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
邴吉對上官家的結局並沒有太多興趣,他關心的是燕王。
——燕王是什麽人?
——先帝諸子尚在世的幾人中最年長者的。
這本來也沒有什麽,但是,當年少帝已經年滿十五歲,後宮嬪妾也不少,可是,至今無子。無子也不算什麽大事,畢竟,皇帝還年少,可是,一旦皇帝山陵崩,卻無皇子可嗣位……
如果那樣,燕王的地位就不同了。
——按照孝文皇帝即位的成例來看,皇帝無子而崩,嗣位者即選先帝諸子中,尚在人世的最年長之人。
——無論當年陳平、周勃等人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而選的文帝,能說出口的原因也就是這個了。
霍光是輔臣,可興新例,卻不能廢舊製。
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如果,霍光沒有其它的打算,這些都不算什麽!
——可是,霍光顯然是有打算的。
公孫遺無意透露的訊息與杜延年毫不猶豫的暗示,都讓邴吉隱約明白,自己接觸到了霍光最不可對人言的秘密打算!
震驚、不安……之後,邴吉抬眼就看到了坐在霍光身邊的劉病已。
邴吉不是無心無念的天道、神明,對霍光可能的打算,他實在沒有辦法讓自己表示反對……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邴吉不能不慎重地試探霍光的想法。
——“燕王豈非無恙?”
這句話問出來,既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場,也說明了他的理解,更重要的則是霍光的迴答。
這點小伎倆實在不算什麽,在場的五個人,除了劉病已還有些懵懂,另外三個如何會聽不懂邴吉的意思?
霍光微微挑眉。
——邴吉這話是問他的,不是說公孫遺與杜延年不能代答,而是,代答不能讓邴吉安心。
霍光倒是沒有必要非讓邴吉安心,不過,看了一眼劉病已,霍光還是迴答了他:“少卿此慮甚是,不過,燕王與左將軍有驛書來往。”
邴吉不由一愣,隨即深深地低點,以掩藏自己的驚駭。
——燕王與左將軍這樣的身份,私置驛書與人來往,是十分自然的,這樣都能被霍光知道……想來霍光盯著他們不是一天兩天了!
——如此說來,霍光謀算對付上官家與燕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是……
——無人發覺!
連邴吉都認為,霍光是在左將軍上次呈上燕王劾奏之後,才有這樣的打算的……
邴吉心底一陣發涼——霍光如此心計,如此隱忍……
——即使霍光真的擁立了身邊這個太子孫,又真的會讓他成為天子嗎……
——伊尹放太甲,周王攝王位……
——霍光……是真心要讓這個皇曾孫成為皇帝嗎?
邴吉憂心不已。
據他所知,今上雖然無子,但是,也沒有任何不豫之征……那位少帝比這位皇曾孫僅年長三歲……
——霍光如何肯定,少帝會比皇曾孫先逝……
想到這個大逆無道的問題,邴吉隻覺得一陣冷汗淋漓,幾層衣裳都被冷汗浸透了。
邴吉不是一味死板、死忠的人,對當今這位少帝也談不上多麽忠誠,但是,那畢竟君啊!
“大將軍,燕王乃上之長兄,始元元年,齊王孫謀反,辭連燕王,即有詔勿治。這一迴……”邴吉想著那樣的問題,心中便一陣陣兒的慌亂,最後,幹脆抬起頭,飛快地說了這麽一番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話中疑問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霍光卻有些不耐煩了。
——他念著邴吉昔日照拂劉病已的恩惠,才會容忍他之前的試探,可是,有一不代表有再!
霍光並非沒有耐性,但是,這麽幾年的大司馬大將軍做下來,他多少也添了幾分居於上位的脾氣,被邴吉這麽不知趣的舉動一惹,幾乎立刻就要發作。不過,一來邴吉曾是他的長史,也算是親信,二來,到底劉病已在場,雖然劉病已現在不知道根底,但是,總有知道的一天,當著劉病已的麵發作,日後劉病已想起來,便平白添一份疥蒂。因此,霍光還是按捺下自己的火氣,卻也沒有再開口迴答的意思。
公孫遺與杜延年都深知霍光的脾性,本以為邴吉必要被發作一通,卻不料,霍光隻是沉著臉不言語,兩人都有些奇怪。不過,兩人與邴吉都算是頗有交情,眼見邴吉還要開口,兩人相視一眼,立刻便有了決斷。
“光祿大夫過慮了。”杜延年笑著開口,“上一次畢竟隻有一些證詞,這一次,既然燕王與上官家有驛書往來,就必然是實證的。如何可以不治?”
邴吉看向杜延年,眼角瞥見霍光的臉色,心中立時明白這位大將軍不耐煩自己的試探了。
“上不是毫無主見之人。”邴吉抿了抿唇,看了看杜延年,終是轉頭看向霍光,語氣堅決地開口,“臣忝列光祿大夫,給事中,與諸帝師有所來往。大將軍,陛下若是執意不允呢?”
少年天子並不是什麽都聽輔臣,雖然朝政大事時,沒有什麽意見相左的表示,但是,很多小事上,還是有所表現的。
上今年滿十五,當就大學,學大道,《詩》、《書》、《春秋》諸經是必學的,霍光等人也沒怠慢,廣征天下,挑選了合適的謁見天子,天子無異議,便授官,多是大夫,另加給事中,以方便諸人出入禁中,為天子授業。其他人都沒有問題,可是,有一個人,天子一直沒有見。
——蔡義。
蔡義,河內溫人,本是覆盎城門候,精於《韓詩》,這一次,也征了其待詔,可是,每次要見天子時,天子都會出些小事,於是,這位待詔就一直在待詔。
其實,宮禁之中,不少人都明白其中的緣由——蔡義初入仕,是以明經給事大將軍幕府,前兩年才由幕府屬吏補為覆盎門候的。
——說白了,這位待詔,是實實在在的大將軍門下!
邴吉沒有說明白,是執意不允什麽,因此,這個問題更有深意。
霍光不由緊鎖眉頭,有些搞不懂邴吉的意思了——他這位親信不會真的以為那位陛下有什麽能力反對既定的事情吧?
不過,這個問題對他並不難答。既然不想發作邴吉,霍光也隻有開口迴答了:“少卿多慮了,上年少聰明,朝中已有公議,又豈會不從善如流?”
霍光答得滴水不漏,不過,意思是很明顯的——沒有那位少年天子不允的餘地!
邴吉默然不語,沒有再開口了。
公孫遺與杜延年同時鬆了一口氣。
兩人都是心思通透之人,如何不知道邴吉的問題,一個比一個有深義?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誰知道大將軍能容忍多久?
沒等兩人的心完全放下來,就聽到邴吉再次開口:“大將軍。”
不過一聲尋常的稱唿,卻讓公孫遺與杜延年同時緊張起來。
“大將軍可知道今日禁中發生了什麽?”邴吉的問題讓兩人的心不由一鬆,隨即又反應過來——禁中?!
兩人不由看向邴吉。
霍光挑眉:“光祿大夫,禁中事不可對外言。”
邴吉低頭拜手,表示受教,再抬頭時,卻道:“臣自是知道律令,不過,此事乃是受人之托。”
霍光訝然挑眉:“何人?”
邴吉搖頭:“臣不知。是一個宮婢與臣擦身而過時說的。”
不止霍光,連公孫遺、杜延年與劉病已都好奇了。
“說了什麽?”霍光追問。
邴吉輕笑:“上與長公主謀。”
四人正在緊張,卻發現他已經說完了,不由驚詫,杜延年更是直接問道:“沒有了?”
邴吉攤手:“沒有了。”
見他們似乎不信,邴吉失笑:“擦身而過那點時間……”說著,邴吉又迴憶了一下,分外無可奈何地道:“或者……臣隻聽到了這些……”
聽邴吉這樣說了,幾人都有些無奈。
杜延年皺眉思忖了一會兒,看向霍光:“大將軍之前說,陛下今日是想讓中宮設宴?”
霍光點頭,卻也糾正了他的說法:“是想讓中宮設宴請我,以便為長公主請托。”
杜延嗤笑一聲:“這樣的主意想得出來!中宮乃是大將軍的至親骨肉,以中宮為名……”
霍光看了劉病已一眼,不欲在此事上多說,直接擺手道:“中宮已經拒絕了,此事不必再說。”
杜延年立刻省悟,沒有再多說一個字,隻是道:“中宮拒絕了,禁中能設宴請大將軍的,除了陛下,便隻有長公主了……”
公孫遺點頭,卻也困惑:“大將軍數次駁長公主之事,長公主設宴,大將軍能去?”
杜延年看向霍光:“恐怕是不能不去。”
“怎麽可能?”公孫遺不相信。
霍光卻點頭:“如果長公主設宴,卻是陛下相邀……”
公孫遺瞪大了眼睛,半晌才眨了眨眼,無言以對。
——陛下開口,大將軍不答應……隻怕轉頭便有大將軍對上不敬的流言傳出……
——雖然不是大事,但是,總是一樁麻煩。
聽他們這樣一說,劉病已不安了,伸手抓住霍光的袖口,輕喚:“大人……”
霍光安慰地拍了拍他的手:“曾孫安心。”
同一時間,休沐在家的大司農楊敞看麵前站著的人,卻是頭痛無比,幸好他有一個好妻子,此時正站在他身邊,握著他的事,輕聲道:“君勿憂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邴吉對上官家的結局並沒有太多興趣,他關心的是燕王。
——燕王是什麽人?
——先帝諸子尚在世的幾人中最年長者的。
這本來也沒有什麽,但是,當年少帝已經年滿十五歲,後宮嬪妾也不少,可是,至今無子。無子也不算什麽大事,畢竟,皇帝還年少,可是,一旦皇帝山陵崩,卻無皇子可嗣位……
如果那樣,燕王的地位就不同了。
——按照孝文皇帝即位的成例來看,皇帝無子而崩,嗣位者即選先帝諸子中,尚在人世的最年長之人。
——無論當年陳平、周勃等人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而選的文帝,能說出口的原因也就是這個了。
霍光是輔臣,可興新例,卻不能廢舊製。
有這樣的例子……
——當然,如果,霍光沒有其它的打算,這些都不算什麽!
——可是,霍光顯然是有打算的。
公孫遺無意透露的訊息與杜延年毫不猶豫的暗示,都讓邴吉隱約明白,自己接觸到了霍光最不可對人言的秘密打算!
震驚、不安……之後,邴吉抬眼就看到了坐在霍光身邊的劉病已。
邴吉不是無心無念的天道、神明,對霍光可能的打算,他實在沒有辦法讓自己表示反對……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邴吉不能不慎重地試探霍光的想法。
——“燕王豈非無恙?”
這句話問出來,既表明了他自己的立場,也說明了他的理解,更重要的則是霍光的迴答。
這點小伎倆實在不算什麽,在場的五個人,除了劉病已還有些懵懂,另外三個如何會聽不懂邴吉的意思?
霍光微微挑眉。
——邴吉這話是問他的,不是說公孫遺與杜延年不能代答,而是,代答不能讓邴吉安心。
霍光倒是沒有必要非讓邴吉安心,不過,看了一眼劉病已,霍光還是迴答了他:“少卿此慮甚是,不過,燕王與左將軍有驛書來往。”
邴吉不由一愣,隨即深深地低點,以掩藏自己的驚駭。
——燕王與左將軍這樣的身份,私置驛書與人來往,是十分自然的,這樣都能被霍光知道……想來霍光盯著他們不是一天兩天了!
——如此說來,霍光謀算對付上官家與燕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是……
——無人發覺!
連邴吉都認為,霍光是在左將軍上次呈上燕王劾奏之後,才有這樣的打算的……
邴吉心底一陣發涼——霍光如此心計,如此隱忍……
——即使霍光真的擁立了身邊這個太子孫,又真的會讓他成為天子嗎……
——伊尹放太甲,周王攝王位……
——霍光……是真心要讓這個皇曾孫成為皇帝嗎?
邴吉憂心不已。
據他所知,今上雖然無子,但是,也沒有任何不豫之征……那位少帝比這位皇曾孫僅年長三歲……
——霍光如何肯定,少帝會比皇曾孫先逝……
想到這個大逆無道的問題,邴吉隻覺得一陣冷汗淋漓,幾層衣裳都被冷汗浸透了。
邴吉不是一味死板、死忠的人,對當今這位少帝也談不上多麽忠誠,但是,那畢竟君啊!
“大將軍,燕王乃上之長兄,始元元年,齊王孫謀反,辭連燕王,即有詔勿治。這一迴……”邴吉想著那樣的問題,心中便一陣陣兒的慌亂,最後,幹脆抬起頭,飛快地說了這麽一番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話中疑問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霍光卻有些不耐煩了。
——他念著邴吉昔日照拂劉病已的恩惠,才會容忍他之前的試探,可是,有一不代表有再!
霍光並非沒有耐性,但是,這麽幾年的大司馬大將軍做下來,他多少也添了幾分居於上位的脾氣,被邴吉這麽不知趣的舉動一惹,幾乎立刻就要發作。不過,一來邴吉曾是他的長史,也算是親信,二來,到底劉病已在場,雖然劉病已現在不知道根底,但是,總有知道的一天,當著劉病已的麵發作,日後劉病已想起來,便平白添一份疥蒂。因此,霍光還是按捺下自己的火氣,卻也沒有再開口迴答的意思。
公孫遺與杜延年都深知霍光的脾性,本以為邴吉必要被發作一通,卻不料,霍光隻是沉著臉不言語,兩人都有些奇怪。不過,兩人與邴吉都算是頗有交情,眼見邴吉還要開口,兩人相視一眼,立刻便有了決斷。
“光祿大夫過慮了。”杜延年笑著開口,“上一次畢竟隻有一些證詞,這一次,既然燕王與上官家有驛書往來,就必然是實證的。如何可以不治?”
邴吉看向杜延年,眼角瞥見霍光的臉色,心中立時明白這位大將軍不耐煩自己的試探了。
“上不是毫無主見之人。”邴吉抿了抿唇,看了看杜延年,終是轉頭看向霍光,語氣堅決地開口,“臣忝列光祿大夫,給事中,與諸帝師有所來往。大將軍,陛下若是執意不允呢?”
少年天子並不是什麽都聽輔臣,雖然朝政大事時,沒有什麽意見相左的表示,但是,很多小事上,還是有所表現的。
上今年滿十五,當就大學,學大道,《詩》、《書》、《春秋》諸經是必學的,霍光等人也沒怠慢,廣征天下,挑選了合適的謁見天子,天子無異議,便授官,多是大夫,另加給事中,以方便諸人出入禁中,為天子授業。其他人都沒有問題,可是,有一個人,天子一直沒有見。
——蔡義。
蔡義,河內溫人,本是覆盎城門候,精於《韓詩》,這一次,也征了其待詔,可是,每次要見天子時,天子都會出些小事,於是,這位待詔就一直在待詔。
其實,宮禁之中,不少人都明白其中的緣由——蔡義初入仕,是以明經給事大將軍幕府,前兩年才由幕府屬吏補為覆盎門候的。
——說白了,這位待詔,是實實在在的大將軍門下!
邴吉沒有說明白,是執意不允什麽,因此,這個問題更有深意。
霍光不由緊鎖眉頭,有些搞不懂邴吉的意思了——他這位親信不會真的以為那位陛下有什麽能力反對既定的事情吧?
不過,這個問題對他並不難答。既然不想發作邴吉,霍光也隻有開口迴答了:“少卿多慮了,上年少聰明,朝中已有公議,又豈會不從善如流?”
霍光答得滴水不漏,不過,意思是很明顯的——沒有那位少年天子不允的餘地!
邴吉默然不語,沒有再開口了。
公孫遺與杜延年同時鬆了一口氣。
兩人都是心思通透之人,如何不知道邴吉的問題,一個比一個有深義?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誰知道大將軍能容忍多久?
沒等兩人的心完全放下來,就聽到邴吉再次開口:“大將軍。”
不過一聲尋常的稱唿,卻讓公孫遺與杜延年同時緊張起來。
“大將軍可知道今日禁中發生了什麽?”邴吉的問題讓兩人的心不由一鬆,隨即又反應過來——禁中?!
兩人不由看向邴吉。
霍光挑眉:“光祿大夫,禁中事不可對外言。”
邴吉低頭拜手,表示受教,再抬頭時,卻道:“臣自是知道律令,不過,此事乃是受人之托。”
霍光訝然挑眉:“何人?”
邴吉搖頭:“臣不知。是一個宮婢與臣擦身而過時說的。”
不止霍光,連公孫遺、杜延年與劉病已都好奇了。
“說了什麽?”霍光追問。
邴吉輕笑:“上與長公主謀。”
四人正在緊張,卻發現他已經說完了,不由驚詫,杜延年更是直接問道:“沒有了?”
邴吉攤手:“沒有了。”
見他們似乎不信,邴吉失笑:“擦身而過那點時間……”說著,邴吉又迴憶了一下,分外無可奈何地道:“或者……臣隻聽到了這些……”
聽邴吉這樣說了,幾人都有些無奈。
杜延年皺眉思忖了一會兒,看向霍光:“大將軍之前說,陛下今日是想讓中宮設宴?”
霍光點頭,卻也糾正了他的說法:“是想讓中宮設宴請我,以便為長公主請托。”
杜延嗤笑一聲:“這樣的主意想得出來!中宮乃是大將軍的至親骨肉,以中宮為名……”
霍光看了劉病已一眼,不欲在此事上多說,直接擺手道:“中宮已經拒絕了,此事不必再說。”
杜延年立刻省悟,沒有再多說一個字,隻是道:“中宮拒絕了,禁中能設宴請大將軍的,除了陛下,便隻有長公主了……”
公孫遺點頭,卻也困惑:“大將軍數次駁長公主之事,長公主設宴,大將軍能去?”
杜延年看向霍光:“恐怕是不能不去。”
“怎麽可能?”公孫遺不相信。
霍光卻點頭:“如果長公主設宴,卻是陛下相邀……”
公孫遺瞪大了眼睛,半晌才眨了眨眼,無言以對。
——陛下開口,大將軍不答應……隻怕轉頭便有大將軍對上不敬的流言傳出……
——雖然不是大事,但是,總是一樁麻煩。
聽他們這樣一說,劉病已不安了,伸手抓住霍光的袖口,輕喚:“大人……”
霍光安慰地拍了拍他的手:“曾孫安心。”
同一時間,休沐在家的大司農楊敞看麵前站著的人,卻是頭痛無比,幸好他有一個好妻子,此時正站在他身邊,握著他的事,輕聲道:“君勿憂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