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祝各位朋友平安幸福~~~~)
漢承秦製,官吏在正旦等大節都有休假,應該也是充分考慮到從除夕到正旦朝賀,一係列儀式皆是極為繁瑣的,而大部分官員,尤其是必須上殿的高官,年紀都不會少,如丞相田千秋,老邁得連天子都不忍心其入宮後步行前來朝見,特別允許其在宮中乘小車,因此,田千秋也被世人稱為“車丞相”。
——因此,休息是必須的。
不過,對所有官員來說,大朝之後,迴到家中,並不意味著休息——正旦之日,家主要率家中全體人員一同誠心祭祀祖禰。
祭祀儀式絲毫不比大朝簡單多——祀日、進酒、降神,之後,全家上下無論尊卑長幼,依次列於先祖之前,行禮祭拜。祭祀之後還有宴席,子婦與曾孫必須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
當然,宮中同樣如此,隻不過祭祀的事情大多由太常的官吏進行,而且,隻有帝後可以入宗廟,其他人也就是站在廟垣外,看著祭祀進行罷了。不過,兮君可以休息的最主要原因是,祭祀要到傍晚才開始。
正是因這個原因,杜延年根本沒有想到,剛剛結束家廟的祭祀,就有霍家家奴登門,傳話說霍光想盡快見到他。。
雖然知道霍光位高權重,且若非要事,斷不會這個時候傳話要見他,杜延的妻子仍然有些不滿:“朝廷尚有休,君亦非大將軍府屬吏,何止於如此?”
正旦之日,杜延年對妻子的抱怨也沒有辦法感到不滿,自然也不能教訓什麽,隻能軟語安慰了兩句,卻還是隨傳話的那人趕往霍家。
進了霍光的書房,杜延年隻看到霍光的長史與張安世,不由一愣,神色隨即便更加緊張。
——很顯然,事情緊急,且不是可以讓太多人知道的。
饒是杜延年素來機敏,也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
霍光的書房不大,尤其是此時他們所在的內室,除了靠著牆壁擺著的木架,剩下的位置也就隻能放下一張漆幾,漆幾周圍還勉強能擺上一圈方秤。這會兒,霍光坐在漆幾後,張安世坐在他的左手邊,正拿著一份尺一板看著,神色頗為專注,大將軍長史坐在的他右手邊,剩下霍光對麵的位置上,還有一張無人坐的獨榻,顯然是給他留著的。
三人都沒有發覺有人進來,杜延年也就沒有出聲寒喧,徑自在獨榻上坐下,霍光與張安世才被驚動。
見三人如此,杜延年不由訝然:“何事至於如此?”
張安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將手中尺一板遞給他:“自己看。”
天子四書,除了對諸侯王所下的策書用長二尺的簡板以作編簡,其餘的策書、製書、詔書、誡敕皆用長一尺一的簡板,這種簡板比其它簡板更寬,每板書寫兩行。
看到那份比尋常簡牘更長更寬的簡板時,杜延年便知道,那必然是天子的製書或詔書——策書的用途比較少,誡敕……那位少年天子也算聰慧,應該不會將下誡敕給霍光。
接過那份簡板,不過兩行字而已,杜延年不過掃了一眼,便將內容盡收眼底,隨即便十分奇怪地抬頭:“果然是藍田……有什麽問題嗎?”
對天子益封長公主,他們早在接到消息時便討論過,這份詔書的內容並沒有任何值得驚訝的地方。
張安世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伸手點了點他手中的簡板,皺眉提醒:“用心看!”
看到張安世眼中明顯的不解,杜延年以為自己疏忽了什麽,連忙點頭,又將那份尺一詔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卻始終不得要領,隻能看向張安世:“故尚書令,我實在不知要看這份詔書看出什麽來。”
張安世還沒有迴答,霍光便先開口了:“幼公,這還不是詔書。”
杜延年一愣,茫然地點頭:“的確……還沒有加璽封印……”
尚符璽郎是霍光的親信,天子詔命自然會先送給霍光過目才用璽——很清楚這一點的杜延年並不認為這是什麽值得關注的問題。
張安世不禁挑眉,有些明白問題的所在了。
“幼公,這是尺一板。”張安世又提醒了一句。
杜延年皺眉思忖,不過片刻,他便低頭看向簡板,隨即驚訝地抬頭,瞪大了眼睛:“這是禦史大夫所書……”
——天子詔命由禦史大夫起草。
這是一份正式的詔命。
——隻有在霍光未曾知會的情況下,尚符璽郎才會將需要加璽的詔書報給霍光……
“……天子這是……”杜延年咽了咽唾沫,心中的感覺十分複雜。
張安世輕笑:“陛下是擔心大將軍不允,所以……”打算避開霍光。
未說完的話語是何意思,大家都很清楚。
杜延年倒是因此笑了:“陛下聰明!”
——不聰明怎麽會想到駐於藍田的北軍胡騎?
張安世對他的評價報以不屑的白眼,霍光也笑著搖頭:“若是聰明……先帝的舊例在那兒……上何苦搞得這麽麻煩?”
想掌握朝廷的實權?
十六歲即位的先帝同樣麵臨這個問題,盡管孝景皇帝為他行了冠禮,不曾設任何輔臣、攝政,但是,權力這種東西從來不是你居於某個位置,就一定可以得到的。
年少的天子總是雄心萬丈,建元新政的轟轟烈烈終結於幾位公卿大臣失去性命的血色之中,當時十八歲的天子與掌握廢立之權的祖母幾乎反目,情況亟亟可危,被廢的威脅近在咫尺,連他的親舅舅都開始向其它諸侯王示好,換了別人,必是方寸大亂,不是惶然無措便是昏招頻出,可是,當時年少的先帝沒有。
或者該說先帝有一個好母親,借著衛子夫入宮的事情,皇太後好好地敲打了一番兒子,通過太皇太後唯一的女兒化解祖孫間的對抗,不動聲色便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機,然而,年少的天子沒有止步,微服、出獵、夜遊,先帝展示著少年人應有的姿態,沒有任何懷疑,即使是建元三年,將自己的隨從侍衛命以期門之名,也沒有引起任何的注意,直到他身邊的近臣僅僅持節便調動一郡兵馬平定東甌之亂時,眾人才恍然發現,堪堪弱冠之年的天子已經掌握了獨屬於自己的力量,並足以憑借那份力量掌握自己應有的權力了!
——那才是真正的聰明!
(淚眼汪汪地說,不要怪本章字數少……我想加更來著的,可是,平安夜搶購啊~~~~我得舍命陪家長~~~實在是有心無力了~~~~明天吧~~~就算不能加更~~~能多一千字是一千字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漢承秦製,官吏在正旦等大節都有休假,應該也是充分考慮到從除夕到正旦朝賀,一係列儀式皆是極為繁瑣的,而大部分官員,尤其是必須上殿的高官,年紀都不會少,如丞相田千秋,老邁得連天子都不忍心其入宮後步行前來朝見,特別允許其在宮中乘小車,因此,田千秋也被世人稱為“車丞相”。
——因此,休息是必須的。
不過,對所有官員來說,大朝之後,迴到家中,並不意味著休息——正旦之日,家主要率家中全體人員一同誠心祭祀祖禰。
祭祀儀式絲毫不比大朝簡單多——祀日、進酒、降神,之後,全家上下無論尊卑長幼,依次列於先祖之前,行禮祭拜。祭祀之後還有宴席,子婦與曾孫必須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
當然,宮中同樣如此,隻不過祭祀的事情大多由太常的官吏進行,而且,隻有帝後可以入宗廟,其他人也就是站在廟垣外,看著祭祀進行罷了。不過,兮君可以休息的最主要原因是,祭祀要到傍晚才開始。
正是因這個原因,杜延年根本沒有想到,剛剛結束家廟的祭祀,就有霍家家奴登門,傳話說霍光想盡快見到他。。
雖然知道霍光位高權重,且若非要事,斷不會這個時候傳話要見他,杜延的妻子仍然有些不滿:“朝廷尚有休,君亦非大將軍府屬吏,何止於如此?”
正旦之日,杜延年對妻子的抱怨也沒有辦法感到不滿,自然也不能教訓什麽,隻能軟語安慰了兩句,卻還是隨傳話的那人趕往霍家。
進了霍光的書房,杜延年隻看到霍光的長史與張安世,不由一愣,神色隨即便更加緊張。
——很顯然,事情緊急,且不是可以讓太多人知道的。
饒是杜延年素來機敏,也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
霍光的書房不大,尤其是此時他們所在的內室,除了靠著牆壁擺著的木架,剩下的位置也就隻能放下一張漆幾,漆幾周圍還勉強能擺上一圈方秤。這會兒,霍光坐在漆幾後,張安世坐在他的左手邊,正拿著一份尺一板看著,神色頗為專注,大將軍長史坐在的他右手邊,剩下霍光對麵的位置上,還有一張無人坐的獨榻,顯然是給他留著的。
三人都沒有發覺有人進來,杜延年也就沒有出聲寒喧,徑自在獨榻上坐下,霍光與張安世才被驚動。
見三人如此,杜延年不由訝然:“何事至於如此?”
張安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將手中尺一板遞給他:“自己看。”
天子四書,除了對諸侯王所下的策書用長二尺的簡板以作編簡,其餘的策書、製書、詔書、誡敕皆用長一尺一的簡板,這種簡板比其它簡板更寬,每板書寫兩行。
看到那份比尋常簡牘更長更寬的簡板時,杜延年便知道,那必然是天子的製書或詔書——策書的用途比較少,誡敕……那位少年天子也算聰慧,應該不會將下誡敕給霍光。
接過那份簡板,不過兩行字而已,杜延年不過掃了一眼,便將內容盡收眼底,隨即便十分奇怪地抬頭:“果然是藍田……有什麽問題嗎?”
對天子益封長公主,他們早在接到消息時便討論過,這份詔書的內容並沒有任何值得驚訝的地方。
張安世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伸手點了點他手中的簡板,皺眉提醒:“用心看!”
看到張安世眼中明顯的不解,杜延年以為自己疏忽了什麽,連忙點頭,又將那份尺一詔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幾遍,卻始終不得要領,隻能看向張安世:“故尚書令,我實在不知要看這份詔書看出什麽來。”
張安世還沒有迴答,霍光便先開口了:“幼公,這還不是詔書。”
杜延年一愣,茫然地點頭:“的確……還沒有加璽封印……”
尚符璽郎是霍光的親信,天子詔命自然會先送給霍光過目才用璽——很清楚這一點的杜延年並不認為這是什麽值得關注的問題。
張安世不禁挑眉,有些明白問題的所在了。
“幼公,這是尺一板。”張安世又提醒了一句。
杜延年皺眉思忖,不過片刻,他便低頭看向簡板,隨即驚訝地抬頭,瞪大了眼睛:“這是禦史大夫所書……”
——天子詔命由禦史大夫起草。
這是一份正式的詔命。
——隻有在霍光未曾知會的情況下,尚符璽郎才會將需要加璽的詔書報給霍光……
“……天子這是……”杜延年咽了咽唾沫,心中的感覺十分複雜。
張安世輕笑:“陛下是擔心大將軍不允,所以……”打算避開霍光。
未說完的話語是何意思,大家都很清楚。
杜延年倒是因此笑了:“陛下聰明!”
——不聰明怎麽會想到駐於藍田的北軍胡騎?
張安世對他的評價報以不屑的白眼,霍光也笑著搖頭:“若是聰明……先帝的舊例在那兒……上何苦搞得這麽麻煩?”
想掌握朝廷的實權?
十六歲即位的先帝同樣麵臨這個問題,盡管孝景皇帝為他行了冠禮,不曾設任何輔臣、攝政,但是,權力這種東西從來不是你居於某個位置,就一定可以得到的。
年少的天子總是雄心萬丈,建元新政的轟轟烈烈終結於幾位公卿大臣失去性命的血色之中,當時十八歲的天子與掌握廢立之權的祖母幾乎反目,情況亟亟可危,被廢的威脅近在咫尺,連他的親舅舅都開始向其它諸侯王示好,換了別人,必是方寸大亂,不是惶然無措便是昏招頻出,可是,當時年少的先帝沒有。
或者該說先帝有一個好母親,借著衛子夫入宮的事情,皇太後好好地敲打了一番兒子,通過太皇太後唯一的女兒化解祖孫間的對抗,不動聲色便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機,然而,年少的天子沒有止步,微服、出獵、夜遊,先帝展示著少年人應有的姿態,沒有任何懷疑,即使是建元三年,將自己的隨從侍衛命以期門之名,也沒有引起任何的注意,直到他身邊的近臣僅僅持節便調動一郡兵馬平定東甌之亂時,眾人才恍然發現,堪堪弱冠之年的天子已經掌握了獨屬於自己的力量,並足以憑借那份力量掌握自己應有的權力了!
——那才是真正的聰明!
(淚眼汪汪地說,不要怪本章字數少……我想加更來著的,可是,平安夜搶購啊~~~~我得舍命陪家長~~~實在是有心無力了~~~~明天吧~~~就算不能加更~~~能多一千字是一千字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