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巧在旁邊不住地抽泣,吳家駿看著李翠巧哭,心裏一陣煩燥,心裏想,這個李翠巧,真不像話,管家不成,在外麵還要丟人,往日也不能給自己幫上忙。要錢沒錢,求個教席,也不能出力。李諸家沒有留自家過夜,但留下鄧夫人及司徒雲,顯而易見的是李諸家與這位二姐不親,看來求鄧舉人的事,李翠巧不能擔張口,幫不上忙了。(這位仁兄忘了,人家那是親娘,親嶽母。)
李海看二姑丈的樣子,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嘴,突然轉個臉,真誠地看著李翠巧,一臉沉重地對其道:“二姑,我聽人家說,離異的孩子考秀才,要學院寫推薦信的。這得費多大的勁!如果被人知道二姑丈被辭的事,哥哥可能還要幾個秀才先生的舉薦,這樣比商人還要難得機會參考。這可如何是好?”
李海多大的孩子,一臉沉重的樣子,那個小模樣,要多怪就有多怪。
李濤哥倆、鄧熾及濱濱,在旁邊看著,心裏別提那個別扭勁了,幾個孩子咬著個唇,忍著不笑,外人乍一看,還以為是為哥哥不能參考而黯然。
吳家駿聽了李海這話,想了會兒規矩,確實是這樣,無端地就急出了一身冷汗。
美人更好、財富更多,又怎能比得上秀才的聲名。商人有的是美人、財富,但仍是求秀才身份,這就可見一斑!秀才身份是所有國家都承認的。秀才可以免田稅、國家間的過關稅、免勞役等,先不說這稅那稅的減免,就那買東西可以打折的身份。就已經是衣食無憂的保障,家族之榮了。不然以吳家駿家的情況怎還有田產?
吳家駿皺著眉,他要重新審視自己與李翠巧的情況。
李翠巧聽後,陣驚了會兒。想到自身的情況,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這會兒是痛到傷心處,雖然無聲,但涕如雨下,有攢心之痛。
吳家駿看到李翠巧的樣子。想著自己這幾天的處事,心想怎麽說也是幾十年的夫妻,心有不忍,道:“迴家後,我就納妾吧。你也知道,她的情況,她不入咱們家,你讓她去哪?古語雲,一夜夫妻百日恩。我負了你,但總不能一錯再錯。”
李翠巧知道。妓女入門是吳家駿誓必行之路,從平妻變成小妾,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想著小妾可以任正妻販賣,心裏略有平衡,臉色稍有和緩。
李翠huā知道這位妹夫,之前就想納妾的。想著阻一次肯定還要鬧騰,這是二妹自家的事,也不好插話。
鄧氏剛剛在鄰桌招唿客人,不清楚李翠巧的事,笑著將已打包好的迴禮遞給二姐,道:“二姐,這是迴禮,你千萬別嫌棄才好。現在天色還未轉晚,用過晚飯再迴家也不遲。”
吳家駿看了眼李翠巧,心想她是指望不上的了。想著聽傳言,這三弟家是實誠的人,故攤開說:“三弟妹,以前的書院與我略有誤會,我有事想見見鄧舉人。你看,可不可以幫著引薦一下,你二姐與我,打算在這裏住著等你爹迴來。”
李翠巧想著迴家後就要納那個小妾入門,心裏著慌,抽咽著對鄧氏道:“三弟妹,我這剛巧遇著事了,想讓三弟幫一下。爹那處不是有間房,你們家現在也住不上了,我想進去住一兩天,等三弟迴來,也給咱爹盡盡孝道。我嫁得早,與你不太熟,剛好咱們處處,熟悉一下。”
鄧熾聽後看了眼李翠巧,迴想起之前李諸向自己介紹的李家情況,眼神暗了暗。
鄧氏聽後一臉驚愕,然後突然憤怒地對吳家駿道:“二姐夫,咱們家現在都是女眷,孩子小,我們怎麽能招待你這一秀才過夜?這些避忌,你一秀才都不曉得?”
吳家駿聽後臉涔涔,轉了轉眼珠子,道:“我知道你們家裏略有不便,剛剛你二姐也說了,咱們住你們在爹家的老房子,那裏東西少些,你們剛剛搬出來的,咱們用起來也便處。”
李海哥仨及濱濱聽後心裏怒氣翻騰,這真是,人不要臉,所向披靡了!二姑倆夫婦說了這話,自家隻要是怕惹閑話的,要臉麵的,就沒有什麽正當的理由拒絕了。
這不能怪孩子們沒有同情心。李翠巧一直與李諸家不親香,不是拿東西,就是隨便罵李諸家。現在遇到事,求李諸家了,也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還想占家裏的老房子(在李老爺子院子裏的房子)。孩子們個個人精似的,聽著幾句話就分析出來了。
鄧熾看著濱濱眼裏的憤怒,突然對李翠huā道:“大姑,李叔在院子裏的家,不是租了給貴哥住?”
李翠huā被吳家駿的話驚了下,聽到鄧熾的話,條件反射地接道:“是呀,我今兒下午就讓張貴搬了進去了,想著三弟在那裏中了秀才,想著張貴占想喜氣。”
吳家駿及李翠巧聽到這話,皺頭微不察地皺了一下,李翠巧腫著眼,看向李翠huā道:“大姐,那張貴以前的房子,可不可以讓我住會兒?”
李翠huā聽後心生怒氣,但麵上不表,心裏琢磨了會兒,慢條思理地道:“二妹,不是大姐不讓你住。貴兒住的地方你也見過,爬上爬下不便不說,就那繩梯還晃蕩,看著就怕中途斷了,一個不小心摔了。往日老夫人心疼孫子,早就讓其一起住在下麵了。上麵現在鋪了灰,你們想住進去,還要清理。老夫人住在下麵,揚起了灰,髒了或吵了老夫人不要緊,就怕一個不小心,惹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突然染病,這就不美了。現在藥缺,什麽吃的都金貴,咱們今時不同往日,還是注意些好。”
李翠巧及吳家駿聽後,臉色以眼可見的速度由白轉黑,再轉青。
吳家駿能考得上秀才,聰敏還是有些的。其自從成秀才後,識的人一直是對其百依百順,一直被吹捧著的。聽了李翠huā的話,心想這位大姐不識好歹,既然看低秀才,他也不顧及李翠huā大姐的身份,狠狠地瞪了眼李翠huā,又想著剛剛李海的話,拉著李翠巧就往外走,連招唿也不打個。
李翠huā被瞪了眼,內裏怒氣翻騰,心裏想,這二妹家倆位都不靠譜,他們倆人今兒都不知道是故意過來做秀占房子的,還是真的家裏出事了。
鄧氏看著二姐家倆人離開,心裏鬆了口氣,心想今兒真的多得大姐,不然二姐住進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收迴。忙留下大姐李翠huā吃晚飯。
李翠huā雖然是以前在那個大宅子裏敗下陣來的人,但是眼力見還是有的,微不可察的瞟了眼鄧熾,笑著應了下來。
用過晚飯後,鄧夫人一直在鄧氏邊說持家之道。濱濱當然是被拉著一起聽的,可惜,一口茶的功夫,濱濱就睡著了。鄧夫人的小家應處之道,濱濱又怎聽得下去。
鄧舉人家的情況與李諸家的情況不同,鄧氏聽著鄧夫人的教導,幾次想駁話,但想著自家娘難得興致如此好,忍著,一臉帶笑地聽下去。
一夜不表。
第三日,鄧舉人、鄧材軒及李諸,駕著馬車迴來。眾人看到隻這仨位迴來,心裏想這事是成了,未聽消息,隻看車與人,心裏就樂歡上了。
李諸提著一個蓋著米黃小布的小籃子,還未等馬車停穩,一步兩步蹦下馬車,向鄧夫人行了禮後,將小籃子遞給鄧氏,高興地道:“敏,我迴來了。我們去到鄰院,與那院長一說這事,他聽後了自家閨女的事,自知自家理虧,忙讓人將她閨女綁迴家。剛好她追著咱們已在路上,這省下了一來一迴的功夫。爹覺得他們他們家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糾纏,恐其不休,就讓其白紙黑紙地立誓,如果她再過來糾纏我,生死由我們家處置,那個院長教女無方,終身不可再教書育人。大舅另huā了十兩銀子,到官衙將這誓言過了紅頭文,備了檔。隻一兩天的時間,就處置好了。”
鄧夫人、鄧氏及孩子們在旁邊聽後,笑著點點頭。濱濱心想,外公及大舅,雙舉人出馬,又怎會處置不好,且倆人處事還是穩妥的。
鄧材軒停好馬車,鄧舉人麵無表情地下了馬車。鄧材軒一扔馬鞭,一臉怒容地對鄧氏道:“敏兒,這個家,你要操起來。諸,一天到晚亂買東西。什麽髒東西,也亂買,他還說家裏人肯定喜歡的。他一個轉身就買了下來。爹與我攔也攔不住。咱們身份在那裏,也不好意思讓他拿迴去退了。籃子裏那幾個破石子,竟然要五十兩銀子。其實這些就是一些人家吃蚌不要的石子。李諸一路上手不離地提著,還把這些當寶了,真是。”
鄧氏聽後驚訝了下,忙揭開蓋著的布,隻見籃子內是如濱濱拇指大小的米黃色的珍珠。鄧氏想起上次孩子們洗大珍珠的場景,想起濱濱笑得不見眼的模樣,笑嗔著瞪了李諸一眼,看著正在蹦跳的閨女,瞧著倆父女相似的宛若包容一切的深邃大眼睛,愣了愣神,心裏好笑地想著,看來閨女可真是李諸心尖上的人兒,以後要討娶自家孩子的人,就嶽父這關可不好過。
李海看二姑丈的樣子,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嘴,突然轉個臉,真誠地看著李翠巧,一臉沉重地對其道:“二姑,我聽人家說,離異的孩子考秀才,要學院寫推薦信的。這得費多大的勁!如果被人知道二姑丈被辭的事,哥哥可能還要幾個秀才先生的舉薦,這樣比商人還要難得機會參考。這可如何是好?”
李海多大的孩子,一臉沉重的樣子,那個小模樣,要多怪就有多怪。
李濤哥倆、鄧熾及濱濱,在旁邊看著,心裏別提那個別扭勁了,幾個孩子咬著個唇,忍著不笑,外人乍一看,還以為是為哥哥不能參考而黯然。
吳家駿聽了李海這話,想了會兒規矩,確實是這樣,無端地就急出了一身冷汗。
美人更好、財富更多,又怎能比得上秀才的聲名。商人有的是美人、財富,但仍是求秀才身份,這就可見一斑!秀才身份是所有國家都承認的。秀才可以免田稅、國家間的過關稅、免勞役等,先不說這稅那稅的減免,就那買東西可以打折的身份。就已經是衣食無憂的保障,家族之榮了。不然以吳家駿家的情況怎還有田產?
吳家駿皺著眉,他要重新審視自己與李翠巧的情況。
李翠巧聽後,陣驚了會兒。想到自身的情況,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這會兒是痛到傷心處,雖然無聲,但涕如雨下,有攢心之痛。
吳家駿看到李翠巧的樣子。想著自己這幾天的處事,心想怎麽說也是幾十年的夫妻,心有不忍,道:“迴家後,我就納妾吧。你也知道,她的情況,她不入咱們家,你讓她去哪?古語雲,一夜夫妻百日恩。我負了你,但總不能一錯再錯。”
李翠巧知道。妓女入門是吳家駿誓必行之路,從平妻變成小妾,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想著小妾可以任正妻販賣,心裏略有平衡,臉色稍有和緩。
李翠huā知道這位妹夫,之前就想納妾的。想著阻一次肯定還要鬧騰,這是二妹自家的事,也不好插話。
鄧氏剛剛在鄰桌招唿客人,不清楚李翠巧的事,笑著將已打包好的迴禮遞給二姐,道:“二姐,這是迴禮,你千萬別嫌棄才好。現在天色還未轉晚,用過晚飯再迴家也不遲。”
吳家駿看了眼李翠巧,心想她是指望不上的了。想著聽傳言,這三弟家是實誠的人,故攤開說:“三弟妹,以前的書院與我略有誤會,我有事想見見鄧舉人。你看,可不可以幫著引薦一下,你二姐與我,打算在這裏住著等你爹迴來。”
李翠巧想著迴家後就要納那個小妾入門,心裏著慌,抽咽著對鄧氏道:“三弟妹,我這剛巧遇著事了,想讓三弟幫一下。爹那處不是有間房,你們家現在也住不上了,我想進去住一兩天,等三弟迴來,也給咱爹盡盡孝道。我嫁得早,與你不太熟,剛好咱們處處,熟悉一下。”
鄧熾聽後看了眼李翠巧,迴想起之前李諸向自己介紹的李家情況,眼神暗了暗。
鄧氏聽後一臉驚愕,然後突然憤怒地對吳家駿道:“二姐夫,咱們家現在都是女眷,孩子小,我們怎麽能招待你這一秀才過夜?這些避忌,你一秀才都不曉得?”
吳家駿聽後臉涔涔,轉了轉眼珠子,道:“我知道你們家裏略有不便,剛剛你二姐也說了,咱們住你們在爹家的老房子,那裏東西少些,你們剛剛搬出來的,咱們用起來也便處。”
李海哥仨及濱濱聽後心裏怒氣翻騰,這真是,人不要臉,所向披靡了!二姑倆夫婦說了這話,自家隻要是怕惹閑話的,要臉麵的,就沒有什麽正當的理由拒絕了。
這不能怪孩子們沒有同情心。李翠巧一直與李諸家不親香,不是拿東西,就是隨便罵李諸家。現在遇到事,求李諸家了,也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還想占家裏的老房子(在李老爺子院子裏的房子)。孩子們個個人精似的,聽著幾句話就分析出來了。
鄧熾看著濱濱眼裏的憤怒,突然對李翠huā道:“大姑,李叔在院子裏的家,不是租了給貴哥住?”
李翠huā被吳家駿的話驚了下,聽到鄧熾的話,條件反射地接道:“是呀,我今兒下午就讓張貴搬了進去了,想著三弟在那裏中了秀才,想著張貴占想喜氣。”
吳家駿及李翠巧聽到這話,皺頭微不察地皺了一下,李翠巧腫著眼,看向李翠huā道:“大姐,那張貴以前的房子,可不可以讓我住會兒?”
李翠huā聽後心生怒氣,但麵上不表,心裏琢磨了會兒,慢條思理地道:“二妹,不是大姐不讓你住。貴兒住的地方你也見過,爬上爬下不便不說,就那繩梯還晃蕩,看著就怕中途斷了,一個不小心摔了。往日老夫人心疼孫子,早就讓其一起住在下麵了。上麵現在鋪了灰,你們想住進去,還要清理。老夫人住在下麵,揚起了灰,髒了或吵了老夫人不要緊,就怕一個不小心,惹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突然染病,這就不美了。現在藥缺,什麽吃的都金貴,咱們今時不同往日,還是注意些好。”
李翠巧及吳家駿聽後,臉色以眼可見的速度由白轉黑,再轉青。
吳家駿能考得上秀才,聰敏還是有些的。其自從成秀才後,識的人一直是對其百依百順,一直被吹捧著的。聽了李翠huā的話,心想這位大姐不識好歹,既然看低秀才,他也不顧及李翠huā大姐的身份,狠狠地瞪了眼李翠huā,又想著剛剛李海的話,拉著李翠巧就往外走,連招唿也不打個。
李翠huā被瞪了眼,內裏怒氣翻騰,心裏想,這二妹家倆位都不靠譜,他們倆人今兒都不知道是故意過來做秀占房子的,還是真的家裏出事了。
鄧氏看著二姐家倆人離開,心裏鬆了口氣,心想今兒真的多得大姐,不然二姐住進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收迴。忙留下大姐李翠huā吃晚飯。
李翠huā雖然是以前在那個大宅子裏敗下陣來的人,但是眼力見還是有的,微不可察的瞟了眼鄧熾,笑著應了下來。
用過晚飯後,鄧夫人一直在鄧氏邊說持家之道。濱濱當然是被拉著一起聽的,可惜,一口茶的功夫,濱濱就睡著了。鄧夫人的小家應處之道,濱濱又怎聽得下去。
鄧舉人家的情況與李諸家的情況不同,鄧氏聽著鄧夫人的教導,幾次想駁話,但想著自家娘難得興致如此好,忍著,一臉帶笑地聽下去。
一夜不表。
第三日,鄧舉人、鄧材軒及李諸,駕著馬車迴來。眾人看到隻這仨位迴來,心裏想這事是成了,未聽消息,隻看車與人,心裏就樂歡上了。
李諸提著一個蓋著米黃小布的小籃子,還未等馬車停穩,一步兩步蹦下馬車,向鄧夫人行了禮後,將小籃子遞給鄧氏,高興地道:“敏,我迴來了。我們去到鄰院,與那院長一說這事,他聽後了自家閨女的事,自知自家理虧,忙讓人將她閨女綁迴家。剛好她追著咱們已在路上,這省下了一來一迴的功夫。爹覺得他們他們家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糾纏,恐其不休,就讓其白紙黑紙地立誓,如果她再過來糾纏我,生死由我們家處置,那個院長教女無方,終身不可再教書育人。大舅另huā了十兩銀子,到官衙將這誓言過了紅頭文,備了檔。隻一兩天的時間,就處置好了。”
鄧夫人、鄧氏及孩子們在旁邊聽後,笑著點點頭。濱濱心想,外公及大舅,雙舉人出馬,又怎會處置不好,且倆人處事還是穩妥的。
鄧材軒停好馬車,鄧舉人麵無表情地下了馬車。鄧材軒一扔馬鞭,一臉怒容地對鄧氏道:“敏兒,這個家,你要操起來。諸,一天到晚亂買東西。什麽髒東西,也亂買,他還說家裏人肯定喜歡的。他一個轉身就買了下來。爹與我攔也攔不住。咱們身份在那裏,也不好意思讓他拿迴去退了。籃子裏那幾個破石子,竟然要五十兩銀子。其實這些就是一些人家吃蚌不要的石子。李諸一路上手不離地提著,還把這些當寶了,真是。”
鄧氏聽後驚訝了下,忙揭開蓋著的布,隻見籃子內是如濱濱拇指大小的米黃色的珍珠。鄧氏想起上次孩子們洗大珍珠的場景,想起濱濱笑得不見眼的模樣,笑嗔著瞪了李諸一眼,看著正在蹦跳的閨女,瞧著倆父女相似的宛若包容一切的深邃大眼睛,愣了愣神,心裏好笑地想著,看來閨女可真是李諸心尖上的人兒,以後要討娶自家孩子的人,就嶽父這關可不好過。