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歲首素來是稚兒的最愛,因為要進行宗族大祭,平素不常走動的親戚也必要來往慶賀酬宴,一來一往,其它可以儉省,給小兒的表禮卻是少不得的,都是借著無忌童言求個吉利。
如今,節慶已過,朝廷各官署、市坊各店鋪都已開始恢複正常作息,各個官學、私學自然也依照慣例開始開課。
十數天的休假之後,第一天授課,年紀不大的孩子大多是沒有辦法專心致誌地聽師長授課的,複中翁多年授業,哪裏會不明白,因此,開課第一天,他根本沒有講任何新的內容,而是對所有的弟子一一考校。
小孩子,記得快,忘得更快,更何況,過去的十多天裏,有幾個孩子會溫習功課?
半日的考校結束,幾乎所有人都受了教訓,耷拉著臉,沮喪不已。
考校不過,受罰也是自然的,複中翁本就是為了讓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收心,罰的也自然毫無新意——抄書!
依著每人的狀況不同,抄寫的次數也大相徑庭。
考校結束,複家的仆人正好過來請主人到後堂用午膳,複中翁便很爽快地交代弟子們,下午不授課,想在學館抄書還是歸家抄書,各人自便,總之,明日必須交上罰抄的功課。
弟子們恭敬地應唯,行禮相送先生離開,便三三兩兩地或是離開,或是說話,也有幾人立刻就歸座抄書。
張彭祖收拾好筆黑書簡,正準備喚杜佗與劉病已一起離開,轉頭便見兩人都在專注地抄書,不由氣鼓鼓地走過去,到底沒有大動作,隻是惱怒地質問:“你們兩人為什麽被罰得那麽少?”
弟子中自然也有答得好的,被罰的自然也少,杜佗與劉病已便是其中的兩個,事實上,若不是複中翁這次考校就是為了磨弟子的性子,杜佗根本不會受罰——到最後,複中翁根本是故意刁難了。
杜佗頭也沒抬,隨口一句:“休日之後,素來都有考校。”言下之意,自己特地準備了。
張彭祖懊惱不已,直覺得自己蠢得無可救藥——休假前,杜佗提醒過他不說,休日裏,兩家也有走動,杜佗也提醒過他……他玩得忘了不說……這會兒還又問這話……
劉病已被罰得很輕,考校得又早,因此,張彭祖懊惱了一會兒,他也將功課寫完了,再看看張彭祖的模樣,自然是格外輕鬆。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笑問:“你被罰了多少?”
“《禮記》五遍……”張彭祖說得有氣無力。
察覺劉病已也開始收拾了,杜佗猶豫了一下,還是擱了筆,有條不紊地收拾起漆幾上的東西,恰好聽到張彭祖的迴答,不由愕然抬頭,手上的動作自然也停了下來,詫異非常地道:“怎麽這麽多?”
張彭祖低著頭,臉上漲得通紅——他實在不好說,先生考校了五個問題,他竟是連一個都沒有完整地迴答上來。
話一出口,杜佗便知道失言了,連忙將東西全部揣到布囊裏,含混地招唿兩人一起迴去。
劉病已一手拿著自己的布囊,一手拉著張彭祖,隻做什麽都沒有聽到,徑自往門外走,直說自己餓了,杜佗反而慢了一步,落在後麵,卻也沒有說什麽,隻是搖頭笑了笑,便拿上張彭祖書幾上的包,慢條斯理地跟上兩人。
走了一段路,張彭祖便緩了過來,想起劉病已被罰得最少,便毫不客氣地道:“病已,你抄得少……幫我一些吧……”
劉病已卻是沒有反應,張彭祖以為他不樂意,兩手攀上他的肩膀,不依不饒地又要求了一遍,劉病已才連忙甩開他,沒好氣地道:“我可不想被先生再罰。”
複中翁多少年的經驗?他們這些十多歲的孩子想造假?——雖然他們三人沒有親身經曆過,但是,在學舍這些日子,又何嚐沒有親眼見過這類事情?
聽劉病已這般說,張彭祖也就熄了心思,並沒有多想,更沒有多說什麽,杜佗卻察覺了劉病已的異樣,因為在路上,也不好詢問,便故意板著臉與張彭祖說道:“曾孫比你還小數月,你不用功,還動這樣的心思!”
杜佗比他們倆都大,自然更清楚自己為何會到複家,因此,一直以來,他都以“曾孫”稱唿劉病已,不似張彭祖,有時興致一起,便直唿其名。——雖然劉病已不計較,但是,他既年長,失了禮數,別人隻會往壞處想。
一聽杜佗的訓斥,張彭祖不禁赧然,低頭跑開。
看著張彭祖的背影,劉病已卻是愕然轉頭看向自己身旁的杜佗——他是故意激走張彭祖?
杜佗笑了笑,隨即低聲道:“怎麽了?似乎……心神不定……”
劉病已一怔,隨後才反應過來——杜佗是為了與自己說話……
“……沒……是……”
劉病已說得磕磕絆絆,卻終究沒說明白。
杜佗不禁擰了眉,卻也沒有再追問,隻是輕推了劉病已一下:“先迴去用食吧……”
兩人並肩走迴居住的民舍,張彭祖已經在等著了,見兩人進門便直催促服侍的奴婢將午膳送上來。
三人都是被嚴格教養的,自然是食不言,寢不語。
待奴婢撤下食具,張彭祖才一邊起身,一邊狐疑地道:“阿佗,我是不是哪兒做錯,惹到你了?”他也是大家出身,當時不覺得,事後一想,便察覺杜佗之前的言語似乎是在針對自己了。三人素來交好,張彭祖也知自己自己是家中少子,最受嬌慣,因此,直接就想到自己是不是哪兒不到,讓杜佗不高興了。一頓飯的工夫,他越想越覺得不好,便幹脆直言相問了。
杜佗翻了個白眼:“今日,你我一共說了沒十句話,你能說錯什麽?我隻是實話實說!”那神色、語氣皆是再坦率不過了。
張彭祖更加困惑了,目光一轉便看向劉病已,希望他能給自己解釋一二。
劉病已瞥了杜佗一眼,勉強笑道:“與你沒什麽關係……”
張彭祖點了點頭,剛要往書房去,又驀然停步,轉身看向劉病已:“曾孫有什麽難處?”
一聽這話,劉病已立時一怔,杜佗卻是莞爾輕笑。
“……有這麽明顯?”劉病已不由苦笑。
張彭祖倒是也有些驚訝了。
“真有難處?”
“去書房說吧……”杜佗截了兩人的話頭,慎重地建議。
三人便加快步子往書房趕去。
將到書房門口,劉病已卻停了步。
“曾孫?”杜佗走在最後,見狀不由出聲喚了一聲。
張彭祖走在前麵,聞聲便轉頭,隨即轉過身,不解地皺眉。
劉病已看了看兩人,皺著眉,神色凝重地道:“這事……我不能說……所以……”
劉病已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跟他們說那些不妥。
“是不能說,還是不想說?”杜佗的神色更加嚴肅了。
“不能說!”劉病已斷然迴答。
杜佗與張彭祖語塞,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什麽了。
不等他們想好,劉病已又道:“我要迴未央宮一趟。”
杜佗與張彭祖又是一愣。兩人都是高官之子,如何不知道宮中的事情?
想想最近與未央宮有關的事情……兩人的臉色更不好看了。相視一眼,兩人很有默契地同時伸手,將劉病已拉進了書房。
“病已,你迴去要做什麽?”
“曾孫,有些事情是外人不能摻和的……”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總而言之,都是不想劉病已迴宮。
劉病已隻是默默地聽著,直到兩人口呆舌燥地停了話音,才笑了笑,站起身:“我明白的。放心,我隻是去聽聽消息。”
劉病已如此一說,兩人便再無話可說了,隻能又叮囑了一番,才放他離開。
待劉病已離開,兩人稍歇片刻,便開始伏案抄書。又過好一會兒,停筆稍歇時,張彭祖忽然想到:“曾孫要探聽什麽消息?”
杜佗手上一停,筆下便出了錯,隻能歎息著搖頭,取了書刀,削去錯處。
“估計……是與皇後有關。”杜佗不願多談宮禁之事。
張彭祖也明白禁忌,見他如此,便噤聲不言了。
半晌,杜佗完成了自己被罰的抄寫,收拾時,見張彭祖抬眼,便輕聲道:“不知道是不是皇後要做什麽了……”
“皇後能做什麽?”張彭祖咬著筆杆反問。
雖然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他們還是知道,皇後的年紀比他們小不少呢!
杜佗思忖了一會兒,搖頭道:“皇後雖然年幼,但是,也到該曉事的時候了……”
張彭祖不再反駁,十分深沉地歎了口氣,悶聲道:“等曾孫迴來便知道了。”說完便不再抬眼,專注地抄寫《禮記》
劉病已迴來得比兩人猜測的要早一些,眉目間滿是沉鬱。
張彭祖仍在抄書,杜佗一個人陪著這位少年。
劉病已的寢室中,兩人麵對麵坐著,卻良久無聲。杜佗不敢問,隻能等劉病已自己開口。不知過了多久,劉病已終於開口,聲音十分嘶啞。
兩個消息。
——長公主共養勞苦,複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
——掖庭中,一位八子暴病猝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如今,節慶已過,朝廷各官署、市坊各店鋪都已開始恢複正常作息,各個官學、私學自然也依照慣例開始開課。
十數天的休假之後,第一天授課,年紀不大的孩子大多是沒有辦法專心致誌地聽師長授課的,複中翁多年授業,哪裏會不明白,因此,開課第一天,他根本沒有講任何新的內容,而是對所有的弟子一一考校。
小孩子,記得快,忘得更快,更何況,過去的十多天裏,有幾個孩子會溫習功課?
半日的考校結束,幾乎所有人都受了教訓,耷拉著臉,沮喪不已。
考校不過,受罰也是自然的,複中翁本就是為了讓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收心,罰的也自然毫無新意——抄書!
依著每人的狀況不同,抄寫的次數也大相徑庭。
考校結束,複家的仆人正好過來請主人到後堂用午膳,複中翁便很爽快地交代弟子們,下午不授課,想在學館抄書還是歸家抄書,各人自便,總之,明日必須交上罰抄的功課。
弟子們恭敬地應唯,行禮相送先生離開,便三三兩兩地或是離開,或是說話,也有幾人立刻就歸座抄書。
張彭祖收拾好筆黑書簡,正準備喚杜佗與劉病已一起離開,轉頭便見兩人都在專注地抄書,不由氣鼓鼓地走過去,到底沒有大動作,隻是惱怒地質問:“你們兩人為什麽被罰得那麽少?”
弟子中自然也有答得好的,被罰的自然也少,杜佗與劉病已便是其中的兩個,事實上,若不是複中翁這次考校就是為了磨弟子的性子,杜佗根本不會受罰——到最後,複中翁根本是故意刁難了。
杜佗頭也沒抬,隨口一句:“休日之後,素來都有考校。”言下之意,自己特地準備了。
張彭祖懊惱不已,直覺得自己蠢得無可救藥——休假前,杜佗提醒過他不說,休日裏,兩家也有走動,杜佗也提醒過他……他玩得忘了不說……這會兒還又問這話……
劉病已被罰得很輕,考校得又早,因此,張彭祖懊惱了一會兒,他也將功課寫完了,再看看張彭祖的模樣,自然是格外輕鬆。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笑問:“你被罰了多少?”
“《禮記》五遍……”張彭祖說得有氣無力。
察覺劉病已也開始收拾了,杜佗猶豫了一下,還是擱了筆,有條不紊地收拾起漆幾上的東西,恰好聽到張彭祖的迴答,不由愕然抬頭,手上的動作自然也停了下來,詫異非常地道:“怎麽這麽多?”
張彭祖低著頭,臉上漲得通紅——他實在不好說,先生考校了五個問題,他竟是連一個都沒有完整地迴答上來。
話一出口,杜佗便知道失言了,連忙將東西全部揣到布囊裏,含混地招唿兩人一起迴去。
劉病已一手拿著自己的布囊,一手拉著張彭祖,隻做什麽都沒有聽到,徑自往門外走,直說自己餓了,杜佗反而慢了一步,落在後麵,卻也沒有說什麽,隻是搖頭笑了笑,便拿上張彭祖書幾上的包,慢條斯理地跟上兩人。
走了一段路,張彭祖便緩了過來,想起劉病已被罰得最少,便毫不客氣地道:“病已,你抄得少……幫我一些吧……”
劉病已卻是沒有反應,張彭祖以為他不樂意,兩手攀上他的肩膀,不依不饒地又要求了一遍,劉病已才連忙甩開他,沒好氣地道:“我可不想被先生再罰。”
複中翁多少年的經驗?他們這些十多歲的孩子想造假?——雖然他們三人沒有親身經曆過,但是,在學舍這些日子,又何嚐沒有親眼見過這類事情?
聽劉病已這般說,張彭祖也就熄了心思,並沒有多想,更沒有多說什麽,杜佗卻察覺了劉病已的異樣,因為在路上,也不好詢問,便故意板著臉與張彭祖說道:“曾孫比你還小數月,你不用功,還動這樣的心思!”
杜佗比他們倆都大,自然更清楚自己為何會到複家,因此,一直以來,他都以“曾孫”稱唿劉病已,不似張彭祖,有時興致一起,便直唿其名。——雖然劉病已不計較,但是,他既年長,失了禮數,別人隻會往壞處想。
一聽杜佗的訓斥,張彭祖不禁赧然,低頭跑開。
看著張彭祖的背影,劉病已卻是愕然轉頭看向自己身旁的杜佗——他是故意激走張彭祖?
杜佗笑了笑,隨即低聲道:“怎麽了?似乎……心神不定……”
劉病已一怔,隨後才反應過來——杜佗是為了與自己說話……
“……沒……是……”
劉病已說得磕磕絆絆,卻終究沒說明白。
杜佗不禁擰了眉,卻也沒有再追問,隻是輕推了劉病已一下:“先迴去用食吧……”
兩人並肩走迴居住的民舍,張彭祖已經在等著了,見兩人進門便直催促服侍的奴婢將午膳送上來。
三人都是被嚴格教養的,自然是食不言,寢不語。
待奴婢撤下食具,張彭祖才一邊起身,一邊狐疑地道:“阿佗,我是不是哪兒做錯,惹到你了?”他也是大家出身,當時不覺得,事後一想,便察覺杜佗之前的言語似乎是在針對自己了。三人素來交好,張彭祖也知自己自己是家中少子,最受嬌慣,因此,直接就想到自己是不是哪兒不到,讓杜佗不高興了。一頓飯的工夫,他越想越覺得不好,便幹脆直言相問了。
杜佗翻了個白眼:“今日,你我一共說了沒十句話,你能說錯什麽?我隻是實話實說!”那神色、語氣皆是再坦率不過了。
張彭祖更加困惑了,目光一轉便看向劉病已,希望他能給自己解釋一二。
劉病已瞥了杜佗一眼,勉強笑道:“與你沒什麽關係……”
張彭祖點了點頭,剛要往書房去,又驀然停步,轉身看向劉病已:“曾孫有什麽難處?”
一聽這話,劉病已立時一怔,杜佗卻是莞爾輕笑。
“……有這麽明顯?”劉病已不由苦笑。
張彭祖倒是也有些驚訝了。
“真有難處?”
“去書房說吧……”杜佗截了兩人的話頭,慎重地建議。
三人便加快步子往書房趕去。
將到書房門口,劉病已卻停了步。
“曾孫?”杜佗走在最後,見狀不由出聲喚了一聲。
張彭祖走在前麵,聞聲便轉頭,隨即轉過身,不解地皺眉。
劉病已看了看兩人,皺著眉,神色凝重地道:“這事……我不能說……所以……”
劉病已思前想後,還是覺得跟他們說那些不妥。
“是不能說,還是不想說?”杜佗的神色更加嚴肅了。
“不能說!”劉病已斷然迴答。
杜佗與張彭祖語塞,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什麽了。
不等他們想好,劉病已又道:“我要迴未央宮一趟。”
杜佗與張彭祖又是一愣。兩人都是高官之子,如何不知道宮中的事情?
想想最近與未央宮有關的事情……兩人的臉色更不好看了。相視一眼,兩人很有默契地同時伸手,將劉病已拉進了書房。
“病已,你迴去要做什麽?”
“曾孫,有些事情是外人不能摻和的……”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總而言之,都是不想劉病已迴宮。
劉病已隻是默默地聽著,直到兩人口呆舌燥地停了話音,才笑了笑,站起身:“我明白的。放心,我隻是去聽聽消息。”
劉病已如此一說,兩人便再無話可說了,隻能又叮囑了一番,才放他離開。
待劉病已離開,兩人稍歇片刻,便開始伏案抄書。又過好一會兒,停筆稍歇時,張彭祖忽然想到:“曾孫要探聽什麽消息?”
杜佗手上一停,筆下便出了錯,隻能歎息著搖頭,取了書刀,削去錯處。
“估計……是與皇後有關。”杜佗不願多談宮禁之事。
張彭祖也明白禁忌,見他如此,便噤聲不言了。
半晌,杜佗完成了自己被罰的抄寫,收拾時,見張彭祖抬眼,便輕聲道:“不知道是不是皇後要做什麽了……”
“皇後能做什麽?”張彭祖咬著筆杆反問。
雖然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他們還是知道,皇後的年紀比他們小不少呢!
杜佗思忖了一會兒,搖頭道:“皇後雖然年幼,但是,也到該曉事的時候了……”
張彭祖不再反駁,十分深沉地歎了口氣,悶聲道:“等曾孫迴來便知道了。”說完便不再抬眼,專注地抄寫《禮記》
劉病已迴來得比兩人猜測的要早一些,眉目間滿是沉鬱。
張彭祖仍在抄書,杜佗一個人陪著這位少年。
劉病已的寢室中,兩人麵對麵坐著,卻良久無聲。杜佗不敢問,隻能等劉病已自己開口。不知過了多久,劉病已終於開口,聲音十分嘶啞。
兩個消息。
——長公主共養勞苦,複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
——掖庭中,一位八子暴病猝亡。(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