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本文今天就得到兩張粉紅票向投票的朋友表示感謝,謝謝您對本文以及易楚的支持;其次,易楚再次為上月末的混亂更新向各位鄭重道歉……易楚一定小心,不再犯相同的錯誤了……最後,祝各位朋友五一快樂~~~)
被少府攔住去路,太醫令的臉色愈發地難看了。
——難道他看起來比較好糊弄?
這位徐少府的心思一點都不難猜——不就是想著,要問罪的時候,先把太醫署上下推出去擋擋嗎?
——就算不能把責任全部擔下,但是,多多少少,能將他徐仁身上的責任減輕一些。
太醫令是少府屬官,替主官擔點責任也是情理之中的,太醫令雖然知道這迴的事情比較麻煩,卻也沒有對徐仁有什麽想法。
——徐仁也沒盡想著拿屬官頂罪,也就想多幾個人承擔罪責,這樣平攤下來,每個人的罪也會輕一些。
——更何況,之前又召了所有屬官令長前來議事,太醫署那邊的責任也就自然又少了一些。
不過,太醫令願意承擔可能的責任,不代表他樂意被徐仁推到最前麵。
——更何況,這位徐少府不知又想到了什麽,竟是不留情麵地肆意喝斥起來。
醫者的地位雖然不高,但是,也是缺不得的,太醫令也是出身世代以醫工為生的家族,曆代先人出任太醫以及諸令長丞的不計其數,心中哪裏會沒有一點傲氣?
聽徐仁這麽一說,太醫令一是不滿,二是靈機一動,覺得正好借機脫身,因此,交出銅印黑綬的時候,他是一點不舍都沒有!
——不過是六百石的秩位,官俸也就一月七十斛穀,實際領到手的也就是錢七百而已。
——還不如他自家的田產收入!
——他還真的不希罕!
畢竟,太醫令這種官職與一般官職不同,所擔的責任實在太大。
——辭了官他還能多活幾年。
一個堅決請辭,連印綬都交了,一個堅決不讓,親自堵門擋道……
少府與他自己的屬官就這麽在少府寺正堂的門口僵持著,周圍也有吏員佐史,卻是避之惟恐不及,連眼角都不往正堂掃。
因此,杜延年從進了少府寺的門就沒有遇見一個人,正是滿腹狐疑的時候,就看到正堂的廡廊下,主官與屬官麵對麵對峙著,不由就挑了挑眉角,十分詫異地問道:“這是在做什麽?”
杜延年是諫大夫。
——諫大夫,武帝元狩五年初置,秩比八百石。
縱然他是霍光的心腹,徐仁是少府,點點頭,表示一下,致意一番也就可以了,太醫令卻不能見禮。
太醫令揖禮相見,徐仁一邊將杜延年請進正堂,一邊借機讓旁邊的小吏將漆幾上的銅印黑綬重新放到太醫令的腰間。
當著杜延年,太醫令也不敢過分失儀,隻能認下了。
這一番動靜不小,杜延年自然看在眼裏,不過,這到底是少府的事情,他是光祿勳的屬官,也不好多問,也就看著徐仁笑了笑,卻隻是道:“少府事忙,仆也不敢多擾,不過,奉大將軍、光祿勳之命而來,也不得不偏擾少府了。”
“勞駕諫大夫了。”徐仁見他不問太醫令的事情,心中頓是一鬆,麵上卻是更加殷勤客氣,親自扶著杜延年入席。
杜延年著實被他的大禮嚇了一跳,卻也來不及推脫——說到底,少府寺的正堂也就那麽大,之前,他們已經在堂上了,這一應一和的工夫,離坐席也就三兩步了。——隻能在四方漆秤上坐定,哭笑不得地對少府致謝:“徐君多禮……仆實是不安。”
“不多!不多!……”徐仁也覺出自己的失態了,卻也隻能幹笑兩聲,隨口敷衍過去。
徐仁入席,太醫令不能不告而別,也不好當著兩位上官的麵直接入席,隻能繼續站在正堂門口,不過,看他的神色模樣,卻是鎮定得很。
掃了一眼太醫令的佩綬,杜延年也猜到這位必是少府屬官的令長之一,卻不清楚是哪一位,便轉眼看向徐仁:“少府,這位是……”
徐仁立即答道:“此乃太醫令。”
“太醫令……”杜延年不由訝異,又轉眼看向太醫令,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直看得太醫令變了臉色,才忽然微笑,轉頭對徐仁道:“真是巧。仆原本還打算請少府將貴屬太醫令、丞請過來呢……”
這一次,不止太醫令的臉色變了,少府徐仁的臉色也變了。
“哦……?”徐仁勉強扯出一抹笑意,“諫大夫是為太醫署而來?”
杜延年笑了笑,也沒有急著迴答,又看了看太醫令,這番動作也沒有多久,卻讓太醫令與少府兩人更覺不安。
徐仁咽了咽唾沫,正要開口再問,杜延年卻開口了,卻是極奉承他的好話:“少府果然是賢達之士。所言正是。”
徐仁隻覺得心剛提到嗓子眼,轉眼又直墜胸腹,這番忐忑滋味卻是難以形容了。
不過,也沒有人關心他的感覺,也沒有時間容他細想——杜延年這般說了,他也不能不開口應答,隻能強笑著言道:“諫大夫的話真是悅耳。”
徐仁的話音方落,杜延年便沉了臉,神色肅穆地看向正席之上的少府。
“之前的話悅耳,延年接下來要說的……卻是不好聽了。”即使是這般言語,杜延年也是慢條斯理地從容說出的。
徐仁心中一震,倒是坦然了不少,也以鄭重的態度道:“諫大夫是奉大將軍之令而來,想是大將軍對少府上下有所訓教?”
“訓教?”杜延年挑眉,為徐仁所用的這個詞,“大將軍到不是有所訓教。”
徐仁不由鬆了一口氣。
“大將軍隻是問罪。”杜延年輕描淡寫地說了這麽一句。
徐仁駭然變色,太醫令更是腿一軟,直接就跪在了堂上。
杜延年看也不看兩人,直接站起,從袖中取出一個封檢“大將軍之章”的青布囊,將檢板那麵遞到徐仁的眼前,示意他驗看,待徐仁點頭,才收迴手,扯開封檢所係的繩,取出囊中的簡冊,緩緩展開。
——“中宮詔令對少府無用?”
——“少府遲遲不押印,意欲何為?”
——“太醫至今不至中宮,少府屬官設太醫何用?”
一連串的問罪之辭砸下來,少府寺正堂上的兩位少府官吏卻是無辭可答,隻能長跪請罪。
見二人如此,杜延年心中卻是十分滿意,收起簡冊,便上前將徐仁扶起,又轉頭對太醫令道:“太醫令請起。”
太醫令這會兒哪裏還站得起來,還是,徐仁坐定後,看到屬官惶然顫栗的樣子,召喚了側室的書吏過來扶持,太醫令才顫顫巍巍地站起來。
杜延年瞥了太醫令一眼,再看看麵無血色的少府,不由勾起唇角,露出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
過來的書吏恰好瞥見諫大夫的神色,心中頓時一慌,哪裏還敢多留,立刻向堂上的三人行了揖禮,也不言語,立即退迴側室。
不過這一會兒的工夫,小吏便出了一身的冷汗。
倒在側室的幾個佐吏掾史見了,不由也是一驚,有與之交好的便悄悄過去,附耳相詢。
小吏稍稍鎮定了一些,對身邊的幾個還算有交情的人道:“我們寺中這些官吏算計來算去……隻怕……正好落在別人的算計裏了……”
“此話如何說的?”詢問的那人不由好奇。
小吏卻不敢說了,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指了指正堂,又豎起大拇指。
眾人都是長年在宮禁之中,對小吏比劃的意思無不心知肚明,也更加驚駭,哪裏還敢再起什麽好奇的心思?
所有人立刻各做各事,便是手上沒有事務的,也找了一件事情來做,都是恨不得離少府寺的正堂越遠越好。
小吏佐史們能夠想辦法脫身,正堂之上的少府與太醫令卻是連脫身的念頭都不敢想了。
“諫大夫,此事……此事……大將軍……究竟……”徐仁不敢問,也不得不問。
——問得深了,細了,便是揣測上官之意,是大忌諱。
——可是不問……眼下這關……怎麽過?
太醫令卻是隻剩下哆嗦顫抖的力氣了——連一個有意義的字眼都說不出了。
——霍光的簡中所質問諸事,樁樁件件都與太醫署脫不開關係,他……會……怎麽樣……
太醫令此時連想都不敢想。
也不知杜延年究竟是不是沒看出來這兩人的驚懼之意,反正,聽徐仁結結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問話,他也沒有顯出一絲不耐,隻是一臉寬容的微笑,認真地傾聽著,隻有目光偶爾掃過太醫令那邊。
等徐仁終於咬牙說出:“大將軍究竟欲將我少府如何?”杜延年臉上的笑意就更盛了。
他坐在徐仁所坐的正席的漆幾旁,看著徐仁的眼睛,語重心長地對徐仁道:“大將軍素來愛惜中宮,方才在椒房殿,見中宮昏迷不醒,再聽中宮屬吏說昨夜數召太醫卻不見太醫前來……”
徐仁聽到這兒,便立刻要爭辯,卻被杜延年一個眼神擋了迴去,心中不由一個激靈,隱約覺得事情不是自己所想的那麽糟了,頓時就振奮了精神,更認真地聽杜延年往下說。
“……大將軍本就有些惱了,再見椒房殿除了義女醫便再無太醫,當時就大怒,寫了此書,命臣前來問罪。”
“臣等知罪。”徐仁乖覺地接口。
杜延年微笑:“其實此事也不算什麽!徐君上書辯解清楚就好。便是隻看君侯,大將軍也不會真的怪罪少府的。隻是,其它都無所謂,有一條徐君的辯罪書卻是要寫清楚的——為何少府昨夜遲遲不遣太醫?”
徐仁一驚,不知道該如何才好,就聽杜延年以更加溫和的語氣言道:
“徐君有難言之隱也可盡言之。此書隻上於大將軍,其他人是不會知道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被少府攔住去路,太醫令的臉色愈發地難看了。
——難道他看起來比較好糊弄?
這位徐少府的心思一點都不難猜——不就是想著,要問罪的時候,先把太醫署上下推出去擋擋嗎?
——就算不能把責任全部擔下,但是,多多少少,能將他徐仁身上的責任減輕一些。
太醫令是少府屬官,替主官擔點責任也是情理之中的,太醫令雖然知道這迴的事情比較麻煩,卻也沒有對徐仁有什麽想法。
——徐仁也沒盡想著拿屬官頂罪,也就想多幾個人承擔罪責,這樣平攤下來,每個人的罪也會輕一些。
——更何況,之前又召了所有屬官令長前來議事,太醫署那邊的責任也就自然又少了一些。
不過,太醫令願意承擔可能的責任,不代表他樂意被徐仁推到最前麵。
——更何況,這位徐少府不知又想到了什麽,竟是不留情麵地肆意喝斥起來。
醫者的地位雖然不高,但是,也是缺不得的,太醫令也是出身世代以醫工為生的家族,曆代先人出任太醫以及諸令長丞的不計其數,心中哪裏會沒有一點傲氣?
聽徐仁這麽一說,太醫令一是不滿,二是靈機一動,覺得正好借機脫身,因此,交出銅印黑綬的時候,他是一點不舍都沒有!
——不過是六百石的秩位,官俸也就一月七十斛穀,實際領到手的也就是錢七百而已。
——還不如他自家的田產收入!
——他還真的不希罕!
畢竟,太醫令這種官職與一般官職不同,所擔的責任實在太大。
——辭了官他還能多活幾年。
一個堅決請辭,連印綬都交了,一個堅決不讓,親自堵門擋道……
少府與他自己的屬官就這麽在少府寺正堂的門口僵持著,周圍也有吏員佐史,卻是避之惟恐不及,連眼角都不往正堂掃。
因此,杜延年從進了少府寺的門就沒有遇見一個人,正是滿腹狐疑的時候,就看到正堂的廡廊下,主官與屬官麵對麵對峙著,不由就挑了挑眉角,十分詫異地問道:“這是在做什麽?”
杜延年是諫大夫。
——諫大夫,武帝元狩五年初置,秩比八百石。
縱然他是霍光的心腹,徐仁是少府,點點頭,表示一下,致意一番也就可以了,太醫令卻不能見禮。
太醫令揖禮相見,徐仁一邊將杜延年請進正堂,一邊借機讓旁邊的小吏將漆幾上的銅印黑綬重新放到太醫令的腰間。
當著杜延年,太醫令也不敢過分失儀,隻能認下了。
這一番動靜不小,杜延年自然看在眼裏,不過,這到底是少府的事情,他是光祿勳的屬官,也不好多問,也就看著徐仁笑了笑,卻隻是道:“少府事忙,仆也不敢多擾,不過,奉大將軍、光祿勳之命而來,也不得不偏擾少府了。”
“勞駕諫大夫了。”徐仁見他不問太醫令的事情,心中頓是一鬆,麵上卻是更加殷勤客氣,親自扶著杜延年入席。
杜延年著實被他的大禮嚇了一跳,卻也來不及推脫——說到底,少府寺的正堂也就那麽大,之前,他們已經在堂上了,這一應一和的工夫,離坐席也就三兩步了。——隻能在四方漆秤上坐定,哭笑不得地對少府致謝:“徐君多禮……仆實是不安。”
“不多!不多!……”徐仁也覺出自己的失態了,卻也隻能幹笑兩聲,隨口敷衍過去。
徐仁入席,太醫令不能不告而別,也不好當著兩位上官的麵直接入席,隻能繼續站在正堂門口,不過,看他的神色模樣,卻是鎮定得很。
掃了一眼太醫令的佩綬,杜延年也猜到這位必是少府屬官的令長之一,卻不清楚是哪一位,便轉眼看向徐仁:“少府,這位是……”
徐仁立即答道:“此乃太醫令。”
“太醫令……”杜延年不由訝異,又轉眼看向太醫令,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直看得太醫令變了臉色,才忽然微笑,轉頭對徐仁道:“真是巧。仆原本還打算請少府將貴屬太醫令、丞請過來呢……”
這一次,不止太醫令的臉色變了,少府徐仁的臉色也變了。
“哦……?”徐仁勉強扯出一抹笑意,“諫大夫是為太醫署而來?”
杜延年笑了笑,也沒有急著迴答,又看了看太醫令,這番動作也沒有多久,卻讓太醫令與少府兩人更覺不安。
徐仁咽了咽唾沫,正要開口再問,杜延年卻開口了,卻是極奉承他的好話:“少府果然是賢達之士。所言正是。”
徐仁隻覺得心剛提到嗓子眼,轉眼又直墜胸腹,這番忐忑滋味卻是難以形容了。
不過,也沒有人關心他的感覺,也沒有時間容他細想——杜延年這般說了,他也不能不開口應答,隻能強笑著言道:“諫大夫的話真是悅耳。”
徐仁的話音方落,杜延年便沉了臉,神色肅穆地看向正席之上的少府。
“之前的話悅耳,延年接下來要說的……卻是不好聽了。”即使是這般言語,杜延年也是慢條斯理地從容說出的。
徐仁心中一震,倒是坦然了不少,也以鄭重的態度道:“諫大夫是奉大將軍之令而來,想是大將軍對少府上下有所訓教?”
“訓教?”杜延年挑眉,為徐仁所用的這個詞,“大將軍到不是有所訓教。”
徐仁不由鬆了一口氣。
“大將軍隻是問罪。”杜延年輕描淡寫地說了這麽一句。
徐仁駭然變色,太醫令更是腿一軟,直接就跪在了堂上。
杜延年看也不看兩人,直接站起,從袖中取出一個封檢“大將軍之章”的青布囊,將檢板那麵遞到徐仁的眼前,示意他驗看,待徐仁點頭,才收迴手,扯開封檢所係的繩,取出囊中的簡冊,緩緩展開。
——“中宮詔令對少府無用?”
——“少府遲遲不押印,意欲何為?”
——“太醫至今不至中宮,少府屬官設太醫何用?”
一連串的問罪之辭砸下來,少府寺正堂上的兩位少府官吏卻是無辭可答,隻能長跪請罪。
見二人如此,杜延年心中卻是十分滿意,收起簡冊,便上前將徐仁扶起,又轉頭對太醫令道:“太醫令請起。”
太醫令這會兒哪裏還站得起來,還是,徐仁坐定後,看到屬官惶然顫栗的樣子,召喚了側室的書吏過來扶持,太醫令才顫顫巍巍地站起來。
杜延年瞥了太醫令一眼,再看看麵無血色的少府,不由勾起唇角,露出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
過來的書吏恰好瞥見諫大夫的神色,心中頓時一慌,哪裏還敢多留,立刻向堂上的三人行了揖禮,也不言語,立即退迴側室。
不過這一會兒的工夫,小吏便出了一身的冷汗。
倒在側室的幾個佐吏掾史見了,不由也是一驚,有與之交好的便悄悄過去,附耳相詢。
小吏稍稍鎮定了一些,對身邊的幾個還算有交情的人道:“我們寺中這些官吏算計來算去……隻怕……正好落在別人的算計裏了……”
“此話如何說的?”詢問的那人不由好奇。
小吏卻不敢說了,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指了指正堂,又豎起大拇指。
眾人都是長年在宮禁之中,對小吏比劃的意思無不心知肚明,也更加驚駭,哪裏還敢再起什麽好奇的心思?
所有人立刻各做各事,便是手上沒有事務的,也找了一件事情來做,都是恨不得離少府寺的正堂越遠越好。
小吏佐史們能夠想辦法脫身,正堂之上的少府與太醫令卻是連脫身的念頭都不敢想了。
“諫大夫,此事……此事……大將軍……究竟……”徐仁不敢問,也不得不問。
——問得深了,細了,便是揣測上官之意,是大忌諱。
——可是不問……眼下這關……怎麽過?
太醫令卻是隻剩下哆嗦顫抖的力氣了——連一個有意義的字眼都說不出了。
——霍光的簡中所質問諸事,樁樁件件都與太醫署脫不開關係,他……會……怎麽樣……
太醫令此時連想都不敢想。
也不知杜延年究竟是不是沒看出來這兩人的驚懼之意,反正,聽徐仁結結巴巴,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問話,他也沒有顯出一絲不耐,隻是一臉寬容的微笑,認真地傾聽著,隻有目光偶爾掃過太醫令那邊。
等徐仁終於咬牙說出:“大將軍究竟欲將我少府如何?”杜延年臉上的笑意就更盛了。
他坐在徐仁所坐的正席的漆幾旁,看著徐仁的眼睛,語重心長地對徐仁道:“大將軍素來愛惜中宮,方才在椒房殿,見中宮昏迷不醒,再聽中宮屬吏說昨夜數召太醫卻不見太醫前來……”
徐仁聽到這兒,便立刻要爭辯,卻被杜延年一個眼神擋了迴去,心中不由一個激靈,隱約覺得事情不是自己所想的那麽糟了,頓時就振奮了精神,更認真地聽杜延年往下說。
“……大將軍本就有些惱了,再見椒房殿除了義女醫便再無太醫,當時就大怒,寫了此書,命臣前來問罪。”
“臣等知罪。”徐仁乖覺地接口。
杜延年微笑:“其實此事也不算什麽!徐君上書辯解清楚就好。便是隻看君侯,大將軍也不會真的怪罪少府的。隻是,其它都無所謂,有一條徐君的辯罪書卻是要寫清楚的——為何少府昨夜遲遲不遣太醫?”
徐仁一驚,不知道該如何才好,就聽杜延年以更加溫和的語氣言道:
“徐君有難言之隱也可盡言之。此書隻上於大將軍,其他人是不會知道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