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之隱……?!
少府與太醫令都覺得自己的心智不夠用了,隻能怔怔地看著一臉溫和之色的諫大夫,竟是無言以對了。
杜延年見二人這般沒有默契,心中不禁有些不屑,麵上卻沒有顯出半分,隻是靜靜地看著徐仁,一副很有耐心的樣子,等徐仁開口。
這會兒,太醫令體會到位卑人輕的好處了,怔忡之後,便低頭長跪,目光掃都不掃正席那邊。
徐仁無可推托,隻能陪著笑,小心翼翼地請教杜延年:“諫大夫……罪在少府,仆豈有可辯之處?”
——無論如何,主動認罪……總不會讓罪刑變得更加嚴重。
——情況也不會變得更糟了……
杜延年輕輕點頭,倒是對徐仁有了幾分好感——麵對這種弄不好就是大不敬之類的大逆之罪的情況,還能夠不推諉……至少……這位丞相子婿也不是完全沒有擔當……
——無論是不是出自真心,能夠直言無可辯解……也算是一種勇氣了。
“怎麽無可辯解?”杜延年也十分好說話,“少府乃君侯郎婿,君侯素來看重。大將軍亦放此意,乃授少府之位,君如此言說……置君侯於何地?又置大將軍於何地?”
言下之意十分清楚——你把罪責全攬過去沒有關係,但是,這種事情,你辦成這樣,糊塗不說,至少也是能力不足。如此,田千秋就不是舉賢不避親了,而是任用私人,連霍光也要為自己識人不清而請罪。
——徐仁是始元三年從膠西太守遷為少府的,至今五年,可不是初任無知可以開脫的。
徐仁的臉色有些難看了——扯上田千秋……也就是扯他的家眷了……
——霍光究竟想要他做什麽了?
徐仁心中不安,也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形勢比人強,徐仁隻能按捺下滿心的不悅,盡量心平氣和地對杜延年道:“諫大夫……此事與君侯何幹?與大將軍自是更無幹係!”
看著堂堂九卿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周身都是大無畏的氣勢,杜延年哭笑不得,
“徐君!少府!足下!”杜延年搖頭笑道,“大將軍愛惜外孫,卻也不是不講道理的。足下雖為九卿,但是,少府之位……多有……身、不、由、己……之處!大將軍久在宮禁,豈有不知之理?少府隻需對大將軍實言、盡言,大將軍豈會不明?”
——身、不、由、己?
杜延年將這四個字咬得極重,徐仁哪裏會聽不出?
——再想想之前那個“難言之隱”……
徐仁有些了悟了。
杜延年看著不再全然懵懂的少府,心裏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諫大夫……”徐仁躊躇著開口,“這話……”
徐仁有些明白自己需要做什麽了,隻是,究竟針對……誰……?
——他拿不準了。
——這種事情卻是不能胡亂瞎猜,若是錯了,可就真的是萬劫不複了。
徐仁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要試探清楚。
“大將軍仁厚,定能體諒下情……昨日宮中著實……”徐仁看著杜延年,一派無奈地感歎。
杜延年微微眯眼,眼中眸光輕閃,也不等徐仁說完,便十分驚訝地道:“徐君已經知道昨夜宮中的情況了?真難為君……祠日在家都不能安寢一夜。”
杜延年對“宮中”頗為漫不經心,話音的重點全在最後一句上。
徐仁怔了怔,心中不無驚訝——竟是要他將責任推在宮外之人的身上嗎?
雖然驚訝,但是,其實也是在徐仁的意料之中——霍光明擺著要少府將責任撇清,全部都推到旁人身上。
——這個“旁人”,歸根結底,也無非就兩種可能。
——要麽推到宮中的貴人身上;要麽推到宮外的貴戚身上……
徐仁原本以為,以昨夜的情況,自然是推到皇帝身上更加地順理成章,因此,才會那般試探……可是,杜延年的意思……竟是……
徐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錯了,沉默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問個明白,於是更加輕聲地對杜延年言道:“昨夜……上官家……有人入宮……”
杜延年頓時瞪大了眼睛,隨即連連擺手:“徐君……徐少府……這些事情……君在上書中稟明大將軍即可……仆一點兒都不想知道!”
說完這番話,少府寺正堂上的兩位官吏就看著諫大夫匆匆起身,行禮告退,仿佛徐仁說了什麽了不得的大秘密,等閑是不能知道的。
杜延年的動作太快,等正堂上的主官與屬吏反應過來,已經看不到當朝諫大夫的影子了。
迴過神來,太醫令便抬頭望向少府,支支吾吾了半晌,還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這算不算“禍尚福之所倚”?
對太醫令來說,事情能這樣解決真的是再圓滿不過了。
但是,老子說的是:“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太醫令覺得慶幸,徐仁卻覺得事情更加麻煩了。
——罪責推出去……固然,這一次的事情,少府上下都沒有責任了……
——但是……
——這一推……可就把少府上下全推到上官家的對立麵去了……
徐仁不禁一個激靈——霍光這不是讓他開脫罪責,是逼著他選擇立場啊……
再想想杜延年的話……
徐仁立時臉色煞白,竟是比之前聽到杜延年代傳的質問時還要難看。
——不止是他的立場……
——杜延年張口“君侯”,閉口“丞相”……
——這……
“少府?”太醫令正在慶幸,心中深感頎慰,抬眼卻見自己的主官這般模樣,立刻被唬了一跳。
徐仁已是一身的冷汗,根本沒心情理會屬官,擺了擺手,示意太醫令退下:“這事跟你們沒關係了……”
太醫令站起身,行了禮,又覺得不放心,期期艾艾地開口詢問:“少府……是否要再派太醫前去椒房殿?”
徐仁正在心煩,聽到太醫令的聲音便要發火,幸好,對方說得還算快,他剛要開口,便聽明白他的意思,怔了怔,還是將斥責的話咽了迴去,皺著眉,緩緩頜首,隨後才道:“派吧……聽諫大夫的意思……大將軍還在椒房殿……便是進不去椒房殿,太醫也得在殿外守著!”
太醫令也是這個想法,立時應諾退下,匆匆忙忙地奔向太醫署,安排人立刻趕去椒房殿。
能入少府為太醫的,都是醫術相當不錯的,難免有幾分傲氣,平素還不顯,畢竟宮禁之中,尊卑分明,規矩更是森嚴,一個弄不好就是大逆不道的族滅之罪,便是再有心氣,也不太敢表現出來。這會兒卻是不一樣。
皇後年幼,雖然中宮之權在椒房殿,但是,到底少了幾分尊重,加上椒房殿素來也是行事有禮有矩的,這一次,被拒殿外,又接二連三被中宮之人奚落,太醫署上下卻是都生了幾分不滿。
此時,一聽太醫令要再派人去椒房殿,一幹太醫立時便相互推諉起來,卻是誰都不用去,連太醫丞也是一臉的沮喪無奈,十二分地不樂意。
太醫令也明白眾人的想法,也能理解,但是,此時此刻,也容不得他們這般拖延,當即便沉了臉,隨手將腰間的印囊甩到漆幾上。
銅印擊在漆幾上,一聲悶響,室內頓時鴉雀無聲。
“都說完了?”太醫令冷言,“仆不才,驅使不動諸君,此印就請諸君自用如何?”
“臣不敢。”太醫們惶然跪下,叩首請罪。
“不敢就都閉嘴!”一連串地折騰下來,太醫令的心情也好不了,脾氣難免就大了一些。
太醫署諸人見太醫令這般,也不敢再放肆,全都低下頭,任由太醫令指派了醫者與藥工前去椒房殿。這一次卻是沒有一個人敢多說半個字了,全都是真接應唯。
自然,還是太醫丞領著諸人前往椒房殿。
太醫令拉著太醫丞,細心叮囑:“到了椒房殿,任憑中宮上下怎麽說,爾等都不要亂應……不說話最好。便是進不了椒房殿,也都在外候著,若是有人問……君可知道該怎麽說?”
太醫丞一愣,倒是真不知道該怎麽答了,便老老實實地搖頭,太醫令無奈,隻能對他附耳低語:“隻說爾等職責所在。”
太醫丞也不笨,立刻會意,連連點頭,不過,他心中也嘀咕——他們在外守著,中宮還能有人出來關心他們為什麽不走?
——他們自己愛走不走!橫豎也不擋道……
待到了椒房殿,太醫丞立刻知道自己錯了。
看看殿外站著的士卒與官吏,太醫丞立刻明白——大將軍在椒房殿。
——殿外站著的是大將軍的長史、司馬以及所賜官騎與部曲。
——很顯然,霍光這迴入宮是把自己能帶的人全部帶上了……
太醫丞不由心念一動——這位大將軍……以往可沒有這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少府與太醫令都覺得自己的心智不夠用了,隻能怔怔地看著一臉溫和之色的諫大夫,竟是無言以對了。
杜延年見二人這般沒有默契,心中不禁有些不屑,麵上卻沒有顯出半分,隻是靜靜地看著徐仁,一副很有耐心的樣子,等徐仁開口。
這會兒,太醫令體會到位卑人輕的好處了,怔忡之後,便低頭長跪,目光掃都不掃正席那邊。
徐仁無可推托,隻能陪著笑,小心翼翼地請教杜延年:“諫大夫……罪在少府,仆豈有可辯之處?”
——無論如何,主動認罪……總不會讓罪刑變得更加嚴重。
——情況也不會變得更糟了……
杜延年輕輕點頭,倒是對徐仁有了幾分好感——麵對這種弄不好就是大不敬之類的大逆之罪的情況,還能夠不推諉……至少……這位丞相子婿也不是完全沒有擔當……
——無論是不是出自真心,能夠直言無可辯解……也算是一種勇氣了。
“怎麽無可辯解?”杜延年也十分好說話,“少府乃君侯郎婿,君侯素來看重。大將軍亦放此意,乃授少府之位,君如此言說……置君侯於何地?又置大將軍於何地?”
言下之意十分清楚——你把罪責全攬過去沒有關係,但是,這種事情,你辦成這樣,糊塗不說,至少也是能力不足。如此,田千秋就不是舉賢不避親了,而是任用私人,連霍光也要為自己識人不清而請罪。
——徐仁是始元三年從膠西太守遷為少府的,至今五年,可不是初任無知可以開脫的。
徐仁的臉色有些難看了——扯上田千秋……也就是扯他的家眷了……
——霍光究竟想要他做什麽了?
徐仁心中不安,也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形勢比人強,徐仁隻能按捺下滿心的不悅,盡量心平氣和地對杜延年道:“諫大夫……此事與君侯何幹?與大將軍自是更無幹係!”
看著堂堂九卿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周身都是大無畏的氣勢,杜延年哭笑不得,
“徐君!少府!足下!”杜延年搖頭笑道,“大將軍愛惜外孫,卻也不是不講道理的。足下雖為九卿,但是,少府之位……多有……身、不、由、己……之處!大將軍久在宮禁,豈有不知之理?少府隻需對大將軍實言、盡言,大將軍豈會不明?”
——身、不、由、己?
杜延年將這四個字咬得極重,徐仁哪裏會聽不出?
——再想想之前那個“難言之隱”……
徐仁有些了悟了。
杜延年看著不再全然懵懂的少府,心裏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諫大夫……”徐仁躊躇著開口,“這話……”
徐仁有些明白自己需要做什麽了,隻是,究竟針對……誰……?
——他拿不準了。
——這種事情卻是不能胡亂瞎猜,若是錯了,可就真的是萬劫不複了。
徐仁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要試探清楚。
“大將軍仁厚,定能體諒下情……昨日宮中著實……”徐仁看著杜延年,一派無奈地感歎。
杜延年微微眯眼,眼中眸光輕閃,也不等徐仁說完,便十分驚訝地道:“徐君已經知道昨夜宮中的情況了?真難為君……祠日在家都不能安寢一夜。”
杜延年對“宮中”頗為漫不經心,話音的重點全在最後一句上。
徐仁怔了怔,心中不無驚訝——竟是要他將責任推在宮外之人的身上嗎?
雖然驚訝,但是,其實也是在徐仁的意料之中——霍光明擺著要少府將責任撇清,全部都推到旁人身上。
——這個“旁人”,歸根結底,也無非就兩種可能。
——要麽推到宮中的貴人身上;要麽推到宮外的貴戚身上……
徐仁原本以為,以昨夜的情況,自然是推到皇帝身上更加地順理成章,因此,才會那般試探……可是,杜延年的意思……竟是……
徐仁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錯了,沉默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問個明白,於是更加輕聲地對杜延年言道:“昨夜……上官家……有人入宮……”
杜延年頓時瞪大了眼睛,隨即連連擺手:“徐君……徐少府……這些事情……君在上書中稟明大將軍即可……仆一點兒都不想知道!”
說完這番話,少府寺正堂上的兩位官吏就看著諫大夫匆匆起身,行禮告退,仿佛徐仁說了什麽了不得的大秘密,等閑是不能知道的。
杜延年的動作太快,等正堂上的主官與屬吏反應過來,已經看不到當朝諫大夫的影子了。
迴過神來,太醫令便抬頭望向少府,支支吾吾了半晌,還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這算不算“禍尚福之所倚”?
對太醫令來說,事情能這樣解決真的是再圓滿不過了。
但是,老子說的是:“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太醫令覺得慶幸,徐仁卻覺得事情更加麻煩了。
——罪責推出去……固然,這一次的事情,少府上下都沒有責任了……
——但是……
——這一推……可就把少府上下全推到上官家的對立麵去了……
徐仁不禁一個激靈——霍光這不是讓他開脫罪責,是逼著他選擇立場啊……
再想想杜延年的話……
徐仁立時臉色煞白,竟是比之前聽到杜延年代傳的質問時還要難看。
——不止是他的立場……
——杜延年張口“君侯”,閉口“丞相”……
——這……
“少府?”太醫令正在慶幸,心中深感頎慰,抬眼卻見自己的主官這般模樣,立刻被唬了一跳。
徐仁已是一身的冷汗,根本沒心情理會屬官,擺了擺手,示意太醫令退下:“這事跟你們沒關係了……”
太醫令站起身,行了禮,又覺得不放心,期期艾艾地開口詢問:“少府……是否要再派太醫前去椒房殿?”
徐仁正在心煩,聽到太醫令的聲音便要發火,幸好,對方說得還算快,他剛要開口,便聽明白他的意思,怔了怔,還是將斥責的話咽了迴去,皺著眉,緩緩頜首,隨後才道:“派吧……聽諫大夫的意思……大將軍還在椒房殿……便是進不去椒房殿,太醫也得在殿外守著!”
太醫令也是這個想法,立時應諾退下,匆匆忙忙地奔向太醫署,安排人立刻趕去椒房殿。
能入少府為太醫的,都是醫術相當不錯的,難免有幾分傲氣,平素還不顯,畢竟宮禁之中,尊卑分明,規矩更是森嚴,一個弄不好就是大逆不道的族滅之罪,便是再有心氣,也不太敢表現出來。這會兒卻是不一樣。
皇後年幼,雖然中宮之權在椒房殿,但是,到底少了幾分尊重,加上椒房殿素來也是行事有禮有矩的,這一次,被拒殿外,又接二連三被中宮之人奚落,太醫署上下卻是都生了幾分不滿。
此時,一聽太醫令要再派人去椒房殿,一幹太醫立時便相互推諉起來,卻是誰都不用去,連太醫丞也是一臉的沮喪無奈,十二分地不樂意。
太醫令也明白眾人的想法,也能理解,但是,此時此刻,也容不得他們這般拖延,當即便沉了臉,隨手將腰間的印囊甩到漆幾上。
銅印擊在漆幾上,一聲悶響,室內頓時鴉雀無聲。
“都說完了?”太醫令冷言,“仆不才,驅使不動諸君,此印就請諸君自用如何?”
“臣不敢。”太醫們惶然跪下,叩首請罪。
“不敢就都閉嘴!”一連串地折騰下來,太醫令的心情也好不了,脾氣難免就大了一些。
太醫署諸人見太醫令這般,也不敢再放肆,全都低下頭,任由太醫令指派了醫者與藥工前去椒房殿。這一次卻是沒有一個人敢多說半個字了,全都是真接應唯。
自然,還是太醫丞領著諸人前往椒房殿。
太醫令拉著太醫丞,細心叮囑:“到了椒房殿,任憑中宮上下怎麽說,爾等都不要亂應……不說話最好。便是進不了椒房殿,也都在外候著,若是有人問……君可知道該怎麽說?”
太醫丞一愣,倒是真不知道該怎麽答了,便老老實實地搖頭,太醫令無奈,隻能對他附耳低語:“隻說爾等職責所在。”
太醫丞也不笨,立刻會意,連連點頭,不過,他心中也嘀咕——他們在外守著,中宮還能有人出來關心他們為什麽不走?
——他們自己愛走不走!橫豎也不擋道……
待到了椒房殿,太醫丞立刻知道自己錯了。
看看殿外站著的士卒與官吏,太醫丞立刻明白——大將軍在椒房殿。
——殿外站著的是大將軍的長史、司馬以及所賜官騎與部曲。
——很顯然,霍光這迴入宮是把自己能帶的人全部帶上了……
太醫丞不由心念一動——這位大將軍……以往可沒有這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