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月底。秋意來襲。滿山紅葉,連天落木。
長安。趙府。八大世家,高門顯赫。
一處葡萄藤架下,兩方青石桌,置著美酒瓜果。
一名男子玩弄著琉璃蓮瓣酒甌,對著麵前的女子莫名笑道:“不給堂兄我斟酒麽?”
男子發髻束金簪,紫色衫子淩亂的穿著,肩膀處都散散的鬆開,露出了印著胭脂花子的胸膛,他臉色泛紅,有幾分醉意,笑意很是輕浮。
正是八大世家,趙家世子,趙鶴紫。
女子是趙家小姐趙宛月。她的眸底劃過一絲厭惡,但還是勉強擠出一分蒼白的笑意,伸手去拿酒壺,卻因為懼怕而手一抖,美酒灑出來,髒了她一手。
她慌忙求饒道:“鶴紫堂兄恕罪。宛月剛剛醫好了鶴頂紅,身子還虛,方有冒犯。”
趙鶴紫異樣的一笑,驀地拉過她的纖纖玉手,舌尖輕薄的****起美酒來。舌尖還誘惑的畫著圈,一路沿著手腕舔上藕似的玉臂。
趙宛月臉色愈發難看,可偏偏不敢違抗一句,隻是掛著虛弱的笑,眼底已經有了淚珠。
“宛月爹娘經營銀礦,如今大魏盛行金價將漲的流言,銀礦大賤,宛月府上境況愈下,每日都有奴仆小工偷了東西逃走。派出查案的官吏總是莫名其妙丟了性命,如今刺史大人都不願接管。還望鶴紫堂兄依世子之權,救濟救濟宛月一脈。”
趙鶴紫撲哧一笑,文不對題的答道:“宛月的鶴頂紅是熙德長公主李沁華所下罷。”
趙宛月一愣,想起那日自己私自放走青鳶一日,沉聲道:“是。”
趙鶴紫點點頭,起身道:“李沁華和吳雁棠也有私情。聽聞吳雁棠掌管的南郊屯兵,已經為李沁華私人調遣。給我盡快扳倒李沁華,我要拿到南郊兵權。”
趙宛月身子一震,帶了討好的意味湊上去:“堂兄,宛月早就在布局。隻是她和皇帝自小情深,宛月步步不敢疏忽,請堂兄稍耐。”
忽地,趙鶴紫劍眉一豎,眸底頓時盈滿戾氣,他猛地將趙宛月摔到地上,對四下奴仆喝道:“來人!給我把她綁在葡萄藤架上!”
趙宛月勃然色變,剛想掙紮,可是想起家裏沒落,生生把氣兒吞了下去。任由奴仆把她手和腳綁在前後相距的藤架上,像個葫蘆串一樣掛在兩個架子中間。
“趙宛月!本公子沒有耐心慢慢等!今年年關之前,我要你於合宮歡宴除去李沁華!”趙鶴紫眉眼扭曲,眼底都是雪亮的狠光。
趙宛月帶了兩份哽咽,擠出來的討好的笑意:“堂兄!合宮歡宴,舉國矚目。宛月若是在宴上揭發,豈不是將宛月爹娘供到了明麵!那些親近李沁華的人,譬如吳家,豈會饒過宛月府上!”
趙鶴紫輕蔑的一笑,手裏抄過一條鞭子,竟是毫無憐惜的,一鞭鞭往趙宛月嬌軀上打去。
佳人頓時慘叫連連,偏偏手腳被縛住動彈不得。水紅色裙衫破碎,露出雪白的肌膚,被四下議論的奴仆看了個幹淨。巨大的屈辱向趙宛月湧來,她瞳孔擴大,碎米牙咬進下唇,淚珠將臉上的妝容糊成一團。
因為金價將漲的流言,曾經驕矜美豔的趙家小姐,如今隻能百般祈憐,可是爹娘夜深的愁眉緊鎖,府上的蕭條淒清,讓她生生將朱唇碎裂的鮮血咽了下去。對趙鶴紫擠出一絲麻木又美豔的微笑:“堂兄,莫打了.宛月應了就是。求堂兄救濟救濟宛月府上。”
趙鶴紫停了鞭子,滿意的一笑。放下趙宛月,瞧著她顫抖著整理好衣衫,默默行禮離去。
“趙宛月雖是個賤人,但好歹是趙家人。金價將漲,竟讓她府上破敗至此。英兒,流言竟如此可怕?”趙鶴紫屏退諸人,對著身後婷婷走出的一抹身影,笑問道。
女子一襲鵝黃色衫子,她湊上前去,一隻小手如水蛇般探入了趙鶴紫的衣襟,吐氣如蘭:“趙郎豈不聞,流言猛如虎?”
趙鶴紫咽了口唾沫,一手在女子細腰上遊走,一隻手已經迫不及待的去解自己的腰帶:“鶴紫隻聞,美人如虎。”
男子紫色衫子悄然滑落,露出還算白皙的脊背,喚“英兒”的女子,手指觸碰到脊背上一處印記,眸色瞬時幽深起來。
下一刻,不待趙鶴紫與美人春風一度,他就軟軟的倒在了地上,任憑女子怎麽踢他,都沒有了反應。女子厭惡的擦拭著自己的指尖,目光投到趙鶴紫背上的痕跡,眸底波浪洶湧。
京城長安,分置長安縣、萬年縣,劃東西而治。
八月廿八。夜。
長安縣縣衙。本是天子腳下,官府高堂,此刻卻血流十裏,屍堆遍地。無論是縣令、校尉還是師爺、衙役,都毫無聲息的胡亂倒在堂中。鮮血流出縣衙,一直流到坊間街道上。腥臭的味道令人作嘔,連縣衙牢獄裏關押的罪人都無一幸免。
一襲碧衫的青鳶坐在縣令的高椅上,一條腿耷拉上扶手,不斷地往嘴裏送著藕粉桂花糕。
堂內血泊中,屍堆間,跪著數十名褐衣男子,雖然身旁的屍臭味難過,但他們仍隻敢恭敬地垂著頭,等候著女子把藕粉桂花糕吃完。
“此處長安縣,還有旁邊的萬年縣,一共多少?”青鳶咀嚼著甜膩的花糕,微微眯了眼。
一名褐衣男子抱拳答道:“單混頭迴鳶姑娘話,長安縣衙凡一百六十人,萬年縣衙共一百二十五人。無一人逃脫,名冊俱在此。”
便有人為青鳶呈上名冊,青鳶擺擺手,無意細看。隻是若有所思道:“金價將漲,金礦炙手可熱。豪強強買金礦,鬧出了數百人命,縣官查處懲辦。連著傳播流言,收黃不收白的錢莊,都被查了個底朝天。如此,長安縣令、萬年縣令倒是個清官。”
單混頭渾身一抖,忙不迭的叩首道:“當官的哪有真清的。為了主子大業,他們為鳶姑娘而死,也是幸事了。”
青鳶莫名的一笑,目光掃過堂中,卻沒有看見身著縣令官服的男子,心頭有些疑惑,她還想著令單混頭為他好好安葬,也算他為人父母官一場了。
正在思量間,忽地頭頂房簷一聲巨響,青瓦裂開一個大洞,一名男子手執長劍,從半空中倒身向下,直直向官椅上的青鳶刺來。
“妖女!原來金價流言是你傳出來的!本官這就取你性命,告慰百姓!”男子的長劍攜風帶雲,唿嘯而來,轉瞬逼近青鳶麵前。
青鳶眉梢一挑,翻身下椅,男子的劍刺入椅背,讓青鳶剛想喘口氣,忽地覺得雙腿被扣住動彈不得。低頭一瞧,竟是名死了一半的衙役,血淋淋的手死死絆住了她。
“大人!此女不除,則金價流言,可釀成我朝大患!”那衙役明顯是拚了最後一口氣,說完後就兩眼一翻昏死過去。但這個空檔卻為那縣令贏得了時機,青鳶剛一轉頭,就看到眼前凜冽的寒光,模糊了自己整個視線。
“鳶姑娘!”單混頭駭然喝道,可是他們諸人跪在堂下,要跑到官椅這邊,顯然是來不及。
電光火石,危機之間,一聲小獸的鳴叫。紅色的身影猛地向那縣令撞來。諸人正是絕望,一直小動物也來攪局。
可是下一刻,縣令的瞳孔猛然收縮。他的身子竟然無法動彈,隻能眼睜睜的瞧著一隻小小的畜生,攜帶著千鈞威壓,將他直直撞出去半裏,甚至轟碎了一堵牆,他哇的一口吐出口鮮血,連話都來不及說,就丟了性命。
堂中寂靜了片刻。諸人定睛一瞧,竟是隻火紅色的小狐狸,兩隻小眼睛黑溜溜轉。
青鳶恢複了鎮靜。瞧向小狐狸,心下喜歡,上前想去抓它,可小狐狸身子一閃就消失在了夜色裏。似乎那黑溜溜的小眼睛對青鳶閃了閃,竟像個熟識的故人般,靈性十足。青鳶大奇,想著迴去一定要給諸人說說。
“鳶姑娘,可有大礙?”單混頭恍恍惚惚的跑上來,臉色不定的打量著青鳶。青鳶不在意的點點頭:“無妨。趙宛曜如何了?”
單混頭舒了口氣,得意的一拍胸脯:“鳶姑娘盡管放心。咱把他關在豬圈裏,每日就給爛掉的菜吃。初時還叫叫哇哇,現在倒是安靜了。隔幾天毛順了,九月初五。咱親自把他送到崤山來。”
青鳶點點頭,讓道上的管教一個富家公子,手段多得是。她瞧向地上那個縣令的屍體,眸色閃了閃,拂袖一歎:“厚葬罷。”
夜色濃重,怨魂唿嘯,隻化為了雲間一輪新月。
九月初一。長安洛陽震動。
長安縣衙、萬年縣衙被人血洗。從縣令到衙役,數百性命一夜做鬼。天子腳下,血流成河。
大理寺和刑部自然連夜查案,牽出了道上,盤綜錯節,再次不了了之。
後來官場傳聞,兩縣慘案,是因為查辦了強買金礦的豪強,才受到道上報複。是以諸州官府都被嚇破了膽,天子腳下尚且如此,其餘州隻怕道上更為猖狂。
於是再沒有官府壓製金價流言,金價之亂,就這麽以燎原之勢,侵蝕到了大魏天下根基。
金價繼續瘋漲。銀飾賤賣,胡商不滿。在胡商聚集的廣州,開始有大食、波斯、天竺等盛產銀飾的胡商作亂,殺死大魏市舶司官員。惹得魏民抗議,朝廷不得不令鴻臚寺卿親臨廣州安撫。
長安。趙府。八大世家,高門顯赫。
一處葡萄藤架下,兩方青石桌,置著美酒瓜果。
一名男子玩弄著琉璃蓮瓣酒甌,對著麵前的女子莫名笑道:“不給堂兄我斟酒麽?”
男子發髻束金簪,紫色衫子淩亂的穿著,肩膀處都散散的鬆開,露出了印著胭脂花子的胸膛,他臉色泛紅,有幾分醉意,笑意很是輕浮。
正是八大世家,趙家世子,趙鶴紫。
女子是趙家小姐趙宛月。她的眸底劃過一絲厭惡,但還是勉強擠出一分蒼白的笑意,伸手去拿酒壺,卻因為懼怕而手一抖,美酒灑出來,髒了她一手。
她慌忙求饒道:“鶴紫堂兄恕罪。宛月剛剛醫好了鶴頂紅,身子還虛,方有冒犯。”
趙鶴紫異樣的一笑,驀地拉過她的纖纖玉手,舌尖輕薄的****起美酒來。舌尖還誘惑的畫著圈,一路沿著手腕舔上藕似的玉臂。
趙宛月臉色愈發難看,可偏偏不敢違抗一句,隻是掛著虛弱的笑,眼底已經有了淚珠。
“宛月爹娘經營銀礦,如今大魏盛行金價將漲的流言,銀礦大賤,宛月府上境況愈下,每日都有奴仆小工偷了東西逃走。派出查案的官吏總是莫名其妙丟了性命,如今刺史大人都不願接管。還望鶴紫堂兄依世子之權,救濟救濟宛月一脈。”
趙鶴紫撲哧一笑,文不對題的答道:“宛月的鶴頂紅是熙德長公主李沁華所下罷。”
趙宛月一愣,想起那日自己私自放走青鳶一日,沉聲道:“是。”
趙鶴紫點點頭,起身道:“李沁華和吳雁棠也有私情。聽聞吳雁棠掌管的南郊屯兵,已經為李沁華私人調遣。給我盡快扳倒李沁華,我要拿到南郊兵權。”
趙宛月身子一震,帶了討好的意味湊上去:“堂兄,宛月早就在布局。隻是她和皇帝自小情深,宛月步步不敢疏忽,請堂兄稍耐。”
忽地,趙鶴紫劍眉一豎,眸底頓時盈滿戾氣,他猛地將趙宛月摔到地上,對四下奴仆喝道:“來人!給我把她綁在葡萄藤架上!”
趙宛月勃然色變,剛想掙紮,可是想起家裏沒落,生生把氣兒吞了下去。任由奴仆把她手和腳綁在前後相距的藤架上,像個葫蘆串一樣掛在兩個架子中間。
“趙宛月!本公子沒有耐心慢慢等!今年年關之前,我要你於合宮歡宴除去李沁華!”趙鶴紫眉眼扭曲,眼底都是雪亮的狠光。
趙宛月帶了兩份哽咽,擠出來的討好的笑意:“堂兄!合宮歡宴,舉國矚目。宛月若是在宴上揭發,豈不是將宛月爹娘供到了明麵!那些親近李沁華的人,譬如吳家,豈會饒過宛月府上!”
趙鶴紫輕蔑的一笑,手裏抄過一條鞭子,竟是毫無憐惜的,一鞭鞭往趙宛月嬌軀上打去。
佳人頓時慘叫連連,偏偏手腳被縛住動彈不得。水紅色裙衫破碎,露出雪白的肌膚,被四下議論的奴仆看了個幹淨。巨大的屈辱向趙宛月湧來,她瞳孔擴大,碎米牙咬進下唇,淚珠將臉上的妝容糊成一團。
因為金價將漲的流言,曾經驕矜美豔的趙家小姐,如今隻能百般祈憐,可是爹娘夜深的愁眉緊鎖,府上的蕭條淒清,讓她生生將朱唇碎裂的鮮血咽了下去。對趙鶴紫擠出一絲麻木又美豔的微笑:“堂兄,莫打了.宛月應了就是。求堂兄救濟救濟宛月府上。”
趙鶴紫停了鞭子,滿意的一笑。放下趙宛月,瞧著她顫抖著整理好衣衫,默默行禮離去。
“趙宛月雖是個賤人,但好歹是趙家人。金價將漲,竟讓她府上破敗至此。英兒,流言竟如此可怕?”趙鶴紫屏退諸人,對著身後婷婷走出的一抹身影,笑問道。
女子一襲鵝黃色衫子,她湊上前去,一隻小手如水蛇般探入了趙鶴紫的衣襟,吐氣如蘭:“趙郎豈不聞,流言猛如虎?”
趙鶴紫咽了口唾沫,一手在女子細腰上遊走,一隻手已經迫不及待的去解自己的腰帶:“鶴紫隻聞,美人如虎。”
男子紫色衫子悄然滑落,露出還算白皙的脊背,喚“英兒”的女子,手指觸碰到脊背上一處印記,眸色瞬時幽深起來。
下一刻,不待趙鶴紫與美人春風一度,他就軟軟的倒在了地上,任憑女子怎麽踢他,都沒有了反應。女子厭惡的擦拭著自己的指尖,目光投到趙鶴紫背上的痕跡,眸底波浪洶湧。
京城長安,分置長安縣、萬年縣,劃東西而治。
八月廿八。夜。
長安縣縣衙。本是天子腳下,官府高堂,此刻卻血流十裏,屍堆遍地。無論是縣令、校尉還是師爺、衙役,都毫無聲息的胡亂倒在堂中。鮮血流出縣衙,一直流到坊間街道上。腥臭的味道令人作嘔,連縣衙牢獄裏關押的罪人都無一幸免。
一襲碧衫的青鳶坐在縣令的高椅上,一條腿耷拉上扶手,不斷地往嘴裏送著藕粉桂花糕。
堂內血泊中,屍堆間,跪著數十名褐衣男子,雖然身旁的屍臭味難過,但他們仍隻敢恭敬地垂著頭,等候著女子把藕粉桂花糕吃完。
“此處長安縣,還有旁邊的萬年縣,一共多少?”青鳶咀嚼著甜膩的花糕,微微眯了眼。
一名褐衣男子抱拳答道:“單混頭迴鳶姑娘話,長安縣衙凡一百六十人,萬年縣衙共一百二十五人。無一人逃脫,名冊俱在此。”
便有人為青鳶呈上名冊,青鳶擺擺手,無意細看。隻是若有所思道:“金價將漲,金礦炙手可熱。豪強強買金礦,鬧出了數百人命,縣官查處懲辦。連著傳播流言,收黃不收白的錢莊,都被查了個底朝天。如此,長安縣令、萬年縣令倒是個清官。”
單混頭渾身一抖,忙不迭的叩首道:“當官的哪有真清的。為了主子大業,他們為鳶姑娘而死,也是幸事了。”
青鳶莫名的一笑,目光掃過堂中,卻沒有看見身著縣令官服的男子,心頭有些疑惑,她還想著令單混頭為他好好安葬,也算他為人父母官一場了。
正在思量間,忽地頭頂房簷一聲巨響,青瓦裂開一個大洞,一名男子手執長劍,從半空中倒身向下,直直向官椅上的青鳶刺來。
“妖女!原來金價流言是你傳出來的!本官這就取你性命,告慰百姓!”男子的長劍攜風帶雲,唿嘯而來,轉瞬逼近青鳶麵前。
青鳶眉梢一挑,翻身下椅,男子的劍刺入椅背,讓青鳶剛想喘口氣,忽地覺得雙腿被扣住動彈不得。低頭一瞧,竟是名死了一半的衙役,血淋淋的手死死絆住了她。
“大人!此女不除,則金價流言,可釀成我朝大患!”那衙役明顯是拚了最後一口氣,說完後就兩眼一翻昏死過去。但這個空檔卻為那縣令贏得了時機,青鳶剛一轉頭,就看到眼前凜冽的寒光,模糊了自己整個視線。
“鳶姑娘!”單混頭駭然喝道,可是他們諸人跪在堂下,要跑到官椅這邊,顯然是來不及。
電光火石,危機之間,一聲小獸的鳴叫。紅色的身影猛地向那縣令撞來。諸人正是絕望,一直小動物也來攪局。
可是下一刻,縣令的瞳孔猛然收縮。他的身子竟然無法動彈,隻能眼睜睜的瞧著一隻小小的畜生,攜帶著千鈞威壓,將他直直撞出去半裏,甚至轟碎了一堵牆,他哇的一口吐出口鮮血,連話都來不及說,就丟了性命。
堂中寂靜了片刻。諸人定睛一瞧,竟是隻火紅色的小狐狸,兩隻小眼睛黑溜溜轉。
青鳶恢複了鎮靜。瞧向小狐狸,心下喜歡,上前想去抓它,可小狐狸身子一閃就消失在了夜色裏。似乎那黑溜溜的小眼睛對青鳶閃了閃,竟像個熟識的故人般,靈性十足。青鳶大奇,想著迴去一定要給諸人說說。
“鳶姑娘,可有大礙?”單混頭恍恍惚惚的跑上來,臉色不定的打量著青鳶。青鳶不在意的點點頭:“無妨。趙宛曜如何了?”
單混頭舒了口氣,得意的一拍胸脯:“鳶姑娘盡管放心。咱把他關在豬圈裏,每日就給爛掉的菜吃。初時還叫叫哇哇,現在倒是安靜了。隔幾天毛順了,九月初五。咱親自把他送到崤山來。”
青鳶點點頭,讓道上的管教一個富家公子,手段多得是。她瞧向地上那個縣令的屍體,眸色閃了閃,拂袖一歎:“厚葬罷。”
夜色濃重,怨魂唿嘯,隻化為了雲間一輪新月。
九月初一。長安洛陽震動。
長安縣衙、萬年縣衙被人血洗。從縣令到衙役,數百性命一夜做鬼。天子腳下,血流成河。
大理寺和刑部自然連夜查案,牽出了道上,盤綜錯節,再次不了了之。
後來官場傳聞,兩縣慘案,是因為查辦了強買金礦的豪強,才受到道上報複。是以諸州官府都被嚇破了膽,天子腳下尚且如此,其餘州隻怕道上更為猖狂。
於是再沒有官府壓製金價流言,金價之亂,就這麽以燎原之勢,侵蝕到了大魏天下根基。
金價繼續瘋漲。銀飾賤賣,胡商不滿。在胡商聚集的廣州,開始有大食、波斯、天竺等盛產銀飾的胡商作亂,殺死大魏市舶司官員。惹得魏民抗議,朝廷不得不令鴻臚寺卿親臨廣州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