了——這話說得……難道還要鼓勵劉慶懷疑霍光嗎?
河間相安撫地看了一眼太傅,隨後便繼續對劉慶解釋:“大將軍因忠正謹慎而得先帝信重,故托以輔佐之事,若大將軍有危漢之舉,即失天下之望也。”
劉慶有些明白了。
河間相看向太傅,十分有禮地言道:“太傅所言正是。大將軍令禁內後宮皆不得進幸,乃是因少帝待疾,且有醫者言。此事,大將軍並無過錯。”
河間太傅連忙行禮謙讓,又對劉慶道:“相所言甚是。大王……不可輕言……”
說白了,傅相二人都是一個意思——是!霍光的作法有問題,但是,人家有資格那樣做!大王你想發難?得找更可靠的理由!
劉慶也不笨,臉色數變之後,他彬彬有禮地謝過了兩位重臣,並為自己的打擾稱謝,隨後,卻又問了一個讓兩人更加為難的問題:“寡人稍安,然侯史吳之案……將如何?”
——劉氏子孫的使命感再強也比不上自己的安危重要啊!
——劉慶擔心霍光的忠誠,更多是因為那關係到他被牽連的可能性啊!
然而,這個問題,除了霍光,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給出答案!
河間的傅與相顯然也沒有辦法。
最後,劉慶隻能滿懷失望地親自將兩人送了出去。
——霍光……究竟想怎麽處理此案啊?!
劉慶並不知道,同一時間,長安城中,與他有同一個念頭的人並不在少數!
“大將軍究竟欲如何?!”受劾的徐仁更是直接對妻父問了出口。
雖然自己的妻父一直是一副唯霍光之命是從的樣子,但是,徐仁很清楚,他的妻父並不糊塗,更不是全然沒有自己的主張——至少,他很清楚,霍光的底線在哪裏!
——因此,作為百官之首,他與霍光一直相安無事,同心共事。
此時,徐仁不能不向田千秋請教——看起來……他與王平的想法與實際情況……出入頗大。
然而,田千秋同樣對此事十分不解。
在此之前,田千秋已經向徐仁詳細問過了案情經過,在他看來,從左馮翊告鞠到廷尉、少府雜治,對此案的論定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當時正值大赦天下,論刑稍鬆也是常情,畢竟侯史吳本人頂多是匿罪人而已。
侍禦史要求覆治,理由也算充分,那就覆治,頂多算治案官吏治獄有錯。
這些都是有律可依的事情,霍光卻把事情搞得那麽複雜!
……
“……大人……”見田千秋一直沉吟不語,徐仁小心翼翼地喚了一聲。
田千秋恍然迴神,看了子婿一眼,卻沒有立刻迴答,而是又思忖了一會兒,才對徐仁道:“仆可曾問過大將軍左右?”
徐仁無奈地歎息:“大將軍左右皆不言。”
畢竟受劾,王平也罷,徐仁也罷,都不敢輕忽以對,對霍光左右近臣也多有親近,就是想打聽清楚霍光的想法,然而,霍光本就謹慎,親信之人也不多,那不多的幾個更是守口如瓶,任你如何問,人家都不會答。
田千秋皺了皺眉:“廷尉亦是?”
“亦是!”徐仁很肯定。
——正是因此,王平比他更擔心。
——擔心霍光是惱了他!
——畢竟,他還有一個當丞相的妻子,王平卻是什麽都沒有!
“既是如此……”田千秋沉吟再三,終是應了下來,“我明日入見大將軍。”
——既然從霍光的左右那兒問不出來,就問霍光本人吧!
田千秋的決定把女婿嚇了一跳:“大人!這……這……見大將軍……臣……”
——為了他的事情,去問霍光……
徐仁覺得田千秋的作法有些過了。
——雖然他也著急,但是……萬一……霍光原本不在意,卻被田千秋這般……惹惱呢?
——說到底,他自己也不認為這件事能有多嚴重。
“大人不需為臣如此。”徐仁連忙勸道,態度十分誠,“若不然,臣受刑就是。”
——總歸不是死罪……
田千秋卻搖了搖頭,眯著眼睛,一言不發,明顯是下定了決心。
徐仁有些擔心了:“阿翁,大將軍已非昔日可比……”
——如今的霍光已經無人可以製擎了!
田千秋閉上眼,似乎是思忖了,眉頭皺得很緊,但是,過了一會兒,睜開眼,他仍然堅持。
“必須問一問子孟……”田千秋輕語。
於是,當天,田千秋就派人送了信,霍光也迴了信,約定明日在宮中見。
見到田千秋,霍光也沒有客氣,雙方坐定,便直言道:“君侯勿為貴婿請。”
田千秋眯著眼,也看不出喜怒,卻也直言:“仆卻正為此而來。”
霍光微笑:“君侯,此非仆能決之事。”
“哦?”田千秋挑眉,對霍光的說辭十分不以為然。
霍光垂下眼,頗有些漫不經心地對田千秋道“此事須經朝議。”
——托辭!
——相當拙劣的托辭!
——這種事實明白的劾奏完全可以直接處理!
田千秋的臉色難看極了:“仆以為,子心與中孫縱然有過,亦非有心。”
——子心是王平的字,中孫是徐仁的字。
“吾知矣。”霍光點頭認可,卻仍舊沒有鬆口。
手按著身側的憑幾,霍光若有所思地看著田千秋:“君侯以為禦史所劾如何?”
田千秋正要迴答,卻又想到了什麽,不得不將已經到嘴邊的話咽了迴去,隨後看著霍光,極認真地道:“大將軍以為遷屬何罪?”
——歸根結底,此案的關鍵是桑遷的罪名為何!
——是匿反者,還是匿為隨者,決定著侯史吳能不能被赦。
——侯史吳隻是故吏,非說其與庶人不同,還是牽強的!
霍光沉默不語。
田千秋也沒有說話。
——有些話是不能挑得太明的。
——當日告天下的詔書中可並沒有說桑弘羊之子也是謀反之人!
——侍禦史所言由經義來說,是正確的,但是,治罪當依律令!
——左馮翊與廷尉、少府的認定,應該說是沒有錯的。
沉默了許久,田千秋再次開口:“吏縱罪人亦有常法。大將軍以為……?”
這句話說出來,表明田千秋已經在讓步了。
——將侯史吳認定為吏,又是縱罪人,而不是縱為隨者,也就承認之前的治論是錯的了。
——如此,自左馮翊到廷尉到少府,都是要因此而獲罪的。
田千秋已經在表示——如果霍光需要,可以認定他們有罪,但是,這個罪,不能太過。
——至少,絕對不能是死罪。
——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哪怕是霍光,也不覺得這個要求過分,但是,他仍然沒有開口。
田千秋並不是沒有耐性的人,見霍光不語,他也就放鬆了姿勢,倚在憑幾上,垂著頭,一聲不吭地等著。隻是,霍光的耐性比起他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眼看著宮門將閉,田千秋不得不起身告辭。霍光也仿若無事地將田千秋送出殿門——雖然因田千秋年事已高,皇帝特許其朝見時乘小車入宮殿,但是,那也隻是朝見時,今日這種情況顯然不在特許之列。
出了宮,田千秋被蒼頭扶上車,臉便沉了下來,卻沒有發作,隻說了一聲:“迴府!”
事到如今,田千秋已經確定——霍光肯定在謀劃什麽!
——霍光並不是對案子的裁決不滿,更不是故意拿王平、徐仁發作,隻是正好碰上了!
——隻是……霍光謀劃的是什麽呢?
隱隱約約地,田千秋有了一種很不好的感覺
心中存著疑慮,田千秋麵上不顯,卻接連幾天都去見了霍光,然而,任憑田千秋如何說,霍光都沒有鬆口,一直把“朝議”掛在嘴上。
田千秋的耐性終究是告罄了。在最後一次與霍光談過之後,他沒有再等到宮門將閉就出了宮,迴到丞相府就命長史傳令——召中二千石、博士會公車門,議問吳法。
——朝議!?
——那就議議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